查看原文
其他

心灵的正骨|读《被讨厌的勇气》

2017-03-15 姚小丁 一杯咖啡

自我成长专刊

本文系一杯咖啡心理读书小组第33篇文章

欲加入读书组,请至文末


简介


《被讨厌的勇气》由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和作家古贺史健所著,是一本带着哲学思维的心理学书籍,书中以“禅师”和“青年”对话的形式,在一问一答间讨论并解答了青年的困惑。


翻开这本书,是需要勇气的。如果说,小时候的我们为了能够生存下来而在他人的期待中将自我各种扭曲,各种压抑。那么,看这本书的感觉就是给“心灵”做了正骨、推拿的感觉,把错位的理念、陈腐的想法一一推翻,全部重组,让因自身的局限、阻碍而无法改变的人抖擞精神继续前行。这绝不是看似温情励志、实则缺乏操作性的鸡汤文所能比的。


最近网上“圈子不同,不必强融”,“你以为你是在合群,你是在浪费生命”、“你努力合群的样子真的很孤独”之类的句子非常火。时代要求我们努力彰显自己的个性,而“集体意识”似乎正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中落入下风。那么,我们真的能够始终秉持着自我,抱着“就算全世界都跟我作对”,“横眉冷对千夫指”地过着被某些人讨厌,但却悠然自得的日子吗



许多人似乎在“不被人讨厌”与“做自己”之间摆荡,比如我自己有时也会在某些场合、某些人群中感到自己不合时宜、无法合群,并为之惴惴不安。一个朋友则把“a round peg in the square hole”作为自己的朋友圈签名,自嘲格格不入,不得其所。还有一位前同事,表面看来我行我素,其实内心比较敏感,自从感到被部门的其他人所排斥后,盛怒之下在社交媒体上怒骂、斥责他人,并拒绝和部门的所有人有任何公事以外的接触,路上遇见同事也不理睬,在僵持了几个月后恨恨地辞职离开了这个地方,看吧,就是这么纠结。



我们似乎不会缺乏“总有刁民要陷害朕”的被害感、不安全感。萨特曾说过“他人即地狱”,从此处就能看到这位哲学家体验到的他人给自己带来的烦恼有多么严重。要知道,这种感觉若是超出了正常程度,就是偏执型精神分裂的症状了


不过,如果我们没有一点点的不安全感,也无法在这世间存活。事实上,从出生开始,我们的本能就驱使着自己做听父母话的“好宝宝”,如果我们被自己的养育者所讨厌,那么可能我们就会被抛弃。那样,我们就无法依靠自己存活下去,这种适度的不安全感是让我们调整自己应对方式的动力


但是,因为我们的父母也不是完美的,因而,童年期的我们不免会受到来自他们或其他养育者的伤害,心理学称之为“心理创伤”。而幼小的我们为了能保护自己,随之发展出更多样的的应对模式。小时候的应对模式随着我们的成长逐步僵化,我们不自觉地继续用小时候对待父母的模式与现实中的他人打交道。有人唯唯诺诺,敏感而自卑;有人形单影只,愤世嫉俗;有人左右逢源,高朋满座,心中却总觉得自己戴着假面具,受人欢迎的代价是做不了真实的自己,只能对他人曲意迎合。这一切只是因为,我们害怕被人讨厌,被人排斥,该怎么破?



不少人觉得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要不然,豆瓣“父母皆祸害”小组的红火以及心理界的网红武志红、李雪还有徐凯文老师们之间关于亲子关系话题的“切磋”怎么会如此引人注目呢?我们不能改变过去,而维持现状总是比改变来得容易。把自己的问题推给养育自己的人就好了,是XXX给童年的我带来了创伤,所以除了责怪他们,现在我什么都不用做,就这么让自己的一生这么废掉好了。


可是,更多的人怕是不愿意就这样下去的。不然,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也不会传承至今,《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也不会被他的弟子写出来,并且还那么畅销。我们努力想让自己变得更好。


而大师阿德勒的高标准、严要求,也真是各种麻辣酸爽,让我们读着读着就体验到正骨时的那种酸疼,难耐之时只得高呼“臣妾做不到”。就连阿德勒自己也承认,某些目标,诸如“共同体”是“难以实现的理想”。并且,要达到书中的那些目标,穷其一生都未必能做到全部。


比如作者通过书中的哲人之口,告诉我们,不想被人讨厌,这是人的本能性的欲望,就像自斜坡上滚下来的石头,这不是自由,而是欲望和冲动的奴隶。相反,“真正的自由是一种把滚落的下来的自己从下面向上推的态度。”要克服地心引力,只有靠自己发力。迎合他人,如落石顺势滚下,毫不费力,但这块落石却永远到不了我们想让它去的地方,这样就不可能得到自由。类似的比喻在书中比比皆是,让人不禁想着,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想要提升自己的体力,就得去健身;想要提升自我(灵魂),就要勇于冲破惯性和自己的舒适区,没有一个是舒服的。


读到比如“不能批评别人,但同样也不能表扬别人”的观点,让我和书中的青年一样不能接受。“不能批评别人”,因为批评的背后有控制他人的目的,然而,不能表扬又是什么意思呢?难道发自内心地表扬也是不对的吗?然而书中哲人的言论确实让人无言以对,只能叹服。仔细思量,表扬的双方确实并不平等,表扬的一方总是高于被表扬的那一方,因为被表扬方做了我们期待中的事情,所以我们表扬他们,这种变相的评价背后确实也存在控制他人的目的。商业关系暂且不论,放在亲子关系中,还有师生关系中,确实就是如此的。这种不自觉或者能够觉察的动机让身为人师的自己有点难堪。那正确的互动又该是怎样的呢?阿德勒给出的答案是,发自内心的感谢和鼓励,而这又需要更多时间的训练了。


这本书需要耐着心思看,而且要经常地翻一翻,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书中的议题很多,初看一些内容,会觉得不可思议,不通情理,然而细细读来却发现字字珠玑,受益匪浅。这是我的一点感受,也诚邀看到这里的你,一起共赴心灵的正骨之旅,将自我中错乱的筋骨“拨乱反正”,在酸爽麻辣中悟到一些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哪怕只字片语也是赚到了呢。 

《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 岸见一郎 / 古贺史健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译者: 渠海霞

出版年: 2015-3-1



延伸阅读

想成为更好的自己?连接你内在动力的STEAM法

能打电话就别发微信

活在当下:自我觉察有助于与自己建立联结



欲加入一杯咖啡读书组 请点击下方链接

带一本书出发:一杯咖啡心理读书组组员招募中


作者 | 姚沈琦,一杯咖啡读书组成员。

简介:网名姚小丁,航空公司职员,书虫/猫奴/印度文化迷,一条误游进心理学的海洋却始终如痴如醉,一往无前的小海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助理 Qiqi

转载&投稿| QQ:3246351436 或直接在一杯咖啡微信后台留言申请

投稿邮箱:coffeemedia@qq.com

近期活动:

上海咨询师团体督导小组成员招募中(双督导全新出发)

咨询师成长|上海职场与生涯咨询读书会招募

线下公益讲座|这个世界不该再有“同性恋”



一杯咖啡公益心理    微信ID:coffeecenter

官网 www.yibeikafei.org
用一杯咖啡的价钱,多一点沟通的时间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

申请加入请关注公众号,回复“会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