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少人情毁于“双重关系”

Arthur Chen 一杯咖啡 2021-12-06

自我成长专刊

AC专栏

非暴力沟通主题研修  

2017  我的沟通笔记系列

2017我的沟通笔记是一杯咖啡最新推出的栏目,聚焦如何提高沟通能力,提升对沟通状态的觉察,促进人与人之间理解,竭诚欢迎您来稿,长短,形式不限。

心理学中

摘要

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有两种以上的关系,可称之为“双重关系”。“双重关系”普遍存在于人际关系中。

· 为什么说大多数人际关系最后惨淡收场是源于“双重关系”?


· “双重关系”会对我们的人际关系带来什么负面影响?


· 为何说《人民的名义》和《琅琊榜》,这两部近年来的现象级电视剧是“双重关系”活教材?


· 如果你已经陷入“双重关系”中,又该如何处理?

既是师生,又是同事,还是上下级……

 

两个人之间有这么多的关系,一定关系很好吧!

 

不见得,他们很可能斗得你死我活!

         高育良

          ——

         侯亮平

既是夫妻,又是上下级,还有个共同的好朋友……

 

这两个人应该很甜蜜吧!

 

不见得,他们闹到老死不相往来!

        李达康

          ——

        欧阳菁

人与人之间,往往并不止存在一种关系:

 

朋友+同事,同事+恋人,

恋人+上下级,上下级+父子……

 

中国人似乎还特别热衷

在一种关系之上叠加上另一种关系:

 

亦师亦友,亲上加亲,

上阵父子兵,夫妻老婆店……


在心理学中,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有两种以上的关系,可称之为“双重关系”。然而,这个“双重关系”可不是什么好词,心理咨询师与他的“顾客”——来访者之间就要尽量避免“双重关系”的产生,因为“双重关系”的存在,会给咨询师和来访者带来许多伤害。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双重关系”,也可能会给当事人产生不小的伤害。


我们常常把人际关系处理的好不好,归结于情商高低、技巧高低、气场和否。实际上,许多人际关系之所以最后闹得翻天覆地、覆水难收、形同陌路,还真不是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所能涵盖的,“双重关系”的阻碍可能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双重关系

是如何破坏关系的?


消减关系的信任感

“双重关系”越多,越是让人有种一览无余、无处藏身的感觉。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信任。两个人互相信任,是双方都愿意把自己的思想、秘密告诉对方。但是,两个人之间毫无保留地交换信息并不能换来完全信任,只会让人感到自己没有任何的隐私,也没有任何的保障,甚至会感到隐隐的不安。


一段关系中,如果存在着“屏障”,反倒是可以换来信任的。你是我的母亲,我就展现给你关于儿子的一面。你是我的老师,我就展现给你关于学生的一面,如果你什么都想让我展现,那我只能藏起一部分来,因为如果全部都告诉你,我就不敢在你面前做学生或者做儿子了。两个人的关系便很难维持了。


消减每一段关系内含的公平感

我们总希望是被公平对待的,但只要有“双重关系”存在,就很可能存在着谁更公平的问题。假设,我和你只有一种关系,但是你和别人却有多种关系,你能公平地对待我吗?与此同时相对有更多种关系的人也会想,我跟你有这些关系,别人跟你只有一种关系,你就应该更优待我,否则说不过去啊!因此,为了获得更公平的待遇,我们也许会接二连三地建立起更复杂的关系,亦或者,我们开始彼此产生敌意、对他人产生嫉妒,而这些都会对关系产生严重的损害。


带来关系间的竞争

每一段关系中彼此都有不同的诉求,而这些诉求之间是会起冲突的。比如,生意人就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而朋友之间更多的则是情感诉求。倘若没有“双重关系”,处理起来就只有一种尺度。但是在双重的情况下,到底以哪个为主呢?于是,两种关系便需要竞争一番,然而,无论哪一关系最终取得了胜利,都会破坏另一种关系。许多人际关系之所以冲突不断,其实质是“双重关系”里的多种关系在相互竞争。

模糊关系的界限

有人说,我只要搞清楚自己是以什么关系与人相处的就可以了,比如:在家我是你的妈妈,在学校我就是你的老师;在家我是你丈夫,在单位我就是你的领导。可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关系建立起彼此的接触,同时也划定了彼此的界限——不同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界限,保持这种界限,会让关系更具有安全感。但是关系多了,就很难保持住清晰的界限,常常会突破某一种关系设定的安全距离,比如:在需要维持母子关系的界限处突破成了领导与下属的界限,做了很多只有领导与下属才可以做、却不适合在家庭关系中出现的事情。国家的界限被突破,是侵犯,会爆发战争;人与人之间的界限被突破,也会导致人际战争的爆发。


带来关系间的剥削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非都是平等关系,如师生之间、上司下属之间,是不对等的关系。不平等的关系,意味着占据优势地位的一方在关系中是处于掌控地位的。如果关系纯粹,掌控与被掌控对彼此并不会有多大干扰。但若与此同时双方有着其他的关系,特别是平等关系,就很容易产生“剥削”。


比如:你是有名的医生,我是患者,同时我又和你家里有一些生意上的往来。做生意是平等的,医患关系却不是平等的。为了让我的病得到有效的医治,在几家备选的合作公司里,我很可能会选择医生那家——虽然你的公司可能不是最适合的合作对象。这种“剥削”的时间长了,怎么会不闹矛盾呢?


限制一种关系的进展

“双重关系”往往是以牺牲一种关系为代价的,即使这种牺牲看上去很柔和。有些人和他人存在着双重关系,看上去并未产生冲突,便以为自己的“双重关系”是无害的。但他最终会发现,这很可能是以一种关系的牺牲换来的。


以我从业的咨询工作为例。作为心理咨询师,我的目标是帮助我的来访者处理其心理问题,维系好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是我的任务。作为朋友,我的目标是与朋友的和睦相处,维系好与朋友之间的关系是我的任务。如果我又是对方的朋友,又是这个人的咨询师,那么我势必要在维系朋友关系和帮助对方之间取得平衡。为了继续能做朋友,那些作为正常咨询师可以说的话,可能会顾虑不说或不全说,那些本应该了解的信息尽量避免了解。虽然看起来我们的关系可能很和睦,但是这是以牺牲了“咨询师与来访者”关系为代价的,最终是延误当事人处理问题的良机。


我们为了保全一种关系,不得不限制另一种关系更进一步发挥作用,看起来损害的只有一种关系,其实也可能对被保全的关系造成伤害。保全谁不保全谁意味着在内心深处,已经为两种、多种关系排列了优先级。人存于世,不能尽如人意,有先有后,也是自然的事情,但是谁又愿意被人取舍、排列于后呢?到底在我们内心,都希望自己能被好好对待,至少是被平等对待的。那些排除了别人而出线的,也会恐慌,这次被舍弃的不是自己,不代表下次不是自己。为了不被舍弃,可能就不得不做点什么原本不想做的。一直处于这种不确定的关系中,实在难以令人心安。

正因为如此,在心理工作领域,“双重关系”是个很严肃的命题。一般而言,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是需要避免发生“双重关系”的。如果是朋友等关系,那么便不宜发展为咨访关系;如果已经成为咨访关系,那么就不能发展师生、生意伙伴、恋人等关系。无论怎样,总是会有一种关系受到损害,而更可能的是,“双重关系”对于每一种关系都是有破坏性的。

 

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只是人际关系的一个缩影。对咨询师与来访者来说,需要引起重视的人际问题,其实对其他人际关系而言也是存在的。可叹的是,对许多咨询师和心理学爱好者来说,“双重关系”都是容易忽视甚至试图回避面对的问题,更别提普通人了。



两部关于

“双重关系”的电视剧


近两年大热的两部电视剧,主要情节都是围绕“双重关系”展开的。

 

一部是近期热播的《人民的名义》,虽说腐败问题有更深刻的内在原因,但是剧中各种人物之间的“双重关系”,对“腐败”也不无影响。


电视剧一开始就介绍了 “汉大帮”、“秘书帮”的存在,便是主要人物间存在着“双重关系”的例证。


对于让高育良晚节不保的美食城,他自己也说过:如果这个美食城不是省委书记儿子开的,我是绝不会让这个项目上马的。


而反面人物大boss、副国级的赵立春,既是父亲,又是最高上司,又是许多人的政治引路人。如果没有这么多复杂的“双重关系”存在,可能他既不会、也不可能为了帮助儿子而贪腐了。


最令人唏嘘的是广受好评、一心守护GDP的达康书记。作为政治人物,对不对得起人民自有公论,但他最终“妻离子散”、“没有一个朋友”的个人结局,不也是因为“双重关系”摆在那,因此顾全了一头,便不能顾及另一头所致吗?

如果他们都能意识到“双重关系”的危害,定不至于有如此结局。

而另一部剧《琅琊榜》,主人公梅长苏从一开始就很注重避免“双重关系”的影响。


许多人对他迟迟不愿与儿时玩伴靖王萧景琰相认感到不解——他一直坚持以谋士与主君的关系与萧景琰相处,是担心靖王会陷入“双重关系”中,担心他可能因顾及作为朋友的自己,而置大业于不顾。


可以说,两人何时相认,即进入“双重关系”中,是剧情推进的重点。而梅长苏的这一坚持在剧情高潮阶段,即与悬镜司夏江的一搏中,显出了作用。正因为靖王萧景琰仅仅把他当做谋士,所以才让他以身涉险,此举反而消解了多疑皇帝的猜疑。 



这一反一正的例子,不正是 “双重关系”问题最生动的写照吗?




“双重关系”

既是无奈 也是不安


人们对于“双重关系”可能带来的危害并非全无认识,但 “双重关系”确实又普遍存在于人际关系之中,这里既有客观上的无可奈何,也有主观上的推波助澜。

 

在很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的实际行动范围是很有限的, 许多人一辈子都居住、生活在方圆几里的时空中,因此大多数人都“身兼数职”,并不具备把关系变得单一、纯粹的客观条件。将时空变幻到现代大都市,看起来我们可以日行千里、接触到各色人等,但是实质上社会活动依然是受限的,大多数人还是处于“学校-公司—家庭”等基本社会活动圈中,难免会产生关系的交叉。我们观念中的陌生人社会,其实并没有那么“陌生”,至少“双重关系”始终纠缠着彼此的关系。

人与人的相处,既有偶然的成分,也有冥冥中的牵连左右。“同性相吸”,对于一些人我们天然地就更愿意相处,而对于一些人我们本能地就会抵触。即便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来的我们可以突破社交局限,也有了充足的人力资源来避免“双重关系”,但我们真正想交往的人,注定是有限的。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也是漫长的过程,这决定了我们更愿意与能带给我们好感、与我们更亲近的人相处,也是我们有意无意制造“双重关系”产生的内在动力。

 

人类有自身无法克服的人际孤独,也有对人际分离的本能恐惧,因此,一旦关系建立,我们总是希望能够维持好这种关系。对于关系,我们始终有着不安全感。而要想与一个人的关系变得更亲近,一种看上去可行的方式便是在原来的关系上做叠加。这背后既有我们与人亲近的渴望,又有对于关系破裂后难以维系的恐惧。如果说关系是一根根绳子,单独的一根总是容易扯断的,而一把绳子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主观上看,人们也更愿意“亲上加亲”,建立起“双重关系”、“多重关系”。都说君子之交要淡如水,“翻译”成我们当前的话题,就是提倡建立“单一关系”、不要建立“双重关系”。但大多数人恐怕都做不到“淡如水”,因为真的“淡”了,恐怕就真的再无交集了。



该如何处理

“双重关系”

“双重关系”既有毒,但也有其魅力存在,所以才会有这么多戴着镣铐跳舞的人。若真要与人保持“单一关系”,其实并不是那么好经营的。所有关系的背后都是情感寄托,这不是理性层面上想割舍就能够割舍的,因此,简单地摒弃“双重关系”往往收效甚微。这里给大家支支招:


、该“回避”的要回避

要避免“双重关系”引发的后果,最好的办法还是尽量避免发生“双重关系”。在关乎公平公正的法律领域,早已经有可资借鉴的制度。如果你有接受过有关部门的问讯,你一定会在开头听到这样的问题:“请问你是否申请回避”。如果办案人员与当事人存在利害关系,则需要“回避”,如果不回避,届时作出的证据、判决效力会大大受到影响。这其实就是鉴于“双重关系”的危害而作出的制度性安排。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在还没有建立起关系的时候,我们就要先想好我们到底想与这个人保持什么关系,是工作关系,还是朋友关系,应该以不伤害我们主要想与这个人发展的关系为原则,回避可能会产生的“双重关系”。


二、委托“第三人”处理

“回避”总显得有些生硬、不近人情,况且很多关系既然建立起来了,又岂是我们想回避就能回避的。与其直面,不妨“迂回”。可以引进一个“第三人”,让这个“第三人”来处理你比较想回避又很难直接回避的关系,减少和避免两人正面交锋的机会。比如,你朋友求你办一件事,你可以找来一个与他没有瓜葛的同事作为具体经办人,这样就变成你同事与你朋友之间的事情了,“双重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也被削弱了。


 、

直言冲突

除了回避,亦可正视。“双重关系”可能存在的隐患,是显而易见的。往往是我们心知肚明,但是苦于人情,又不愿道破的。与其到时候悔恨,不妨在一开始说清楚:我跟你是这种关系,现在我们试着要发生点别的关系,那么可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冲突,到时候我们怎么处理比较好,这样既可以不影响我们将要发生的关系,又不会伤害我们现在的关系。说不定可以商量出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处理方案,亦或者有一方知难而退,自愿不去发展这烦人的“双重关系”了。


、亮出“身份牌”

由于有“双重关系”的存在,别人包括我们自己,很多时候都会搞不清自己到底是用什么关系里的什么身份在说话、做事、做决定。所以,有必要确定一下“身份牌”,搞清楚眼下到底是处于什么关系中。


在工作场合,就是工作关系;在家中,那就是家庭关系。这个“身份牌”不仅是给对方看的,更是给自己看的,是为了提醒自己:此刻应该以这个身份处事。


 五、 确定最重要的关系 

如果把各种关系视为各宫妃嫔,那么作为皇帝的你不要有享齐人之福的幻想。试图同时把各种双重关系都摆平,就像古装剧皇帝希望各宫关系都平顺,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有必要确定这一段双重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什么,然后以最重要的关系的基准来维系这段关系。最重要的关系能否发展好,意味着这段关系最重要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关系的本质,还是需要。


朋友+咨询师,自然朋友是最重要的关系,因为咨询师别人也可以担任,但朋友是很难替代的,父亲+老板,自然父亲是最重要的关系,恋人+合作伙伴,自然恋人是最重要的关系(当然,如果并不是,可能要反思一下,你们到底是为何才在一起的)。大多数人际冲突和内心冲突,往往是因为没有把最重要的关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或者彼此对最重要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并不一致所致。


明示已经结束了的“关系”

很多人情之所以变成了双重关系,多少与往日纠缠有关。过去的关系明明已经结束,却没有真正了断,又与现在的关系纠缠在了一起。经典的“我们分手后,还能做朋友吗”问题其实就是最典型的“双重关系”问题。分手后,两人其实已经没有关系了,但是若其中一方还心存幻想、依依不舍,两人自然就处于既是恋人又是朋友的双重关系之中,而恋人和朋友这两种关系怎么可能不发生冲突?过去的不管是师生关系、同事关系,还是朋友关系,其实都属于上一个时空,早就应该由浓转淡、幻化为无了,若要把它们与这个时空的关系交织在一起,是无益于当下的,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双重关系”。近年来,主流舆论一直强调要 “活在当下”、要重视“此时此地”,其实对待关系我们也要学会运用“此时此地”的视角,聚焦于现在的关系,这样很多关系就只是“单一关系”了。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们对于人际关系提出的标准是:能够平衡处理好各种关系,即使平衡不了也要“大公无私”,要在各种关系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很多人到现在还在信奉这种人际关系准则,并以此评判自己能力的高低。他们最终会发现,要做到这点真是非常之困难,哪怕最终作出了选择,也总是令人遗憾的。如果他们知道还有“双重关系”这回事,便会发现,这并不是什么能力问题,也不是什么“公”、“私”问题,更不能简单地用道德水准和能力高低来评判,人有许多不得不面对的局限,“双重关系”就是这样一种局限,只要陷入其中,都会有这样的无可奈何。


佛洛依德曾引用过叔本华的一个寓言故事,来描述人际关系的复杂

在寒天里,刺猬们想挤在一起取暖,然而挤成一团后,它们便会被彼此的刚毛刺伤,所以又得散开。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彼此相距的最佳距离,是既不会碰到彼此、又可享受一定温暖的距离。


或许:


处于“双重关系”中的人们,就是这些拼命想抱团取暖、却不料会彼此伤害的刺猬吧。


祝愿我们都能找到,那个不会伤害到彼此的安全距离。


延伸阅读

为何有些人用起心理术语来像在骂人

能打电话就别发微信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2000小时,目前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近期关注:要事第一、边缘型人格障碍。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助理  Iris

转载&投稿| QQ:3246351436 或直接在留言处申请

投稿邮箱:coffeemedia@qq.com


近期活动:

超值的职场生涯咨询师线下读书会,不容错过!

5月7日 | 咨询师如何应用霍兰德生涯类型论帮助来访者自我探索

找寻可以提供公益活动场地的你|坐标上海

斜杠+公益+身心+交友|一份不错的工作等你加入!


一杯咖啡公益心理    微信ID:coffeecenter


官网 www.yibeikafei.org
用一杯咖啡的价钱,多一点沟通的时间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申请加入请关注公众号,回复“会员”。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