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背叛,是对自己的忠贞 | 线上共读精华摘要(一)
一杯咖啡心理成长研修组线上共读计划
一杯咖啡心理读书组年度活动
《重建信任:爱情与背叛的心理学》共读总结
一杯咖啡推出《重建信任:爱情与背叛的心理学》一书的线上共读会以来,反响热烈。
本次共读会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Arthur Chen带领,通过一杯咖啡心理成长研修组(微信群)进行交流。
第一次共读,我们分享了对于背叛多面性的认识。
一、 背叛很普遍
每个人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背叛。
有人表示疑惑:感觉不到背叛,是怎么回事?有些人对背叛或伤害进行“合理化”,所以好像感受不到“背叛”。
其实,背叛发生在我们人生的所有阶段。当我们小时候没有被及时满足需要,我们就会体验到背叛;当我们被信赖的人侮辱,我们会感到背叛;当我们被亲密关系中的人伤害,我们会感到背叛;当老板没有按我们所愿厚待我们,我们也会感到背叛。
无论面对过多少次,背叛总是让人痛苦和震惊的。因此我们需要学习新的方法来面对背叛带来的痛苦,而不再沉浸在绝望和恐惧中。
二、信任是如何建立的
要了解背叛,就要首先了解信任。没有信任,就没有背叛。
信任在词典中的定义是:“对于某人或某事具备诚实、正直、可靠和正义的特质,我们拥有坚定地信念和信心”。即:当我们和一个值得信任的人相处时,我们可以安全地呈现真实的自己,不用担心负面的后果。
我们总是假设别人说的都是真实的,因为我们给予别人这种“暂时的信任”,就给了关系一个成长的机会。信任就是这样,从“暂时的信任”开始,当被彼此的欣赏、尊重和相互理解巩固后,会逐渐成长,成为彼此深刻的联结。
然而如果我们对一个人的诚实、可靠的信任被粉碎后,我们会感到自己被出卖。但其实不必为自己曾经的信任而气恼。Arthur Chen老师指出:很多人其实都会有这种感觉的,会为此而感到痛苦。首先得看到自己有这样的情绪存在,这种情绪证明自己对这段关系是重视的,能意识到这些事情产生的影响。关于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得回到一开始所讲的内容——建立人际关系的初始阶段,总是需要给出信任;由于多数人的基本假设是人性本善,所以愿意去相信别人,并不是一件错事。其实那些作出背叛的人,大多也不是一开始就筹谋好了背叛,而是在关系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一些什么,逐渐演变成了“背叛”。所以关于“背叛”是怎么产生的,可能需要慢慢琢磨。
还有小伙伴想知道:
信任到什么程度是合适的?
Arthur Chen老师解答道:被背叛过之后很多人都会思考这个问题。不能说,我不想去相信别人了,但信任别人确实是需要一些尺度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够导致别人如此背叛我们、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一定程度上肯定是我们过于信任别人了。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我们肯定忽视了一些基本的东西,比如对关系中一些不太正常的现象的觉察和反思。信任,它其实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可能曾经很信任别人,那是因为我们的关系处在那个状态,但若中间发生了一些情况,我们也需要及时对信任做一些调整。
三、背叛的几种类型
背叛可以分为:打破口头承诺和打破非口头约定。
打破口头承诺包括食言、性背叛、秘密出轨、流言蜚语以及秘密和隐私。
口头约定是信任的基础。但是维持一段亲密关系也需要非语言的约定——我们都同意,只是没有说出来。这种约定对于维护健康的亲密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打破非口头约定包括:威胁身体的安全、欺骗、隐瞒自己的无知态度、对伴侣不真诚等。
四、背叛与自我欺骗、沟通失败的区别
有时,说出自己感到被背叛了会让别人注意到有多么伤心、多么气愤。但是我们在使用“背叛”这个词的时候还是要慎重考虑的。尤其要辨清:到底是背叛、自我欺骗,还是沟通失败?
以背叛为特征的欺骗与背叛狂想式自我欺骗是有区别的。在一段新的爱情关系中,双方都可能有不同的需求和欲望。对方可能并不是有意欺骗,但是目的可能和你所期待的结果大相径庭。当你发现现实和期待并不吻合时,你就会变得不安,在彼此的判断力和沟通能力都较差时,你就会说是对方背叛了你。我们所说的这种背叛有时候就是一种自我欺骗——我们太想被爱、被呵护,以至于这种渴望把我们内心对于这段关系的深层认知都推翻了。
此外,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误会而谴责别人背叛了自己,进而把自己变成了共同受害者。
五、背叛别人与背叛自己
我们总认为其他人的想法,而不是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会给我们带来幸福感和满足感。
什么是“背叛自己”呢?
很多人“不是为自己而活,是为别人而活”,想让别人摆布自己的生活。这可以被称为协同依赖性,即过于关注外界的意见、总是想满足他人的需求、在他人面前好好表现等等。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背叛自己,即没有处理好跟自己的关系。
从信任的维度,其实我们是不太愿意信任自己的,我们更愿意相信别人,更愿意相信来自于别人对我们的一些评价。绝大多数的人其实都是不敢去暴露自己比较脆弱的一面的。
某种程度上说,从背叛自己这个角度,我们很多人其实都是在做这样一件事情。所以重建信任,也有重建自己对自己的信任的意味。
第二次共读,我们讨论了被人背叛后的常见反应和原因。
一、允许自己去面对背叛后的真实反应,是“重建信任的第一步”
我们面对背叛的反应可以分为指向自己的反应和指向别人的反应。
指向自己的反应包括:
震惊
在背叛的事实面前,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深感震惊。最初的震惊来自于爱与信任的突然失去和完全的难以置信。这时候身体也会有相应的反应,如茶饭不思、失眠等。
否认
背叛这一晴天霹雳的来势之突使得我们会迅速地否认自己的巨大伤痛。这是一种保护自己的防御机制。我们可能会自我安慰:我挺好的,事情是在我预料之中的。以此否认带来痛苦。我们也可能会表现得很“平静”:他应该会回来的、这件事情会尽快结束的。
耻辱
紧接着我们就会感觉自己受到了莫大的耻辱,并且开始厌恶自己。我们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所以被抛弃了。
自责
当我们内心笼罩着耻辱感,我们就很难客观地看待周遭一切。我们容易把太多的责任归咎于自己,而忽略了对方的原因。我们会想:是不是我哪里没有做好?如果我改正了这些地方是不是能挽回对方?这会在无形中降低对自我的评价。
指向别人的反应包括:
愤怒
面对背叛,我们还有可能做出的一种反应就是怒火冲天、气愤不已。
报复
我们可能会产生惩罚对方的冲动,想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样我们就会好了。报复不一定是以激烈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也有可能是以感觉不到的方式:冷战、拖延、不理不睬、反抗对方行为等,甚至会把孩子当做复仇的工具以让对方在孩子心里的形象变糟糕。
嫉妒
到底是谁占据了我的位置?是不是我没有魅力了、而对方比我更有魅力?
批判
通过不断指责对方的过错,掩饰自己内心不愿意面对的痛苦。
可以说,以上的处理方式,常常是司空见惯的,但是却不是应当持久下去的处理方式。
二、为何我们会产生这些处理背叛的方式?与我们的内心世界有什么关系?
我们来看看这些反应背后的心理因素:
1、 对于自己被背叛这件事是不能接受的,因此极易想反抗。
2、 不愿面对自己内心脆弱的一部分,包括关系会遭遇背叛这一可能。我们不愿承认遭遇背叛其实跟自己有关联,和内心深处自己的原因有关。
3、 这些反应可能与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有关。举例:对方发怒其实是希望引起我们发怒。对方希望我们能以同样的方式处理这件事,并且我们顺从了。而这样互相伤害的做法在其他人看来是一样的。这也是对自己的背叛——我们在用自己原来不认可的方式做事,却不得不这样做。
4、我们需要一种“受害者”角色。我们希望自己能牢牢占据受害者这个角色,毕竟我们有时候会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所以对方会这样对待我。当我们不断批判别人、不断搜集对方的“罪状”,即使与之前对他的判断判若两人时,我们身边的人会觉得:对方好像真的很坏,他们会同情你,给你声援、支持——对我们来说这可能比批判本身更重要,使得我们能够确认自己的受害者身份。
行为很重要,为什么这么做更重要,我们需要借此更加了解自己。我们需要去思考自己为何会有这些反应,思考什么行为是合理的,什么是“变态”的、“过了”的——没有监控、管理的反应,会对重建信任有莫大的伤害。
三、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反应?
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些反应都很正常。
我们先要接纳这些正常反应。这些反应也是分阶段的,在面临背叛的一开始,这些情绪对我们确实有帮助。情感隔离只会伤害自己。比如愤怒。愤怒是在提醒我们:自己对这些事情是有情绪的。不愤怒是不正常的。压抑愤怒不仅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还会影响心理状态。压抑愤怒的人可能会采取比愤怒更可怕的方式:打击、报复别人等。我们也会意识到:情绪来源于自己,而不纯粹是别人挑起的。一个人遭受背叛总是要表达的,怎么表达则需要学习。我们可以合情合理地表达愤怒,而不是被情绪占据大脑,失去辩证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愤怒不完全是个技巧,更是一种心境。
这些反应的周期不能太长,我们得及时反应过来。了解了这些行为背后的动因后,我们就有办法做更好的选择——不再任由它继续下去而是积极调整。我们需要控制愤怒的尺度,不至于迁怒。另外,面对背叛我们都会有批判、报复的念头,但这部分是需要压制的。有些人可以突破道德底线,不代表我们也要用这样的方式,不代表我们也可以这样做。若两个人用了同样的方式处理问题,问题很可能根本没有进展。
抽丝剥茧地分析这些反应,回顾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客观地、中立地思考可能是很痛苦的。但这能帮助我们在将来不至于这么容易地被伤害。我们需要搞清自己被背叛的原因,是相处时的问题,还是我们处理这些问题的方式。若不厘清这些,不仅会伤害自己建立信任的能力,更不能在背叛中成长。
只有直面背叛,我们才能阻止背叛继续下去;只有重建信任,才不会继续背叛自己。欢迎您继续与我们一起线上共读《重建信任:爱情与背叛的心理学》。
延伸阅读
整理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助理 Iris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读书组运营专员 Maxine
一杯咖啡聚会研修成长工作组主管 Qiqi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助理 小佳
转载&投稿 | QQ:2833628802 或 直接在留言处申请
投稿邮箱:coffeepr@qq.com
近期活动:
一杯咖啡公益心理 微信ID:coffeecenter
官网 www.yibeikafei.org
用一杯咖啡的价钱,多一点沟通的时间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申请加入请关注公众号,回复“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