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宅男宅女更严重的“茧居族”:为何越来越多的人不出家门
家庭亲子专刊
本文系一杯咖啡心理读书小组第85篇文章
整理 | 日本“茧居族”问题专家、心理咨询师田村毅家庭治疗工作坊学员、 一杯咖啡相遇与正能量组助理 简单
编辑|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LnB
联系|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你可能认为上班上学回家之后,就不怎么出门的“宅男宅女”已经挺“严重”了,但是和今天和你一起了解的“茧居族”相比,你会觉得根本不算什么。
“茧居族”基本不离开家,别人上学的时候,他选择退学、休学、弃学在家,别人上班的时候,他选择不工作,就呆在家里。吃穿用度基本上都是由父母埋单。
这样的人群在日本有70多万,接近“茧居族”的人群有150多万,而且人数正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你也会发现,在国内也有不少这样的“茧居族”,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中尤为明显,许多家长为他们的子女没法正常上学、正常上班工作感到焦虑不安。
为此,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组织整理了日本“茧居族”问题专家、心理咨询师田村毅教授的专题著作《抢救茧居族》,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茧居族”现象及其背后成因,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思路,也呼吁全社会更多关注这一现象,共同努力帮助更多“茧居族”及焦虑中的家庭。
图为本文整理者和书作者田村毅教授的合影
了解作者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田村毅。
原是一名大学教授,后自己经营一家精神科诊疗所。17岁那年有一年的留美寄宿留学体验,80年代末又去英国留学。作者的父亲也是一名教育学家。母亲是家庭主妇,性格开朗,社交广泛,但身体不是很好,患有哮喘。妻子五年前因心脏病去世了。
作者有三个孩子。小儿子成绩不好,由于家族其他成员都非常优秀,导致小儿子缺乏自信。也使得作者有这样的感悟:家长担心孩子,是因为自己有所期待。由此他也踏上了家庭治疗、关注“茧居族”问题之路。
茧
居
到底什么是茧居族?
1、避开参与一切社会活动。也就是说,茧居者除了家里人外,与其他人都不想有所联系。
2、导致的结果主要是,茧居者只是在家中待着,或者即使外出也只是去便利店、超市等离家很近的地方。
3、这种状态长时间持续。
持续这种状态的时间大概有半年以上的人会被称为“茧居族”。
这群人每天都待在家里,睡到自然醒,困了随意睡,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周围的氛围看起来一片祥和、轻松。然而他们的心完全是被禁锢住的。他们失去了与人交往的勇气,内心充满了看不见未来的不安,每天苦恼地活着。
茧居族的父母也是处境艰难,身边的人都在责备他们,责备他们的管教方法和干涉方式有错,而且被其他人责备的同时,作为父母他们会感到深深的自责。夫妻之间相互伤害,到最后迷失在与孩子相处的方式上。
1、茧居是病吗?
茧居不是病
茧居,虽然说是一种心理层面的问题,但它并非是一种疾病。既然不是疾病,也就不能用药物来解决。
但茧居者同时会伴随着感觉统合失调或广泛发展障碍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茧居者就要尽早到医院治疗,此时药物也是有必要的。是否是疾病很难判断,必须由专家判断。
精神科医生的惯性思维是把来治疗的人预先判断为生病的人。医生的使命就是早发现早治疗。一般用这样的视角来做诊断的医生,会将没病的患者也当成有病去治疗,还会开一堆没有必要的药物。
而心理咨询是在深入了解中不断地探索来访者的内心,让一直以来隐藏在其内心的真实情景显现出来,但是这将会伴随着痛苦。所以,为了能深入地探索来访者的内心,心理咨询师要挖掘其动机督促其想要变好,想要改变自己,并且这需要反复多次。
2、茧居行为多发于什么时候?
多发于青春期
由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的身心正向成人转变,大人和孩子的身心自然是不同的。我们可以用“万能的自我”与“社会的自我”两个概念来阐释。在进入青春期之前,监护人会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做得不好的也由他人负责。在这种安心的环境下,孩子就形成了“百分之百的自我”。
青春期之后,孩子们就需要把这种靠他人之力量生存逐渐转变成靠自己的力量生存,并且把这个作为基础来肯定自己。
多数孩子都是自然成长的,但是茧居族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茧居是青春期的一个逆行现象(返回孩提时代),当人不能和同学、和同事处理好关系时,就会逃避学校和职场,躲回家做茧族。
茧族的原因大多是父母的能动性过强,导致他们忽略了孩子自身的能动性。这时候就需要咨询师将生产这种能动性的引擎转到茧居者本人身上。让父母停止这种“用力过猛”的相处方式,这种过于卖力的方式会遮掩住孩子自身的闪光点,孩子得不到足够的认可,就会失去自信。
这时候也要让家长意识到,即便是停止自己全开的马力,孩子也可以前进。
我们还要将我们成功地经验放大,加速成功引擎的发动,使其成就感倍增,反过来则要为失败的引擎减速。孩子脱离不了父母支配就会对父母抱有憎恨与愤怒,而他的行为也是为了获得独立的反抗。这反抗最终将由孩子发泄对父母的憎恨和愤怒达到与父母对等的关系而实现和解。这时父母要做的就是在孩子旁边默默地等待。并真心去认可孩子,因为认可是一种心情。心里若并非这么想的,“认可”是不能传达到对方心里的。
3、茧居的其他重要原因
人际关系障碍
受到“霸凌”就是从别人那里受到了伤害,被霸凌者为了不受到伤害而把自己封闭起来就会逐渐变成茧居族。茧居族和其他人的交际实际上都是通过父母来完成的。最重要的就是把这种有限的交际圈扩大,自己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第三人,自己去建立新关系。
生活黑白颠倒在茧居族中是很常见的现象。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家制定好规则,让孩子做到能够遵守最低限度的规则。对于昼夜颠倒的现象,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并不是昼夜颠倒本身,而是要引导孩子回归白天的活动。
4、茧居的治疗方法
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是一种较新的心理治疗方法(心理咨询),在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推广开来。一般心理咨询仅面对个案,但是家庭治疗面对的是多个互相关联的个案。
家庭治疗很容易引发患者家人的反感,人们通常会认为茧居这件事情本身是茧居者的问题,为什么非要家人一起参与不可呢?
实际上正好相反,家庭治疗不是要追究家人的责任,也不是要对整个家庭的问题进行治疗。这世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家庭,所有家庭都有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这实属正常,完全没有必要把解决家庭问题当成家庭治疗的目标来看待。
每个家庭虽然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负面问题,但是同时也拥有克服困难的力量,我们把这种力量称为“复原力”。家庭治疗不是只关注负面问题,而是在努力强化家庭内部的潜力,将积极的部分发挥出来,想办法让家庭能够凭自身的力量解决问题。
人,无法离群索居,喜怒哀乐皆从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中应运而生。而茧居族的状态则是失去了与人交往的动力,其家人也同样不能很好地与他们相处。家庭治疗就是为了帮助找回与人相处的动力。
只要家人和茧居者能好好相处,那么茧居者也就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孩子在转变成大人的过程中会经历青春期,会逐渐抛下对家人的依赖,转变为独立生存的大人。然而茧居就是因为孩子未将依赖心理顺利转变为自立自信,没有顺利转变成大人。
我们要让茧居者好好地面对父母的苦恼,好好地为家庭着想。因此家庭和茧居者本人都需要共同参与治疗,一起解开心结,这就是家庭治疗的奥秘所在。
如果“茧居族”不愿意出门见咨询师,那么,在本人不在的情况下,怎么办?
父母参加也是有帮助的。为什么呢?
这主要是因为,家庭治疗旨在发现人和人之间关系的症结。有针对性的对此进行调整并解决问题。家人与茧居者的相处方式改变后,茧居者本人也会逐渐发生变化。
另外,让家人恢复自信是最重要的。世间不存在完美的父母,也不存在毫无优点的父母。父母们还是有其优点的。而把这种优点引导出来就是咨询师的工作。
若父母失去自信,不知道如何面对孩子,害怕和孩子相处,最终就不能很好的引导孩子。当孩子逐渐改变时,父母不能勉强孩子,尊重孩子的意愿是根本中的根本,但也不能放任自流,父母要明确地引导孩子这一点很重要。让孩子逐渐实现自立,走向成长之路。若这时家长恢复自信,自然就能判断出该如何应对。
总之,不要对问题视而不见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即便你因家庭问题而感到可耻和自责,也不要因此失去自信。不要对问题视而不见,重要的是要和家人共同面对,冷静地坐下来好好沟通,或者找专家来帮忙解决,总之,要用积极的态度来解决家庭问题。
孩子是拥有成长能力的。家长不要过于担心,把责任从父母身上转到孩子身上。即便从现在开始也不晚。“在外部世界,人一定会受到伤害,但是没有关系,即便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伤害,你也不会坏掉,这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大胆地尝试吧!”请把这种让孩子安心的话语传达给孩子,孩子就会觉得家人总能接受自己从而感到很安心。
茧居并不是人生的失败,而是成长中的一个环节,是成长过程中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第一阶段要给他创造一个安心茧居的地方。第二阶段要制造一条通往社会的安全通道。在这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大前提:父母要先直面自己的不安,把不安清除。父母以身作则孩子会被影响,也会跨越不安。理解并接受孩子茧居的事实,对孩子真的抱有十足的信赖感,相信孩子有能力走出去。帮其积累各种体验,慢慢地让他们转入并体会到社会的自我,他们就能回到社会中去,最终摆脱茧居状态。
本文整理自
《抢救茧居族》
作者:
[日]田村毅/Tamura Takeshi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年:2018年10月
点击下方京东链接,可直接购买本书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本周日!12月23日圣诞单身相遇交友活动报名,去年一对已领证
2019上半年仅此1期|朋辈咨询:普通人学习、帮助身边人的心理课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