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同性可结婚,希望你至少拥有向喜欢性别表白的权利
婚恋两性专刊
AC专栏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25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禾沐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520 ,是很多人表白的日子,祝你节日快乐!希望你至少拥有向喜欢的性别表白的权利。
2019年5月17日,在第20个“国际不再恐同日”到来之际,我国台湾地区通过了“同性婚姻”法案,成为亚洲首个让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区。消息传来,大陆地区也一片沸腾。在此之前,欧洲多国、美国等欧美地区国家已经陆续合法化同性婚姻,而亚洲这片土地相比之下,已经落后于人。
其实,对于“同性恋”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一直有“冰火两重天”之感。
首先,这一主题在文艺作品呈现上很火热。以泰国为首,包括日本、韩国,甚至大陆地区,近几年,以男男恋爱为主题的腐剧流行,成为荧屏青春恋爱剧的重要组成。以泰国为例,大热腐剧《一年生》的两位男主角扮演者已连续3年获得“荧屏最佳情侣”称号,这可是观众一票一票投出来的。去年的一部男男腐剧《不期之爱》,在大陆网络上也斩获不少粉丝。
其次,网络上,同性平权议题讨论热度极高,许多大号、大V都在表达对这一群体的支持,而舆论普遍倾向于同情、理解。为数不多的反对之声,往往会招致网友连篇累牍的讨伐,斥责为“歧视”。
然而,与网络热度正相反,在政治、社会制度等现实生活中,对同性恋的态度还处于较为保守的状态。在职场一旦“出柜”,职业发展受挫,甚至会被免职。这些年,不仅是对同性恋,哪怕是谈“性”,也讳莫如深,许多正规的性教育平台也被当作“黄色”对待。这几年,有些国家甚至出台了将同性恋行为视为犯罪的法律法规。
更遑论婚恋方面,据统计,90%以上的同性恋人群,最终还是进入了传统婚姻关系,也就是与异性恋或者同为同性恋人群结婚,“娶妻生子”,做个“正常人”。那些电视剧里甜蜜蜜令人羡慕的同性爱情,真实的结局还是一方乃至双方都回归到家庭生活,成为令人不齿的骗婚“渣男”、“渣女”。
一个是线上的世界,一个是线下的世界。到底哪个才是更真实的世界?
我觉得都是。
线上代表的是许多人的期望和愿景,我们希望包括同性在内的少数群体能够被公平以待,希望所有的爱情都能得到美好的结局。而线下代表的是现实生活的无可奈何。
在欧美发达国家,同性恋议题往往与宗教问题有关,而亚洲地区更多还是和传统文化有关。更准确的说,与传统的传宗接代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同性婚姻的“忌惮”,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亚洲文化倾向于家庭需要靠孩子进行“传承”,而这点,对于普遍具有传统家庭观念的一辈,以及受制于此的许多人来说,似乎都是很难逾越的关卡。而同性婚姻明显上对此的背反:
如果和同性结合,你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孩子,那我们这个家族怎么延续,你们老了将来怎么办?
现在,“少子化”问题逐渐成为各国都比较头疼的大问题。如果允许同性恋人群结婚,会不会导致人口进一步减少,以至于这一社会问题更加严重?
西方文化提倡个人主义,倡导个人表达自我,做自己就好。而东方文化提倡集体主义,个体要为集体的利益牺牲自己,而且这种牺牲往往是被赋予道德评价意义,你不牺牲就是自私的体现。在许多人看来,同性取向进入传统婚姻,也是一种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体现。
那么,同性之间不能结婚,只能和异性结婚,这种“牺牲”到底带来了什么?通过这种“牺牲”能不能换来社会福祉的增加,或者至少不减少?
《谁先爱上他的》就是这样一部关注线下世界,尝试在解答这个“牺牲”带来什么的作品。
该片荣获2018年台北电影节男主、女主,2018年台湾金马奖女主,是2018年华语片中的精品之作。
我简单介绍一下大致情节:
大学音乐教授宋正远有妻子刘三莲、儿子宋呈希,然而在他身染重病之际,他回到了自己早年同性伴侣阿杰(邱泽饰演)的怀抱,最终离开人世。故事从他去世之后展开:宋正远生前买了一份保险,受益人从儿子改为了同性伴侣,作为妻子的刘三莲受不了丈夫最后时光不仅跟这个男小三度过,而且把财产也留给了他,为了争夺这份保险,与同性伴侣发生冲突,儿子宋呈希也很想搞清楚这个男人怎么会把爸爸“骗”走,于是住进了他家。随后,关于宋正远和同性伴侣的往事逐渐揭开……
全片的亮点在于,从丈夫,同妻,同婚的孩子,同性小三(或者说是原配),还有同志的父母,这五个与同性恋进入传统婚姻的利益相关方都做了一定的呈现和探讨,既不偏向于哪一方,也不谴责另一方,如此全面以及平衡的视角,这是过去同类题材作品中比较少见的。
那么,我也就借助这一部电影来探讨这个问题:
维持异性婚姻体制,不让同性结婚,到底会带来什么?
妻子
自己有份稳定的工作,看丈夫事业蒸蒸日上,看孩子日渐长大,操持家务,管好孩子功课。丈夫对自己提不起兴趣,立马反思是不是自己不够有魅力……
刘三莲“相夫教子”的形象代表了绝大多数传统的亚洲女性。她们对自己的主要评价,来自于能不能嫁给一个爱自己的好丈夫,能否养育好自己的孩子。我们先不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这样的自我定位是非合适,姑且从这个角度看她们能从这段关系中得到什么。
她是很想做一个贤妻良母的。至少在摇曳的风铃下,两个人的邂逅,像极了浪漫爱情片的片头,520表白日也大抵不过如此。
此时的她,一定是憧憬着自己可以实现这个梦想,不会去想自己可能成了别人做回“正常人”的装饰品。但是,在没有性取向表达自由的环境下,她的梦想只能是凭运气。
在得知长期与自己分居的丈夫实际是个同性恋,刘三莲是崩溃的。这与丈夫出轨女性,更让人难以接受,也更难以启齿。丈夫找了别的女人,还能站在比较高的道德位置,向他人诉苦,但是丈夫找的却是一个男人,这让她怎么说得出口?
于是,她从一个有教养的女性,变成了撕逼的中年大妈,把对丈夫所有的委屈和愤怒,都朝向了还活着的男小三。甚至为了“报复”,还对男小三的妈妈说出他们的同性恋情。很多人说这部电影是有“丑化”“同妻”嫌疑,毕竟刘三莲的扮相毫无精致可言,就是一个普通中年妇女,而且还“输人又输了阵”,没有一点气度的优雅。然而,你让一个面对这样的局面的女人,还能怎么样呢,她没有变成神经病已经不错了。
如果说,他们还有爱情可以凭吊和追思,她剩下的只是一个荒唐的人生。
她作为一个正常人,按一个正常人的方式生活,到头来却获得这样一个悲剧性的人生。她向寺庙、向心理咨询师这类具有精神寄托意味的群体发问,自己“到底是什么命”,“真的没有爱吗?哪怕一点点?”——她没有做错什么,但是最终什么都没得到,令人无法直视。
可以说,不允许同性结婚,刘三莲这样的同妻、同夫是最直接的牺牲品。
他们可能是我们的女儿、儿子,也可能是我们的同事、亲戚,甚至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丈夫
有人说,导致刘三莲悲剧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有宋正远这样“骗婚”的丈夫存在。
当然,如果只是看“骗婚”这一节,宋正远真的是渣得可以。
这也是现在许多人看问题的方法,也就是一旦发现一个人的黑点,便不及其余,认为这个人只有黑点,或者黑点就可以代表这个人了。这其实是很小学生的看待事物和人物的方法,不是黑点不黑,而是太过爱憎分明,忽略了人的立体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试想,宋正远如果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渣男,刘三莲和阿杰怎么会都爱上他呢?
宋正远有才华,会写曲,也很肯帮人,待人接物是很有一套的。翩翩君子,智商情商双商都很高,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会喜欢他,甚至,爱上他。
他虽然对刘三莲没有爱情,但是对她还算是个尽了基本义务,两人分居的时候,净身出户,也算用这种方式补偿刘三莲。
他很爱孩子,从宋呈希的角度,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好爸爸,他留给孩子的所有东西,孩子都舍不得扔,便是证明。
他对不起阿杰,但是生命的最后时光,他又毅然决然地放下一切,回到了阿杰的身边——颇有古时候浪子回头,最后死在发妻身边的感觉。
他也是许多最终选择进入婚姻的同性恋人群的缩影。
你说他们很好,他们毕竟有这“骗婚”的误点。你说他们很坏,你便无法解释他其他的光芒。
套用刘三莲的名句:
“难道我除了同性恋,就没有一点好的吗?”
当然不是。但是,一旦贴上“同性恋”标签,人们对其他的部分便没有那么感兴趣,也是不争的事实。
你以为他通过牺牲自己,成全他人,大概也收获了一个“正常”的家庭。其实,这些年来,他唯独做的事情,就是“成全他人”。结婚成家,成全父母和社会。养儿育女,成全妻子和孩子。刘三莲毕竟还过了十几年比较美好的生活,十几年后才知道这一切是假的。只有宋正远自己知道,自己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在配合别人演出,从头到尾他没有真正意义上为自己而活。也难怪他最后肝气郁结,肝癌致死。
所以,直到死神来临,他才敢“做自己”。倘若没有这场疾病,他大概是要做一辈子演员的。让刘三莲等人,一辈子活在他营造的虚假生活之中,而自己成为“受难者”,背负一切苦难。
他当然有黑点。但是你不要忘了,他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性取向,在他的处境之下,也没有办法选择堂堂正正做一个同性恋,与心爱的人在一起。
如果说,刘三莲的悲剧从结婚开始就注定,那么宋正远们的悲剧,从他一出生便注定。注定他会走一条,不结婚也很艰难,结婚也很艰难的道路。
“小三”
从刘三莲的角度看,阿杰是插足她婚姻的“小三”,同时她自己也是插足两个男人恋情的“小三”,虽然即便没有她,也会有另一个女人存在。
当然,在许多人看来,如果不存在阿杰这样的人物,大概自己的丈夫或者妻子,儿子或女儿,就能“正常”了吧。
阿杰是那些不愿意向异性婚姻制度低头的同性恋人群代表。虽然他们只占人群中的少数。
恋人选择进入正常家庭,自己被恋人抛弃,直到人快死了,又回头来找他。从阿杰的角度看,这叫什么事!
自己明明没做错什么,却惨遭抛弃。明明可以潇洒过自己的生活,却又要照顾他,谁叫他选择跟自己过余生,而他即将离去,这个时候要恨也恨不起来,只有珍惜这最后的一段时光,毕竟他们两个已经蹉跎了这么多年……
很多人说,同性恋人群,结什么婚,你们就自己搭伙过日子也蛮好,不要祸害别人。你看看阿杰就知道了,其实这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他没办法告诉母亲自己的真实性取向。
他把自己的生活弄得比较粗糙,以掩盖内心精致的一面。
他选择的恋人,可能会抛弃他,选择结婚生子。
当然,他如果也选择结婚生子,到头来又要被人痛骂“渣男”。
与刘三莲一样,他活得也很卑微。而且还挺孤独,至少刘三莲表面上有一个家庭。阿杰的结局,大概就是这样孤独终老。可能最后死在屋子里,也没人知道,直到发臭了,才为人所知。
孩子
这部电影是从小孩的视角出发拍摄的,虽然人物重点还在刘三莲、阿杰身上,但是孩子宋呈希是个不能绕过去的人物。
影片中,宋呈希有一个经常去的地方,不是阿杰的家,而是心理咨询师,台湾地区叫心理咨商师。
这个小孩到底怎么了,需要一直去见心理咨询师?
无外乎:
他的爸爸刚刚得重病去世。(这可能不是重点,虽然也挺痛的)
他的爸爸竟然是个同性恋。
他的爸爸还有一个男朋友,也就是他的“继母”是个男的。
这些信息,对一个小孩来说,是很大的冲击。
对于所有孩子来说,都希望自己是父母爱情的结合。哪怕现在不是,也希望曾经是。哪怕过去也不是,至少还算是男女恋爱婚姻结合的产物。
可是,如果爸爸是个同性恋,自己算什么?
这样的孩子有身份认同、行为上的怪异表现,也就再好理解不过了。
对他来说,他是有必要搞清楚,爸爸到底是个什么人,爸爸和妈妈到底怎么了,到底为什么要生下自己。
而这些问题,对他来说都太大了,大到他一个人没法理解。
除了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之所以借宿在阿杰家里,也是希望通过近距离的观察,了解爸爸生前的这段过往,并且解答他心中的迷惑:
爸爸怎么会被这个男人“勾引”,抛弃了妈妈和自己?
影片中的孩子找了一些答案,继续过他自己的日子。但是,对于许许多多“骗婚”家庭长大的孩子来说,没有那么幸运。他们活在一个既虚假又倍感压抑的环境中,而他们的出生就是别人婚姻的最大价值。
他们如果不知道其中原委,会对自己原生家庭的怪异气氛感到迷惑和自责,怎么父母自从有了自己,变得更加疏离?他们如果知道发生了什么,会对自己怎么就成了别人的“棋子”感到愤懑,对婚姻和爱情失望,对接下去的人生感到迷惑……
父母
宋正远是为了怕父母受伤、怕阿杰的父母受伤,选择进入婚姻的。电影中没有出现宋的父母,可能他们已经先于宋去世,大概是比较满意这样的生活吧。阿杰的母亲仍然健在。
刘三莲上面闹事,碰到了阿杰的母亲。阿杰的母亲误以为刘三莲是他的女朋友。
阿杰的母亲松了一口气。
因为她也一直担心儿子年届中年,还不结婚,是不是同性恋。现在阿杰在交往女性,让她放心了。
其实,你不要以为老年人比较传统,不知道什么叫同性恋,他们不是不知道,只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阿杰母亲就很具有代表性。这种自古有之的现象,他们只有见得更多。当然,他们也更清楚,在这个世界上,要做一个公开的同性恋,会带来什么后果。
毕竟,谁希望孩子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艰难道路?
同性恋父母的人生,是在猜测、不敢正视中度过的。他们希望孩子能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但是种种迹象表明他们的孩子又不是“正常人”。他们不愿意接受这点,所以只要有一点迹象显示他们是“正常人”,或者至少愿意做一个“正常人”,他们就很愿意相信。
阿杰的母亲会不知道,会没有察觉?
从当年他问儿子“宋正远是你什么人”,就可以知道,她从很早就开始怀疑了。
只是一直不捅破而已。
我喜欢这部作品的一个原因便是,他没有直白地告诉你,要去同情谁,谁是对的,谁是错的,而是给你呈现,从每个人的立场看过去,会看到一些什么。
如果说,解决问题的前提是相互理解,这便是相互理解的前提,就是我们可以从别人的角度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对自己有哪些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编剧叫吕莳媛,她同时也是今年最火的一部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的编剧,在10集的篇幅里,她展现疑似精神疾病的杀人犯、加害者家属、受害者家属、人权律师、人权律师家属、精神科医师、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家属、媒体等不同的视角,探讨了怎么看待精神疾病这个问题,也是非常精彩。
亚洲地区的哲学观是集体主义,强调整齐划一,对少数群体利益往往采用牺牲的态度处理,所以少数群体只能假装和别人一样。姑且不论集体主义的优劣,只看效果的话,也就是牺牲了少数群体的利益,能不能换来我们整体福祉的增加?
不允许同性结婚,维持异性婚姻制度,能换来这些人福祉的增加吗?
你问刘三莲,她会觉得自己有增加吗?
你问宋正远,他会觉得自己有增加吗?
你问阿杰,他会觉得自己有增加吗?
你问宋呈希,他会觉得自己有增加吗?
你问阿杰妈妈,她会觉得自己有增加吗?
都没有。
所以,这些牺牲又有什么实质的意义呢?
如果大家都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为何还要继续坚持?
这些年,我们的社会对于同性恋总体还是比较宽容的。仅举几个例子:
首先是,顶级流量偶像明星、原飞轮海组合成员炎亚纶2018年被曝是同性恋后,他不仅没有被封杀,而且收到了许多人的同情和支持,其事业发展反倒是“翻红”。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90年代大陆也有过非常知名的男歌星被曝是同性恋,结果就是销声匿迹。
其次是,2018年最火的一部电视剧叫《镇魂》,该剧的两个男主朱一龙、白宇也成了国内顶级流量明星。这部剧就是一部以男同小说为蓝本改编的电视剧,虽然电视剧没有直接呈现男同关系,但是爱的眼神是骗不了人的,两人之间的暧昧也成为该剧的亮点。这在过去也是不可想象的,这样的演员不要说成名,不能同台,不被封杀就不错了。
前些年,针对网络部分歧视性言论,央视曾发表了一则事件评论,大标题写的是“要尊重每个群体的自我选择”。这也是在过去不可想象的,这代表了国家层面对同性恋的基本态度。
而今年5月起,至少在中国台湾地区,撕开了同性婚姻的一个小口子。
所以,不管怎么说,还是在朝向进步的方向发展。
但是,这背后也不太平:
首先,去年台湾地区举行过“同婚”公投,其结果是失败的,也就是大多数的民众并不支持,没有取得民意的大多数。
在台湾地区通过立法院专法法案之后,台湾宜兰县一名“立法委员”就表示反对,说这种婚姻会导致“灭种”。“台湾家庭将被毁灭,男生娶男生,女生嫁女生,配偶栏爸爸妈妈都没有了,父母也不存在。”
而按下赞成票,支持同婚的几名“立法委员”,比如蒋经国的孙子蒋万安等人,也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攻击。甚至有人因为支持“同婚”,参加竞选就没有选上。
所以,即便台湾地区通过了立法,也不要高兴的太早。不要以为允许了同性结婚,就一定不会有“谁先爱上他的”悲剧发生。
要修改一部法律还是容易的,要改变人心才是真正困难的事情。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gay蜜”心理学:为何直女会被男同所吸引?看完你也想要一个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