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大连理工去世学生遗书,我想把这封信寄往他去的地方
自我成长专刊
AC专栏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大连理工研究生自杀的新闻冲上了热搜。
这位25岁的男孩,在凌晨2点发布了自己的5页遗书,随后在学校实验室上吊自杀。
这份带着一点幽默感的遗书,旋即传遍全网,惹哭众人。特别是他在信的结尾表示来世不想做人,而是“做一只猫”,成为全篇的泪点。(遗书全文详见文末图片)
这位研究生因何而死?
他生前没有遭遇性侵,没有失恋,也没有遭遇导师压榨,没有那些狗血情节。
然而,这或许正是这份遗书催人泪下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个人的生活更接近普普通通的你和我。
他先行倒下,而我们在苦苦挣扎。
非常遗憾他最终选择以这样的方式了结自己的生命。
看完这份遗书,也看了不少网友的留言,促使我写下这封信,给可能已经化作猫儿的他,也给跟他有类似处境的你。
你在诀别信的开头特别强调了今年的疫情,以及这些年日趋严峻的形势。
我相信,如果不是这样的大环境,你的处境可能会好很多,不至于想到大环境如此就令你生无可恋。
疫情突如其来,而且貌似“此病绵绵无绝期”,可以说给人类带来的影响难以估计,在这样不确定的世界生活,确实很不容易。
今年以来,不仅是我国,世界主要国家自杀率的指标都是直线飙升的,其中美国、日本位于前列。
你应该还有印象,前阵子日本明星接二连三的自杀,年龄段从三十而已到八旬老人,可见这一冲击是不分年龄、不分性别的。
如果将来写历史,应该单列统计“疫情导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自杀人数,其实他们也是疫情的受害者。
而你大概也会算在其列。
不能否认疫情带来的冲击,人类面对这场“浩劫”,确实手足无措,毫无招架之力。
另外,你提到这些年的经济形势越来越差、国际风云波诡云谲,我认为也是客观存在的。
我认为,大家可能正是因为没办法接受这种“生活开始变得没有那么好”的现实,所以更感怅然若失。
然而,如果想继续生活下去,我们可能就需要接受这个现实。接受2020之后,我们回不到过去,接受现在的生活,可能就是不如从前。
我们习惯了生活就是“上升”,还没做好接受发生挫折、甚至退步的准备。
然而,这就是生活,每一代人在漫长的人生过程中,都会遭遇大的起伏,这往往由大环境、大人物决定,我们可以努力试着力挽狂澜看看,但是往往是不由自主的。
当然,也要看到,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有可以自主的地方:
我很喜欢的一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说过的这段话。
他在二战期间被希特勒的法西斯关进集中营,回顾那段岁月,他写道:
“你可以从一个人身上夺走一切,但有一样东西除外,那就是人类最后的一项自由:选择你在任何一种环境下的生活态度,选择你自己的生活方式。”
对我们所有人来说,此刻可能都要牢牢记住这句话,在这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中,找到自己新的坐标和位置。
我希望你看到的是,其实也有很多人依然在顽强地打这场仗,没有被打趴。
你可以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屹立着的,他们会成为你的风向标。
当然,也有很多人跟你一样,仿佛是风雨中飘摇的小船,随时可能被浪打翻,但是,这样的小船也还在那里支撑。世界肯定没有那么好了,但是也没有糟糕到活不下去。
你之所以读研究生,实际上也是迫于无奈。因为经济形势不好,出于躲避心理,才去读了一个研。
我想有很多人也是如此。即便找到了工作,也有很多无奈,因为形势不好或者别的原因,先在一个地方将就着。
你的研究生生活,看起来也挺无聊的,课题的进度也不尽如人意,希望被人重视和提点,但是好像别人也挺忙,始终看不到你的需要。
当你选择告别之际,你的课题依然没什么进展,还要担心自己毕不了业,工作也不好找,对未来也越发迷茫。
其实有许多打工仔也是如此:业绩指标压力大,始终要担心自己就要被fire掉,而且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像样的工作。
这些都是头疼的烦恼。但是,说这是什么大问题吧,好像大家也都那样,算不上什么大问题。
你吐槽你的导师,至少在我看来,他没有什么出格的地方,并不十分好,也算不上恶劣,大家都挺平凡无奇。
至少他没有怎么给你压力。
我隐约感觉,这一点也会让你觉得有点不舒服,你认为自己应该能扛起更多责任。
这就像很多打工仔,总觉得领导不够重视自己一样。
不过我多少也有点理解你的导师,是不是他隐约觉得你的心理负担挺大,所以反而害怕给你增加负担?
生活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谈不上有大的冲突,但是小烦恼就是不断。人与人之间也是这样,谈不上有什么深仇大恨,但是要做到完全的感同身受,对不起,真的很稀有。
所以,我们继续活下去,到底是要干嘛?
1980年,我喜欢的心理治疗师、作家欧文·亚隆发表了他最具学术性质的文章《存在主义精神疗法》。
在这篇文章中,他定义了生活的四个终极问题,即:
不可避免的死亡;
内心深处的孤独感;
我们需要的自由;
还有一点就是,也许生活并无一个显而易见的意义。
他认为,我们生活中的所有痛苦基本源自这四个方面的困扰。
现在,似乎你也为其所困。
所以,结论是,生命本来就是这么无意义的,只是我们生而为人,需要为自己这一生寻找意义。
像我,每天要去写点这样的东西,大部分的时候,也觉得不过如此,但是偶尔有这么一两篇,能得到大家的高关注,看到留言知道能让一些人颇有启发,我就很开心。
这种开心会支撑我继续下去。
生活大部分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没有那么多的高潮,也没有那么多“神剧”、“爽剧”的情节,大部分的人生活如果拍成纪录片,会睡倒一大片人,但是偶尔几个情节,往往还是能够打动到一些人。
当然,如果你不去拨动它,生活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如果你希望能够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同,就主动去做点什么,不要总指望生活和他人会对你另有安排,你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制造惊喜。
我也看到你说,做课题的时候碰到了一些困难。
然后你就认为自己一事无成,是个废物。
我看到你是这样跟自己对话的:
不对啦!肯定是你自己的问题!
我。。我哪里出问题了?
你少玩点游戏,少刷点视频还会这样吗?
可。。可我确实尽力啊?
那就是你笨,懒,没用。
这二十几年家里人给你这么多关怀,结果养出一个废物出来。
那。。咋办?
你这样下去肯定延毕了,真丢人,几百万研究生,不缺你一个废物,去死吧。
那好吧。
你说这样的“小剧场”已经上演好多回,够无聊。
其实并不无聊,正是这样的“小剧场”害了你。
你这样的对话,并不能说明你是个废物,你要想想:
你活到25岁,本身就挺不容易的,而且学了那么多知识,掌握了那么多技能,怎么能是个废物呢?
你不是废物,但是你可能有一点抑郁。
这样的自我对话,或者说是自我贬低式的对白,是抑郁症患者经常会出现的。他们不断用这样的对白攻击自己,贬低自己,然后把自己逼上绝路。
然后你就真的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价值了。
所以,问题不是出在你身上,而是出在“抑郁”,你要做的是要直面这个敌人,然后找帮手一起打败他。
目前中国有9500万抑郁症患者,有抑郁心境状态的人就更多了,加上今年疫情因素影响,和你有同样处境的人其实并不少见。
当这些“小剧场”出现的时候,千万不要觉得好有趣啊,别让这样的小剧场在你的脑洞里不停上演,相反你要告诉自己,这样的“小剧场”正在把你带向抑郁深渊,你要成为这一幕的“导演”,该喊卡的时候喊卡。
你该做什么呢?
可以看看别处,无论是树木、花朵,还是沉浸在数字计算,都可以,反正可以让你转移注意力的都行。
可以去看医生,需要吃药就吃药,需要配合心理辅导就积极配合。
你是学生,学校就有相应的资源,还是免费的。
如果已经工作的人,收入还可以的,去找个靠谱的心理咨询师听你诉说,让这个“监制”陪同你一起度过。如果你经济压力大,也可以试试很多免费或公益的平台。
当然,最重要的是,告诉身边的人,让他们理解你正处在抑郁,需要特别的照料。
“为了不打破这个优良传统(没有人延期毕业),那我消失好了。”
“正好国家今年在为就业问题犯愁,我就不添麻烦了。”
“如果我身上还有哪个部位能用的,都拿走吧。”
“请把我烧成灰随便埋到哪块地里,好歹能贡献点养分。”
“希望家人朋友今后顺顺利利,祝愿国家一直繁荣昌盛。”
你在结尾处写的这些,让很多人心疼。
有人说你要死了还那么爱国,要死了还这么想着能留点什么给大家。
可是,我想告诉你,你活着比你死去带来的这些要更有意义。
你的父母,我相信他们现在非常非常的伤心,他们不见得需要你成为一个很有成就的人,但他们希望你能够活着就好,陪伴他们就好。
我没看到你写有没有男女朋友,大概是还没有吧,你知道吗,可能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正在等你,一起撸猫、一起分担这个世界的纷纷扰扰,可惜她或他再也等不到这个有趣的灵魂了。
你的很多朋友,过去的同学,也对你的离去难过和伤心。对他们来说,你成为什么样的人也不太重要,他们也只是希望你能够活着就好,就看看你微博下方的留言就知道。
我看到有人表示,很多年之前就想给你买一条裤子,但是后来忘了,现在阴阳相隔,也成为一生的遗憾。
你看,人与人之间其实有挺多羁绊的。只是平时大家走动不多,这根线条看起来不那么明显而已。
当然,你不要以为你死了,这些羁绊就一了百了了。相反,对他们而言,你留下了一条难以弥补的创痛。
我当然不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你放弃的太早,但是,我想告诉你,你捐献器官的决定,你祝福家人朋友顺利,祝愿国家繁荣昌盛,都让我觉得其实你内心深处也是希望能够和大家、和这个世界保持某种联系的。
你即便死了,你也希望给大家留下点什么,这就意味着其实你也没有你想的那么厌弃人世间。
特别是你对做一个猫的执念,尤其能够让我感到,其实你也是贪恋人世的。
虽然此生做人活得很辛苦,大概来世你不再想成为人了。但是你却依然希望以猫的形状,再来人世间走一遭。
我不知道你会不会变成那只猫了,但是你的温柔和善良,如若愿意停留那么一下下,本可以福泽更多人。
我知道有很多人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其实也会想到自己。
他太普通了,普通到没什么奇葩的事情。
但是他也很典型,典型到无论是性格的敏感,还是那种精准自我打击的脑洞,和许多人并无二样。
我写的这封信他是否能看到,天知道。
但是我希望你能看到,如若有那么一两句话,能够成为你此世的“牵扯”就好。
延伸阅读
最后推荐几本“情绪急救”书,希望对你有用
END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任豪李汶翰事件:被禁欲偶像的背后,是大众集体陷入俄狄浦斯冲突
世界精神卫生日:警惕后疫情时代PTSD大爆发,我们可以做什么
为肖战送生日祝福被网暴:边江事件的悲剧远不止一句道歉那么简单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