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梅校长:请不要对“全职太太”有那么大的敌意
家庭亲子专刊
AC专栏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我对张桂梅校长是很尊敬的。她几十年如一日,深根在贫困地区,帮助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们能够走出几个世代以来的贫困。她的奉献和牺牲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她近期关于全职太太的一番评论,我是表示反对的。
事件起因是张桂梅培养出来的学生,回到了母校,要向母校进行捐款。张桂梅得知她现在做了全职太太,表示这种“靠男人”得来的钱自己不要。她表示出对全职太太的鄙视,并且让她“滚回去”。
这番话引起了网上不少反对“全职太太”人群的欢呼,似乎他们找到了精神领袖。而且由于张桂梅长期以来以帮助女性独立自强的形象示人,好像又为这个论断进行了背书。
看到这些,我感到挺难过,一来为张老师的错误观点,二来更为张老师被这些人所利用而感到惋惜。
所以我特地写这些话,给张校长,也给其他支持她观点的人:
请不要对全职太太有那么大的敌意。
在张老师的眼中,我相信她一定是把两者划为等号的。
当然,这也不能怪张老师。
这些年我们的影视作品就是这么暗示的。
至今仍为各年龄段网友奉为经典的《回家的诱惑》,主人公林品如不就是做了这样一个没有地位、只能依靠丈夫、最后被丈夫抛弃的全职太太吗?
而林品如多年后,正是以张老师提倡的那种独立女性复归,实施了她的复仇。
可以说,整部电视剧的立意就是在讲,女性一定要独立自强,不要做别人的全职太太。
而这样的故事版本,不仅在中国为人津津乐道,而且在全亚洲都广受欢迎,最近的一部大概是2018年泰国播出的《妻子2018》(也在国内引进),其核心内容也是讲全职太太被人抛弃,然后如何自强,最终惩罚了丈夫,收获了小鲜肉的爱慕。
然而,这并不是全职太太全部的面貌。
张老师大概没有看过今年大火的《三十而已》,主人公顾佳同样也是全职太太,但是她并不弱。可以说,顾佳不仅不依附于许幻山,而且她才是许幻山人生的掌控者,她基本上左右了许幻山的职业和人生选择。从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她极强的控制欲,才让许幻山承受不了,从而选择了林有有这个看起来更听话的女人。
当然,我把这两个人物拿出来举例,并不是说全职太太似乎婚姻都不太幸福,只是想说对全职太太形象的想象,尺度可以更大一些,不要局限于林品如了。
我想说的是,张老师们搞错了一点,就是人的独立与否跟她处在什么样的婚姻状态,其实关系不大,更大的关联实际上是这个人的人格特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审视,一个人早年的依恋关系品质,决定了一个人是偏向于独立还是偏向于依赖。
那些与父母的依恋关系比较好,就比较有安全感,他们愿意对外进行探索,不至于要依附于他人。而那些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不佳,内心有着深深的不安全感,就不太愿意对外进行探索,要么总是粘着他人,要么索性离群寡居。
后天的教育当然会起到一定的改良的作用,但是除非是专业心理和教育工作者来操刀,其实“改造”的空间也不大。
另外,教育对一个人独立性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即培养一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她能够分辨是非,不再人云亦云。
然而,这种独立思考能力也并非每个人拥有,特别是在中国式灌输教育模式下,往往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甚至认为这种能力很危险、很可怕,拒绝有不同意见。如果教育引导是以“随大流”、摒弃个人观念为导向,反过来会影响一个人的独立性。
张老师们反而要思考这个问题,自己有没有着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没有允许孩子们有自己的思想?
从这两个维度考察的话,我们基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安全依恋,如果有足够的独立思考能力,那么不管她们处于什么婚姻状态,都不用太害怕他们会失去自我。
反之,即便不进入婚姻,她们恐怕也不是什么独立女性,即便上着班、赚着钱,也不好说就一定有尊严,“社畜”还不够多吗?
有很多人说,张老师并不是反对别人做全职太太,而是这些学生是她精心培育的,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认为他们去做全职太太太可惜了,浪费了她的一片苦心。
我不知道张老师是不是这么想的。不过,我认为,有这种观点的人,对母亲这份工作的理明显是有偏差的,大概把母亲简单地定义为一个保姆。
事实上,当我打出这行字的时候,我甚至都认为这是在贬低保姆。
要知道,高端的“保姆”工作,工作难度极高,对从业者要求也极高,你可以认为这是一种高级管家工作。
他们往往需要对家庭财产有比较好的管理能力,对家庭诸多事务也要妥善安排,要善于接待各类名流,不是中等文化水平的人能够胜任的。
前阵子有个30多岁的归国女硕士就应征做了这样一个“保姆”。她过去的年薪有30万,很多人都费解她怎么去做别人的“保姆”了,实际上是他们不太了解这份工作的难度,以及这份工作的前瞻性。
要知道,这家人家的出资并不比她的年薪低,而且正需要懂几门外语,有项目管理经验的人担任,以统筹庞大的家庭事务。而这位30多岁的归国女硕士正是看到中国作为崛起大国,将来会有更多这方面的家庭事务管理需求,她希望能够在这一市场还处于蓝海之际,自己先行先试,闯出一片天,将来培育更多这方面的管理人才。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保姆就是刷刷碗、洗洗厕所,这实在太偏狭了,没有受过足够的高等教育,这种保姆还真的没几个人能胜任。
当然,母亲的功能还不仅仅是这种高级保姆,更重要的是她要懂得如何养育孩子。而现代社会,对养育孩子的标准也很高,不仅要满足其生理需要,更重要的是精神品格的培养,这就需要懂得心理学、人际沟通学和方方面面的知识,要能够了解年轻人到底在想些什么,知道怎么跟他进行沟通和互动,最终能把孩子培育成一个全面发展的、有思想有深度的人。
有很多人的教育背景足够他们胜任一份工作,但说实话,真的让他们去全职带孩子,他们未必有这个能力培育出一个好孩子。
其实只要去做一些基础调研就会发现,全职太太群体的文化水平整体都不低,甚至不少都是硕博士,还真不是张老师以为的那样大山里的孩子就有这种能力去做全职太太了。
而且,我可以很残酷地说一句,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弄不好连到这些人的家里做保姆的资格都不一定具备。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而且我想张老师他们肯定很想知道。
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问当事人。
可惜的是,现在的舆论氛围往往不太愿意听别人到底怎么想,立马就下了个结论,扣个帽子。比如张老师这样,立马“滚出去”。
张老师当你冷静下来,以下这段分析,我想你认真地读读:
1、在谈全职太太的时候,很多人都表示,为何女性来承担这样的工作,而不是男性?
当然,我也呼吁,最好有更多男性能够投入到家庭管理之中,但是,必须看到,我们整个社会对于男性去主管家庭管理工作抵触情绪更大。
你看,女性去做全职太太,校长还要把学生痛批一通,如果一个男生去做全职先生,阻力是不是会更大呢?
我认为,我们整个社会并没有营造一个很好的氛围,允许男性也可以去做全职先生而不被贬低,自然阻力更小的女性从事全职太太出现的比例就会更大。
因此,张老师,你真正需要做的是,不仅要允许女性做全职太太,更要鼓励他们的丈夫、鼓励你的男学生做全职先生,而非相反。
2、女性主管家庭事务,并不是贬低,相反是总结人类社会科学规律的结果。
男女平等,并不否定男女分工。目前,绝大多数男性可以从事的工作,女性一样可以从事,而且做得并不差。但是,女性比较擅长的工作,男性却未必能够胜任。
比如,养育孩子。
要知道,特别是在儿童早年生理和心理成长过程中,母亲养育不仅仅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必须。父亲这个角色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发展来说,相对就是次要的,而且需求点出现的也偏晚,这是弗洛伊德时代(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作出的科学结论了。
也就是说,如果希望孩子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一定要两者舍其一,那么保留母亲而非父亲,才是更有利于孩子的决定。
因此,女性主管家庭事务,从来就不是贬低女性,相反这是男性想做也做不太好的事情。
所以,你会发现,在全职太太家庭中,往往夫妻两个人都是非常优秀的,之所以一个人辞职在家,一来是两个人中一个人的经济收入已经能够支撑起家庭所需了,并不需要两个人都在外面打拼,这是最基础的条件(而这许多家庭是做不到的),二来是他们两个人都比较重视家庭教育,并不认为把孩子丢给老人、丢给保姆就可以了,他们更希望能够悉心培养孩子。当然,这就意味着有一个人必须从职场中退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得由一个人全权负责家庭事务,而这个人往往就是母亲更能胜任。
只要做全职太太的决定出自于他们自己,经过周密考虑,我认为,这就是他们从家庭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作出的决定,不必投射上过多的“牺牲”、“浪费”的意味。
最后我想说,张老师啊,你千万不要感到难过,我恰恰觉得你应该感到自豪。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不是让一个人成为打工仔、去赚更多的钱,而是让一个人拥有更大的自由。
什么是更大的自由?
就是能够打破原来的视野局限,看到更大的世界是什么样。
就是能够打破你原来的可选项,能够拥有更多更多的选择。
那些大山里的女孩要感谢你的教育,让他们可以不必十几岁就结婚,然后生几个孩子,成天在田里收割,忙碌一生,你让他们看到更大的世界,可以到外面打工,拥有更多姿多彩的人生。
他们当然也可以更进一步,看到原来一个人是可以不必一辈子都做打工仔的。
要知道,一个人不达到一定的高度,不具备超凡脱俗的能力,是没有办法去选择做不做全职太太的。
当她们站得足够高,会发现也可以成为顾佳,成为王漫妮,成为任何他们希望成为的人,而不是被迫无奈钻在一个人物模型中生活。
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你的学生青出于蓝,他们已经看到了比你更大的世界,拥有了更多你想象不到的选择。
还有一点,也是你应该感到高兴的。
不是所有的有钱人都有意愿把自己的钱拿出来做公益事业,去支持你培育乡村里的贫困孩子,把这份爱心发扬光大。
而现在,这位全职太太的出现,恰恰证明你培养了有爱心,同样也有这个能力做出这一决策的学生。
这也是教育让人拥有的自由之一,即财务分配的自由。
要知道,一个大城市里的普通打工仔,可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他们也实在拿不出多少余粮去支持这样的公益事业。
而且,就这个角度来说,你怎么会觉得她在依赖男性呢?
她能够推动丈夫作出这个决策,恰恰说明她不是依附于他的,恰恰说明她对于家庭财务拥有很大的话语权。
我倒是觉得他们的夫妻关系很平等,丈夫也很支持妻子的善举,他们还真的不是你需要喊“滚出去”的人,相反本应成为你事业的重要支持者,特别是这位全职太太,她的心路历程可以给许多年轻人看到世界之大。
另外,我想善意提醒你一下,越是在这样的家庭,她越是能够培养出能够改变全局性面貌的孩子。
当她培养的孩子长大后,或许能有更高的位置,更大的舞台,通过他们的努力,很有可能根本性地改善整个中国贫困落后地区的面貌,改变许许多多你现在都没办法顾及到的人的命运。
我认为,他们会接过你的接力棒,并且肯定比你做得还要好。
而这不恰恰是你教育的成功吗?
祝张老师身体健康!
也希望全职太太们不要受到外界声音的干扰,坚定地做自己。
END
您还想看到关于“社会热点解析”、“自我成长”等什么方面内容?或者,想看一杯咖啡编辑部推送关于其他什么方面、主题的文章?
也欢迎底部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保护您隐私,不会公开出来,请您放心留言。)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任豪李汶翰事件:被禁欲偶像的背后,是大众集体陷入俄狄浦斯冲突
世界精神卫生日:警惕后疫情时代PTSD大爆发,我们可以做什么
为肖战送生日祝福被网暴:边江事件的悲剧远不止一句道歉那么简单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