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杨颖黄晓明:不必跟“插足”传闻较劲,他们并不是冲你来的
AC专栏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2021年1月6日傍晚,演员杨颖(Angelababy)发文,再次澄清自己当初认识黄晓明的时候,对方表示“是单身”,随后黄晓明也发帖力挺杨颖,表示要“保护家人”,“baby(杨颖)不是小三”。
为何两人会联手,为这个十多年前的传言辟谣?
主要原因是,黄晓明最近在主持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而故事的另一个主角李菲儿也是嘉宾之一。不知道是节目组为了预热,还是有些营销号嗅到了“瓜味”,有些自媒体把这段所谓的“插足”的传闻又挖出来了。
不过,杨颖和黄晓明恐怕也没想到,这一段传闻,经由他们的辟谣,反而被更多人所知晓,甚至黄晓明的那句“有什么事冲我来,我的评论不关闭”,本意是不想让两位牵扯其中的女士受到舆论攻击,没想到变成大众娱乐的“造句梗”。
或许只有当事的三个人才知道,这些年背负这个传闻是什么感受吧。
然而,我却很担心这样的辟谣和澄清到底能有什么作用。这件事值得思考的地方其实是以下三点:
1、这其实不是杨颖第一次就这一传闻进行辟谣了,然而,为什么这样的谣言能够经久不息,要反反复复的辟呢?
2、大众热衷按头“小三”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心理?
3、杨颖这样“被小三”的人,到底该如何面对这样的传闻?靠一遍遍地澄清和提告,有用吗?
希望杨颖和有类似遭遇的人,以及遭遇过流言蜚语的人,能够一起看看,有一些深思。
一、这就不是杨颖第一次站出来回应此事:为何屡次辟谣都没有什么作用?
一杯咖啡
我看不少自媒体发文都表示,这是杨颖首次就此事回应。其实,并非如此,她在传闻最初就发声过,去年(2020年)也表过态。
这段传闻信源是香港某媒体,时间是2010年左右。
那时候,黄晓明和杨颖还未官宣恋情,这家香港媒体就绘声绘色地发文,谈及黄晓明的女友李菲儿是如何看到杨颖给黄晓明发的短信,特别是那句“我想要的是一个男朋友,而不是sex partner(性伴侣)”极为吸精,成为当时的封面标题。
然而,恰恰这个信源是有问题的。
1、如果当年你还会相信香港娱乐八卦杂志,那么经历2019年的风波,你对香港媒体是如何移花接木、无中生有应该有了比较直观的体认。
他们所谓的内幕,更像现在自媒体的营销号,是自己拍脑袋幻想中的产物。
2、更重要的是,正因为这一段内容实在太过逼真,反而失真了。
因为这样极其私密的信息,除了他们三个人,是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的。
记者又如何能描绘得犹如亲见一般?
实际上,早在2011年杨颖就在香港接受媒体群访,表示“这就是杂志乱写的”。
而当时,黄晓明、李菲儿也就此事做过回应。李菲儿甚至在黄因此被人大骂渣男、出轨男的时候,站出来表示,“黄晓明是一个很好的前任”,为其背书。
然而,这样的传闻却没有完全平息,这十年来,在中文互联网上依然有自己的市场。哪怕黄晓明和杨颖在2015年大婚,并且有了孩子以后,也依然不断。而杨颖方面的辟谣也陆续没有断过。
然而,网友的记忆实在太过短暂,最近一次,实际上是2020年10月底的事情,才过去2个月。
有一位博主以“李文迪上位”来暗讽杨颖也是“小三上位”,绘声绘色地描述她的好手段,不过核心的内容,依然还是引用了那本香港杂志的内容。
于是,杨颖把这个博主告上了法庭。当然,这件事“当年”也上过热搜。
当然,我并不认为这类博主真的相信这些,写这些内容无非是他们谋生的手段,即通过编排一些名人的所谓“内幕”,来博取阅读量。当然像杨颖这样曾经有人写过,可以拿来抄抄改改,本身也有影响力和争议度的可能是更加合适的人选罢了。
然而,才过了2个多月,很多人都忘记了,以为杨颖是第一次就此事进行辟谣一般。
所以,杨颖在2个月后,并把黄晓明一起拉进来作出的回复,就能够一裁终决,定分止争吗?
她将来可以不必背负这个传言吗?
不好说,至少我认为是不乐观的:
1、网友往往是“金鱼记忆”,这样的辟谣很可能随着时间流逝,被淡忘。
2、更重要的是,人们更容易记住的是各种奇谈怪论。
比起没有出轨,人们更容易记住出轨,比起没有做小三,人们也更容易记住做小三。对名人的闺房秘闻,人们更是热衷。
只要人的这种本性依然在,这种小三、出轨的传闻恐怕不会没有自己的市场。
因此,杨颖能不能成功摆脱“被小三”的命运,还真不是由她自己说了算的。
要让大部分网友能够意识到,实际上有些瓜就是为了让你吃而造出来的,跟事实已经完全没有关系,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这样的传言总有人深信不疑,和目前对“小三”认定的泛化也不无关系。
到底怎样才算“小三”?
第一,男未婚、女未嫁的阶段,感情中出现的“后来者”,能不能直接按头“小三”?
比如,黄晓明和李菲儿,当时如果传闻是真,两人也只是男女朋友,并没有建立婚姻关系,他们难道就没有选择另一个人的权利?
要知道,这种情侣与已经建立婚姻关系,有婚姻忠诚义务的夫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而“小三”这种概念本来是在婚姻框架下使用的,是不能随便用在其他关系中的。
在没有建立婚姻关系的情况下,两个人实际上都是在择偶阶段,并没有排斥性的归属关系。这也就表示,这样的关系是存在竞争的可能。
如果传闻属实,杨颖也只能说是“后来者”,何来的“第三者”?
第二,两人分手或者感情状态出现重大变化(一方长期失联等),这时候出现了一个人,这个人算不算“第三者”?
我最近在回看了90年代的经典港剧(当事人杨颖便是来自那边)《刑事侦缉档案》,配合弹幕食用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这个系列电视剧有两个比较有争议的角色,一个是蓝嘉文,一个是武俏君,两人都被弹幕痛骂“小三”,然而实际上:
蓝嘉文是在张大勇和高婕分手之后,才跟张大勇在一起的。
她之前的一段感情也是,是男方和女方吵架冷战,男方主动和蓝嘉文走在一起。但是,由于蓝嘉文不是别人心中认定的CP,她这个“后来者”便被认定是“第三者”,备受批评。
武俏君的“遭遇”也差不多。她的情况是,男友的女友芊芊已经下落不明三年了,于是两个人在一起了,但是弹幕依然认为她就是“小三”。
如果说男未婚、女未嫁的时候,可能也建立了比较牢固的CP(情侣)关系,去介入其中有道德瑕疵的话,那么分手和感情出现这样的变故,也就意味着这种CP关系已经被打破了。
为何还要固执地坚持一定要维护之前的CP关系,认为这才是“正统”的?
为何只因为是后来建立的一段关系,就认为别人就是有问题的?
杨颖之所以饱受抨击,我认为主要的因素和她是感情中的“后来者”有关,似乎有些人认定,就是杨颖的出现,才导致可能已经存在关系问题或者可能已经分手的黄晓明和李菲儿没办法继续下去了。
然而,当我们我们把“第三者”的标准弄得如此宽泛,把“后来者”也一网打尽,认为就是“后来者”的出现,才导致原来的“CP”没办法“破镜重圆”、“努力再试试”的话,那恐怕只要不是最初的那个人,都难逃“被小三”的命运。
这种“第三者”泛化立场的背后,可能存在这三个深层的原因:
1、对于感情有太过美好的幻想。
其实,大部分的感情因为种种因素(绝不是“第三者插足”),是不可能从一而终的。两人走不下去,绝大多数的原因是两个人自己,就不是最合适的人。
所谓,我虽然爱你,但我们没办法在一起。
但是,有很多人并不能接受这个现实。
于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受一些,便要给感情找一个外在破坏的力量,所以这些“后来者”便成了“替罪羊”。
2、对于感情也实在是太没有安全感了。
当你一直在提防别人,把出现的人都当做潜在的对手的时候,也就说明,你对你们的关系并没有什么信心可言。
因为没有安全感,所以觉得都是别人在搞破坏,不会想到感情有浓也有淡,更不会想到是感情本身走不下去了。
3、见不得“后来者”好。
总觉得自己为感情付出了很多努力,凭什么“后来者”就能享有自己培养好的男人(女人)?
更不要说他们还能幸福地生活了。
所以盼着他们的婚姻不幸福,所以要给他们按上一些道德瑕疵,这样才能获得一定的心理平衡。
因此,那些喜欢过度泛化“第三者”标准的人,与其去指责别人,不如还是回归到自己的身上。
当然,只要有大量这样的人存在,杨颖这样的“后来者”恐怕都难逃继续“被小三”的命运。
那么对于杨颖们来说,该怎样摆脱“被小三”的命运?
先说一段我最近的经历。
我到健身房健身,一群人交流健身的好处。有人就说,他健完身之后,至少晚上睡眠比较好。我认为很多三十多岁的中年人都有失眠的困扰,这倒是不错的一个讨论,便在网上分享了这段交流。
不曾想,有些我也不认识的网友便跑来“教育”我:
这个人就是健身房的“托”,是为了宣传这么说的。
我一方面很想为他们点个赞,因为他们真的很有“想象力”,另一方面也觉得很可悲,因为这就是目前舆论场的一个缩影:
那些完全不在现场的人——同时也占据绝大多数,却以为自己非常懂,可以指点他人,包括那些在现场的人。
而在现场的人——无论人数再多也还是少数派,反倒成为要被指教的对象。
比如那些不在场的大多数,却认为自己很了解杨颖黄晓明李菲儿三人的关系,他们甚至连杨颖是第几次回应此事都没搞清楚,就在“教育”那些可能对三人过往还比较了解的人,这就是“小三”,是你有“粉丝滤镜”罢了。
甚至连他们两人的发言,都被人拿来放大解读。
比如,他们看到杨颖称呼黄晓明为“黄先生”,而不是他们认为的应该称呼“老公”等更亲密的称呼,就认为他们夫妻关系出了问题,弄不好已经离婚了。
然而,杨颖至少从2015年起(两人结婚),就是这么称呼黄晓明的。因此用这样一个称呼就来判断别人感情走向,显然是不成立的。
这让人想起之前王栎鑫离婚的时候,官宣的分手信也是称呼对方为“室友”,也被不少网友拿来抨击,认为你把别人当老公、别人只把你当室友看待,是很凉薄的。
然而,实际情况是,他们两人在浓情蜜意的时候,就是这样称呼彼此的,“室友”是两人的爱称。
同样,郭敬明前几天写道歉信的时候,有一些自称是郭敬明粉丝的人表示要“脱粉”,理由是他们一直很喜欢他的作品,没想到他竟然抄袭……
可是,对郭敬明有一定了解的人,即便不是粉丝,都应该知道他有过这么一件轰动的事才是。
可见,我们的舆论场,实际上存在制造杨颖们“被小三”的土壤。
为何这些人明明之前也不关心,现在也不了解,却总是喜欢言之凿凿,一定要坚定地说这些呢?
1、他们当然不是真的知道这些所谓“内幕”,只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发泄他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的不满,如痛骂出轨男、小三女正是最政治正确的发泄对象,当然谁更有名发泄的力度可以更大。
2、某种程度上,从点评别人的感情生活中获得一定的权力感。
而这种权力感,让他们可以填补现实生活中被人操控、受人欺负的失落感。
所以对错是非并不是他们真正在意的地方,他们也不是真的关心这点。所以,你的辟谣,对他们来说完全不是他们真正关注的重点。
对他们来说,关键是不能承认自己有错,因为一旦这样的话,会让他们感到难堪,而那种廉价的权力感也被剥夺了,这是无论如何都不想发生的。
因此,我认为杨颖们与其跟这些人置气(已经澄清了10年了,难道继续打官司、澄清下去?),还不如好好经营自己的感情生活:
该秀的恩爱就要秀,不要怕被别人说,该经营的事业就去经营,不要去顾及那些流言蜚语。
实际上,更需要担心的并不是这样的传言,而是因为这样的传言破坏了自己的感情。
要知道,非常在意别人说法的时候,自己也很容易接受别人的“投射”,这会影响你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和判断,最终可能真的会因为别人说你们的关系不好,真的关系不好了。
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清晰地认识到:
其实自己才是身处现场的人——包括那些一直支持他们的粉丝也是如此,你们才是真的了解情况的人。
当你真的搞清楚这些,就不会太在意这些人的看法了:
当你不被这些言论困扰,这些言论也就失去了束缚你的魔力。
这才是最好的回应。
END
您还想看到“婚恋心理”、“社会热点”什么方面内容?或者,想看一杯咖啡编辑部推送关于其他什么方面、主题的文章?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豪掷百万追空姐却成捞女现形记:“男人想要性,我只想要他的钱”拖延,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郭敬明于正的道歉接龙,能否推动更多人正视道歉的力量?
担心身边人有心理困惑,用这7个问题提问不怕尴尬
“两头婚”冲上热搜,才知道有很多人还陷在不平等的婚姻中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
用生命影响生命 一杯咖啡活动组织和社群管理团队招新
中国性学会线上认证学分课:荷兰专家教你做好性教育
“不要浪费一场危机”|一杯咖啡重启系列·危机干预公益培训报名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