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墨茶之辩:传说中“被饿死”UP主死因的第三种可能
AC专栏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1998年出生,今年才23岁的B站UP主(该平台对自媒体创作者的专属称呼,取自“上传”的英文)“墨茶Official”(以下简称“墨茶”)去世的消息引爆舆论,他到底是怎么死的,以及他的家庭到底要为他的死承担多少责任至今仍在发酵。
关于他的死亡和身世,目前有两个表面看起来截然相反的版本:
一个来源于他生前所结识的网友,根据他们了解的信息,认定墨茶是被活活饿死的,而所有责任都应归于缺位的地方有关部门和父母,而另一个则来源于不少权威媒体实地走访后获悉的信息,这个版本认定墨茶是一个“坏孩子”,而地方部门和父母并没有那么不负责任。
墨茶已经不幸去世,我们很难再通过他本人探寻事实真相了。
然而,“墨茶”这个名字或许为我们了解他的不幸提示了一个可能的方向:
我不知道“墨茶”之名的典故,不过在历史中确实有一段著名的“墨茶之辩”。当事人是我们都熟知的苏东坡和司马光。
话说,苏东坡书法(墨)堪称一绝,生活中极爱茶(当时以白茶为重),于是,司马光问苏东坡:
“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君何以同爱二物?”
意思是说,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为何你把他们联系在一起?
苏东坡答:“奇茶妙墨俱香。”
“墨茶之辩”的结论就是:两个看起来完全的对立的事物,实际上可以找到共通之处。
我认为,这个结论放在墨茶之死这个“新墨茶之辩”上面也是适用的:这两个看似对立的结论,其实也有着共通性,而把他们拼凑在一起,指出了他死亡的第三种可能,而这一点至今都没有人提及:
墨茶实际上是自杀,更准确的说,是慢性自杀。
这是我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对墨茶之死的判断。至于为何如此说,且看下文。
为了更好地诠释这个推断,我想简单复述前面两个版本的推论,并对其作出评价。
关于他的死亡和身世,第一个版本是:
2021年1月21日晚间,墨茶去世的消息冲上微博热搜。与他有过接触的一些网友描述,墨茶奶奶生病,因病致贫,父母躲债跑路。墨茶高中弃学后打工糊口,结果发现鼻子长了肿瘤。
2020年,墨茶在切除肿瘤时被发现罹患糖尿病,但无积蓄继续治疗,最后因酮症酸中毒逝世。一些文章将其描述为“活活饿死”。
在如此盛世,竟然还能有人活活被饿死,足以引发舆论密集关注,一时间,墨茶成为一个符号,象征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里的那个“冻死骨”。
他生前社交媒体发言表示想吃草莓但是吃不起更是成为泪点,“下辈子一定让你吃上数不尽的草莓”成为不少网友的心声,甚至还有画家为他专门作画。
然而,随着事件不断发酵,媒体跟进之后,却呈现出了第二个版本:
他家境尚可,但是墨茶性格孤僻,高中就弃学打工,曾因参与违法犯罪行为,多次被公安机关处理。
他最大喜好就是网络,母亲要求他自食其力,他却向母亲索要生活费,导致母子关系较紧张。
患病后,他的父亲为他支付了手术费用,此后墨茶因与父亲不和,又独自外出,不接父母电话。
他有糖尿病,按照医嘱不能喝饮料,但在他的出租房中又发现了大量的饮料瓶。
在不少人看来,这个版本是给死人身上泼脏水,他们不能接受那个想吃草莓、也关爱小动物的墨茶竟然是一个“问题少年”。
诚然,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版本,两个墨茶似乎一正一邪,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墨茶?
我认为两个都是他,这两个墨茶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1、人性是复杂的,可以有恶的一面,也可以有善的一面。
墨茶有想吃草莓、水饺这种生活化的一面,有关爱小动物这种慈悲心的一面,很多人无法把他跟一个违法犯罪分子联系起来。
然而,这有什么奇怪的呢?
希特勒是众人心目中的大坏蛋吧,但是希特勒是出了名的动物保护主义者,而且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修养,对待女性更是非常尊敬,完全没有什么出轨之类的丑闻。
这就是人性的复杂性,一个人的身上可以同时具有善恶两面。如果我们习惯性地“先入为主”(我最早知道的那个人是怎样,就是怎样了),习惯性地使用近因效应(他最近的状态如何,就是他这个人全部的样子了)看待人和事,在解读人性的时候就容易产生偏差。
2、诠释一件事的维度不是单一的。
墨茶临死前很穷,但是他为何穷,却可能有多重原因:
第一个版本的解读是他穷是因为没有人接济他。但是,有没有可能他也不接受别人的接济,或者压根也就没想要别人的接济?
很多人说是他的父母不愿意给钱,所以导致他贫困致死。但是,有没有可能是他的父母也给了钱,但是给的钱他不要?亦或者,父母提出,给钱需要一定前提的(比如这笔钱必须用在什么地方,不要用在网游等上面),但是他并不同意?
这方面披露的信息不全面,因此我宁可保持比较开放性的态度解读这个穷。
3、一个人的基本动机应具有逻辑一致性。
在第一个版本中,墨茶是热爱生活的,是希望活下去的,奈何别人不希望他活下去,才让他撒手人寰,这也是引发众怒的一个原因。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墨茶的有些行为却无法与这个基本动机保持一致了:
他拒绝别人对他的帮助,也不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中国地方有些部门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是也不至于存心看着别人饿死。
有一些网友解释,这可能是他不知道还有这样的求助路径,所以才没有向外求助——可是,这也是不符合逻辑一致性的:
如果墨茶是一个完全不通网络、年岁比较大的人,他不知道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墨茶的形象恰恰与之相反,是一个精通网络世界的95后世代。在求生本能的趋势下,通过搜索引擎便能知悉这些信息,还有铺天盖地的网络众筹的平台,保不齐通过微博、头条等社交媒体发文……
可是,他都没有采用。
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更具有说服力,更能自圆其行为的解释。
我认为这个解释就是自杀,当然是慢性自杀。
自杀是通过主动的方式结束生命,慢性自杀也是如此。但是与一般自杀相比,慢性自杀不会很快地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是通过一定办法缩减自己的寿命,用看起来是自然病死的方式实现自杀。
墨茶的行为就很典型:
1、深夜玩网络游戏、一直浸泡在网络上。
在第一个版本中,他是一个努力在B站打拼的游戏UP主,也就是在网络上直播自己打游戏,在深夜时间进行直播等,希望以此方式能够获得更多人的经济支持。
在第二个版本中,他是网瘾青少年。
这两个版本的臧否不同,但是行为的结果都是一致的,也就是他过度透支自己的身体,完全违背了正常的作息规律。
2、严重紊乱的饮食规律。
他虽然也吃药,那句“药也是一片一片地买”惹哭了众人,但是吃药并不代表他重视疾病的治疗。
作为一名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除了第一点提到的作息规律问题,他还有比较严重的饮食规律问题,“大量的饮料瓶”恰恰说明他在饮食方面是比较放纵的。
3、拒绝外界的援助。
墨茶虽然也有向父亲求助以获得手术费,向网友求助获得部分生活开支的表现,但是他长期远离父母居住,不与父母联系,同时对于部分网友提出的借钱给他的提议也拒绝,当然还有不向有关部门伸手要钱等,有些人认为这是他的善良,实际上这是断绝掉他可以调动的社会资源,这样做,不仅让他的情况愈发艰难,而且也会导致别人无法知悉他的真实处境。
4、过于年轻患上慢性病。
墨茶才二十出头,却有比较严重的疾病,不仅是癌症,还有高血压和糖尿病,除非是家族史疾病,否则这样的身体状态,绝不会是短期内造成的。
特别是高血压和糖尿病,跟自己是否爱惜身体关系很大。当然,也有很多癌症病发也跟自己的生活状态有关。
5、比较混乱的生活状态。
墨茶一直没有比较稳定的生活状态,没有一份正式的工作,也没有比较稳定的人际交往,他与外界的沟通局限于一个个账号,和一群其实和他的生活没有直接联系的网友,这种生活状态说实话谈不上什么“阳光”,也看不到什么“希望”。
综上,他的生活状态是放纵的,也是自暴自弃的——即便他在社交媒体上流露出一些只言片语,都无法遮掩他实际行为的丧。
现在不少年轻人在朋友圈里“岁月静好”,但现实生活却“鸡飞狗跳”,所以不能拿这些他们刻意展示出来的一面来说明他们真实的内心。
从慢性自杀的角度看,如果能够在社交媒体上流露出比较丧的话,反而是一个积极的求救信号,能够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和帮助,倒是不太容易自杀成功了。
因此,这种伪装社交媒体“一切都好”、“非常正能量”,可能也是慢性自杀的表现之一。
墨茶还很年轻,他身患的疾病当然是严重的,但还不至于那么快就死掉,而且在目前的社会,一个智力正常的人“被饿死”也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是墨茶就是坐视自己的疾病迅速发展,也坐视自己被自己“被饿死”。
所以,实在找不到比慢性自杀更具有说服力的理由来说明以上这些了。
我知道,这么说肯定是出乎你意料,但是我也相信,你回过神后,能够接受这一解释可能更接近真实。
一个人会选择慢性自杀,并不会与选择直接自杀有很大的差异,无非是:对自己不抱希望,也对这个世界不抱希望,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寻求解脱。
至少从墨茶的视角,我认为他看到的自己和世界是这样的:
1、破碎的家庭关系。
父母离异当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现在离婚的父母很多,一个人带孩子也很多,这并不构成当然因素。这主要是因为,双方离婚后,一般尽力让孩子不要因为离异的原因受到影响,尽力营造关爱孩子、重视孩子的环境。
但是墨茶父母离异后,他的父母没有做到,他之后寄生的母亲家庭竟然也是如此破败不堪,母亲和她的兄弟为了房产争执多年,虽然这是大半个中国家庭常见的家庭矛盾——为了房产闹得不可开交,可是大人世界的算计,小小的墨茶哪里会真的体会?
我想这是他向那些网友们吐槽自己原生家庭非常糟糕的主要原因,因为从这个角度望去,确实没有什么希望可言。
2、失败的青春期。
青春期,是一个人树立信心、迈向成年时期的重要时期,有以下几点有助于一个人获取希望:
1)学业、职业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功。
2)人际关系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功。
3)两性关系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功。
以上三个方面,特别是学业(职业)或两性关系只要有一个可圈可点都可以。请各位对照一下自己,你在十七八岁到二十出头的岁月里,不都是在努力打拼这些吗?
然而,有人成功,就会有人失败,还有的人会全面失败,这就很容易导致他们丧失生活的激情。墨茶就是这样的全面失败者,他读书不行,所以中途辍学,这可能也导致了他很难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当然,也没有迹象看到他有女朋友或者男朋友。在这种情况下,产生消极厌世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
3、紧张的亲子关系。
这方面就不用说了,墨茶和他的双亲的关系都很紧张,母亲希望他自食其力,在他看来这是“弃养”,后来投奔父亲,也跟父亲的关系搞僵了。
从他的角度看来,父母肯定是都不爱自己了,从他出生开始,他们两人的婚姻就没有继续下去,现在又对自己提出“苛刻”的要求,再次说明自己始终是个“累赘”。
4、不被社会理解的乖张。
值得一提的是,他之前有过违法犯罪记录。我始终觉得,对于违法犯罪者,不必一棍子打死,还是要给他们出路。但是在目前的中国,对于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是有洁癖的,很多即便不属于违法的行为,只要不符合所谓的主流也会被人一棍子打死,何况他这样有“前科”的人?
可以想见,他在社会上行走,是比较艰难的——谁想要一个人有犯罪记录的人呢?
所以他只能寄托在网络上,这当然是一个新兴的领域。然而他的网络成就也很一般,在B站做自媒体,内容乏善可陈,粉丝也只有100个人,死之前就没有真正做起来。
5、听天由命而非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生活态度。
可以说,他的生活是全方面溃败的。但是,这并不是他的全部悲剧。这个世界上,有不少人都有过墨茶这样失败的早年经历,但是他们都幸存下来了,可见墨茶的结局这并非是命定的结局。
墨茶及许多他的支持者搞错了一个问题:
他们把自己生活的不幸,几乎全部怪罪于外界,具体表现在怪罪于父母、怪罪于老板、怪罪于社会——这样做是有好处的,就像慢性自杀那样,并不是自己亲自动手杀死自己,这样就表示,自己是无辜的,都是别人对自己不好。
但是,这样做恰恰也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他们把解决问题的钥匙也交给了别人,在墨茶他们看来,自己的命运并不由自己做主,取决于“不太靠谱”的父母,取决于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的有关部门……
这就是当他们感到对方没有满足自己的时候,表现愤怒并且发声声讨的主因,因为他们会觉得自己好像除了这些什么都做不了。
他们恰恰忘记了,实际上自己才是也必须是命运的主人。
那种把自己的命运交给父母或者别的什么人的想法,不仅是偷懒的,而且是非常可怕的。
然而,墨茶他们不仅从来没有想过这点,而且自始至终深信不疑。这也导致他们发现对方不理不睬之后,会感到悲观绝望,进而坚定慢性自杀的原因了。
实际上,他们也是试图用慢性自杀在表达“抗议”,试图惩罚对方:
你看,就是你的不作为,所以我才用这样的方式折磨自己到死!
我就是要用这漫长的死亡过程,让你倍感煎熬,让你终生内疚!
其实现在这样慢性自杀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多了,墨茶只是其中的一员。
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我,最近就有个来访者的情况也是如此。
这是一位30多岁、研究生、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女性:
1、同样身患癌症。不过她一直脾气就很不好,每天都要发火,这样的人本来就是易患癌症体质啊。
2、同样有比较糟糕的亲子关系。与父亲和母亲的关系几乎不怎么往来,一旦交流起来,也总难免吵架。
3、同样有比较糟糕的工作关系。因为各种原因,与上司的关系闹得很僵,几乎没有职业发展的空间,可以说事业是一片灰暗。
在这样的处境下,她又是怎么做的?
1、她的男友给她找了心理咨询师,谈两个人的关系,男方出钱,但是她参加2次后也拒绝了,理由是她嫌每次到咨询室很麻烦——她主动拒绝深层改变的可能性。
2、不断激化和男友的矛盾,让这唯一可以依靠的两性关系也变得脆弱不堪。
3、没有寻找正规途径治疗疾病。虽然具有比较高的学历,但是偏信一些民间治疗手段。
而现在她的情况是,男友受不了了要分手,而她的癌症更加严重了……
而在她看来,就是因为身边这些人对自己不好,才导致自己这样,他们才是需要为自己过早离世负责的人。
墨茶的心声我们没有机会听到了,而这个目前还活着的“慢性自杀”者的生命历程,应该能让你看得更加真切吧。
长期以来,我们针对自杀人群的防治工作都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但是,事实上,像墨茶这样慢性自杀的人群才是更加普遍的存在,其带来的社会损耗也更大。
如果我们继续用现在的结论去对待他们死亡,没有看到他们选择“慢性自杀”的可能,其实也是对他们的不尊重,更无法以此警醒后人。
事实上,如果仔细探究墨茶之死及其身后的种种争议,恰恰可以给阻止更多人走上“慢性自杀”找到一些可资借鉴的地方:
1、各大商业公司不要鼓励年轻人“慢性自杀”。
目前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各大商业公司的赢利模式,恰恰在鼓励年轻人“慢性自杀”。
为了赚取更多利润,他们总希望无时无刻地绑定年轻人的注意力,如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社交媒体上……公司是赚的盆满锅满,可是有想过这些媒介深度用户的身体吗?
墨茶之所以备受关注,与他是B站UP主不无关系。这个网站上不少年轻人都用“爆肝”来自称熬夜制作视频、刷视频的辛苦。表面看起来,这是年轻人有活力和干劲的体现,然而换个视角,这也是他们不顾身体“慢性自杀”的一种方式。
“慢性自杀”很容易被努力、奋斗这种看起来正能量的词汇所包裹,成为一个容易被社会接受的选择,而这恰恰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由于商业公司的逐利本质,他们往往缺乏为用户健康负责的动力,这就需要加强有关监管,通过用户画像等现代科技,拟定高度疑似“慢性自杀”的人群,尽早把墨茶这样的人找出来。同时,通过技术手段,限制他们用高损耗的方式侵害身体。
2、不要迎合部分年轻人的巨婴思想,应推动他们自立自强。
推动我站出来写这篇的主要原因是,有些自媒体大V自己靠着自立自强获得了比较不错的职业发展,但是他们却在墨茶事件中,顺着风向,迎合部分年轻人的巨婴思想,帮着他们喊口号,数落墨茶的父母,坚定地认为他的父母才是需要为他的死亡负主要责任的人,而完全无视作为一个成年人,墨茶本人才是他生命的主宰的基本事实。
然而,这样做是很不负责任的。这只会制造出更多的墨茶悲剧罢了,并让这个社会进一步往后退,变得越发巨婴化。
试想,得出墨茶事件所有责任都在父母(社会)的人,面对自己的人生困境,不也会得出一样的结论吗?亦或者,恰恰是因为他们一直以来就是这样归因的,所以才理所当然地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必须指出,目前这一股巨婴化趋势是明显的,很多年轻人从来不反思自己,一味把外因当做主因,把别人的帮助当做理所当然。而部分专家在也房产、育儿领域鼓吹“六个钱包”理论,让啃老获得了理论支撑,有些人甚至明里暗里反对思想、人格独立,用极端化言论鼓动年轻人,并妖魔化独立思考、理性中立客观的价值。
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让这一代年轻人明白,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不要把自己的命运交付于任何人,更不能交付于这种专家,你的父母和这个社会并没有义务为你托底。
当然,有这种巨婴思想的年轻人也要想想:
那些看似帮你喊话的人,他们自己是这样做的吗?
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是这样培养的吗?
如果他们自己并非如此,却鼓励你这样,那么他们是真的对你好吗?
听其言,更重要的是观其行!
3、学会和解,而非对抗。
自杀其实是一种抗争手段,当然是用命来抗争的最后手段。
在此之前,其实他们已经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过抗争了。
墨茶与父母的冲突,在社会上犯事等等,实际上都是这种抗争的具体体现。而这种抗争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最终让墨茶走向无可挽回的境地。
在他们的世界观里,对抗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然而作为局外人的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实际上恰恰是对抗让他们的生活状态更加艰难。这一条道路,实际上是走不通的。
不是不可以对抗,但是不能只有对抗。
除了对抗,更重要的是学会和解:
墨茶如果能够和父母和解,便不需要在外面独自生活,如果能够与社会和解,便不需要如此踉踉跄跄地生活,当然他更重要的是要与自己和解,与那个想摧毁自己的另一面和解。
希望这段关于“新墨茶之辩”的争论,能够让更多走在“慢性自杀”道路上的人停下脚步!
END
您还想看到“自我成长”、“社会热点”什么方面内容?或者,想看一杯咖啡编辑部推送关于其他什么方面、主题的文章?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如何判断你有一个有毒的家庭或家庭成员?疏远是个明智的决定吗?8000字深度长文,探究“叛逆型”孩子行为背后可能的三类原因
张碧晨华晨宇生子引发争议:爸爸的首要任务是让自己“活下来”
66个抑郁症康复者告诉你:抑郁是怎样的体验,怎样才能好起来
为什么最后一次心理治疗至关重要
生活的意义:自我实现是答案吗?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
用生命影响生命 一杯咖啡活动组织和社群管理团队招新
中国性学会线上认证学分课:荷兰专家教你做好性教育
“不要浪费一场危机”|一杯咖啡重启系列·危机干预公益培训报名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