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何欧文·亚隆一直是中国心理圈的“顶流”?
心理信息共享专刊亚隆生日庆祝特刊
AC专栏
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作家欧文·亚隆91岁了。这几天,全中国的许多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爱好者都在为他庆生,可以说,在心理圈规模不亚于某个“顶流”明星的生日。在中国,这样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无出其右。
不像许多国际同行,在疫情前经常往返国内,凭借刷“脸熟”为人熟知,亚隆上次来华要追溯到80年代,近年因为年事已高、腿脚不便,已经很多年没有出过国了,更不要说远道中国讲学。
缘何这么多年过去了,欧文·亚隆一直是中国心理圈的“顶流”?
我们又能从欧文·亚隆的身上学到哪些?
若干年后,中国能出现一个本土的具备同样影响力的人物吗?
17年前,我初入心理咨询的大门,很想了解心理咨询到底是怎样进行的,便问带领我入门的老师,读什么书比较好,这位女老师推荐我读的并不是亚隆的书,而是在中国成长,在美国求学的岳晓东博士所著《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
这本书用第一视角,讲述了他在哈佛大学担任咨询师,辅导几位学生的经历,每一章一个故事,生动活泼,又比较清晰地把心理咨询大概是怎么开展,有哪些奥妙和细节通过故事呈现,读罢,对心理咨询的兴趣大增。
随后,我便问这位女老师,还有什么类似这样风格的书,可以推荐我读一读,她不假思索地报出一个名字:
欧文·亚隆。
我记得这个名字。
在学校心理书架上,我曾浮光掠影地看到过一本书,名叫《叔本华的眼泪》(台湾地区出版名),作者就叫这个名字,当然还有他写的其他其他书。
这位女老师从书架上随机取了一本亚隆的书,名叫《诊疗椅上的谎言》,让我从这本书读起。她说:
这位作者也是咨询师,他写的治疗故事估计你会喜欢。
由此拉开了我和亚隆作品的不解之缘。
每个亚隆先生的读者,大概都会有这样的心路历程:
想要了解心理咨询,然后通过各种机缘,接触到了亚隆作品,进而打开了对心理咨询真实接触的大门。
没错,就是“入门”。
亚隆的书,虽然本意不是岳晓东老师所写的那类希望通过故事来介绍心理咨询为何物的科普读物,其文学性、思想性更强,但同样承载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通过文艺作品,基本展现了现代心理咨询的基本框架。
对于希望了解心理咨询、领略心理学魅力的人来说,亚隆的书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他的创作领域包含了一次咨询、多次咨询、团体咨询,甚至有些是跨时空(时隔40多年之后)的咨询,极大地展示了咨询的全景。
同时,他又是写作大师,善于写故事,知道如何让虚拟故事变得更真实,也懂得安排“梗”,篇幅方面详略得当,不会让你觉得“掉书袋”,更重要的是,那些咨询中枯燥的过程,在他的笔下变得生动活泼,并总是能给人启发。
姑且不论亚隆心理咨询的造诣,他作为一个文学家的素养,是许多心理咨询师和学者难以望其项背的。
2、欧文·亚隆教育了一代心理咨询师该怎么做心理咨询。
欧文·亚隆不仅是文学家,更重要的是他真的是长期在一线从事咨询工作的咨询师。
前两天我听某机构组织的亚隆庆生直播节目,早年出身复旦的“学姐”、知名心理学家、翻译家童慧琦老师介绍说,年逾九旬、近年来丧偶的亚隆,已减少工作量,不接长程个案,但是还在探索“一次性咨询”模式,即只做一次咨询,这既是老年人的体力和记忆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同时也是一种新的咨询形式探索,在他的近著《一日浮生》中有更具体的介绍。
而这距离他从正式岗位退休已经近30年了。
可以说,亚隆退休后继续做咨询师的时长,都要比中国绝大多数还没退休的咨询师从业时间都要长许多许多。
作为一位笔耕不辍的咨询师兼作家,他的作品,有些就是写给咨询师同行的:
如许多人推崇备至的《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一篇篇短文形式,其中却蕴含了许多做咨询的大思路。
而有些作品,是心理咨询师专业必修读物:
如带领团体治疗的咨询师,亚隆著的《团体心理治疗》无论如何是不会错过的。
还有对哲学和心理学感兴趣的人,肯定会读读他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在许多人看来,教科书再怎么样,都是比较枯燥的,但是亚隆有本事,让一本教科书变得妙趣横生。
比如他谈“死亡恐惧”的名著《直视骄阳》,是他晚年的力作,他用大量的咨询实践,包括自己的故事,解析了死亡恐惧问题——在疫情肆虐,战火纷飞,经济下行的当下,读一读这本书,无论对于心理咨询师,还是普通大众来说,都有其现实意义。
当然,如果闲时打发时间,读读他的小说,不经意间,也能从中学习一些咨询技巧。
比如《叔本华的治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团体心理治疗小说,其中主人公菲利普是一个超级理性,动不动就引经据典,半点不肯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人。
书中的咨询师朱利亚斯用了这样的方法,“撬开”他的嘴巴:
我理解你希望自己能时刻保持平静,但麻烦配合我一下,试着想象一下,假如你今天会对别人的反应有所感受,那么可能会是一种什么感受呢?
而假如你对别人对你说的话有感觉的话,你会怎么回应呢?
这两句话,让我回味良久,面对类似的来访者,我也知道可以怎么办了。
亚隆的书,不是为教学而生,但处处可用以教学。
3、欧文·亚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一个理想咨询师的想象。
由于个人偏好,我对文娱行业也颇感兴趣,也关注此起彼落的偶像们。
当我把这样的观察嫁接到心理圈,我发现,欧文·亚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偶像,而且是顶流级别、长盛不衰的那种偶像。
正如偶像明星满足粉丝的幻想一样,欧文·亚隆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咨询师的幻想:
作为欧美人,亚隆不算帅的,但是对于一个男咨询师来说,他的脸,有足够的安全感和慈祥。
他为中国人所熟悉的形象是一个白胡子老爷爷,不怎么说话,但看起来很善于倾听,善于思考,这符合人们对一个资深智者的幻想。
他笔下塑造的咨询师和他本人的形象常常高度重叠,难分彼此,他们都专业,精进,稳定,但又不失人情味,而后者往往是很多人对一个咨询师人性一面的期待,他们希望看到的不是一个神仙,而是一个活生生,有自己情感的人。
当然,有一个自己的大书房,有一个自己独立的大咨询室,收入稳定,买得起大城市的可观居所,在社会上受人尊敬,除了咨询以外,能够不断钻研学问,还能全世界各地去探访、见闻,也是许多心理咨询师的人生向往。
无论是来访者,还是咨询师,欧文·亚隆都活出了他们期许的咨询师模样,让人看到一个鲜活的咨询师是什么样子。
人是需要偶像的,虽然理想和现实肯定有差距,但是有理想在那,生活就还有更进一步的希望和动力。
4、欧文·亚隆呈现了一种直面惨淡后依然积极生活的人生状态。
欧文·亚隆喜欢存在主义哲学,他深入研究叔本华、尼采、斯宾诺莎等哲学家,从这个意义来说,他的生活主基调谈不上积极,因为这些哲学家不仅自己活得很苦,其基础哲学观也是相对悲观的。
欧文·亚隆对“死亡”主题有自己的偏好,他也不止一次地谈自己的死亡。
之所以中国读者,近年来如此关注欧文·亚隆的生日,我个人认为,除了对他的崇敬,也有对他年龄的忧心:
我们还能拥有这位大师多久?
他还能陪伴我们多久?
从讨论主题来说,亚隆的生活和思想观并不轻松,活得有点累。
但是,欧文·亚隆却以另一种方式展现自己的生命活力。
他有许多著作,就是他退休之后,甚至是80岁以后撰写的。
他多次说一本书可能是自己“最后一部作品”,但又屡屡“食言”。
据童慧琦介绍,在与亡妻同著的一本书出版后(这本书名叫《生命的礼物》,也将在不久与中国大陆地区的读者见面)——这本书普遍被认为是他“最后一部作品”,他又在撰写新的作品。
他并没有因为年纪大,而停止思考。
甚至我认为,他总是说自己在写“最后一部作品”,其实是在倒逼自己,要更努力地工作,以时不我待的姿态生活下去。
亚隆理解人生的虚无,但他没有选择躺平,即便九十多,也没有懈怠。
他用自己惊人的创作力(背后是这么多年的生活经验、思考),在向他的读者展现一种生活姿态:
一个人可以直面人生的各种无奈和悲剧,但依然充满热情地生活下去。
亚隆用写书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对于他的读者来说,也在用读他的书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读亚隆的书,本身就具有一种信仰的含义。
5、欧文·亚隆也在教育我们如何活出自己。
一个大师级的人,除了教我们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
亚隆就是一个例子。
亚隆作为写书的人,对于如何拿捏自己的形象,其实是具有主导权的,但是他并没有刻意拔高自己的形象,反而写了自己很多的“缺点”。
比如,他不讳言,自己也怕死,甚至在好友接连死去后,自己也陷入深深恐惧,甚至得了一场大病,差点走在亡妻之前。
又比如,妻子去世后,他说自己也陷入了抑郁,因此去找了咨询师。
他不刻意规避自己的脆弱,也不规避自己的局限。相反,他接纳这是一个人的无可奈何花落去,而这与许多一心扑在塑造自己多英明多伟大多英雄的人物有很大的不同。
他的传记名叫《成为我自己》(Becoming Myself)。
在我看来,这又是他给世人留下的生动教材。心理咨询,或者说,一个人对精神健康的求索,最终就是成为自己,而亚隆用自己的一生,特别是直面自己的人性,告诉我们,如何做自己,而不被他人定义自己。
亚隆很老了,每每想到这一点,在他庆生之际,我都会感到有一些悲伤。
人总会有那么一天,无非先后。
但是,想到他的作品将陪伴我很久很久,而且很可能我还能读到他更新的作品,便觉得,其实亚隆这么多年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并且还可以陪伴我很久很久,能够拥有这样一位独特的“朋友”,何尝不是这短暂而虚无人生中的一种宽慰呢?
当然,也寄希望,有朝一日,中国也能诞生这样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心理学“顶流”。
最后用中国人的祝福语,祝这位朋友:
福寿安康!长命百岁!
End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5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你搜索过哪些关于“性”的问题?|谷歌最常搜索的性问题和性词汇
被拒绝了怎么办?|恐“拒”者拯救指南
疫情快结束,他摔死网红猫:警惕“我不好,也不让你好过”的人扯后腿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上海本地版】我想找个人聊聊:一杯咖啡换一次心理咨询心理问题也告急,请站出来做大家的心灵“团长”|公益志愿者招募【六月线上心理研修】年少便识愁滋味:儿童青少年抑郁心理普及课6月线上工作坊报名:支持性心理治疗实操普及课
心理咨询师治疗水平精进团体成长小组招募(公益价线上)
心理咨询从0到1的关键技能:《助人技术》系统培训招募(线上)深入理解亲密关系:《爱与岁月》精神分析视角下爱情研讨课报名
为后疫情时代做准备:创伤治疗经典《创伤与复原》线上读书会报名让心理学更好看更好听:一杯咖啡剪辑&声优志愿者招募中(2022)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