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爱情”:不健康恋爱的根源,往往是成长创伤
文章编号:F20221219
婚恋两性专刊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语小组翻译 第 696 篇文章
“病态爱情”(pathological love)一词有时被用来指代以理想化的爱情形象为特征的关系行为模式,它表现为一种对“被需要”的强烈需求,一种倾向于迷恋一个或多个浪漫伴侣的强烈愿望。
它通常表现为一种模式,即“依附”于伴侣,而在感到情感脆弱或害怕被抛弃时,又会很容易“分离”。
“恋爱成瘾”和“病态爱情”
“恋爱成瘾”("Love addiction)的概念更加为人所知,它目前尚未载入《精神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专家们仍在讨论它的正统性以及它是否可以真正的被归类为“成瘾”。
但是,更广义的、非临床概念的“病态爱情”被认为与一些人格和情绪障碍(包括边缘人格障碍、自恋人格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等)有一些共同的行为模式。
例如,边缘人格障碍中常见的对被遗弃的恐惧,可能会引发一种功能失调且不健康的关系模式,以防止孤独或者满足“被需要”的需求。
类似的,最近一项研究发现,游戏爱情(即视爱情如游戏,共情能力差和情感责任度低的人常有这种倾向)和务实爱情(基于对方适应自己生活方式的程度或者满足自己需求的情况来选择未来伴侣)与病态自恋得分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
病态爱情可能存在的迹象
1.边界不清或不存在
2.对被遗弃的深切恐惧
3.多重关系或快速更换关系
4.对独处的极度恐惧
5.试图改变伴侣
6.为停止恶性循环而选择一段关系
7.“爱无能”的伴侣
8.存在控制或操纵问题
9.伴侣在关系内部频繁转换扮演“救世主”和“受害者”角色
10.以控制或羞辱为目标的心理或情感游戏
11.没有恋爱关系时,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12.没有恋爱关系时,情绪极度不稳定
13.相互依赖的行为(经常需要联系伴侣,一起做任何事情,获得伴侣的认可等)
14.满足伴侣的需求而不是自己的需求
15.有问题的恋爱行为、创伤和成瘾之间的关系
不健康恋爱行为的根源往往是成长创伤
围绕性或爱的强迫和不健康行为并不总是由早期创伤引起的。
然而,创伤经历可以影响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是否与他人建立关系,以及如何看待自己等。
如果一个人在混乱或不可预测的环境中长大,他们可能会对情绪波动习以为常。
当不健康的行为模式起作用时,人们常常选择会重新引发他们早期创伤的伴侣。
这在自我破坏行为中尤其明显,在这种行为中,一段健康的关系可能会被破坏,以换取一段被视为“安全”但有毒的关系。
强迫性的行为、药物滥用经常伴随着童年创伤发生。
强迫性的行为可能会因为大脑的奖励途径受到影响。
例如,强迫性地刷视频、玩游戏或赌博成瘾可能会对一个人同时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强化作用——短暂的兴奋(积极强化)和暂时逃避情绪痛苦(消极强化)。
在不健康的恋爱行为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模式。
例如,最近的一项研究将那些存在所谓“爱成瘾”行为的人与患有药物滥用疾患的人进行了比较,发现这两组人都经历了大脑多巴胺能区的激活,并自我报告了欣快、渴望、耐受性增加、依赖、戒断和复发的感觉。
多巴胺、血清素、催产素和加压素等神经递质和激素被释放,会触发一种强迫行为模式来维持这些感觉,这可能包括强迫或需要的行为。
不健康恋爱行为的根源往往是成长创伤,它在建立或维持健康关系方面存在缺陷。
相反,核心依恋创伤,如来自抚养人的背叛、拒绝、忽视、羞辱或遗弃,往往会成为成年后亲密和爱的模式的催化剂。
因此,那些养成不安全依恋风格的人往往会沉溺于浪漫关系,而忽视危险信号或警告信号。
与任何强迫性的、不健康的行为模式或已确认的成瘾行为一样,对于“病态爱情”的最佳解释是“饮鸩止渴,甘之如饴”。
并且,与任何行为问题一样,它必须确定有确定的问题存在。
如果你或者你认识的人需要支持,一位具备创伤知识的临床医生可以帮助你开始学习更加健康的恋爱模式。
引用文献
1. Earp,B.D.,Wudarczyk,O.A.,Foddy,B.和Savulescu,J.(2017)。爱成瘾:什么是爱成瘾,应该什么时候治疗?哲学、精神病学和心理学,24(1),77-92。
2. Fisher,H.E.等人(2016)。强烈、激情、浪漫的爱情:天生的上瘾?关于恋爱和药物滥用相互影响问题的研究现状。心理学前沿,doi.org/10.3389/fpsy.2016.00687。
3. 约翰森,P.K.等人(2020)。躁狂症和鲁德斯式的恋爱风格是病态人格特征的核心。个性和个人差异,165,doi.org/10.1016/j.pid..2020.110159。
4. Redcay,A.等人(2018)。爱与关系成瘾的标准:区分爱成瘾与其他物质和行为成瘾。性成瘾与强迫,25(1),80–95。
5. 桑切斯,M.和约翰,V.P.(2019)。爱情成瘾的治疗:现状和前景。欧洲精神病学杂志,33,38-44。
End
作者 |Annie Tanasugarn,博士,CCTSA,专注于教授客户克服早期创伤及适应不良的成人关系模式,从而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感。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增删。
翻译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沈姵妮(206)
校对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校对团队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麦颖茵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当我们谈论上野千鹤子时,我们将谈论什么|3月线上心理研修报名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