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景园林》2019-03 刊首语 | 王向荣:园林与造园家

王向荣 风景园林杂志
2024-08-31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19年第3期 P4-5


园林与造园家

在许多艺术创作领域,作者与作品的关系都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有人认为应该多了解作者,进而更深入地解读作品;另有人主张作者的匿名性,让作品自己说话。持这种观点的以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最具代表性,1967年他发表了《作者之死》(The Death of the Author)一文,倡导将作品从作者的权威中解放出来,实现一种更为自由开放的阅读空间。

园林可以和造园者分离吗?世界历史上营造的园林无数,有一些园林,没有思想,面貌平庸,或者只是模仿、组合他人的成果,这样的园林最多只能算是一件产品,人们不会关心其设计者。然而历史名园则完全不同,它们或是做出了原创性的探索,或是激发出特殊的情感,或是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他们不是产品,而是艺术,代表着一个时代在造园领域的成就,对于这样的园林,我们无法将作者与作品分离。

看到维康府邸(Vaux-le-Vicomte)、凡尔赛(Versailles)和索园(Sceaux)等这些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园林,我们又怎么能回避造园家勒·诺特(Andre Le Nôtre)呢?他所开创的那种宁静而开阔,统一又变化,富丽堂皇、雄伟壮观的园林风格就被称为勒·诺特式园林。不了解勒·诺特,我们甚至都无从研究17世纪以后的西方园林历史。

对名园而言,我们需要确定作者的身份。勒·诺特是宫廷园林师,本人也出生于造园世家。无可否认,历史上许多名园是由造园师设计的,但是,造园与其他艺术领域有很多不同,文学、绘画、音乐的作者身份相对单纯,而园林创作者的身份就复杂多样。我们来看近代由法国艺术家设计的两个著名园林。

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Marrakech)有一处园林,蓝、黄、红、紫、绿色的地面、墙体、座凳和花钵赋予这座园林绚丽的色彩,光线穿过浓郁的树丛投向蔚蓝色的住宅和蓝边镶嵌的水渠及镜池,使得浓荫覆盖的园林更显神秘。这个园林最初的主人是法国画家马约尔(Jacques Majorelle),虽然他创作了大量以摩洛哥风景和村庄为题材的画作,但这座园林才是他最著名的作品。1923年马约尔在马拉喀什购买了这块土地,随后用了近40年的时间建造并养护着这座园林。1962年马约尔去世后,园林逐渐荒芜,直到1980年被法国服装设计师依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ent)买下。随后圣·洛朗修复了这座园林,并补种了大量新的植物,园林才成为今天的样子。我不太清楚这个园林对马约尔艺术的影响,但是在圣·洛朗的服装世界里,明艳而和谐的色彩正如花园一样,这座园林一定激发了他的艺术创作灵感。

另一处是位于法国吉维尼(Giverny)的莫奈(Claude Monet)花园。莫奈的后半生一直都在营建这座园林,在其中种植了上百种树木花草。花园里各种色彩的植物互相搭配,错落布置,协调地生长在一起,形成丰富完美的色彩组合,犹如巨大的调色板。莫奈还引附近的河水入园,挖掘了一个池塘,建造了一座日式小桥,池中种满睡莲。莫奈的晚年都在画这座园林,创作了上百幅睡莲绘画。莫奈的花园就是艺术家的画布,花园的布局是按画意安排的,他自己就表示“花园是我最美的作品”。 

在马拉喀什和吉维尼的这两处园林每天游客络绎不绝,人们排着长队购票参观绝不仅仅是为了享受园林艺术,更多的原因还在于对园子特殊的主人和设计者的浓厚兴趣。

在中国,画家或诗人为自己造园是一个普遍现象。唐代诗人画家王维依据天然山水地貌,整理地形植被,以诗画创作的艺术手法,构筑建造了辋川别业。“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以辋川为背景,写下了他最美的诗作。王维成就了辋川之禅意,辋川也影响了王维的诗境画境。只有理解了王维的诗和画,才能理解辋川。

类似的还有唐代白居易在洛阳建造的履道里园,宋代司马光在洛阳建造的独乐园,元代倪瓒在太湖边修建的“清閟阁”,等等,他们不仅是园主人,也是诗人、文学家或画家,还是造园家。只是到了明代,随着计成、张南垣等造园专业人士的出现,园林才更多地由造园师设计建造,但是园主、诗人、画家或其他艺术家仍然广泛地参与到造园实践中。有时造园师和艺术家的身份就是交叉重叠的,最好的造园家往往也是画家,又精通诗文,这种身份的叠加才能建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园林。

园林是否与造园家相关,那要看怎么来定义园林,如果将园林看作是产品,可以复制,那么园林和造园家的关系就如同是鸡蛋和母鸡,吃鸡蛋未必需要知道是哪只鸡下的。但我更将园林视为是艺术,作为艺术品就一定离不开艺术家的创作,艺术和艺术家是无法分离的。无论是王维的辋川还是莫奈在吉维尼的园林,都是园主人以艺术思想建造了园林,而反过来园林又造就了他们的艺术。阅读名园离不开研究造园家的思想。如果抛弃了作者的情感,只是从空间、序列、构图、虚实等分析研究园林,那就只能看到园林的表面,而无法深入园林的精神。

主编:王向荣

2019年2月16日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19年3期

扫描下方小程序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微信编辑 程秋爽

校对 王一兰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风景园林》服务号

论文管家 掌上实时交流

微信号:LAvision2018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景园林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