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创新探索 | 2021 LA风景园林奖终评项目详解(4)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杂志
2024-08-31

2021 LA风景园林奖自2021年7月启动以来,受到广泛关注,组委会收到来自100家公司申报的项目材料共计249,经过评审团专家两轮评审,从第一轮选出的44个提名项目中最终评选出16进入终审评奖阶段,入选率6.4%,获奖情况将在终审结束后公布。

⭐点击查看:重磅 | 2021 LA风景园林奖终评项目名单公布!


创新探索奖

Innovative Exploration Award

创新探索奖——对近5年建成作品进行评选,旨在奖励在理念、方法、技术等层面有所创新并通过开展实验性探索取得卓越成效的项目。


基于风景园林的内涵和使命,2021 LA风景园林奖选取自然、人文、美学、创新作为评价的四个基本维度,在创新探索奖的57个申报项目中首轮评选出11个项目进行提名,占比19.30%,第二轮评选出4个项目进入终评阶段,占比7.02%


经分析,申报创新探索奖的建成项目较多分布在广东、上海、北京、四川等地,其中位于广东的建成项目申报最多,为12项,占比21.05%。

创新探索奖申报项目所在省市分布


终评项目详解

(按申报编号排序)


LA-I-30

上海市实验学校校园更新


申报单位:

上海大观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上海市

建成时间:2019年9月


上海市实验学校的校园更新项目旨在缓和统一范式下建设的校园与新型教学需求间的紧张关系,寻求公办校园空间的更多可能性。设计将学习场景从室内延展到室外,将自然环境从室外渗透入室内,塑造 “没有墙的教室”。


项目并非一次完成,设计团队通过与教学团队的持续互动,在5年内的暑期时段以整体规划、微量改造、逐步推进的模式,分批次实现了20余个点位的渐进式更新,提升空间能效的同时保证了正常教学的不间断。


雨花园、树桌花园、教学楼花园三个点位基于风景园林视角思维,在尊重现状自然要素的前提下对空间进行了重构,以有限预算激发出旧有校园的全新活力,是教育改革在空间上的一次有效创新实践,对存量巨大的同类型校园也有着积极的示范意义。 


01

雨花园

具备生态与自然教育功能

雨花园改造前是宿舍楼前的一块约近 1000m²的绿地,采用传统对称式布局。经过多年生长的大树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天际线,但林下空间却过于内向和郁闭,与外部联系也较少。改造设计以“雨”为主题,引入生态与可持续式理念,从关注绿地外在风貌转变为提升内部空间活力。 


雨花园中采用了多项自然友好型的设计,启发学生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下凹式雨水花园可在暴雨期间起到短时间蓄水作用,实现海绵城市的缓冲效应;花园的硬质铺装采用了生态透水地坪做法,使步行更为安全和舒适;大草坪下预埋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回收雨水,循环用于水景、绿地浇灌以及卫生清洁等等。


02

树桌花园庭院

重塑校园核心

树桌花园位于校园中心,是被建筑围合的正方形庭院,改造前植被茂盛但过于杂乱,难以进入。改造设计以“树桌花园”为概念,消除边界限制,以宽敞的桌面和平整的场地鼓励学生和老师们充满想象力地使用。


花园中保留了原有 11 棵品种普通但长势良好的乔木,作为对学校“尊重不同差异学生” 理念的呼应:树木如同学生,都值得被认真保护和对待。大树下曲线流动型的树桌按照 40人班级的课桌尺度演变而来,以自然场景作为学习的发生地,构建出一个没有围墙的室外教室。在轻松和愉悦的自然氛围中,老师和学生可以开展各种课程和活动。 


为应对全天候的使用,树桌花园旁原有的室内走廊被提升为鼓励学生交流的阳光工作室,融合了植物、图书、工作台 3 个要素,具备开展大课、分组讨论以及自修课程的条件,方便学生自主安排学习地点。设计融入了学生情感和人性化诉求,以暖色调的木质、座椅、吊灯及垂直绿化营造客厅氛围,赋予空间社交属性,建立学生与校园的友好关系。 


室内外一体化的树桌花园庭院使得校园中心区域与周边的整合度极大增强,也成为校园中人流量最大,使用频率最高的区域。 


03

教学楼花园

提升步行体验

教学楼花园是最接近教室的室外空间,改造前是每位学生都会经过但会忽视的场所。


改造方案在保留原有植栽体系的同时,尝试了 25 米标准建筑间距下的绿地空间的更多可能性。花园以步行为导向,在平面维度根据学生通往其他校园功能区的动线设置步道,提升便捷度;在竖向维度通过提升道路标高将室外庭院与教学楼底层走廊塑造为一个连续空间。


教学楼花园从单一的观赏功能转变为可进入、可停留、可使用的积极空间,鼓励学生们更多地步入室外,接触自然。 

本项目图片©金笑辉、三映景观建筑摄影


LA-I-52

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

主展馆景观设计


申报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建成时间:2021年4月


©无界景观

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主展馆景观设计项目原场地为水泥厂遗址,拥有独特的工业遗产历史记忆。


该项目由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无界景观工作室主持设计。设计以“可持续融合”为核心,利用“三链融合”的理念将废弃水泥厂区改造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公共空间。改造设计融合历史工业场所价值链、废弃场地生态链、相关行业产业链,衍生出了多层次交错的信息结构,将历史记忆再生与现代使用需求有机融合。在设计理念和手法的多种创新中,对工业遗址景观复兴后的可持续使用实施路径进行探索。


以主展馆为核心展开的园区获得多家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的持续报道,开园期间日均接待4 万名游客。此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立足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多重发展机遇,将成为“永不落幕”的工业遗址复兴典范。


依托整体园区规划布局,设计提出“多维渐变与融合“的理念,由北至南布局可提供多重体验的丰富空间。


主展馆景观设计以“可持续融合”为核心,将场地转化为实现三链协同的可持续聚集地,为废弃的工业遗址注入新活力新生机、提升场所的现代空间价值。景观通过保护、生态修复、可持续再利用的设计手法将工业废墟重生为绿意盎然且充满生机的新型绿色公共空间,赋予水泥厂遗址新生命,开启一段新的历史。


01

重塑历史工业场所价值链

在后工业遗迹再生的探索中,多以尊重历史和生态修复为主。此次设计试图发掘更多工业遗址的再利用方式,在声景、光影、装置艺术、场景拼贴、文化融入中多感官触发游人和场所间的交流。


整体景观以包容谦逊的姿态呈现,保留工业痕迹与历史记忆的同时,将游客由建筑引向自然山林,引发人们对历史人文与自然环境间平衡的进一步思考:自然并不是人工的附属,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延伸与理想。


02

构建废弃场地生态链

废弃水泥厂与周边经年累月开采的采石场形成了被大片裸露山石包裹的荒废厂房。我们关注如何通过景观修复废弃退化的场所与土地,重建生态系统,在复绿过程中置入低碳降碳的可持续景观。


主展馆区域使用乡土植物多达六十余种,高于 80%的本土植物应用率,大于 75%的全区总体绿化覆盖率,将建筑与工业遗址隐匿于多维度的立体森林中。


03

延伸相关行业产业链

区别于传统短期展会性质的园博园,本次景观设计将展会中期和会后的可持续使用统筹一体化设计,带动相关产业链条联动与发展。


主展馆周边弹性的室内外联动空间叠加完备的基础设施,结合后期运营将成为主题展园、休闲市集、高峰论坛、活动赛事承办的多功能场地,实现废旧工业空间向绿色经济空间的创新转变。


此次主展馆景观设计将工业遗址、历史和现代生活叠加,重塑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可持续使用空间和绿色经济产业转化进行探索。

*本项目图片©无界景观


LA-I-87

日照白鹭湾樱花小院


申报单位: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山东省日照市

建成时间:2020年10月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日照白鹭湾樱花小院项目,是一个集小镇入口、森林车道、公园、住宅于一体的康养文旅小镇;项目聚集多位国内外大师,包括石上纯也、西泽立卫、张珂等;共同研究并携手设计充满生活场景、情感氛围的未来人居。 


初到场地之时,断山危崖的冷峻令人印象深刻,野蛮的城市扩张已让她饱受恣虐。复原已无益,我们让她扎根大地生长出一层新的肌肤,从对峙到对话,到最后的对欢。就像做了一场“大地缝合术”,抚慰伤痕,预见美好。


通过大地自然而然的治愈能力,归还场地最顺其自然的风貌;自然的毛石,从地面延伸至人行道至墙体,漫山遍野的樱花通过多次的规格调控和特定角度的种植方式,打造出樱花山谷的自如生境;山谷大门不仅让旷野的毛石与柔情的樱花相融;还让光影柔软的一面,洒落在流动的墙面上;更让每个人、车、生灵在通过大门的路上呈现出独特的汉子柔情;与大地谈一场暖春樱花恋,做一回乡土诗人抚慰场地。 


“我渴望一种来自场地本身的内在张力所使然的东西。”——孙虎


一气呵成,一种材料,一种语言,一见倾心。没有主观、武断的臆测,而是顺着场地提供的线索,将场地精神,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传承。


01

亮点一:因地制宜

项目尊重原始自然山林气氛和樱花小院生活精神,运用纯樱花林打造,同时运用当地毛石材料打造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


毛石,是场地时代更迭的见证者,我们采用场地原有的齐鲁毛石,加工成石料贴面,当地的工匠师傅,以传统技艺、现代表达的形式,取之当地,用之当地,人与自然,都以一种同样的形式守护着这里。


02

亮点二:四时森林

结合森林谷地,自然山林体态融入空间设计,同时结合春夏秋冬打造四时变迁的大地景观。


03

亮点三:生活方式

景观设计与运营方提前沟通,结合不同节日、不同时间,设置多个舞台,将景观打造成艺术、自然、多元生活容器。项目始终贯彻描述一种生活的意境“树下菜汤上,飘落樱花瓣”。


远山的呼应,毛石的龃龉,樱花的绽放,这里不仅饱含着我们对于场地的情怀,这里更是承载着生活艺术的发生剧场。“自然 x 共生”的精彩仍在继续,结合多媒体投影打造,展示自然的野趣之美。天地间的幕布下,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共生。

*本项目图片©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LA-I-176

上海民生码头水岸景观及贯通


申报单位:

刘宇扬建筑设计顾问(上海)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上海市

建成时间:2019年


民生码头水岸景观及贯通鸟瞰夜景 ©田方方

民生码头水岸空间东侧起于洋泾港桥,西侧贯通民生轮渡站,并基于城市空间的整体性和延续性,通过低线慢步道,中线跑步道,高线骑行道“三线贯通”的设计手法,创造丰富多样的行径路径、驻足空间及游赏体验。


设计以“艺术+日常+事件”主题,采用“旧骨新壳、旧基新架、新旧同生”的策略, 自东向西规划依次为林木绿坡区、滨水步廊区、中央广场区、架空贯通道等多种空间的叠加,使整体流线的规划组织可以适应日常及庆典两种不同活动的空间需求。


在满足三线贯通、衔接街区、市民活动和生态环保的前提下,民生码头的改造提供了黄浦江东岸从杨浦大桥以西往陆家嘴方向的第一个重要都市型休闲水岸开放空间节点。


作为上海市的重大战略,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规划是一个承载历史、面向未来的宏伟愿景。而通过对这个愿景的具体描绘,在满足三线贯通、衔接街区、市民活动和生态环保的前提下,民生码头的改造提供了黄浦江东岸从杨浦大桥以西往陆家嘴方向的第一个重要都市型休闲水岸开放空间节点。 


01

东段景观节点: 洋泾港桥

场地东段起始于从洋泾港桥下来的两个引道。靠陆域侧是一个有4%坡度的自行车道,靠水域侧是一个直径12米的半螺旋步行台阶,供行走于桥上的人们能徐徐回旋下降到码头上,在行进过程中以近 270 度的环形视野,远眺浦江两岸和陆家嘴的壮美景致。 

洋泾港桥富有节奏韵律的结构 ©田方方


位于杨浦大桥旁的东岸·洋泾港桥又名“慧泓桥”,结构形式为钢结构异型桁架桥,主桥宽10.75米,跨度55米。设计利用高差分流骑行、跑步及漫步。

①东段重要节点洋泾港桥 ②东段景观慢跑步道 ©田方方


02

中段景观节点: 中央广场

在设计伊始就采用“新旧景观共生”的策略,在保留原有产业遗存空间特质的前提下,置入新的活动空间。这里将成为未来上海黄浦江东岸最具特色的都市休闲型水岸空间。

中段景观及树池花箱 ©田方方


在西段的高桩码头岸边景观,设计通过铺装的整合保留了原塔吊的运输轨道,但对设计塔吊的位置进行了调整,在保留其历史意味的同时,赋予其拥有贯通景观的标识与指引的新价值,并为以后的发展和改造预留空间。 

穿越遗留工业建筑结构的贯通桥 ©田方方


骑行和跑步贯通道从民生艺术广场架设到转运站连接民生轮渡站区域,原场地上的混凝土构架与新建的钢结构步道互为融合并相互支撑,两个极富戏剧性的螺旋坡道将西段地面景观与之相接,满足行人及自行车需求的同时,亦提供了到贯通桥底部漫步道的游弋观景。

贯通桥西段与螺旋坡道 ©田方方


03

西段景观节点: 民生轮渡站

民生轮渡站位于民生路尽端,作为联系浦江两岸的水上交通基础设施,同时也是东西两侧滨江贯通的重要景观节点, 整体设计将建筑融入周边景观,并通过上下层功能分离的设计策略,将出入轮渡站的人流同滨江三道慢行道合理分流。

民生轮渡站鸟瞰、轮渡站二层与贯通桥相连 ©章勇


民生轮渡站及其周边的公共开放空间,在承载基础设施的交通功能同时,也为滨江游憩提供多元的游赏体验。

自西向东,轮渡站作为整个东岸贯通工程的西段重要节点 ©章勇


恭喜以上设计单位及团队申报的优秀项目进入2021 LA风景园林奖终评阶段,更多项目资讯将陆续发布,敬请持续关注!


2021LA风景园林奖相关内容:

⭐重磅 | 2021 LA风景园林奖终评项目名单公布!

⭐聚焦生态贡献 | 2021 LA风景园林奖终评项目详解(1)

⭐聚焦社区贡献 | 2021 LA风景园林奖终评项目详解(2)

⭐聚焦人文关怀 | 2021 LA风景园林奖终评项目详解(3)


系列采访(点击查看):

1、2021 LA风景园林奖国际终审嘉宾采访 | SLA事务所创始人及设计总监史蒂格·L·安德森

2、2021 LA风景园林奖系列采访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教授

3、2021 LA风景园林奖系列采访 | URBANUS都市实践事务所创建合伙人王辉

4、2021 LA风景园林奖系列采访 |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王向荣教授

5、2021 LA风景园林奖系列采访 | 同济景观学系主任/同济设计集团原作设计工作室主持设计师章明

6、2021 LA风景园林奖系列采访 | 《风景园林》杂志主编郑曦教授

7、2021 LA风景园林奖系列采访 |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名誉董事长朱祥明

8、2021 LA风景园林奖系列采访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朱育帆教授


主办单位

北京《风景园林》杂志社有限公司


特别声明

主办方拥有参赛项目署名权以外的其它版权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发行权、展览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出版权等,设计方具有署名权。参赛项目未按竞赛规则,透露设计师姓名、公司等信息,将取消资格。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北京林业大学学研大厦A座1402室。

电话:010-62337675,如有疑问,请于工作日09:00-11:30 / 13:00-17:30通过座机电话联系。

官方邮箱:contest@lalavision.com 用于发放、接收与此次LA风景园林奖申报相关资料。


微信编辑 李梓瑜

审核 赵晶 张诗阳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景园林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