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陕西盘家底,确立首批10个千亿产业集群

抱一君 元界
2024-09-05

元界由《权力、资本与商帮》作者王俞现 主理。加入元投会(资方),微信 yhxgj360。



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竞速赛、耐力赛、接力赛

杭州市委书记刘捷:以人工智能+为首要任务开启“黄金二十年”


3月中旬以来,以《陕西省高水平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印发为标志,陕西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牵引,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重点优势领域,相继明确全省10市1区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专项行动计划,确立光子、人工智能、超导、北斗、第三代半导体、增材制造、钛及钛合金、硅基太阳能光伏、铝镁轻质材料、化工材料等10个千亿级产业创新集群。


这是陕西省加强顶层设计促进产业发展、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具体体现,这是陕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作用的重大体现。


同时划重点,这是陕西确立的首批千亿级产业创新集群,这也是陕西着力构建产业链群“百亿提升、千亿跨越、万亿壮大”梯次发展格局的关键一环。


在元界看来,这是陕西重塑产业的全新篇章,要了解未来十年陕西产业的走向,不能不关注当下陕西对未来做出的这一提纲挈领的重大布局。



抓住牛鼻子,做好顶层设计


仅过去一年,陕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产值突破1万亿元,乘用车(新能源)、太阳能光伏等9条产业链产值增速超过两位数。


根据《实施方案》,陕西产业创新集群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光子、第三代半导体等)、新材料(超导、钛及钛合金、铝镁轻质材料、化工材料等)、高端装备制造(增材制造、北斗应用等)、新能源(硅基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细分领域。


到2025年,陕西要高水平培育壮大10个以上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百亿级产业创新集群。到2035年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千亿级产业创新集群,建成一批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拥有一批技术创新领先、产业规模较大、行业地位突出的龙头骨干企业。


具体如何落地,陕西三大做法显而易见:


一是思路:以国家级、省级重点产业园区作为产业创新集群载体,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高水平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产业创新集群。


二是方法:每个产业创新集群将建立“六个1”工作机制,即制定1个行动计划、建设1个重点园区、形成1份重点企业(机构)名录、落实1个重点项目清单、组建1个专家智库、设立1支产业投资基金,同时通过健全高水平创新支撑、高效率产业链协同、专业化园区承载、全方位人才培养、多元化资金支持“五大体系”,抓项目、促创新、强主体、优生态,探索形成协同创新、链式整合、园区承载、集群带动的产业创新发展新路径,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三是组织保障:建立陕西省万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各市(区)专班作用,并将因地制宜制定推进产业创新发展的财税、金融、用地、用水、用能、环保、人才等保障措施,做好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跟踪分析、监督检查和量化评估,建立季调度、半年督导、年终考核的工作机制,并适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考核评估,全力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发展。



重点产业“加速跑”

囊括10市1区,各有侧重


《实施方案》梳理明确了陕西省内10个地级市未来一年的创新产业集群发展方向。


宝鸡市经济合作局数据显示,2023年宝鸡市钛材生产加工量近7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65%、全球产量的33%,钛产业规模跃居全球首位。


被誉为“中国钛谷”的宝鸡市今年依然重点发展新材料(钛及钛合金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石油装备、工业母机、轨道交通、传感器、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等)、新能源(氢能、抽水蓄能等)、生物医药等产业。


自吉利宝鸡智能工厂项目2013年落地以来,当地已先后入驻40多家汽车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工厂年产值累计突破700亿元。吉利银河L7便在此生产落地。


电子显示产业方面,咸阳市锚定千亿级电子显示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以上市公司彩虹股份作为链主企业,引进了近40家总投资400多亿元的上下游配套企业。


作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两大板块,榆林与延安是能源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区域。《实施方案》中提到,延安将重点发展新能源(风电、光伏、氢能等)产业,培育壮大能化装备制造、新能源(风电、光伏等)、新材料等产业。


榆林重点发展现代煤化工、新材料(镁及镁合金等)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风电、光伏、氢能等)、高端装备制造(无人机等)等产业。


2023年10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批复原则同意陕西榆林开展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创建相关工作。


今年,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将全面启动,新煤矿、新油气、新能源、新煤电、新化工等5类159个项目为重点发展内容。同时,通过推进一批含绿量、含金量的精细化工项目,推动能化产业再突破,打造绿色低碳高端能化产业集群。


2023年,榆林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8441亿元,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全省40%以上。


此外,凭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教资源优势,杨凌示范区重点发展现代种业、生物医药产业,同时培育壮大农业智能装备等。


汉中、安康及商洛则将产业发展重点分别放在航空、生物医药产业;富硒食品、新材料产业以及生物医药、新材料(锌及锌合金、钼钨材料、钒及钒合金)产业。


《实施方案》提到,到2035年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千亿级产业创新集群,建成一批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拥有一批技术创新领先、产业规模较大、行业地位突出的龙头骨干企业。



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到2035年核心产业规模超千亿


《陕西省培育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提出,陕西省将围绕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文旅、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重点应用领域,加快建设西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

从2018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到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陕西省连续7年将人工智能产业列为推动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陕西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在特色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到203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创新集群。

《行动计划》强调,重点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在制造、农业、交通、文旅、物流、医疗、教育、环保、社区等领域开展应用试点示范,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智能化水平。


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成为一个标杆,其打造了商用车行业首个“黑灯工厂”。凭借机械手臂、AGV物流车、数字孪生技术、物联数据平台,该工厂实现24小时不间断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提高70%以上,能源消耗降低14%,人均产值增长5倍多,显著提升了企业生产制造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三大关键要素在于数据、算力和算法。作为西部首个、全国第二个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被称为西部“最强大脑”。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一秒能运算30亿亿次,相当于150万台高性能计算机同时运算,24小时可处理数十亿张图像、数千万人的DNA、10年左右的自动驾驶数据。


2023年6月,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入选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名单。计算中心上线运行以来,先后吸引中科昇腾、中南高科、中科视语等一批企业入驻,联东U谷·网络安全产业园、360西北总部等网安头部企业落地。


为培育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陕西省提出超前布局可能引发范式变革的基础研究,适度超前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同时,加快推动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国家超算西安中心二期等基础设施,积极向国家争取被纳入“东数西算”枢纽。

按计划,陕西省将加快推进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平台建设、核心产品服务创新、应用场景示范引领、产业生态优化等五大工程,组织实施一批算力基础设施、重大科技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推进组建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平台和产业创新联盟,促进原始创新和应用示范,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推广应用。



千亿级光子产业集群

一核两翼,到2025产业规模超10亿元企业10家


光子技术是通过光子激发电子或者电子跃迁产生光子,实现光能与电能转换的技术。光子产业是21世纪最具革命性、基础性、先导性的战略高技术产业之一,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5G、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众多新兴产业领域。


自2021年陕西实施“追光计划”以来,陕西光子产业链上下游要素逐步成型,目前聚集了300余家光子领域企业,包括炬光科技、莱特光电、源杰半导体等上市公司,初步形成以光子材料与芯片、先进激光与光子制造、光子传感为重点的发展格局。


科教资源方面,陕西坐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一批与光子产业相关学科的高校院所,以及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陕西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等十余家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


《陕西省培育千亿级光子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围绕光子技术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构建“一核两翼”,以西安为中心辐射全省的光子产业创新集群跨区域空间布局。其中:


一核即西安高新区光子产业创新发展核心区。


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先进阿秒激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创新源头,联合陕西光子领域科研机构、重大创新平台、重点科技创新企业,聚焦光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形成“光子前沿技术创新—光子应用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发展”创新链条,形成光子产业创新发展先锋力量,打造光子领域原始创新策源地、成果转化高地。


两翼即西咸新区和铜川市光子产业创新发展集聚区。


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多区联动作用,聚焦先进激光与光子制造、光子材料与芯片、光子传感三大重点领域,转化孵化一批优质光子企业,建设专业化产业园区,推动光子全产业链集聚发展,形成陕西光子产业创新集群发展高地。


《行动计划》中明确,到2025年培育产业规模1亿元以上企业50家,产业规模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优势光子产业创新集群基本形成,年产业规模达500亿元。


中小企业方面,到2025年,新增80家高新技术企业,306家瞪羚企业,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省光子企业突破400家;到2030年,全省聚集光子企业超过500家。


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到2030年,吸引10家国内外一流光子企业在陕落地或设立研发中心。


此外,陕西将聚焦光子材料与芯片、先进激光与光子制造、光子传感等领域,推进先进阿秒激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一批创新平台建成投用,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发展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科技引领作用的重点企业,持续扩大产业规模。


到2030年,光子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覆盖全产业链条的千亿级光子产业创新集群。



千亿级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群

把西安构建成全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生态的中枢


按照《陕西省培育千亿级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陕西将重点开展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工艺技术与核心产品攻关,打通晶体材料高效生长、器件设计制造等产业发展关键节点,构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协同发展新模式,打造国内领先的千亿级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创新集群。


陕西在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研究领域有深厚积累,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郝跃院士为带头人的研究团队,是国内第三代半导体前沿技术研究的核心力量,第三代半导体专利申请数量超过570件,排名全球第一。在产业发展方面,陕西已汇聚一批第三代半导体设备、材料、设计、制造和封测等领域的创新型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


随着新能源汽车、光伏、雷达和通信、半导体分立器件等产业发展,陕西对第三代半导体器件有迫切需求。西电集团、比亚迪汽车、隆基绿能、特来电、中兴、华为等龙头企业,均是第三代半导体器件核心用户。


根据计划,陕西将组织实施创新体系建设、基础材料产业化攻关、装备自主可控替代、核心设计能力提升、关键制造工艺优化、应用产品创新、专业人才引育、专业园区建设等八大产业工程,构建“一核多元”的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布局。


“一核”即依托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在西安高新区规划建设全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创新中心,构建全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生态的中枢;


“多元”即以西安高新区为核心承载,西安经开区、航天产业基地、西咸新区、国际港务区等开发区以及宝鸡、咸阳、铜川、渭南、榆林等地协同发展的产业创新集群先导区。


预计到2025年,陕西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规模超百亿元,初步构建集材料、芯片及器件制造、封测、应用等为一体的产业布局;


到2030年,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以碳化硅、氮化镓为主的衬底及外延、电力电子和射频电子器件等产品实现批量化生产;


到2035年,带动新能源汽车、光伏逆变、智能电网、储能装置、轨道交通、5G通信以及军工等领域下游应用,形成千亿级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规模。



千亿级增材制造产业集群

构建“一体五翼多点”产业发展格局


陕西是我国重要的增材制造和再制造技术策源地、产业集聚区,目前已经形成以西安交大、西工大、西北有色院为核心,以增材制造研究院、铂力特、天元制造等创新主体为支撑,集工业软件、材料、设备和应用服务为一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生态,原生型产业创新集群已初步形成。


《陕西省培育千亿级增材制造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提出,围绕重点领域制造业智能转型、循环经济等主战场,以培育壮大产业创新集群为目标,以应用需求创新为导向,以重点行业应用为牵引,以创新平台为支撑,以形成产业链全套关键核心技术、材料与装备为抓手,以重点园区为承载,做强做大产业规模,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千亿级增材制造产业创新集群。


围绕增材制造产业,陕西将构建“一体五翼多点”产业发展格局,围绕集群化、生态化,推进上下游创新链和产业链协同融合发展。其中:


“一体”指西安增材制造与再制造技术产业创新主体和主引擎,在西安高新区规划建设全球增材产业创新中心,在西安经开区规划建设国家再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以及工程研发、国际交流、知识产权、中试试验、检验检测及产业孵化、创新创业等中心;


“五翼”指增材制造与再制造示范应用和产业创新基地,依托宝鸡、渭南、汉中重工业产业,以及延安、榆林传统能源和化工产业基础,因地制宜规划布局,引进、培育、孵化创新型企业,构建差异化产业园区发展生态;


“多点”指增材制造与再制造技术应用示范点,依托行业链主企业建立工程化创新联合体,开展行业应用技术研究、试验和验证,开发标准化行业通用或专用产品与集成化服务方案,构建特色化行业应用生态。


陕西提出,增材制造产业到2035年,形成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支撑服务体系,产业领域骨干企业达200家,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壮大,年工业产值达1000亿元。


来源:陕西发布、科技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

商务合作:18603851537(同微信)


推荐阅读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总书记作了详细阐释

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引擎:四家党报罕见同日评论人工智能

工信部部长:人工智能为数字化转型关键变量,要促进元宇宙形成新质生产力

光明日报:加强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娃哈哈如何践行新质生产?宗馥莉演讲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

总书记视察的上海机器人公司,有这样几个显眼之处

90后,近10亿融资,风口之上,他要深化AI+通用机器人的融合

红杉、高瓴后,华为哈勃投下这家元宇宙领域公司,3D引擎迎风口?

从估值3亿美元到融资超10亿美元,他仅用8个月|中国未来产业100人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元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