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诗仿写 | 用诗句致敬五四百年

北京大学 2019-05-02

编者按

百年之前

五四风雷

响遍华夏神州


以北京大学

为主要阵地的

新文化运动

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声


新诗革命

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

最先开始

也最重要的

组成部分


先进的知识分子们

借“新诗”

宣传新思想、新文化


主张言之有物

不作无病呻吟

遂成经典



值此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之际

我们邀请到

著名诗人

北大教授臧棣

与我们一同品味新诗


并邀您:

仿写名作

致敬新诗


回溯如诗一般的

百年岁月







1活动主题


新诗再写,旧作新情

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1916年,胡适写下《两只蝴蝶》(原题《朋友》)。这首可爱轻巧的诗,正是中国第一新诗。用鲜活的白话写下自由的思想,新诗就这样诞生。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1920年,参加过《新青年》编辑工作并投身五四运动的刘半农,在英国写下《教我如何不想她》。


此诗直抒胸臆、一唱三叹,宛若清新自然的民歌,勾起人内心热切的眷恋,这正是新诗的魅力。


一百年过去,这些经典之作,仍被我们反复咏叹。


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北大官微邀请您用改写或仿写经典新诗的方式,致敬新诗,致敬五四,致敬新时代。



1917年《新青年》第二卷第6号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是新诗的最初尝试之作



简单地说,新诗源于现代性的一种文化实践。新诗的文化动机,在于面对复杂的现代生存经验时,人们必须做出全新的回应。


新诗形式上追求开放性,在修辞上追求智性,在文体效果上追求戏剧性。


假如说古诗的审美偏于安静、含蓄的表达,那么新诗则充满动感,它追求戏剧性的冲突,场景的直接性。


——臧棣


《新青年》《新潮》等杂志发表了一批初期白话新诗




2仿写要求


模仿经典作品的艺术形式

重新书写

独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内容


活动中要求的仿写

既可以是

根据某首新诗形式

进行的再创作

也可以是

贴近生活的

趣味性改写


仿写范围为

诞生于那个时代的

新诗作品

可从推荐仿写篇目中选择

也可以仿写自己喜欢的诗句



3推荐仿写内容


《鸽子》 胡适

云淡天高,

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

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

翻身映日,

白羽衬青天,

十分鲜丽!



《组织的距离》 卞之琳

想独上高楼读一遍《罗马衰亡史》,

忽有罗马灭亡星出现在报上。

报纸落。地图开,因想起远人的嘱咐。

寄来的风景也暮色苍茫了。

(醒来天欲暮,无聊,一访友人吧。)

灰色的天。灰色的海。灰色的路。

哪儿了?我又不会向灯下验一把土。

忽听得一千重门外有自己的名字。

好累呵!我的盆舟没有人戏弄吗?

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



《半斤雨水》 黄灿然

近来我频频跟雨遭遇,

好像它不知怎的要来改变我。

今天我上山,又碰到它,

当我走进一个密林遮蔽处,

突然一阵喧哗,

远远看见一片蒙蒙雨

像晨雾穿过树林

徐缓而至,下雨的范围

只有半个蓝球场那么大,

当它逼到我面前,

我本能地往路边侧了侧身

让它过去,一滴也没沾;

接着又是一阵喧哗,

又有一阵蒙蒙雨

徐缓而至,像一位跟在姐姐背后的

美丽而温顺的妹妹。

我来了灵感,改变主意,

我想既然我有这个缘份

要一而再地跟雨遭遇,

既然它不知怎的

好像要来改变我,

我就索性让它

淋个够,跟它

溶为一体吧,这念头

刚萌生,我已

上前将它拦住

我没有拦住它,

它穿过我,像穿过一棵树,

在我身上留下约莫

半斤雨水,刚好足够

将我淋透。



《十四行集》(选) 冯至

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

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

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

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


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

仿佛在第一次的拥抱里

过去的悲欢忽然在眼前

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


我们赞颂那些小昆虫,

它们经过了一次交媾

或是抵御了一次危险,


便结束它们美妙的一生。

我们整个的生命在承受

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


白话和汉语的关系很复杂。就新诗而言,白话,它指向一种特殊的语言形态:现场感,交流的直接性,日常经验的折射。


另外,就汉语的表达而言,白话中夹杂的语言的描述性,可以将原来需要隐含在语义深层的东西,直接放入诗歌的日常场景中来直接呈现。


白话,也促成了语言节奏的多样性。


——臧棣



4活动说明


征集对象:北京大学师生、校友以及社会公众


投稿要求:不出现与现代汉语脱节的词汇或汉字,请将仿写的新诗原作与自己创作的新诗一并提交。既可以仿写文中推荐篇目,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篇目或诗句。


投稿时间:2019年4月27日-2019年5月10日


投稿方式:

1.邮件投稿:作品以附件形式发送投稿邮件到gdbgw@pku.edu.cn 邮件标题格式为【新诗仿写征集-姓名-联系电话】

2.填写问卷投稿:

(1)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2)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马上投稿吧!


其他说明:

1、投稿内容积极向上,弘扬正能量,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2、将选择部分优秀投稿作品予以展示

3、优质作品的投稿者将获得北大特色纪念品

4、投稿者须拥有投稿作品的版权,并允许北大新闻中心用于相关纪念活动的新闻和宣传


经过一百年的实践,新诗的成就非常可观。比如,像顾彬这样关注中国文学的德国教授,就认为当代中国文学中,诗歌的成就最大。


这也许会有争议,因为放到在世界范围看,现代诗和现代社会的文化关系都很微妙。


现代诗的文化地位越来越边缘。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现代诗和个体生命的关系却越来越深入。


新诗的表达,在我们的生命感受中激活的意识反应,依然是我们重塑生命的自我省察的最好的途径。


可以激发我们对语言产生新的好奇。很多生命的感觉就是从这种语言的好奇中渐渐形成的。


——臧棣



更多精彩内容北大校史馆改陈开放,致敬五四运动一百周年!


报名开启!北大邀你一起纪念五四百年


10年,这位北大人,用阅读之线串起时间与世界


五四纪念|跨越百年的征集





采访:张灵凤、李凡、雨山

编辑:吕可欣、黄朝晖、雨山

排版:白雨琪

责编:以栖、慕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