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北大邀你在线鉴宝
编者按
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网站
全新改版上线啦!
色泽艳丽的符山石纯净透明的海蓝宝石罕见的巨大双晶绿帘石美丽的矿物熠熠生辉快来体验“在线鉴宝”之旅吧!
北大地质博物馆≈宝库?
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作为我国最早的高校地学专业博物馆,在我国地质学、古生物学等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网站在北京大学计算中心的支持下,全新改版上线啦!网址:http://geomuseum.pku.edu.cn/界面简洁,美观与实用兼备
网站在参观导览界面,显示了博物馆的开放时间、预约方式等实用信息。下滑页面轻点“全景展示”,还可以浏览博物馆一层展厅3D全景~
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全景展示
而在旁边的展览展示界面,分别有大众科普展、地学教学实践展、三叠纪海生脊椎动物专题展等内容,网站里选取馆内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展品,配以高清图片及详细的语音、文字科普,体验满分哦!
小北在这里也为大家选取了几个展品,一起过过眼瘾吧~
巢湖龙
巢湖龙是产于安徽巢湖地区下三叠统的一种已绝灭的海生爬行动物,其骨骼特征表明巢湖龙已经完全水生。它们具有蜥蜴形的体型,研究表明它们可能为“鳗型式”的游泳方式,即游泳时为全身摆动。
它体型较小、形态原始,成年个体身长70-100 cm,体形似鱼又似蜥蜴(龙),生活在距今约2.48亿年前(早三叠世)的温暖海洋中。
重新进入海洋是爬行动物演化的重大事件,巢湖龙就是在这一重大生命演化事件产生的新的海洋生命的代表,填补了陆地祖先与完全适应海洋生活的鱼龙之间的演化环节,由此出发,游向大洋,游向欧洲和北美,并最终称霸整个中生代的海洋。
符山石
符山石可与透辉石、石榴子石、硅灰石等矿物共生。它最早发现于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在阿富汗、挪威、美国等地都有产出。我国河北符山也有产出,符山石因此得名。
符山石中颜色美观、质地细腻的可作玉石,产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称为加州玉。
混鱼龙
混鱼龙类是一类中等体型的鱼龙,其头部顶嵴发育,上颞孔的前凹平台到达鼻骨。
在中三叠世,混鱼龙类属种分异度高且广泛分布于泛大洋及特提斯洋。它的牙齿前部尖锐后部钝圆,推测其是以头足类,双壳类等为食。
这个类群主要存在于中三叠世,主要包括两个属,Mixosaurus和Phalarodon,前者主要分布在特提斯地区,后者在北美和斯匹次卑尔根岛。
与其他三叠纪的鱼龙相比,混鱼龙类具有独特的前肢,如肱骨长和宽近等且具有明显发育的前平台,尺骨呈肾形,每列指具有超过七枚指骨,骨干几乎完全退化。
此外,博物馆标本部分已完成数字化,此次重新启动建设了博物馆标本数据库,拥有各类学科标本10000+,真的是“宝库”呢!
标本库搜索界面
北大地质博物馆“有什么好看的?”
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
1917年,博物馆馆藏标本达千余件,涵盖古生物、矿物、岩石、构造等各学科。1934年,馆址由景山东街北大二院迁至沙滩地质馆,为独立馆址,该馆由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设计,校长蒋梦麟奠基,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博物馆地下大厅——海洋爬行动物
1952年,院系调整,馆藏全部并入新组建的北京地质勘探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955年,北大地质学系恢复招生,陈列馆也重建于燕园,地质陈列馆又在北京大学重建,并开始收藏各种地质标本。
其中的珍品有三叶虫、茂名龟、水晶黄铁矿晶簇、雌黄方解石晶簇、辉锑矿晶簇、白云石晶簇及雄黄单晶晶体等。至1972年,馆藏超过三千件,成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良好平台。
1991年,新地学楼落成,地质陈列馆步入新的发展时期。馆藏标本近万件,包括生物化石类、岩石类、矿物类、矿床类、地热类、构造地质类、实验类等,此外还有极其珍贵的前苏联在五十年代赠送给我国的一整套精美的古生物化石标本。
由学校“985”工程及国家自然基金等资助开展的“中国南方重要三叠纪海生脊椎动物群综合研究”科研课题,为博物馆积累了一大批兼具观赏和科研价值的珍稀海生脊椎动物标本。
地质博物馆平面图
2009年,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百年系庆之际,该馆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
2019年,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10周年,博物馆与校外单位合作,举行“精美矿物”临展,现已举办两期,展示了单质矿物、氧化物矿物20余件。
“精美矿物”临展
在家不知道干什么?
现在,立即,马上登录网页
和小北一起“鉴宝”吧!
来源: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
编辑:詹延苇
排版:张瑾涛
责编:以栖、谭诗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