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北大医疗队队员如何确保零感染?
编者按
每层服装都要按照要求穿着
防护服、靴套、鞋套一件都不能少
手套要佩戴5层
护目镜也必须戴好
这是每位医护在进入病房前的规定动作
据报道
疫情早期,武汉市出现医务人员感染
3000多名感染的医护人员中
绝大部分是武汉当地医护人员
国家卫健委最新消息显示
截至3月9号
包括400多位北大医护人员在内的
4万多援鄂医疗队都是零感染
足见防护多么重要
防护到位的背后
少不了做好病区流程规划
制定感染控制管理方案的
感控专家
他们,被称为“规划师”
“卫生员”、“督导员”
做好病区流程规划、队员防护督导
是感控工作的主要职责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
前线“感控”
抗击疫情,院感先行
每逢疫情来临,院感都是第一批就位的部门之一。
他们是划分污染区和半污染区的“参谋部”,是制定感染患者院内路线的“规划师”,也是每一名临床医护人员的“卫生员”和“督导员”。
他们用科学和严谨,指导医护人员做好防护、优化诊疗流程、规范就医路线,为医疗队员撑起安全伞,保护队员平安归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派出援鄂抗疫医疗队、整建制接管病区后,迅速形成一套工作制度:由院长刘新民等8位专家组成医疗队核心组,人员分为医疗、护理、感控、联勤保障4个工作组。
核心组通盘统筹,医疗组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制定最有效的“一人一案”治疗策略;护理组安排适宜诊疗护理方案、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感控组做好病区流程规划、队员防护督导;联勤组做好后勤保障、物资储备等,确保救治工作科学高效地开展。
分层分级,纠错更正
虽然医护人员都已经是身经百战,但对于新冠肺炎这一陌生面孔,仍要做到知己知彼。
了解疾病特征、传播途径、有效防护等是队员们的首要任务。
感控组对医疗队员作全员培训,使大家对疫情防控有了更具体直观的认识。
感控组成立后,准确制定病房感控管理的各项规范,同时根据诊疗操作的危险程度,进行分层、分级管理。
他们在各区域设置了标识和提示,确保每一个队员都掌握防护流程;帮助队员反复训练标准操作,把易错的部分做成图示,通知给每个医疗队员用于纠错和更正。
陪同督导,逐项查验
感控组3位老师轮流值班,不仅要指导大家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同时也要疏导大家放平心态、科学防控。
在医疗组、护理组出入病房时都有感控组的值班人员陪同督导,他们逐项查验队员们穿戴/脱去防护用品的操作,确认合格后再出入。
隔离风险已经成为自觉的纪律要求。
感控老师们一度成了“十万个为什么”的回答者,“这个区域怎么消毒?这个消毒剂怎么用?这样消毒对不对?”
感控组整理出《医疗队队员生活及工作个人防护经验小结》,放置于最显眼处提醒大家;回到驻地,医疗队员仍然要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小小房间里也把清洁区、半清洁区划分得清清楚楚,公用洗衣机标记1、2、3号,用于提示清洗不同的衣物,防止交叉混用。
面对传染病,冲在最前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成为抗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
感染科主任高燕同时兼任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从疫情发生以来,她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
2月7日,高燕随院长姜保国亲自带队出征的第三批医疗队逆行来到武汉。
“我是一名感染科医生,同时也是一名感染控制医生,面对传染病理应担当,此时应该冲在最前方。作为专业人员,我对传染病的诊治和群体防控经验丰富,对疫情有理性的了解和判断。”
高燕说,她作为中华医学会感染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控制分会常委,跟武汉的同行熟悉,便于援鄂抗疫工作的沟通和开展。去武汉前线,义不容辞!
感染无小事,做到最细致
感染救治是医疗队的使命,感染防控是医疗队的生命线。
作为一所综合类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多数医生护士没有接受过针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培训。医院快速选拔出与呼吸道重症传染病相关的医护人员,在驰援武汉前进行突击性培训。
但第三批医疗队集结时间短,人数众多,培训的重任改在到达武汉之后。
“这次集结时间紧张,培训的幻灯片都是在飞机上完成的。我结合前两批医疗队培训课件和队员提供的实地情况不断更新修改、补充完善,尽量重点突出、细节到位、便于记忆和操作,力求培训高效实用,让队员们尽快掌握。”高燕介绍。
为了减少人群聚集,100多名队员的培训分成6批进行,一轮又一轮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培训、模拟操作演练,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交叉感染风险点进行评估,每一个防护细节反复强调、反复示范。
院长、书记亲自抓每一个感控环节。制定流程、梳理制度,高燕更是把每一条线路走了一遍又一遍,设想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和细节。
防护更专业,
确保把关严
由于在日常工作中,感染科的医生要面对更多感染性疾病,对传染病更了解一些,防护意识更强。
高燕希望到了武汉,能发挥专业优势,帮助大家将防护做得更专业到位。
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病区收治的都是重症/危重症病人,对感染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每位工作人员进出感染病房时,穿脱防护用品都有详细而严格的流程和规定,每一步都有资深的感控护士把关、检查,确保医务人员的防护安全。
面对传染病,感控工作无小事。
身处疫区,医疗队每位队员也可能是病毒携带者。队员居住集中,感染防控流程就非常重要,对于流程的遵守也必须非常严格。
感控工作不仅要制定详细的生活区控感流程和注意事项,而且流程内容必须具体且有很强的实操性。
培训时这些内容反复跟队员们强调,培训后发到医疗队群里叮嘱大家仔细学习,每一步都打印出来贴在墙上,确保每一步应该怎么做都一目了然。
“你们的工作首先就是要保护好自己,只有保护好了你们自己,才能救更多的病人!”院长姜保国、书记赵越反复和队员们强调。
救治和防控,双管而齐下
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医生,感染专业面对和研究的对象是各种“病原体”。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螺旋体、寄生虫……这些都是看不见的“敌人”,其中很多具有传染性。
感染科医生不是不怕被传染,而是他们对传染病更专业,对个人防护更熟悉。
只有具备了对病原体专业的认识、深入的研究,才能真正对各种传染病的病原学、传播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诊治以及预后转归进行正确评估和判断。
高燕几乎每天都要进入隔离病房实地了解患者情况、指导患者的救治和感染控制工作,几乎每天都要前往会诊中心就患者病历进行梳理、针对患者病情进行分类管理、方案制定。
高燕强调,新冠肺炎传染性很强,所有确诊病例都需要在医疗机构或者像武汉地区方舱这样的机构进行观察照护,一方面隔离阻断传播的风险,另一方面观察病情避免病情的恶化。
此次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以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这部分人群多有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所以肺炎的进展会很更快,缺氧发展很明显,如果控制不好很快会发展到呼吸衰竭。
不仅如此,新冠病毒除了攻击肺部,还会攻击心脏、肾脏、肠道等多个器官,造成多器官衰竭。正因如此,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难度要大。
有备无患,培训先行
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管理科提前预警,协同总务处提前储备了防护用品,重新梳理新冠肺炎相关的医院感染防控制度与流程,并进行了临床医护兼职感染监督员、医疗辅助人员的核心管理层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培训与考核,带领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了重点科室、重点部门的核查。
医院组建医疗队,感染管理科副主任袁晓宁第一时间报名,担任北医三院第一批国家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赶赴武汉第一线。
在医院内出发前的动员会上、去机场的大巴上、飞往武汉的飞机上,袁晓宁不断向队员强化医院感染防控知识,亲自示教手卫生方法和摘戴口罩的技巧。
1月26日抵达武汉后,立即进行穿脱防护物品的实际操作培训与考核,确保人人培训合格后上岗;积极参与定点医院的隔离病房改造,与合作医疗队及定点医院院感同仁合作制定并逐步优化工作流程;带领队员进入隔离病房前现场参观、实地操作培训;在队员中优中选优成立感控小组,协助进行全医疗队感染防控措施的监督管理;建立双人进出、互相监督的机制,逐渐形成了人人感控的文化。
感染防控,驻地严管
基于新冠肺炎传播特点,保证驻地清洁的要求尤为重要。
入住以后,北医三院医疗队就与同一驻地的其他医疗队召开联席会议,形成驻地管理共识,建立了驻地管理规章制度。
要求各医疗队院感专兼职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查,及时纠偏,确保进入驻地前、出入电梯、用餐前的手卫生,分散用餐、用餐时保持安全距离,驻地房间的清洁消毒、定时通风,房间内区域的合理划分,进出医院服装鞋帽专区存放,衣物正确清洗消毒,禁止饰品带入污染区,指甲长短不超过指尖等。细致再细致的管理制度,是感控工作的重要内容。
同时将驻地管理要求进行医疗队全员培训,并告知驻地餐饮、服务管理人员,协助管理。实践证明,联合感染防控措施切实有效。
袁晓宁作为主要成员,与中华护理学会其他同仁合作起草了新冠肺炎医务人员驻地管理团体标准。
团队合作,及时纠偏
短短30多个小时的筹备,6支来自不同医院的医疗队合作的病房开始接收患者,不同的医院文化,不同的感控实践经历不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
积极推进多家医疗队院感专职人员形成院感小组,开展院感交班制度,结合每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定点医院的院感管理与后勤管理部门进行沟通,持续改进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感控风险。
北大医学三家医院合作开创第二个隔离病房的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长带队,副院长沈宁进行病房管理,延续三家医院协同河南省医疗队合作管理的模式,形成感控合力,确保隔离病房平稳运行。
2月8日,北医三院独立建制开创危急重症病房,137名队员分组管理,每组设立院感专员,并单独成立医疗管理组、院感防控组、护理组,建立医疗院感护理联合例会制度。
院感防控组每日深入临床,在必要时协助队员穿脱个人防控用品,走进隔离病房、走近患者床旁,观察感染防控措施实际落实情况,以及队员们互相监督互相帮助的情况。每日汇报临床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供解决方案,必要时与定点医院沟通,及时纠偏,降低医患感染风险。
同舟同济,齐抓共管
在做好本医疗队与合作医疗队感染防控能力建设的同时,密切关注其他医疗队所需。
乔杰院长在就餐时敏锐地发现同驻地某省医疗队组队匆忙,感染防控措施落实不足,立即安排袁晓宁进行全力帮扶,当天即组成团队进行最新标准解读和培训,开展防控措施实际操作演练与热点答疑,至今保持在线实时咨询。
在驻地管理方面,发挥三院团结协作精神,在驻地入口、电梯间、餐厅入口安装纸巾、快速手消毒液及进行非接触技巧与手卫生提示并及时补充消耗品。
指导餐厅等公共区域进行分区管理,制作公众防护导引,随时留意其他工作人员(如,司机、大厅体温监测员、餐厅服务员、保洁员等)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方法,及时进行指导纠偏,发挥了国家队团队合作、同舟共济的精神。
战疫前线
逆行者不畏艰险
抗击病毒
感染救治和防控
双管齐下
一个都不能少
驰援万里迎春来
千难万险心同在
用专业和守护
为生命带去希望
防患于未然
遏难于未发
“防控”,坚守最前沿
第二批!北大医学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四位队员一线入党
北大院士乔杰到武汉39天了,“胜利不远了!”
今天,我想看看口罩背后的你
北大医学3个集体、10位个人,获国家三部门表彰
报平安丨目前援鄂医疗队无医护人员感染
来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人民医院、第三医院、人民画报客户端、新民周刊
编辑:医学部宣传部 武慧媛
排版:筱羽
责编:以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