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知道吗?“小河公主”还在北大......

北京大学 2020-08-18

编者按

作为中国高校第一所考古专题博物馆
“小而精”的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一直备受北大师生和公众的关注和喜爱
去年年底开放的重磅大展
“千山共色——丝绸之路文明特展”
更是许多文物爱好者的心心念念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

赛克勒博物馆暂时闭馆
但也因为疫情原因
原本应于2月28日展览结束后
便打道回府的“小河公主”
目前依然停驻在此

小北向馆方了解到
综合环境温度、湿度考虑
为了保护展品安全
在疫情结束后
包括“小河公主”在内的
70件(组)珍贵新疆文物
将尽快归还原馆
也就是说目前是“小河公主”
在北大最后一段时光了


小河墓地11号墓主人面容娇好,人们称之为“小河公主”
(原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被誉为“最美干尸”

“小河公主”无疑是这次特展中

最受关注的展品之一

此番晋京是她继2010年后首次出疆而在疫情的影响下这或许也是她“外出”最久的一次
深眼窝、高鼻梁

公元前1500年的她美貌依旧

海藻般的长发和亚麻色的浓密睫毛

仍清晰可见

她脸带微笑

仿佛在向世人诉说

一场历经千年的美丽梦境

梦里有她的故乡:小河

 


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在小河墓地发现了小河公主惊讶于她神秘的微笑贝格曼为她取名“微笑公主”然而随着贝格曼结束考察工作小河公主便再次沉没于沙海之中之后的66年,再也没人找到过她
2000年,小河公主终于再次现身塔克拉玛干沙漠2003年,国家文物局
正式批准对小河墓地的考古发掘小河地区和公主千年不腐的秘密将由我们亲手揭开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展览中为了让参观者有亲临其境的体验“小河公主”与她极具特色的船棺木棺前后的男根立木、女阴木桨以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千年黄沙一同远道而来



“千山共色”特展

凝结了11家博物馆之力

除了“小河公主”
还有很多重磅展品——

禁止出境借展的“营盘男子服饰”

印证中原文化影响力的

《三国志》写本残卷

镶嵌红宝石的金片面具

......

(多图预警,展品高清实拍来袭!)



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空间跨度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文化线路路上所经,多是高原、雪山戈壁、荒漠、草原…虽路程艰险却承载着多元文化的激荡和交融这也是 “千山共色”的渊源与涵义


陆上丝绸之路示意图(陈凌 制图)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都十分心动了要怎样才能观展呢?

不用着急,虽然暂时闭馆

但是博物馆的贴心服务依然“在线”~

↓ ↓ ↓


10分钟逛遍北大里的重磅大展


真的跟到现场一样!


当当当!大家可以在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官方微信公众号的“语音导览”版块

通过图文、语音乃至VR展览的方式

在线观赏“小河公主”和其他珍贵文物


如何使用“语音导览”


进入公众号界面


进入展览列表

可以看到赛克勒博物馆

众多展览的的语音讲解

当然也包括“千山共色”特展了!




点击展览进入,即有语音讲解



语音讲解由博物馆志愿者们认真录制


上图为语音列表模式

大家还可以选择VR模式

点击就会出现虚拟3D展厅


虚拟3D展厅效果



△ 小河公主在这里静静等待着大家~

通过如上方式你可以看到多角度观赏文物配以志愿者同学们录制的讲解词有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哦
今天,小北还特意撷取了博物馆
千山共色——丝绸之路文明特展与博物馆目前另一特展十九世纪的“吟游诗人——馆藏德拉克洛瓦版画展中的精彩细节,邀你一起线上观展共赏千山共色,聆听吟游诗人的艺术之歌在别处可是很难看到的哟~



01千山共色——丝绸之路文明特展

“千山共色——丝绸之路文明特展”展示了新疆地区出土的七十件(组)珍贵文物。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心,古代丝绸之路在这里经过,民族的交流在这里深入,多元的文明在这里汇聚。

展览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联雪隐天山”,第二单元“影丽天山雪”,第三单元“明月出天山”,名称均取自古诗词。三个单元前后串联,诗词中天山的形象从雪中浮现渐渐转为清晰,生动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也寓意着从早期文明的悄然生长到多元文化的相辉相映,展现了新疆文化从萌芽走向繁荣的全过程。




第一单元 “联雪隐天山”


本单元展示了新疆发展早期的10件(组)代表性文物,从峰峦白雪到草原广袤,从沙漠滚滚到绿洲盎然,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早期草原丝绸之路的文明萌发

打制石器年代:距今4.5万年出土地点: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通天洞洞穴遗址收藏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在这一单元伊始,我们可以看到久远至旧石器时代的通天洞遗址出土的打制石器。石器所运用的勒瓦娄哇技术(即系统地修整预制石核,从石核上剥下规整的石片)常见于旧石器时代的欧洲与西亚,这说明早在数万年以前新疆地区就见证了东西方技术的交流。



本单元重点展出了罗布泊地区小河墓地的相关文物。我们从新疆请来大名鼎鼎的“小河公主”并营造出小河墓地的实景氛围

我们未曾清楚“小河公主”的真实身份,但考古人员初见她由衷发出的惊叹,此刻仍可感知。

距今约3500年的“小河公主”面容姣好,深邃的眼窝与白皙的皮肤正是东西方人种基因交流的体现,这背后是亚欧大陆间族群迁徙的漫长征途。

小河公主周身涂满了用以防腐的白色奶酪,随葬有麻黄、小麦等植物,这些葬仪可帮助我们认识草原文明。“小河公主”旁是小河墓地出土的船棺,将棺木做成小船的形状,也体现出当时的罗布泊仍然是水源充足的绿洲地区。

小河墓地船棺、柱形木

年代:公元前1500年

出土地点: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小河墓地

收藏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展区后方布景是小河墓地地表的实景照片,漫天黄沙蔓延至展厅现场,船棺下的沙砾由工作人员亲自从遥远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带至赛克勒博物馆。而那些排列有致的木柱是象征着男性与女性生殖器官的木祖和木桨,分别为女性墓、男性墓前所立,这些标志着性别特征的木柱体现了小河人对强大生育力的希求,既昭示着墓地的位置,也向上天传达着小河人祈愿的信息。



第二单元 “影丽天山雪”


本单元所展示的大部分是汉晋的文物,以西域三十六国为核心,突出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在新疆的融汇交流

多元的精神信仰在新疆传播,从而留下丰富的宗教文化遗产。“千山共色”展览中的文物涉及的宗教包括佛教、祆教、景教、摩尼教以及道教等。

坐佛石膏范

年代:北朝

出土地点:和田地区于田县吉格得库杜克遗址

收藏单位:和田地区博物馆


这件坐佛石膏范是佛造像工艺所采用的模具,可以想见翻印出来的佛像呈现犍陀罗风格,表情沉静肃穆,结禅定印。头发自然弯曲,大衣作通肩被服,衣纹流畅。

模制法是中亚、新疆地区佛教造像惯用的方法。石膏范的大量发现说明当时佛教造像需求量大,许多造像系高浮雕而非圆雕,应为佛寺墙壁上贴塑之用。




克孜尔石窟Vidusaka像

年代:北朝

出土地点: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克孜尔石窟

收藏单位:木木美术馆


Vidusaka像壁画表现的人物头生五髻,瞠目怒眉,眉色深重,耳饰硕大。一般来说,五髻形象在画面中的地位相对于其他人物较低,类似于小丑。

Vidusaka像壁画旁展出了它的原框,是德国探险队专门为保存该壁画所定制的,其上还保留有当时的题记。同时还可发现在原框上部有一标签,依稀可见“敦煌”二字,这是前日本藏家误以为该画像出土于敦煌所误贴的。



铜牛祭盘

年代:战国

出土地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征集)

收藏单位:新源县博物馆


这件铜牛祭盘是祆教祭祀用的拜火祭坛。祆教崇拜光和日月星辰,中国人认为这是对天的崇拜,因此将代表神圣的示字旁和天字结合,称为祆教。

圣火礼是他们的一种净化仪式。出于这种崇拜,祆教最典型的建筑之一就是拜火坛。由于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经常有迁徙的需求,因此他们会将拜火祭坛做成方便携带的尺寸,这件铜牛祭盘就是其中的一例,其上的三根管子用于引火。同类型但样式不同的祭坛在新疆多有发现。



景教徒墓石

年代:元

出土地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阿力麻里古城

收藏单位:霍城县博物馆


这件文物是景教在新疆传播的一则例证。景教,即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大致在唐代经由新疆的疏勒、于阗、龟兹和高昌等地而到达长安,并进一步在内地传播,南至泉州也可发现景教遗迹。

景教在中国境内一度有过较为重要的影响,与祆教、摩尼教并称“三夷教”。这块墓石上的莲花图案并非景教本身的元素,而是景教在传入中国后,与佛教及中国民间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

第二单元中还有很多新疆地区世俗生活中可见的文化交流。我们总能看到,外来技术、多元器物在人们衣食住行中扮演了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


营盘男子服饰

年代:汉晋

出土地点: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营盘墓地15号墓

收藏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15号墓墓主人可能是当时西域城邦之一的墨山国的贵族,他的服饰以其繁复的纹饰图案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墓主所穿红地对人兽树纹双面罽袍是纺织史上极为重要的研究材料,用做袍面的毛罽为双层两面纹织物,表面以红色为地黄色显花,背面花纹相同,颜色相反。

纹样对称规整,每区上下六组,横向布置对人纹或对牛、对羊纹等典型的波斯图案,当中用横排的无花果树或石榴树隔开。这种植物纹样往往被称为生命树,古埃及、两河流域等地均有对汁水丰沛、果实繁盛之树木的崇拜,赋予它们以滋养生命、复活和永生的含义。其中的人物皆为裸体男性,卷发高鼻,肌肉发达,健壮有力,肩搭披风,手执兵器,两两相对作演武状,应是古希腊爱神厄洛斯(Eros)形象。




绿釉人面贴塑三耳陶罐

年代:唐

出土地点: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克孜勒协海尔

收藏单位:新和县博物馆


这件绿釉人面贴塑三耳陶罐,用于盛酒的重要器具,是西亚极为流行的一种样式,称为“安弗拉罐”。

罐的器型来自希腊,而经历了中亚文明的步步改造——双耳变为三耳,希腊传统的红黑陶衣被伊朗流行的绿釉所取代。翻越天山,这件经历多元文明打磨的陶罐,已经融入当地,成为生活起居的重要用具。



人首牛头陶水注

年代:唐

出土地点:和田约特干遗址

收藏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贴饼高足玻璃杯

年代:北朝

出土地点: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森木塞姆石窟

收藏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不仅是储酒,饮用的器具也带有异域色彩。这一件人首牛头陶水注,形如漏斗,雕琢精巧,它的造型就来自于希腊的传统器具“来通”,即用来注酒的角杯。而水注旁边的玻璃杯,更是玻璃制造技术由两河流域东传的绝佳例证。这一件玻璃杯作为典型的伊朗式玻璃,采用了凹球面装饰的技术,造型典雅,价值贵重,是当时高级身份的象征。



第三单元 “明月出天山”


本单元展示了新疆发展繁荣时期的文物,从汉代印章、唐代仕女图到元青花瓷器,展现了新疆纳入中原王朝统治后受到的汉文化影响

傀儡俑

年代:唐

出土地点: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206号墓

收藏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这是用来表演傀儡戏的木俑,它的双手是纸扎的,可以活动,表情和衣饰表现出一个奸邪宦官的形象。这种傀儡戏在长安非常流行,这件俑说明当时新疆在文化娱乐生活上跟内地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青花瓷凤首扁壶

年代:元

出土地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阿力麻里

收藏单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


这件元青花凤首扁壶出土于丝绸之路上一座重要的古城阿力麻里。从器型上看,这是一件扁壶,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特点;它的釉料用到了钴料,这是来自伊朗地区的材料;而上面的青花纹样又采取了中原式的做法,包括卷草纹、壶流壶把共同构成的凤鸟形制等。首都博物馆拥有一件馆藏与本展品形制相似,出土于北京旧鼓楼大街豁口元代居住遗址,有学者认为二者是“一鸾一凤”。



02



十九世纪的“吟游诗人”

馆藏德拉克洛瓦版画展


本展览是19世纪上半叶法国艺术大师德拉克洛瓦的版画专题展览,包括4幅素描、1幅水彩画、2幅蚀刻版画和41幅石版画。


透过图像,您可以深入了解到这位热爱莎士比亚和歌德文学的艺术大师所经历的一生。他曾用画笔表达过对鲁本斯等大师的崇敬,对阿尔及利亚、西班牙和俄罗斯等异域文化的迷恋,也会借由创作去讽刺旧政权的拥护者,抑或是自己对古物的喜爱等等。


德拉克洛瓦早期的版画作品


1821 年至1822 年,德拉克洛瓦创作了一系列讽刺知识界和政界反动派的石版画。他为杂志《镜子》所作的漫画就近乎直白地表达了自己对皇室、法院、贵族和神职人员不满。在这些作品里,德拉克洛瓦公开宣称自己是自由波拿巴主义资产阶级(该阶级是在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的捍卫者,并坚决反对在1815年以后复兴的支持旧制复辟的思想。德拉克洛瓦早期的版画作品


《一名沉思的文学家》,石版画尺寸:220mm×292mm年代:1821


画面描绘了一位老者坐在自己房间的椅子上,大量的书籍暗示其是一名知识分子。不过,若仔细观察其脚下踩的两本书,便会发现其上的一本是卢梭的《爱弥儿》(Emile),下面一本是伏尔泰的《哲学辞典》(Dict. Philosophique)。

桌上的蜡烛盖着烛帽,可以想见屋中较为晦暗。德拉克洛瓦借此讽刺以法兰西学院的一批高级学者为代表的拥护旧制度、旧思想的旧知识分子。



德拉克洛瓦与《浮士德》

1823年,有人委托德拉克洛瓦为歌德的著作《浮士德》的法语译本作插图。1825年,德拉克洛瓦在伦敦观看了《浮士德》戏剧演出,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这些插图发表于1826-1827年,被认为是“艺术家之书”(由优秀艺术家作插图的优秀文本)的开山之作。当歌德看到德拉克洛瓦所作的插图时,他很兴奋:“我必须承认在这些场景中,德拉克洛瓦先生已经超越了我创作时的遐想,想必读者在看到时,一定会觉得是如此生动且超乎想象!”

本单元共展出17幅《浮士德》插图中的13幅,其中包括歌德盛赞的几幅(《奥尔巴赫酒馆里的梅菲斯特》和《在沃尔帕吉斯之夜奔驰的浮士德和梅菲斯特》)。



德拉克洛瓦与《浮士德》。您可发现,作品旁常常有相关题材的油画,帮助观众理解版画这种创作形式的特征。


《书房里的浮士德》,石版画尺寸:250mm×170mm


此画描绘的是故事情节最开始时的浮士德,他饱读诗书,却在人生的意义这样的重大问题方面迷失了方向。面对一具人的颅骨,浮士德陷入沉思。




德拉克洛瓦与《哈姆雷特》


终其一生,德拉克洛瓦都深受莎士比亚的启迪。对于他和其他一些浪漫主义画家来说,《哈姆雷特》显得尤为重要。

英国散文家威廉·哈兹利特在1817年宣称:“我们就是哈姆雷特。”1827年,由查尔斯·肯布尔领衔的一支英国演出团到访巴黎,为众多年轻的法国浪漫主义者(维克多·雨果、大仲马、查尔斯·奥古斯汀·圣伯夫、泰奥菲尔·戈蒂耶、阿尔弗雷德·德维尼、赫克托·柏辽兹和德拉克洛瓦等人)呈现了莎士比亚戏剧的演出。谈及德拉克洛瓦创作《哈姆雷特》插画的灵感来源,从来都绕不过莎翁戏剧演出及剧本本身。

本单元共展出“哈姆雷特”系列版画(共出版16幅)中的15幅。1855年,波德莱尔言及,“继莎士比亚之后……在凝练文学剧本和自身幻想的能力方面,没有人能超越德拉克洛瓦。”这些作品可谓浪漫主义对西方最伟大作家的至高颂扬。

德拉克洛瓦与《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与奥菲利亚》


版画作品(右)与制版前素描草稿(左)的并置,您可感受到版画作为一种间接性的艺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德拉克洛瓦的动物题材作品


德拉克洛瓦经常描绘动物,其中不乏出神入化的老虎与马。这些动物特别受浪漫主义艺术家的喜爱。

德拉克洛瓦的动物题材版画。本单元配套展出了赛克勒馆藏的动物纹饰文物,其中青瓷罐为斯通教授捐赠。

《野马/受惊的马出水》,石版画    

尺寸:245mm×240mm

年代:1828


这幅画描绘了一匹受惊的马奔出水面的情景,飞扬的鬃毛和溅起的水花共同彰显着这位浪漫主义巨匠的表现力。




德拉克洛瓦与世界


1832年,德拉克洛瓦赴摩洛哥旅行,此次旅行为他余生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仍在使用的古迹”启发他将浪漫主义情怀和古典题材相结合。

“你或许以为自己身处罗马或雅典,”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一个拿着几分钱修鞋的无赖也有布鲁图斯或乌提卡的卡托一样的衣饰与姿态”。透过其创作的东方绘画,德拉克洛瓦认为相比欧洲文化,阿拉伯文化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古典方面的传承关系。

本单元共展出了三幅基于阿拉伯题材的作品,此外,还有三件德拉克洛瓦创作的素描,分别与英国、西班牙和俄国有关。

德拉克洛瓦的北非题材版画


《奥兰的阿拉伯人》,蚀刻版画   尺寸:175mm×215mm年代:1833



展厅中的走廊区域密集陈列德拉克洛瓦油画作品的复制件,您可了解德拉克洛瓦的更多艺术佳作。




此外,本展览还展出了赛克勒博物馆2019年新入藏的西方版画作品,包括城市景观透视画、寓言故事画,以及艺术家对于街头艺术家、工人的描绘等。

马克·夏加尔为拉·封丹的寓言故事创作的系列版画


城市景观透视画


戈雅创作的系列版画


看罢展品精选是不是还感觉意犹未尽?快去赛克勒博物馆公众号开始你的VR观展之旅吧~



相关链接
快来!北大邀你在线鉴宝

北大校友屠呦呦入选《时代周刊》100位最具影响力女性人物榜

新学期书单 | 百位北大教授推荐影响人生的书单+治学感言8.0

宅家充电!与北大学生同上一堂课

面向公众!北大系列公开在线讲座来了

看呆了!“千年美人”亮相北大




来源:“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图片:“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谢昊、小太阳、邱倩、刘哈哈、郝瑾璟

文字:刘菲

排版:南瓜酱

责编:谭诗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