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白建军:“寝食难安 ”的师者
编者按
最近,一篇北大老师的“感言”——为师者,当寝食难安,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众多师生校友纷纷点赞。
这是北大法学院白建军教授以“北京大学教学成就奖”获得者的身份,在北京大学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发言。他分享了“错觉误我”的三个体会,谦虚、真诚、风趣的发言让北大的老师同学和校友们十分感动。
而在更早之前,白老师撰写的一篇小文也在朋友圈里广为传播。这篇为学校120周年校庆写的小文中,白老师讲述了两段故事,透露出了他的宽和、幽默,更透露着他对北大、对学生的关爱和深情。
作为师者,白建军教授用认真授课致敬学生,其幽默通俗却又条理分明的授课风格广受学生欢迎;作为学者,他以交叉学科思维反哺研究,其深耕法学实证分析的学术成果开国内先河。
白建军老师在北大执教三十余年,曾经创下千余名学生“抢课”的记录,是当之无愧的北大名师。
致敬学生
理教108,北大一间能容纳几百人的教室,为了听白建军的“犯罪通论”,有时过道地板、暖气片上都坐着学生。
白建军回忆起最早登台授课,以为脱稿讲课比较“酷”。可是,“一旦发现你东拉西扯的干货不多,北大学生站起来就走”,那时自己心里“一下就乱了”。
“从此我学乖了,以认真备好每次课,讲好每堂课,向北大学子的睿智、热情和挑剔致敬。这和我原来插队时春播秋收是一样的:春天不好好伺候土地、小苗,秋天一定没好收成。”
直到退休前的最后一堂课,白建军还要提前花上一大段时间,为这两小时的课做准备。“不能拿一套课件吃一辈子,要不断往课程中注入新的内容。”
白建军常说,对老师来说,最容易的一件事就是课上用玄而又玄的东西把学生弄晕,最难的是让各种知识背景的人都能听懂复杂的专业知识。所以,白建军非常在乎各类学生在课堂上的获得感。
执教三十余年,从只有六个学生上课,到几百人听课,到上千学生抢课,白建军也十分受益于来自不同学科学生提出的各式问题,笑言自己的课“是市场经济,你好好干,才有人选,我就是这么被学生们培养出来的”。白建军说,几百学生的大课评估结果为97.14分,“这是北大给我的最高奖赏”。
“旁门左道”
2017年法学院开学典礼上,白建军建议同学们在学术上要接触点儿“旁门左道”。法学院的师兄师姐都知道,这里所谓的“旁门左道”,其实就是白老师一直以来倡导的法律实证研究。常有人问起,白建军为什么最早想起来做实证研究?
原来,1974年从北大附中毕业,白建军到农村插队,真心相信,能战天斗地,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可是,七年过去了,“山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
八十年代中,已经是北大法律系研究生的白建军重返故地,发现那个没能被他“改天换地”的小山村,竟已改革焕新,地覆天翻。生活教育了白建军,他开始明白了“应当、想象,未必能直接变成实际、事实”的道理。
“开窍”后的白建军,决心研究法律世界中应然与实然的真实距离,弄清该从哪儿出发,去接近法律世界的“应然”。比如,应当公平、公正,而实际上有多公平,多公正?
为此,他自学统计学、信息科学,到基层法院收集案例,创建法律大样本数据库,并在全国高校率先开设“法律实证分析”课程。基于少一点“我认为”,多一点“我发现”的实证研究理念、方法,白建军提出了“公正的可检验性”、“法律适用的可预测性”等问题,发现了“犯罪圈的三环结构”、“法秩序代偿”以及“道德冒险”、“裸刑均值”等法律现象,和“控制犯罪控制”、中国民众的“刑法偏好”等新的研究范畴。
现如今,法律大数据研究已经蔚然成风。而白建军又在开始思索:“如果康德在世,会怎么看这些法律实践背后的理性?”
解压秘笈
在北大,状元、大师、泰斗、会长、讲席教授随处可见。“天天和这些牛人打交道,你没压力吗?”记者饶有兴趣地问。白建军笑答:“我有个解压秘笈——人人皆有过我之处,我与人人都不同。”
白建军自己的解读是,当你获奖了,晋升了,想想这句话,你还会自我膨胀吗?当你遇到烦心事,或被人误解时,想想这句话,你还会焦虑吗?这叫“双向解压”。
白建军认为,企业有企业文化。大学满满的都是文化,却未必有自己特有的文化。而在法学院,多数人相信,身边都是聪明人,还能得到聪明人的认可和尊重,这就是最宜居的学术单位,这种氛围就是法学院的学院文化。
学术养生
退休后的白建军给自己安排了四个节目:一是向他86岁高龄的导师储槐植先生学习“学术养生”之道,继续学术研究。二是锻炼身体,早上瑜伽,中午普拉提。三是“逗自个儿乐”,抱着萨克斯吹流行歌曲。四是网约一对一外教,“每天聊个十几块钱儿的英语”。
储槐植先生“遐想”手稿
白建军担心,迟早有一天,在校园里遇到曾经的学生,却叫不出名字。不过,白老师的学生们一定不会忘记,这位为他们而“寝食难安”的真正人师。
个人介绍
白建军,男,1955年生,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雅特聘教授。首创全校本科通选课《犯罪通论》、研究生《金融犯罪》、《法律实证分析》等课程。倡导法学领域的跨学科思维,用法学、统计学和信息科学方法从司法大样本中筛选不典型案例、反例,引导学生反观典型,发现实践理性。近五百学生的课堂上气氛热烈,课程评分97.14分。
在国内法学界最早从事量化分析实证研究,提出“说出事实,是一种优雅的批判”“控制社会控制”等学术理念。有《罪刑均衡实证研究》《关系犯罪学》《法律实证研究方法》等九部个人专著,以及多篇文章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期刊独立发表。
相关内容
北京大学2020年教学成就奖获得者赵敦华:阅尽千帆,矢志不渝
来源:北京大学教务长办公室、融媒体中心
文字:赖钰、丁洁心、王悦
编辑:郭倬然、任程
图片:李香花、受访者提供
排版:孙萌
责编:以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