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唯一“大师奖”!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2022-03-23

在北大,他的课

座无虚席,广受欢迎

他躬身教育试验田二十余载

为培养经济学理论自主创新

和引领世界思潮的拔尖人才

作出卓越贡献

作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学的领路人

他将这一切毫无保留地带给学生

他就是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

近日,林毅夫教授获得

2021年度“教学大师奖”

是该奖项的全国唯一获奖者

心中有民情冷暖

肩上有北大担当

足下有求索道路

小北独家采访林毅夫教授

走进三尺讲坛的背后

他渊博的学识与深厚的学养


日前,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林毅夫教授荣获2021年度教学大师奖。

林毅夫在获奖感言中说:


做教师分内的事和高兴的事而能获奖,奖励的不只是我个人,而是我从事的教育事业。


01成为师者

“中国为何能兴”

离不开教育之用


1979年,林毅夫来到北大。因为在他看来,为中国现代化做贡献,需正确了解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理论基础,需深入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北大是中国最好的高校,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祥地。秉持“入门须正,立志须高”的信念,林毅夫郑重向北大提出申请,进入经济系政治经济专业就读。

在燕园的学习时光中,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同样保有为国、为民做贡献的深厚抱负,他们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影响着林毅夫。1981年3月20日,中国男排反败为胜,热血激昂的体育赛事,燃起中国人内心的民族自豪感。北大学子自发走上街头,欢庆胜利,并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一时间,这一强劲有力的口号,一呼百应,传遍中华,催人奋进。

1981年,北大学子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

40年后,林毅夫回忆起当时场景,久久回味,激动不已。他认为,这八个字代表了中国青年的价值追求,是北大传统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共鸣。也正是北大人“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胸怀,使得北大一直引领时代前沿,诞生激励民族卓绝奋斗的思想源泉……如此种种印刻在林毅夫的心中,他庆幸能在此与志同道合的诸君相会。


在这里,坚定了我所追求的“经世济民”的抱负,增强了我实现理想的信心。


正是在北大校园,青年林毅夫遇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教授。1980年,舒尔茨到北大演讲,由林毅夫担任翻译。扎实的经济学和出色的能力,令他获得舒尔茨教授的青睐,并被邀请至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在北大硕士毕业后,他便踏上了负笈留学的道路。海内外的求学经历,拓展了林毅夫经济学的架构。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美国如何能强”的深层原因:


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大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展望中国未来,“中国为何能兴”也离不开教育之用,也就离不开老师。他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形容一路上所遇恩师,正是他们春风化雨般的浸润,明晰了他“成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点亮学生”的希冀。

传奇的求学经历,促成林毅夫深知“人能弘道”“和衷共济”,也因此对青年一代的教育重视有加。


02耕耘在三尺讲台

“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

是当老师最为快乐的事


在北大,有这样一个特别的班级——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由9名来自不同院系和年级的同学组成,他们直接师从于林毅夫和他的团队,探寻中国奇迹的内在规律,这个班又被成为“林班”。

“林班”的同学们有他们的时代,我希望教会他们从现象中看到背后的决定因素,揣摩到一个时代经济运行最根本的道理,只要让他们了解时代的机遇,给他们一把开门的钥匙,相信他们都能自己打开大门,登堂入室。


林毅夫和“林班”同学们在一起

教书育人二十余载,林毅夫坚持将本科生作为授课对象。其中不仅有“达己”的考虑,因为本科生的大班课相比研究生的小班课而言能教育的学生更多,能更大限度地令他体会到作为老师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达人”的考量,本科生是现代青年从海绵似地吸收知识转变为面向工作、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过渡时期,同时也是从“志于学”迈向“而立”的关键阶段。

为本科生的这个转变打好基础、为他们选择人生道路提供参考和帮助,是他眼中作为大学老师回报最高的工作。

林毅夫和学生们交流

林毅夫给中学生“云”讲座:《推开经济学的大门》

作为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授,林毅夫感召着学生,也曾被学生所激励。他回忆道,自己所开设的“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每学期都将上课时间定于周五晚上,冬季北京夜里十分寒冷,但仍有许多外校的学生冒着寒风骑车一个多小时来听他的课,坚持一学期不间断。看到自己的课程广受校内外学生欢迎,他生发出莫大的成就感,同学们的求知热情令他深受触动,鼓舞着他不断完善教学工作。

林毅夫和学生们在一起

在林毅夫的课程上,不是简单地以现有的理论来看世界,而是从真实世界的现象出发,揭示背后的道理。不同于一般经济学课程从西方理论出发,林毅夫着眼于中国经济现象,用自己的一套理论来解释现象背后的因果逻辑,基于此再对比自己的理论和现有理论之间的差异、差异为什么存在、理解这种差异为什么重要。

这层精心设计的背后,是他对以“授之以渔”这一教学根本目的的坚守,即通过展现观察现象、分析世界、构建理论、解释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抓住现象背后的因果逻辑的能力,而不是机械地记忆知识点并掌握现有理论。

而在讲授经济学理论知识之外,林毅夫教授从不曾忽视向学生传递经济学人的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这也成为他坚守讲台的重要原因。透过风起云涌的中国近现代史,林毅夫看到了一代代知识分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由此满怀敬意。

他认为这种家国情怀,是每一位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和人生底色,也是中国文化能够历经数千年绵延不断之根本。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生而知之、安而行之”;而作为老师,无非要让中国青年学子明“义利之辨”,让他们明白何者有利国家有利社会,从而遵循自己内心的呼唤而行事,自然就会有此担当和胸怀。

由独行报国,到群策群力,林毅夫躬行于本科教育的试验田,任重而道远。
03关心国脉民运

理论创新的先行者

披荆斩棘的改革者

热忱之师


无论是理论创新,还是锐意改革,亦或热情教学,都源于林毅夫“经世济民”的精神追求。这份远大抱负之于经济研究,则投射在其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的研究来自于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心,研究内容都是中国当前发展改革的现象和问题,研究目的在于“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将研究心得以严谨规范的方式写出来,就是学术论文;以易懂的语言解释抓住机遇、克服困难、推动社会进步之道,就是政策咨询;在课堂分享这些心得,帮助同学们认识、改造世界,就是教学。


在林毅夫看来,学术研究、政策咨询和教学指导,本质上都是同一件事。

为了做好这件事,林毅夫聚焦关注点,潜心研究中国国情,关心这片土地上的国脉民运。选择将中国经济作为研究对象的背后,是林毅夫对祖国热忱的爱与对世界饱含的寄望。

他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从学生求学,到教育治学,林毅夫始终把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事实作为研究的起始。求学期间,他将当时中国社会正在进行的农村改革作为研究对象,写下《中国的农村改革:理论与实证》作为博士毕业论文。治学以来,从建国前中国GDP在世界中微小的占比,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腾飞,他从不依赖于已有的、发达国家的经验,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于本土实况发问。不仅如此,他还把“经世济民”之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重视理论创新。


经济学家有责任,总结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成败的经验教训,与国同行,创造性提出新的理论。作为老师,我有责任抓住中国发展经验所给予的理论创新的机遇,不辜负这个时代。


在他看来,自己是幸运的,能够生长在充满希望的国家,拥有实现伟大复兴的现实基础。而这份幸运,也激励着他珍惜时代机遇,做好本分工作,不愧于此生,不愧对使命。

今年4月28日,林毅夫在主题为“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中国经济”的讲座中,援引“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表达对中国经济光明前景的信心,提振了青年学子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而作为教授,他致力于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现象、构建理论的能力,正是用意于此:让学生做好准备抓住时代机遇,承担新一代中国经济学人建设世界经济学研究中心的责任和使命。

他相信,他的学生有这个能力,也将其作为北大青年的胸怀与承诺。




人物简介

林毅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北大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1994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担任主任一职。2008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成为担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2012年在世界银行的任期届满,返回北大,继续教学研究工作。林毅夫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曾任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专职副主席、第七至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在国内外多个有关发展政策、农业、减贫的委员会、领导小组兼职。

林毅夫于1986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荣膺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原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并获得法国奥佛涅大学、美国福特汉姆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比利时鲁汶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公开大学、澳门理工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主要著作有《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新结构经济学》《从西潮到东风:我在世行四年对重大国际经济问题的思考与建议》《解读中国经济》《解读世界经济发展》《本体与常无:经济学方法论对话》《经济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与自生能力》《中国的奇迹》《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等二十余册。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100多篇论文。



背景链接:关于教学大师奖

教学大师奖、杰出教学奖、创新创业英才奖旨在表彰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在国家战略性紧缺人才培养方面作出杰出贡献、具有全球卓越教学影响力、扎根教学一线的高校教师及创新创业成绩突出的大学生。本届评选出教学大师奖1位、杰出教学奖8位、创新创业英才奖10位。


联合策划: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教务部、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采写:李晶、彭书涵、唐儒雅编辑:唐儒雅摄影:黄喆、吕宸图片:北京大学招生办、北京大学团委排版:唐儒雅责编:昭花花

还记得北大的钟芳蓉吗?


84岁北大教授,“我愿意荒野终老”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十三五”科技展上的北大突破

登上央视!北大学子助力艾滋病防治

100年,15个!

北大提醒:考研的小伙伴,千万别错过!

北大微信电台今晚放送





百年初心



北大学科




北大印象



学者书房



不一样的科学家



北大体验

<<<  滑动查看更多  >>>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若需转载,敬请联络期待投稿,欢迎合作邮箱:gbdgw@pk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