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前,李大钊之孙与北大学子再诵《青春》
在觉醒时期的雷霆震怒中
大钊先生写下《青春》
尽放磅礴之势
在如今的江海清光中
李宏塔先生传承着家风道义
赓续着精神血脉
铁肩之上
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责任
在斑驳肃立的红楼前
北大青年铭记着先哲书写的
“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
用理想与信念歌颂青春与曙光
看李宏塔先生与北大“大钊班”同学们
再诵《青春》!
105岁的《青春》——新时代,正年轻!
铁肩担道义,家风世代传
“革命传统代代传,坚持宗旨为人民。”
沙滩红楼
1927年,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反动当局逮捕,虽然遭到各种严刑拷打,但始终坚守信仰、坚贞不屈,最终被残忍绞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成了他为马克思主义、为革命事业奋斗并奉献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赓续着红色血脉的李大钊后人不懈的追求。
北大红楼图书馆,李大钊主任室
一百多年后,李宏塔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接过了象征着党内最高荣誉的“七一勋章”。李宏塔是李大钊的孙子。虽然从来没有见过祖父,但是自幼听祖父故事长大的他,对李大钊同志在北大红楼传播马克思主义,积极投身革命运动的过往十分熟悉,他对革命传统的理解也肇始于此。而父亲李葆华先生“我们只有一个权力,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言传身教,让他对身为“红色后代”应该坚守的优良家风也有着更清晰的认识。
李宏塔被授予“七一勋章”
1965年,16岁的李宏塔中学毕业就报名参军入伍,在江苏河口农场成为一名农垦兵。在部队三年期间,他积极劳动、刻苦训练。退伍后,李宏塔被分配到合肥化工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他积极肯干,很快成了厂里的骨干。4年后,厂里推荐李宏塔上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原单位当了一名技术员。后被提拔到合肥市、安徽省等政府部门担任职务。
1987年组织上安排李宏塔转岗,他主动申请到能够为老百姓直接办事的民政部门去。如愿来到民政系统后,他每年至少有一半时间都在基层度过,随身带着当地重点救助对象花名册,他从不搞形式主义,经常让司机“把车子开到进不去的地方”,然后步行进村入户。
必须离开公路,直接去问老百姓。沿着公路、隔着玻璃看,不如自己的脚步踏实。
他的这套“反向工作法”让他能够亲身实地了解政策落实情况、调研百姓困难、解决百姓问题。
李宏塔在工作中
2003年夏天,淮河、滁河流域发生水灾。李宏塔连续20多天奔走在灾区,调研受灾情况,部署救济工作。
为了详细了解灾民的生活情况,他从盛着救济米的袋子里掏出米粒,揣进公文包带去化验,检验救济米的质量;他走进受灾群众居住的帐篷,发现酷热难耐,便及时协调当地党政机关腾出办工场所,安置了3万多受灾群众。
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眼前心上,视孤寡老人为父母,视孤残儿童为子女、视民政对象为亲人,这就是李宏塔在民政岗位上二十多年工作的最真实写照,这也是他所理解的新时代的铁肩担当。
红色是信仰,家风是守常。作为共产党人革命传统、优良家风的继承人,李宏塔始终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以严治家,秉持着“革命传统代代传,坚持宗旨为人民”的不变信念。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谋幸福
“背黑暗而向光明。”
大钊先生“铁肩担道义”的革命家风传承到了李宏塔身上,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在实践中得以彰显。同时,大钊先生“妙手著文章”的谆谆教诲也依然在燕园红楼间回荡,激励着新一代青年在理论上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更好“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谋幸福”。
在大学中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正式列入课程,公开讲授,并对学生进行考核,也是从大钊先生开始的。自1920年起,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史学系、经济系、法律系和政治系先后开设了“唯物史观”、“工人的国际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将来”、“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作为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的第一人,李大钊先生还未能亲眼见到它在这片神州大地开出花、结出果,就牺牲在了那个1927年的春天。但李大钊为中国革命点燃的星火被一代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传续下来,直到燃遍人间。
李大钊《唯物史观》课程讲义
2018年起,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在北京大学的开办,既是寻着历史上红色基因的自然结果,也是紧跟时代步伐具有开创性、标志性意义的时代成果。
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项目”起名为“大钊班”是对历史上北京大学红色基因的传承,对大钊先生的致敬,更是自我勉励——希望“大钊班”学子谨记大钊先生教诲,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将研究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接力棒代代相传。
自 2018 年起,通过春季招生进入大钊班项目班和专业班的同学具有不同学科背景,他们中有不少同学选择在研究生阶段继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专业,致力于成为高素质专业理论人才。今年,马克思主义学院首次从高考考生中招收了20名本科生作为大钊班专业班成员。在北大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大钊班的同学们厚植学术基础、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水平,励志成为有理想、有思想、有担当的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直致力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在开展《马藏》工程、《马克思主义历史考证大辞典》编译等重大基础性研究。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自建院以来,既是继承了北大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光荣传统,又努力发扬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活动
感先哲之风骨,抒时代之风貌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在《故事里的中国》节目里,生动的戏剧表演串联起了三代人的“守常”家风。我们看到了李大钊先生筚路蓝缕地开凿革命之路;看到了李葆华先生两袖清风的品质;看到了李宏塔先生“自行车厅长”的一心为民。这正如李宏塔先生所说——“革命传统代代传,坚持宗旨为人民”。
先哲的风骨不可弃,历史的教训不可忘。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百年政党,风华正茂,先辈道义,青年传承。节目的最后,在北大红楼前,“七一勋章”获得者李宏塔,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钊班的同学们与《故事里的中国》节目主持人撒贝宁一起朗诵李大钊先生的《青春》选段。感先哲之风骨,抒时代之风貌。
李宏塔与撒贝宁
李宏塔先生继承着祖父“铁肩担道义”的共产党人信念,大钊班的同学铭记着“为世界进文明”的青年人责任。从历史中走来,三个时代在红楼前相遇,这是代与代之间的传承,是红色血脉的赓续,见证者正是这饱经风霜却巍然屹立着的红楼。红楼的历史记忆永远不是尘封的,而是鲜活的,它永远流淌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脉之中。不论历史如何沧桑变化,时代如何迅猛发展,不变的依然是青春的朝气蓬勃,是共产党人对信仰和初心的坚守。《青春》走过105年,但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因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接过历史的重担,为伟大征程与革命事业注入新鲜的血液!
李宏塔、撒贝宁与参加朗诵的北大“大钊班”同学们
红楼前的朗朗之声,盘桓于天空: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来源: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故事里的中国》、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华社
图片:新华网、共产党员网、网易新闻、北京大学校史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李昊政、马一凡、杨睿、张可玉
排版:刘涵烨
责编:吕帆、杨萌、李霁
北大校长郝平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侯仁之:城与守城人
Здравствуйте,北大的老朋友!
请注意!全国近半人口患有这种疾病
北大深圳研究生院20岁了!
嗨!闪闪发光的北大保安小哥!
全国唯一“大师奖”!
百年初心
不一样的科学家
北大印象
学者书房
北大学科
北大体验
<<< 滑动查看更多 >>>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gbdgw@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