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选揭晓!北大最爱读书的人!
2021年度“未名阅读之星”
评选结果已经出炉
本次评选综合考虑借阅、在馆、学业等
多方面情况,定量、定性评价有机结合
经过院系推荐、初评、答辩等环节
12名同学最终脱颖而出
当选北京大学2021年度“未名阅读之星”
字句之内,别有天地
心香一瓣,漫随墨香
一起走近“未名阅读之星”的书香世界吧!
当选名单
按照姓氏笔画顺序排列)
马骧、李灵均、张学骞
张晓彤、张蓝天、陈腾
庞佳雨、郑中华、姜如雪
董豪泽、景蓝天、蔡炳欣
马骧 想延续对北大图书馆十年如一日的热爱
马骧与北大图书馆结缘已逾十年。从2010年在北大英语系读硕士研究生以来,图书馆就成了马骧几乎每天都去的地方。2013年毕业离校,也丝毫未阻断她对图书馆的热情,那时候,一有空她就拿着校友证回图书馆读书。2016年,马骧回到北大读博,这使她有机会更加孜孜不倦地在图书馆学习、开读书会、参加图书馆举办的活动。博士论文写作期间,甚至闭架借书处和特藏阅览室的老师都渐渐认识了她。除了自身保有对图书馆的热爱,马骧还经常向老师同学介绍图书馆各类资源服务。马骧说,希望毕业以后仍有机会来图书馆看书、借书,延续这份十年如一日的热爱。
关于图书馆“我”想说......北大图书馆是巨大宝库!请同学们多多探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多媒体资源(可以看历年的很多讲座)、特藏和过刊、各个宝藏分馆等等功能。找不到的文献可以发邮件问自己专业的馆员老师,会有惊喜!
李灵均 在北大图书馆找到了自己深耕学术的天堂
在北大图书馆,李灵均找到了自己深耕学术的天堂。作为中国史专业宋史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李灵均的专业学习需要阅读大量古代典籍和中外文学术著作,这些需求通过图书馆馆藏纸质资源、中外文数据库和馆际互借服务都得到了满足。令李灵均骄傲的是,在阅读图书馆古籍的过程中,他注意到朱熹致徽州士人金朋说的书信并进行了全面考证,相关研究成果最终呈现在国际舞台。图书馆体贴入微的服务也让他难忘和感激,李灵均回忆,2020年疫情期间长达八个月不能返校,北大图书馆提供的远程文献传递服务,使他得以继续开展学习和研究。
关于图书馆“我”想说......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如果问一所大学的精神是什么,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答案。对我而言,北京大学图书馆使我感受到了厚重的人文情怀,这正是我亲自感受着的北大精神。感谢与北大图书馆相遇的春夏秋冬!
历史学系2020级硕士研究生
张学骞
北大图书馆闭架书库的常客张学骞是北大图书馆闭架书库的常客,图书馆宝库中藏有的档案汇编、善本古籍与名家藏书,吸引着她不断探索和思考,感受历史研究的魅力。每当疲惫的时候,她选择到409阅览室的书库中散步,驻足于摆满燕大旧藏的书架之间,翻开架上民国时期的原版著作,倦怠便会随之消逝。“遇到无法解决的困境时,我选择打开一部传记,走完传主的一生,也走过了心里的坎。”历史藏书中的文字,引领张学骞回到那个消逝的时代,泡在图书馆的日子,不断滋养着她的精神世界。
关于图书馆“我”想说......穿越到不同时空的魔法,就在字里行间。
谢谢雨天帮忙套伞的保安小哥,谢谢清洁电梯、阅览室和洗手间的保洁人员,谢谢帮我找书、借书、留书的闭架老师,谢谢勤奋认真的师友,还要谢谢那些将思考与情感留在纸上的人们。
还有一个心愿:希望图书馆能更果断地同意购买大套书的申请:)
政府管理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
张晓彤
走进图书馆,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北大图书馆开馆一天,只要在学校,我就要来一天。日复一日,乐此不疲。”张晓彤说,每天早上七点走进图书馆三层新区,是她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新区三层东南角的一隅几乎成了她的“研修专座”。从清晨太阳初升到晚间闭馆铃声响起,张晓彤在自己的“研修专座”上,孜孜不倦阅读纸质书籍、搜索图书馆电子馆藏、申请国图的馆际互借,饭后便在桌子上趴着小憩。很多时候,中心馆的资源甚至不能满足她,各个院系的分图书馆经常能看到张晓彤的身影。明亮富饶又冬暖夏凉的北大图书馆,对张晓彤而言,是难得又宝贵的人间天堂。
关于图书馆“我”想说......初入北京大学图书馆,那种感觉是王小波说“我是爱你的,看见就爱上了”。北大图书馆会记得,记得人间的无价文章与未名的博雅气象;借还书处老师们会记得,记得我们此时此刻的困与学。感谢你,也祝愿你。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
张蓝天
徜徉于北大图书馆的浩瀚星河大海大钊阅览室是北大图书馆里张蓝天最喜欢的地方。她说,李大钊先生是北大图书馆的老主任,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阅览室中读书、学习有着特别的意义。阅览室内极富历史感的藏书是她进行学术探索研究的珍宝,古色古香的书桌是她全身心阅读学习,感受知识滋养的宝地。中国革命史的珍贵研究资料,沟通着历史与现实,也激励着张蓝天将这股精神的力量传递下去。在积极利用图书馆各类资源的同时,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新生兼职辅导员,她也积极向本科同学推介图书馆相关利用方式,与更多的同学分享在北大图书馆的美妙阅读世界。
关于图书馆“我”想说......一直感到北大图书馆有着浩瀚的星河大海,徜徉于这一片书海之中,是我最大的幸福之一。北大图书馆主要带给我的全身心的知识滋养之外,还带给我欢乐、回忆和感动。我会始终记得曾经那一个个听到闭馆音乐时的沉静夜晚,我也欣喜地发现自己在图书馆读书自习中结识了一个个朋友,我更会一直将图书馆工作老师的辛勤付出与善意关怀铭记在心,这些都值得我珍惜与感恩,我也期待会将这些美好继续下去。
中国语言文学系2020级博士研究生
陈腾
学于燕园,读于燕园,追寻做学问的意义在未名湖畔寻找一方读书的净土,这是陈腾报考北京大学的初衷。北大图书馆的确成为了陈腾读书治学的天地。图书馆古籍部的善本资源尤其吸引着古典文献学专业的陈腾,尽管博士期间学业科研压力不小,他几乎每周都会去古籍部看看书。甚至于博一开学的第三天,陈腾就迫不及待去古籍部“拜访”了清代嘉庆年间的退轩抄本《吴梅村先生诗集》。在阅读的过程中,陈腾意识到其版本源流值得考证,经过一番钻研,他的研究成果发表见刊。学于燕园,读于燕园,在治学的途中,陈腾始终抓紧时间读书,追寻着做学问的意义。
关于图书馆“我”想说......感谢图书馆的各位老师,她们认真负责地做好服务读者的工作,还组织了各类阅读推广活动,让我们在治学的途中,收获了无穷尽的乐趣与滋养。既然有幸享受到诸般美好与善意,自然应当抓紧时间读书,尽快找到做学问的意义。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2019级本科生
庞佳雨
阅读无论有用无用,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庞佳雨,外国语学院英语系2019级本科生,“古典语文学”项目西学方向成员。上一年度,她在图书馆借阅的图书以文学原典及文学研究著作为主。庞佳雨喜欢读小说、写日记。她热爱读纸质书,在阅读过程中充分感受作品的分量。她享受所有形式的语言学习,目前初步掌握了几种西方语言。她热衷于探究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对图书史及阅读史亦有兴趣。
在受益于图书馆服务的同时,庞佳雨也热心参与图书馆建设,尤其是外文书馆藏建设。在学习研究过程中,一旦发现图书馆文献缺口,她会立即向校图推荐相关书籍,曾在荐购系统中登记各类外文图书224本,主要包括西方文学原典及文学研究著作。
关于图书馆“我”想说......期待校图提供更多开架阅览机会,以飨读者。
哲学系(宗教学系)本科生
郑中华
阅读和思考是哲学系的他的生活方式作为一名哲学系的学生,阅读与思考本身就是郑中华的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课内的参考书,还是独立研究所需的二手文献,抑或是通俗的文学社科读物,他都保持着充分的兴趣,而图书馆也往往能满足他广泛的阅读需求。2021年,郑中华借阅图书上百册,尝试独立写作古代哲学方面的论文,参加“挑战杯”比赛并获得了一等奖。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图书馆丰富的文献,无论新旧,皆给予他很大的帮助。
如今的郑中华已确定保研至同系外国哲学方向,与北大再续前缘。“如果说我在本科毕业之际可自认有任何思想上的提高,必然要归功于图书馆的强大后援。”
关于图书馆“我”想说......感谢图书馆的丰富藏书资源,也感谢馆员老师们的辛勤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本科生
姜如雪
热爱读书,也热爱图书馆志愿活动姜如雪,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本科生,曾获2021年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市“挑战杯”三等奖(集体)、北京大学“挑战杯”一等奖(集体)、青年理论研究标兵、北京大学三好学生(2020年)等。
2021年,姜如雪以线上查阅、阅览室翻阅、图书馆借阅和购买图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阅读,充分利用各大知识库和数字资源平台进行搜索和阅读,坚持每日在阅览室无目的阅读一小时的习惯,课业之外每日在馆学习时长6小时以上。积极关注和参与图书馆志愿服务、一小时讲座等活动,并整理推送相关信息以使更多同学了解。主动向室友、同学和学弟学妹们推荐阅读和自习资源,并带头进行赠书和组织图书漂流。
关于图书馆“我”想说......感谢图书馆提供的丰富阅读资源和优越自习环境。每日踏着阳光入门,然后在悦耳的铃声中背着书包离开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图书馆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我的“第二宿舍”,祝愿图书馆发展越来越好~
工学院本科生
董豪泽
朋友戏称他是“住”在了图书馆里董豪泽在过去一年中,累计在馆天数多达293天,在馆时长超过2130小时。熟悉他的朋友都戏称他是“住”在了图书馆里。他喜欢把图书馆称作自己的“第二课堂”,在这里他可以收获专业学习上的提升;同时,他也喜欢把图书馆比作自己与世界交流的“桥梁”,“我喜欢‘散漫’地阅读,常常因为兴趣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在他最喜欢的书单里,有《论语》这样的儒学经典,有《理想国》这样古希腊先哲的著作,有《报道伊斯兰》这样宗教学方面的评论作品,也有像《法治论》这样的法学著作……对他来说,因为北大图书馆,他能超越自己既有知识,接触到更灿烂的人类文明,这是他在北大收获到的最宝贵的财富。
关于图书馆“我”想说......在我眼里,图书馆就是北大的灵魂。她通过一本本书籍滋养我的精神,塑造我的人格。我感谢她,更感谢那些为我搭建这样一座“梦工厂”的图书馆的老师们,谢谢他们每日辛勤的付出,让我在图书馆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乐趣,值得回忆。
艺术学院2018级本科生
景蓝天
北大图书馆是她利用程度最高的学习资源景蓝天是艺术学院的18级本科生,同时是北京大学古典语文学项目西方古典学方向学生。在北大念书的4年中,图书馆是她在学校逗留时间最长、利用程度最高的学习资源。2020年春季,景蓝天因借书数量位于全校本科生前列已经获得过一次“未名读者之星”的荣誉。
图书馆的图书、数据库等方面的资源使她得以发展自己在古代史方面的学术兴趣。“在2021年暑假中,我在图书馆318室度过八月份的每一天,完成了一篇约20页的英语论文,获得了更进一步追求自己学术理想的机会。”除自己的学业以外,景蓝天也与身边同学一起组织读书会、学术讨论活动,共同利用图书馆资源。
关于图书馆“我”想说......衷心感谢借还书处与闭架借阅处的老师们的耐心和帮助。
12/未名阅读之星
历史学系本科生
蔡炳欣
北大图书馆满足了我对历史学的一切想象
“我”的图书馆故事
作为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的学生,蔡炳欣经常需要阅读不同语言的专著和史料,以达到专业课的要求。图书馆为她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西馆223、318两个开架阅览室有丰富的藏书;过刊阅览室存放着珍贵的史料;历史学系分馆和昌平储存馆中往往能找到稀缺的外文书籍;各大数据库与外文网站相连,提供了海量的资源。“这里,几乎满足了我对历史学的一切想象。”
图书馆还为她提供了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结识至交好友的平台。她乐于参加图书馆的志愿服务,在导览、编辑、送书到楼等活动中充实自我,获得助人的快乐。“当散发着墨香的书籍经我之手传递给他人时,那份喜悦是无法替代的。”
关于图书馆“我”想说......
图书馆是我的精神家园,自习室窗边的爬山虎、阅览室里书籍的油墨香气、展览厅里丰富的藏品,都是我关于“图书馆”的美好记忆。更加吸引我的是在这里读书的人们:他们好学、友善,是我前行路上的良师益友。借书的读者们总会自觉排队、低声细语,作为志愿者,我也总能收到一句句真诚的“谢谢”。我想,正是图书馆这个美好的精神家园,才会陶冶出这样温润可爱的读者,让书香飘满校园。
巍然屹立的北大图书馆
是“一塔湖图”的最后一景
也是许多北大人最爱的地方
一代又一代北大人
在这里留下最为深刻的北大记忆
让我们跟随未名阅读之星的步伐
在北大图书馆漫游自己喜爱的“王国”
联合策划: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
视频:北京大学海外传播办公室
文字:隋雪纯、余佳依
图片:王波、吴柏榕、朱成轩、汪涵、蔡翔宇、魏欣
制图:徐浩伦、戴璐瑶、郭雅颂
编辑 | 排版:郭雅颂、张玉洁
责编:郭雅颂
北大7天直播+送书!叶朗、戴锦华、杨立华、贺桂梅……陪你一起读书!
跟我念:“一把把把把住了”
你,愿意和北大学生交换一本书吗?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若需转载,敬请联络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gbdgw@pku.edu.cn
春日方好,宜掌灯伴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