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生物在北大!
是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今年的主题是
“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未来”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今天小北
欢迎大家加入“地球护卫队”
一起关爱生物多样性
(文末有互动好礼哦)
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
想知道你的“本命”
是哪种珍稀动物么
识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进行测试
看看你和哪8种珍稀动物
适配度最高
↓点击图片,了解这些珍稀动物
生物多样性
不仅仅是保护区传回的
珍贵照片和动物记录
其实它也一直在我们身边
↓ 点击视频,了解我们身边的生物多样性
校园里有个自然保护小区
多样生态景观浓缩于园中
为鸟兽鱼虫
提供一方净土
2021年,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大会上,“北京大学校园自然保护小区”案例入选了“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是全国首个校园自然保护小区。
北大未名湖
自然保护小区,与传统意义上的大型自然保护区不同,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老师张晓川介绍说:
自然保护小区,是本地居民和社区自我管理的自然保护工作机制,使用者可以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中来。
”
漫步于燕园的林间小道,光斑如小精灵在浓浓绿意中跳跃,雀鸟高啭,生机勃勃。曲折起伏的小道被林荫遮掩,走着走着,便在柳暗花明之处窥见未名湖,这里是许多小动物们的家园。
同学们的镜头,曾记录下校园里许多小生灵的踪迹。
在未名湖的翻尾石鱼上流连多日、以湖中锦鲤为食的苍鹭
常常在燕南园和未名湖南岸山坡出现的北松鼠
时常在燕南园出现的东北刺猬
据报道,截至目前北大校园里已监测到高等植物超过600种,鸟类230多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金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雀鹰、红角鸮、鸳鸯等。还有兽类11种、鱼类26种、两栖爬行类11种、蝴蝶27种、蜻蜓26种……
多样生态景观浓缩于园中,为鸟兽鱼虫提供一方净土。
在北大探索身边的生物多样性
坚持监测19年
绘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美丽蓝本
在小生灵们和燕园师生和谐相处的背后,北大师生持之以恒地进行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北京大学学生绿色生命协会就是其中之一。
绿协的成员们会相约踏上校园植物巡护与物候监测路线,他们从图书馆东门花坛处出发,经过老生物楼,环绕未名湖,一路观测记录各种植物。
同学们观察到的皱皮木瓜
同学们观察到的珍珠绣线菊
这样的监测活动,从2003年就开始了,北大师生们坚持了19年。
2003年,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王昊老师开设了一门《生态学研究方法与案例》课程,参与课程学习的同学们开启了北大校园生物多样性监测记录。
2009年起,北京大学绿色生命协会在老师的协助指导下,开展了系统的校园鸟类监测和植物物候监测及巡护工作,并延续至今。
为了保证这个特殊的保护小区的长远发展,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计划:
划定并圈围明确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区,在生物多样性保育区内维持各种植被的自然演替;
总体上保证水位的自然涨落,支持陆地生态系统和水体生态系统物质流动和物种交流;
保护重要物种栖息空间等……
北京大学自然保护小区以这座五万多人共同学习生活的校园为蓝本,为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现提供了可推广的模式。
为保护生态,他们奔走乡野
我们需要自然界
特别是那些看似荒野
实为家园的地方
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一群北大老师长期关注我国本土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与自然保护地管理。他们奔走深山野林,开展生物多样性相关监测和研究。
近日,北大科研团队牵头,对西藏墨脱县一棵不丹松进行了测量。这颗高达76.8米的“中国巨树”印证了墨脱森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这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具有重大意义。
测量团队与不丹松“树王”合影
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自然保护是怎么回事。这不只是学生物的事,它是一种基本素养。
”
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是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的吕植老师。她的科研场所不是在学校的实验室里,而是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从西南山地到青藏高原,从秦岭深处到雅鲁藏布江,她以坚定之心,守护生态之美。
如今已80多岁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潘文石,被网友称作“熊猫爸爸”。他生命里40多年的岁月是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度过的。13年坚守秦岭,为野生大熊猫带去了生的希望。
↓点击图片,走进潘文石与大熊猫相伴的岁月
1990年3月,秦岭山区,潘文石与熊猫虎子
潘文石与白头叶猴
有人说,潘文石是一个“纯野生”的科学家。几十年来,他与大熊猫、白头叶猴、白海豚朝夕相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荒野终老”是一句用生命写下的承诺。潘文石曾在《野外日记》中,记述他对人类与自然相处的感悟:
人类无法孤独地行走于天地之间,我们必须与万物同生共存。我们需要自然界,特别是那些看似荒野,实为家园的地方。正是这些地方,庇护着我们子子孙孙赖以生存的那些洞天福地。
”
一代代研究野生动物、为环境保护奉献心血的北大学者,延续着与可爱生灵美妙的情谊,向世人呈现了对生命仁爱的理解。
近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举办了第二届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活动。同学们徜徉燕园风物,打卡校园标志性动植物,收获专业知识。
打卡活动
你和小动物们有
怎样的有趣故事
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截至2022年5月23日12:00
点赞前3名的粉丝将获得
北大教授的植物手记《燕园花事》1本
↓↓↓
/内容简介/
作者汪劲武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植物系,是北大生物系植物分类学专家、科普作家。他醉心于草木,已逾六十年。本书是他为大众读者精心编写的北大校园草木志。
每篇故事三四百字间,植物的形态特点、观赏特色、分布情况,娓娓道来,简明生动,对读者认识和观赏北大植物,是极实用的向导。
点赞前4-10名将获得
生命科学学院文创
叶绿体玩偶和徽章各1个
↓↓↓
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未来
我们一起行动!
联合策划: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团委、北京大学绿色生命协会
鸣谢:商务印书馆
部分资料来源:北京晚报
文字:张逸茗、刘亚凡、张矣可、黄昭华
图片:陈矿、视觉中国、邹名之、刘双祺、葛孟帅、陆道炜、张庭硕、吕植、梁祖红、潘文石、向定乾、王宪辉、庞立春、王欣雨
视频制作:李媛媛
排版:徐萌
责编:昭花花、李霁
如何调整好睡眠?北大疫情防控讲座为你支招
北大联合团队攻克一世界性难题!
3400余名北大师生志愿者上岗,谢谢你们!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期待投稿,欢迎合作邮箱:gbdgw@pku.edu.cn
一起让地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