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老来瘦”可能是种病,得治!
点击图片,了解科普大赛详情。
常言道:“千金难买老来瘦”,当今许多中老年人都害怕肥胖会给自己带来疾病,为了远离“三高”,他们变成了素食主义者,“瘦”仿佛变成了健康的指标。然而,瘦就一定健康么?显然不是,小心“瘦”的背后隐藏着另外一种疾病-----肌少症。
一、
什么是肌少症?
肌少症(sarcopenia)或称“肌肉减少症”,源于希腊语,是指因持续骨骼肌量流失、强度和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综合症。其成因与增龄、运动、营养、疾病等有密切的联系。
二、
肌少症的危害
1
跌倒
跌倒是老年人的“头号杀手”。跌倒会导致腕关节骨折、腰椎骨折、髋部骨折等不良后果。在跌倒的瞬间,由老年人反应速度慢,运动能力差,无法利用手臂支撑或者调整姿势,常导致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也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据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年人髋部骨折与跌倒有关。老年人髋部骨折一年后的病死率高达50%,也就是说一半的患者骨折后会因各种的原因死亡。
而跌倒与肌少症密切相关,肌肉的减少和肌力的下降会使老年人下肢力量减弱,平衡感降低,导致老年人站立困难,使跌倒的风险增加3倍,老年男性致残率增加4.6倍、女性增加3.5倍,并影响抗病能力和疾病的恢复。
2
骨质疏松与骨折
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关联紧密,肌肉含量、强度及功能下降可显著增加骨质疏松风险,是引起跌倒及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有研究表明,局部肌肉含量与相应骨密度存在相关性,在50-70岁年龄段的老年人中,髋部肌肉含量与股骨颈密度之间为正相关。而骨强度下降也会明显增加肌少症患病率,两者常伴随出现,相互影响,共同导致骨折的发生,增加老年人群的病残率及病死率。
因此很多人对骨折预防的认识是片面的:光知道预防骨质疏松,而忽略了肌少症。要知道光吃钙片是无法给肌肉提供足够的营养的,肌肉需要的是足够的蛋白质。肌肉强健了,骨折的风险同样会大大减低。
3
肥胖和三高
肌肉减少,基础代谢率就会降低,从而很容易出现肥胖等代谢问题。从下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虽然两个人的腿围相同,但是肌肉含量却相差很多。经常健身的朋友们也肯定知道:同样体积大小的肌肉和脂肪,肌肉是脂肪重量的三倍。如此说来,胖瘦真的不能过度关注体重与围度,真正决定胖瘦的,是肌肉和脂肪的多少。
除此以外,肌少症还和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塞和脑卒中等基础疾病都有很大联系。一项研究表明:肌少症患者的高血压风险高于正常人,而肌少症肥胖者的高血压风险,为正常人的两倍。所以千万不要为了瘦而盲目,失去的肌肉恰恰是保护我们远离疾病的护盾。
4
生活能力差、死亡率高
肌少症对患者的危害,不仅仅是力量减弱,一些老年人因为肌少症甚至失去了自理能力。例如:大腿股四头肌肌力减弱而无法站立、行走;核心肌群肌力减弱而无法坐正、起床;手部肌群力量减弱:无法拿碗筷、提东西。从而给老年人的生活增加了很多的困难!
目前大热的“闭眼单脚站立可以预测死亡”同样与肌少症相关。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曾在1999年做过这样一项研究:
他们对2760名53岁的男性和女性进行了测试,要求志愿者完成三项简单项目,分别是:握力、从坐姿到站起来有多快以及闭眼单脚站立的时间。13年间,共有177名志愿者先后死去。仔细观察当时数据,研究人员发现,这三项测试分别预测了志愿者将会死亡的可能性,而闭眼单脚站立是其中最重要的指标。
研究表明,那些闭眼单脚站立的时间平均只能2秒或更少的人——在接下来的13年里,死亡的可能性是那些能保持10秒及以上的人的3倍。而肌量减低恰恰会使平衡感降低,跌倒风险增加,难以单脚站立,所以肌少症同样也会增加死亡率。
三、
哪些原因导致我们肌肉含量减少?
1
身体的老化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的社区老年人的发病率约为5%-13%;如果是8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更高,可高达50%。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生长能力逐渐减弱,肌肉含量也在逐年减低。另外,肌少症的发生也与老年激素水平下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和一些慢性病有关。
2
运动减少
现代社会,工作压力较大,人们运动时间普遍较少,大多数上班族久坐不动,根据用进费退的理论,长期的久坐,会使我们脚步的肌肉逐渐萎缩,诱发了肌少症。
除此以外,长期的久坐还会蛋白脂肪酶暂时性失效、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从而促进脂肪的堆积。下肢深静脉血栓、糖尿病等的风险也会大大提高。
3
不当的减肥
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人们都注重减肥,然而,有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不去运动,却选择了节食,最后虽然体重掉了,却殊不知减掉的是肌肉。肌肉减少,基础代谢率减低,吃的少仍然会胖,胖了继续节食,恶性循环,诱发了肌少症。
4
营养不良
很多中老年人为了远离三高,只吃素,不吃肉,甚至鸡蛋都不敢碰。长此以往,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从而诱发了肌少症。我们知道,蛋白质是肌肉最需要的营养物质,摄入足量蛋白质对预防肌少症至关重要。
此外,肌少症还与激素水平、神经-肌肉功能、遗传、炎症、肠道微生态等因素有关。
四、
如何判断是否存在肌少症的可能?
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肌肉功能减退、肌力减小、肌量减少。
肌肉的功能和肌力我们可以通过步速和优势手的握力来评估。当步速低于0.8m/s,握力男性小于26kg、女性小于18kg时,我们就当提高警惕,进行专业的肌量测量,判断是否罹患肌少症。
五、
如何治疗肌少症?
1
饮食
除了蛋白质以外,补充充足的维生素D同样十分重要,维生素D可以促进肌肉的再生和修复。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蛋黄、海鱼等;除此之外,多进行户外活动,充分照射阳光,同样可以补充维生素D。
2
运动
增龄相关的运动能力下降是老年人肌肉量和强度丢失的主要因素。
我们推荐的是抗阻训练,抗阻训练以增加肌肉体积及力量为主。抗阻训练可增加老年人股四头肌肌力及爆发力,有效预防老年人跌倒及发生骨折。高强度抗阻锻炼较低中强度抗阻锻炼更能显著提高肌量和肌力。
低强度抗阻锻炼如坐位行伸膝屈膝动作,也有一定改善效果。渐进式抗阻运动被证明最有效且持久。
End
来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耿硕
转载须获授权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文章仅供参考和学习分享
一切视患者自身情况和以专业医生诊断治疗为准
作者简介
耿硕
耿硕,哈医大一院,数字骨科及生物技术诊疗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哈佛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全国十佳中青年骨科医师。曾先后于美国哈佛医学院(骨质疏松相关学习)、英国诺丁汉医学院(AO创伤相关学习)、美国排名第四的Midwest Orthopedic骨科(关节相关学习)进修学习。
专业擅长:
1.对老年性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独到的理解及较高的造诣,熟练运用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及髓内固定技术对老年髋部骨折进行治疗,采用先进的微创PKP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2.具有国际先进的微创关节置换技术及理念,熟练应用于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大骨节病等疾病的治疗,力争做到以最小的创伤解决最大的问题;
3.针对颈、腰椎退行性疾病(颈、腰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及后纵韧带骨化症,运用内微创技术进行治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4.对于复杂的关节内、外畸形,通过术前3D打印技术及术中导航技术,更好的进行畸形矫正,提高了手术精准度,大幅提升了患者的预后效果及满意度;
5.运用科技前沿的生物治疗PRP技术,最大程度解决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的骨性及韧带慢性疼痛问题,一定程度恢复组织改变,延缓骨性关节炎的进展。
门诊时间:每周四下午
16 September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