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将学术下沉:哲学前沿Philontier发刊词

说怿 哲学前沿philontier 2021-12-20


KFC或星巴克总是从一线城市开始,逐步向二三线城市进军。一些华而不实稀奇古怪的手工小玩意儿在少数群体火起来后,会自然而然地推向更大的群体,这叫做市场下沉


当然,学术是无法像市场“下沉”那样“下沉”的,但是下沉这个概念却完全可以用之于学术。下沉的不是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也不是研究成果的读者受众,而是研究的视野和方法研究的视野和方法本身是个很大的集,不同学科各有不同,同一学科的不同环节也有不同,这里我想说的是,其中的信息获取模式共同体参与媒介


现如今,互联网已经是我们生活主场所,甚至成为我们的认知载体。而互联网中的自媒体又是我们每天对接的工具,我们在此完成主要的社交和信息获取。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完全可以将学术内嵌于互联网媒体(尤其微信)生态学术共同体看作是一个用户池,完成信息的获取和交互。


事实上,不管是否出于这样的认识,已经有一些自媒体多多少少承载了这样的功能。然而,我们想做一个专门(只针对哲学)且综合(功能多元)的平台。所以,哲学前沿(Philontier)诞生了。



01



缘起:为何要做Philontier?


总体而言,国内哲学研究者整体上对于世界范围内的哲学研究现状仍需要更为充分的了解,尤其是新兴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更好地参与世界哲学的研究,更好地学术对话,更好地超越,前提就是充分了解哲学的研究现状尤其是前沿问题的研究。


较之于自然科学,人文学科在前沿动态的把握上明显不足,很多内容具有滞后性


此外,对大部分研究者而言,学术的场域仅限于专业性网站、平台和传统纸媒,完全是具体指向且工具性的。


而我们已经习惯在互联网自媒体上投入大量时间来获取信息,为何不能将两者结合,从而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灵活地获取学术信息资源呢?


不得不承认,时间、精力的碎片化与学术研究(尤其是哲学研究)之间存在冲突。但是,学术活动的环节很多,并非所有环节都不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处理。


学术社交资讯动态文献简报词条介绍等等,这些不需要深加工的信息都可以用碎片化时间获取,也都可以基于互联网生态来操作


就像碎片(碎片化信息)可以进一步填满装有硬核石头(研究的核心工作)的瓶子,学术的场域也可以移动端媒介进一步丰富与充实


当然,谈参与、对话、甚至超越已有的世界范围内的哲学研究有些过于宏大,但这仅是在原因动机上来观照现实,测量现实和理想的距离。并非Philontier要在短期内实现如此远大的目标,这本是她力所不能及的。


但我相信Philontier是个有价值的开端,在运行成熟后能为宏大的目标(比如哲学研究的追赶和超越)做出些许推动。所以,不论基于研究现状(迫切性)还是互联网自媒体的特点(可行性),都有理由做Philontier。



02



内涵:Philontier(将)是什么?


那么,Philontier什么呢?


现在还不能在完全意义上谈Philontier是什么,因为她仍在to be中,能谈的就是框架设想理念,也就是“她将是什么”。因此,这里面虽然是个本体论(是)问题,但是也包含着方法论(如何做)的语境。


简单地说,Philontier就是要介绍“哲学前沿”,Philontier也是由philosophy+frontier合成。一般而言,“哲学前沿”就字面意思,应该有个一般性的指涉,但细细思量,又会衍生出很多问题。关于“哲学前沿”含义、边界的讨论,我们已经发过一篇文章(见《发刊词:什么是哲学前沿?》)👈。下面,我将把一些必要的内容条目性地列出(定位、栏目形式、主题领域等)。


简介


Philontier是哲学学术公益平台,致力于哲学研究的前沿介绍与动态分享,由国内外高校研究人员组成,思庐哲学提供媒体和运营支持,逻格思文化科技提供资金赞助。


定位


类似于期刊的News、Review、Comment板块,Philontier不把注意力集中在论文的发表和转载,而是围绕着论文做其衍生内容的输出。比如,某一个/类问题的研究综述介绍,新近文献解读,学科重大新闻报道、哲学家/学者访谈、学术会议/讲座等动态分享,以及上述内容的一些优质国外文献翻译


栏目&形式


前沿综述

哲文新译

访谈&对谈

学界动态

经典新见

........


主题和领域

主要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心智哲学、形而上学、逻辑(哲学)、语言哲学、知识论、政治哲学、(元)伦理学、道德心理学、应用伦理学、科学哲学、哲学史新近研究。



03




展望:互联网生态服务于传统人文研究


我们都知道,包括哲学在内的人文学科的研究,有它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范式,其特点往往异于理工农医STEM类学科。静坐十年冷板凳,十年磨一剑;古人的书稿埋了几百年,挖出来仍然熠熠生辉;今人的论文藏在数据库里,希望几十年后翻出来也依旧闪闪发光。


因此,哲学这门学科的研究方法依然保留了传统的色彩。但是,如同其他领域一样,随着研究范式的多元化和跨学科研究的频繁开展,哲学研究和文献生成的速度、广度和复杂度都增加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研究者提供更多的文献获取渠道,压缩文献获取时间,解决文献查阅的滞后性,就成了一个必要且有价值的事情。


上文我们已经分析了互联网媒体服务学术的可,因此,Philontier的目标就是将学术下沉到互联网社交生态。这种“下沉”不是堕落,也不是用碎片化的方式代替原有的研究方法,而是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一项灵活、日常化辅助工具


在此,我们呼吁国内外的研究者们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分享自己关心的前沿研究,使国内的学术圈能了解更多的研究动态。将学术下沉,就是将学术便捷,甚至是将学术普及。我们也希望日后能与各个高校哲学院系达成合作,为其第一时间转发共享学术动态信息。


常驻作者申请


常驻作者为Philontier平台的主体成员,为Philontier提供文章,频次每季度不低于2篇。入选后,我们将向您发送邀请函,满三个月后可获得工作证明。


(请扫码报名)


单位/平台合作意向


Philontier可为高校单位免费发布讲座、会议、新闻等信息,也可转播讲座/会议,并提供技术支持,可由学生工作负责人对接。并欢迎期刊、学术平台长期合作互推、品牌联名。


(请扫码报名)


*注:本文由灏瀛审校
文章图片来自:https///www.freepik.com/photos/woman

读了好文,点个“在看”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