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课很幸福?!快来看厦大这门被学生朋友圈热评的课!

厦门大学 2022-03-20
“民法典传播模式是什么?”
“最高检和最高法的宣传有什么不同?”
“标语和喇叭在疫情期间怎么影响民众认知?”
……

在厦大法学院郑金雄教授《法律传播学》课程上,一个个接地气、时效强、法律与传播交叉的问题,吸引着同学们热烈讨论着。

“上您的这门课,真的好幸福!”
“在法律与新传的交叉学科的碰撞中获益颇多!”
“作为您的第一届孩子真的很荣幸,学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


一学期下来,这门新课,好评如潮。郑金雄笑着说,课程模式是由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摸索而出的,所以大家自然喜欢。而修习这门名为《法律传播学》课程的同学,也被郑金雄形象地比喻为“黄埔第一期”。

01

法律+传播=?


从国企法律顾问到审判员,从法制记者到高级法官,再从法院院长到大学教授,将近30年的业界工作经验,让郑金雄逐渐认识到:法律必须要和传播学进行结合。
 

2001年9月14日,中国大陆法院第一槌在思明区人民法院敲响,开启了全国法院统一使用法槌的先河。时任思明区法院审判员的郑金雄是重要参与者。

他认为,社会公众对于法律的认识,是通过媒体建构的,而经过媒介传播之后的法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差异。
 
我们常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这是对于文学作品而言。若不同的人对同一个法律条文也产生不同的理解,则容易导致对法律的易读和误读。
 
因此,为了能够减少失误,也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法律的普及,从传播学的角度来指导一些法律实践,便显得尤为重要。在郑金雄看来,传播对于法律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即用最少的力量便能让法律得到最好的普及。
 
2月19日,《法律传播学》作为专业选修课,正式和法学院的同学们见面了。

02

刚刚才成为老师,又要做“主播”


从法律到传播是跨界,从业界到学界也是跨界。郑金雄老师去年10月回到厦大担任教职,《法律传播学》是郑金雄开设的第一门课程没想到第一次上课就赶上了疫情,这让他精心准备的教学计划被全盘打乱,线上授课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公室、央视《今日说法》栏目组、法智融媒传播公司、法律科技公司等实务型团队作为支持单位,媒体总编、知名作家等也都被郑金雄邀请来作为合作导师,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推动法律传播实务与理论交叉融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线上第一堂课,郑金雄便在课程群内感受到了同学们参与的热情。

他还说:“我本来想着开学之后,带同学们去报社,亲自看看一份报纸到底是怎么生产出来的。”但因为疫情的影响,所有课程都转为在线直播的形式,这让他不得不调整已经准备好的教学方法。

疫情发生后,他专门调整授课内容,加入了标语和广播的部分——这是受了疫情期间,一些地区“硬核防疫”工作的启发。他告诉学生:“要让信息跑得比病毒快。”这些标语和广播作为载体的传播,为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积极影响。也因此,同学们有了一个走入实地,寻访标语的作业,有条件的同学甚至录下了村子大喇叭里的广播。
 

03

紧跟时事的“潮流作业”


虽然是一门选修课,但这门课颇受同学们欢迎。很多同学没有获得选修资格,但仍留下旁听,这门课也因此成为了法学院同学本学期“朋友圈讨论度最高”的一门课程。
 
第一节课,郑金雄一上来就抛出了一个传播领域的概念——“威慑性传播:法律传播中的心理刺激问题”。同学们的讨论热情一下子就被这个新奇的概念激发了,从农田里的稻草人,到上课点名与发红包之间的区别,再到售卖假口罩被马上判刑的案例,课程的微信群在同学们的讨论中变得热闹起来。
 
为了训练同学们的传播思维与传播能力,除了写作训练与一些平面设计技能之外,郑金雄还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作业——朋友圈集赞。“怎么样传播自己也是传播学的重要内容,所以我就是布置作业看谁的朋友圈点赞数多。”




 
返校通知发出后,郑金雄老师启发同学们如何在朋友圈表达对即将返校的期待。图片怎么发,文字怎么写......同学们进行传播实战训练,比拼谁获得的“点赞”数多——最多的同学在朋友圈中获得了超过100个的赞数。
 
除了线上的传播实践,郑金雄也积极地让同学们把成果搬到线下。6月9日,由班级同学制作的野生动物保护公益海报被张贴在了海滨园区学术类广告栏上。野生动物保护这个疫情期间的热点话题,有了专属于同学们的记忆。

张贴在海滨园区的海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观看高清大图。

2020年《民法典》的出台也是法学界的一件大事。2017级本科生胡小莉所在的作业小组,研究的专题便是《民法典》的传播方式。

有人将《民法典》编成了一首歌,来向大众普及。从未接触过这种形式的胡小莉说:“传播学是非常精彩的。”传播渠道、传播形式、传播内容、传播特点、传播效果……从传播的角度来研究《民法典》的有关内容,给她带来了不一样的思路。
 
一小组将自己的汇报上传至哔哩哔哩视频网站。

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传播模式则是郑金雄课程的另一重头戏,而针对这个议题的课程,更是被郑金雄办成了线上+线下“研讨会”的形式。“两高”的传播模式,就这样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分析,而逐渐明晰起来。

04

“黄埔第一期”

 
今年,法学院率先在全国开设《法律传播学》创新课程,50多名学子因此有幸成为法律传播“黄埔第一期”学员。老师和同学在共同探索着这门课程的前进道路。
 
郑金雄常以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为人生作喻。因这两部著作分别描写远征与归途,郑金雄便把他们比作人生的起点与回归。他经常激励学生的语句便是:“即刻出发:开启你的‘伊利亚特’。
 
从厦大毕业30年后又回到法学院成为一名老师,郑金雄说找到了自己的“奥德赛”。可是法律传播学的的研究却处在刚刚起步的探索阶段。现在,除了直播上课之外,他还建议同学把课程作业上传到哔哩哔哩等平台,让更多的人看到相关内容。而这门课本身,也逐渐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上过郑金雄的课后,一名同学表示,他从原来研究怎么立法、怎么用法之外,打开了研究怎么传播法律的大门,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领域。

下一步,《法律传播学》课程班将在报社、广播电视台、技术公司、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传播公司等设立教育实践基地,将实务训练作为课程改革重要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于法律传播学这个学科来说,‘伊利亚特’也正在开启。
 
 

  • 往期精选



厦门大学

 
文:张萌萌 郭宸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张萌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