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过太平洋——笑谈华为2.0时代的人才战略

岭南客 岭南天问阁 2019-12-05

跨过太平洋——笑谈华为2.0时代的人才战略

 

当通讯江湖的硝烟散去,还有几人记得李一男的名字;

当手机江湖的硝烟散去,恐怕也没有人再记得刘江峰的名字。

至于沪科、众思,早已只是个体的悲愁。

如此林林总总,都是前三十年华为人才战略里以“竞争”为主旋律燃起的狼烟之投影。

 

在丛林法则的残酷世界里,胜之为王,我们不必再对华为苛求什么,毕竟,一个南油街道办出来的民营企业,如今悄然成为抵挡暴风雨的门板。

 

在新的暴风雨来临时,一切恩仇都已淡去。

而真正的暴风雨,并不是中美之争。

而是人类即将进入科技发展停滞不前的黑暗时代……

 

摩尔定律失效,计算能力的提升遭遇瓶颈;

手机算力过剩,物联网、可穿戴迟迟没有爆发;

基因工程只是“算命”的娱乐工具,没有转化为大规模生产力;

新能源未见突破;

生物与电子还没有半点融合的迹象……

 

华为的人才战略能适应新的战争吗?

过去30年,华为培养的人才模型,更多是按照IPD锻造的开发型、运营型人才,戏称研发流水线码农。而进入无人区后,更需要原创型、突破型人才。

公司迫切需要换血!

现在应该理解,为什么华为使劲向外赶人。

 

但是,人才流通需要因势利导,需要顺畅的渠道。

过去华为采用的人才管理思路是“竞争”型模式:限制退休人员的再就业选择(华为早年的退休政策,员工退休后不允许再就业,只能做慈善、做教育)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击离职人员竞争性创业(比如前面提到的几位风云枭雄,都被修理过),这一切都是为了应对恶性竞争,为了防26(中兴的代号)、防小米,甚至防三星,防苹果。

 

但是,今天,格局已悄然改变,历史把华为屌丝推到了潮头,面临的挑战空前艰巨:一方面,需要继续推进微电子工程,让辉煌了40年的IT行业发动机不要熄火。

另外,在生物工程、新能源工程等重大领域,要持续探索突破口,寻找能够驱动人类文明继续高速发展的下一个科技桂冠。

 

人才战略需要如何调整呢?

答案就是:放开人才流通,释放大脑生产力。

放开内部人才流通,放开外部人才流通:逐步取消对退休员工再就业的限制,基本放开离职员工就业竞争限制,从而加速血液循环,激活内部组织,顺势带动产业伙伴,实现华为各生态的构筑。

 

IPD培养出来的大项目开发型人才,虽然在华为是过剩的,但是在产业届仍然是稀缺的。但是目前的公司退休政策仍然限制他们到IT行业公司就业,形成了巨大的人才浪费,并且阻塞了人才流通的血液循环。

 

华为2.0时代,需要“合作”型人才战略。

新时代的人才战略,需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全球大脑。打开公司的实体边界,吸引更多“无工卡”华为员工:“华为”研究员,“华为”教授,“华为”科学家,“华为”院士……迎来“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蓬勃生机。

 

跨过太平洋,不是跟美国决斗,而是化解争端,携手全世界最优秀的大脑,共同挑战当前科技困境,走过黑暗时代,迎来下一个爆发。

 

当然在跨过太平洋之前,首先要跨过长江,跨过黄河,调动华为18万+20万人,团结国内科研界、产业界的聪明大脑,定义一个国内IT行业2.0版本出来。

 

谨以华为坂田村门口大石头上的字,结束本文:


小胜靠智,大胜在德。

 

相关文章阅读:

华为胡玲事件--华丽舞者不为人知的伤痕累累的脚

从“堂帮厨、一鱼三吃”,戏说华为研发的屌丝地位


 

 


END


探寻历史的真相,追寻文明的密码,关注本公众号请长按下面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