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整容、暴富、丁克,你不敢直视的现实都在这里

楼主 24楼影院 2020-02-17


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到底该不该去整容?

 

一夜暴富能不能让人活得更快乐?

 

不想要孩子的丁克人士究竟是怎么想的?

 

……

 

我们时常被各种站得住脚或站不住脚的价值观所裹挟,产生一些困惑,又因为缺乏一个对话的客体,经常被一带而过,变成不可说。

 

还记得楼主去年分享过的澳大利亚版《不可说》(You can't ask that)吗?9集节目,9种“不正常人群”,在镜头前,被问及最冒犯、最隐私、最有趣、最尴尬、最艰难的问题,却始终能坦然回答。



最近,国内也出了一档同名的电视节目——《不可说》(又叫《和陌生人说话》)



前段时间很火的剑桥美女学霸王诺诺和整容红人吴晓辰关于“拒绝整容”还是“坚决整容”的探讨就来自于此。 



吴晓辰14岁开始被妈妈带上整容的道路,在这张脸上已经累计花了400万,用她的话说就相当于“一栋精装修的楼”。



吴晓辰对整容可以说几近痴狂,即便在许多人眼里她已经很美,还是想要随着审美的潮流继续做整容。

 

她提到小时候因为变胖而被忽视被排挤的一段经历。正是因为自己知道不美时的处境是怎样的,所以她极力的想要变得更美,从平凡的人群中脱颖而出。



而王诺诺作为一个标准的学霸,对整容这件事充满排斥感。她认为整容是一种过度取悦别人的表现,是虚幻的。



在交谈中,她以咄咄逼人的态度试图让对方认同,美貌不是让女性获得成功和幸福感的唯一途径,而且这种对外在的过度重视是没有意义的,因为100年后没人记得你



然而,这些观点似乎在吴晓辰那里激不起半点涟漪,她只想活在当下

 

她反问王诺诺,为什么会去参加选美?因为好看成为知乎女神心里是怎么想的?

 

面对穷追不舍的提问,王诺诺似乎陷入了矛盾和纠结,因为她无法否认美貌给自己带来的加成。


她试图刻意忽视自己的外貌,摆脱别人评价中因美貌对自己能力的掩盖,

 


但却在一些细节上被啪啪打脸,比如在拍摄前,她曾因拍摄角度会显脸大而想调换位置。


 

不过,相比两人对颜值的理解,楼主更喜欢演员春夏在一次访谈中对外貌的看法:


不管是修图,还是化妆、还是医美,它当然不是错的。它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一种喜好,它可能给很多人带来能量,我觉得做这些的前提都是你先接纳你自己本身,接纳自己之后再去做这些事,你的心态和感受是不一样的,你不会因为离开了那些东西而失去你自己,或者觉得我没有化妆,我没有继续注射什么心里感到不安,感到自卑。



除了对颜值的接纳程度不同,人们还对很多事情存在着分歧和不解,比如暴富,比如丁克。

 

节目第三集很有意思,邀请到了一个拆迁暴发户和一个冲浪爱好者。



因拆迁一夜暴富的王旭,过上了常人眼中醉生梦死的生活,唱歌、足疗、吃饭一度是他生活的全部。他也心安理得接受着这一切,认为自己天生就是这样的命。


 

但在这之前,王旭的家庭条件其实很一般,父亲是出租车司机,家里还欠着账,自己大学毕业做了七年网络工程师,每月只有几千块的收入。

 

可拆迁后的暴富让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他在节目中所说,以前上班时经过三里屯不会去看,但有钱之后,三里屯对于他来说,从原来的遥不可及变成了每晚八点和哥们享乐消费的场所。


 

在暴富的日子里,王旭沾染上了许多不良嗜好,黄赌毒除了毒都玩了个遍。因为挥霍无度,资产已经缩水至30%,投资的生意几乎都是赔本。


 

“由简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经历了暴富的生活,他已经无法切换回普通人的心态。他对金钱极度渴望,也极力想要重回那种“顶峰状态”。

 

 

而冲浪爱好者苏禹烈却正好相反。他毕业于北大,和好友茅侃侃一样创过业,管理过百万美金的项目,看似光鲜亮丽、人生赢家的模样,他自己却对这样的生活产生了怀疑。

 

他所拥有的一切不但没让他感到快乐,反而有点空,因为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一次冲浪经历让他感受到了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久违欢乐,于是决定放下眼前的一切,去过全球冲浪的生活方式。


 

所以苏禹烈第一个问王旭的问题就是:你开心吗?

 

王旭告诉他,在没钱之前,他有过快乐;在有钱之后,他也没能持续感到快乐,更多的是一种虚假的繁荣。

 

很显然,现在的王旭并不开心。经历过巨额财富带来的奢靡生活,他的金钱观和人生观已经发生了变化,而眼下的生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


 

相比之下,苏禹烈活得更潇洒,更快乐。他注重精神享受,对人生的理解似乎比王旭更开阔也更清晰,比如他认为低谷才是人生最美的篇章,因为有过曾经的败局,才能走出今天的样子。



通过互相提问、反问,这场谈话也在慢慢松动着王旭“金钱至上”的观念。他对苏禹烈的选择表示了欣赏和认同,但也自觉因为一些条件的限制很难做出改变。


 

祝愿他早日迈出这一步。

 

来到丁克这一期,三个不想生小孩的丁克和三个孩子的妈妈面对面交流。

 

想生孩子的一方理由显而易见:喜欢孩子、传宗接代、女性的天职、有人养老……



节目里请到了一个42岁的女企业家,她因为丈夫想要小孩,再加上传宗接代的压力,29岁开始备孕。但是不幸的是,查出了不孕症。急于想要孩子的她选择了试管婴儿的方式,而且一做就是两次,有了现在的三个孩子。



为了这三个孩子,她可以说是破釜沉舟,不仅卖掉了一栋价值700万的房子,而且在做试管婴儿期间,因为用药过量导致双侧股骨头坏死,拄了两年拐。



这种对孩子的渴望,在普通人看来不会觉得不正常,相反还会认为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但对于不想生孩子的一方来说,这位母亲的行为就显得近乎疯狂,因为她们根本不想要孩子,更别说遭这么多罪。

 

丁克为什么不想要孩子?

 

有的是天生对小孩没有什么感觉;



有的是害怕对孩子的期待落空,怕不能给孩子想要的生活。



还有人则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对养孩子这件事有了一种潜在的排斥和逃避。

 

“我爸在我心目中,(是)恐怖的一个存在”

 

选择“丁克”的人,在当今的主流社会需要承受非议和偏见,有不生育和自私等道德方面的压力,也有对他们老年生活的“同情”,这让丁克一族和整容者一样,在交流开始前就被降了一格。

 

然而,这档节目却构建了一个平等的空间,两把椅子,两个观点,无所谓对错,难得的是互相倾听,互相理解。同时,也给我们不愿接受、不敢承认和不想去面对的现实话题一个舆论空间,让不同观点的人能够平等交流。

 

“我不认同你的观点,但我会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当他们开始说话的时候,我们发现,因为刻板印象而树立的高墙正在一点点瓦解。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情感、对生活的理解,生不生小孩、整不整容是一种选择,而一切的选择都曾在内心经过反复的挣扎和衡量,旁人无权指摘。

 

或许这些人的言论不能完全代表他们所持观点的立场,但当一个个问题被抛出来,对立双方都试着去倾听、去理解,而不是固执已见、盲目撕扯的时候,正是一个多元化社会的大门即将打开的温和征兆。


(PS,腾讯视频有的看)

【好文推荐】

1.追到第二季,每一集都舍不得快进

2.从8.5分一路跌到7.2分,《邪不压正》怎么了?

3.看一次哭一场,今年最不该错过的电视节目


点个赞再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