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吃货过年美食图鉴,看到流口水!

陈陌 24楼影院 2020-02-18

为了不在人海中失联,请把我们设为“星标 ★”哦~

点击上方蓝字“24楼影院” →进入新页面,点击右上角“...” → 点击第一栏“设为星标 ”。


辞旧迎新时,要吃好东西。


日本人把元旦当春节过,于是《孤独的美食家除夕SP》里,五郎大叔在新年前两天,四处寻找美食。恰好出差去京都、名古屋,在阔别十年的关西街巷里四处寻觅。看到鳗鱼饭的招牌,馋虫大动,一如我们坐在高铁上想念除夕的餐桌。但他阴差阳错总吃不着,在惦念里过掉了整个新年。



过年时,你想吃什么?是熟悉的味道,还是新款的美食?


五郎大叔意外撞上了马头鱼砂锅饭、台湾拉面,刷新了味蕾认知,结果也吃得异常满足,露出熟悉的惊叹神情,仿佛天下好事,都在他的舌头上发生了。



在另一部以真人身份入镜的故事片《Byplayers》里,松重丰演过一个桥段,新一季《孤独的美食家》开拍,他并没有接到参演通知,戏中他的反应是:“怎么可能?”确实不可能,多少人看《孤独的美食家》,都是奔着五郎大叔拈物入口时忐忑、急切、期待、喜悦交织的神情去的,实在太下饭了。



这集《除夕SP》里,台湾拉面还没端上桌,他整个身体都跃跃欲试,一边强忍着舔嘴唇,一边站起来观察其他食客桌子上的食物。每舀一勺面汤,紧张的面色心里就说一句“哦哟,好香”,看他幸福的模样,新年餐桌上只有一个人这件事,一点都不重要了。



“不为他人打扰,无需顾及、大快朵颐,现代人最爱的这种高冷治愈”终究不是年节的美食传统。意大利和中国重家庭的氛围类似,一到年节就是奶奶妈妈们在厨房给大家张罗食物的时候。


早年BBC拍过两部叫《贪嘴意大利》的纪录片,两位移居英国的意大利大厨——头发雪白的老爷子安东尼奥卡鲁奇欧和身形潇洒的大叔詹纳罗康塔多——带着大家,回到意大利,由南到北,从阳光与海鲜之地走到传统的意大利小镇,一路给大家讲解意大利家庭美食。



詹纳罗在意大利南部长大,在礁石缝中游来游去抓鱼虾,是念念不忘的童年游戏。小时候家中要加餐,他就跳下海,抓海胆、章鱼、大虾,给妈妈送去。

而在北部长大的安东尼奥,则对妈妈们做的意大利饺子、炖的肉汤念念不忘,那隆重、醇厚的味道,是他记忆中家的味道。


现代意大利,美食传统也逐渐从家庭厨房转移到外部商业空间,年轻人们普遍不爱下厨,于是年轻一代的孩子,很难再体验到那种挤在灶台边等节日大餐的氛围了。安东尼奥哀叹:怎么能不做饭呢!




一个家庭是否应该有自己的食物味道,见仁见智。有人将味蕾托付给了现代便捷生活,但也有人从现代生活中回到过往,去寻找乡愁。


去年网飞出的一部《不中看的美食》,主角美籍韩裔厨师张戴夫就捡起了妈妈的食谱,清晨起来,为家人做一碗滋味丰富的汤,不好看,但满载着他对食物的理解——传承、记忆、融合与改良。



他们复制韩国家庭食物、走街串巷寻找美味的披萨、做中式炒饭,在人们的偏见与固执里,讨论所谓创新与正宗附着在美食中的深层内涵。



在主题为中餐炒饭那集里,张戴夫探讨了欧美社会给中餐贴上的那些“廉价、粗暴、食材不良、爱放味精”等标签。


他做了一个口味盲测:你真的那么介意味精吗?


参与测试的人们证明,虽然他们嘴上说介意,并表示对味精这种人工调味素敏感,但实际上根本无法从食物中品尝出它的存在。而且,虽然大家把味精的标签贴在中餐上,但实际上,薯片等零食中,它更广泛的存在着。



藏在食物中的隐形歧视,常常被“口味不同”所掩盖,时时在刺痛着相关的人。


而号称喜欢创新的人,或坚持所谓正宗的人,也许都是食物能替自己在茫茫社会里,做一个独特的味蕾标记。


除夕夜,回到熟悉的餐桌前,你想吃一口新鲜创意,还是执意要找寻童年的味道呢?


五郎大叔在新年之前,无论如何想吃上一碗鳗鱼饭的心情,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毕竟那么多人一到节日,就开始想念饺子、羊肉汤、汤圆……它既是一种实际的感官安慰,也是一种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仪式感,能为寻常日子提提亮。



在《孤独的美食家除夕SP》的末尾,五郎大叔终于吃上了鳗鱼饭。无论旧年里发生了什么故事,吃上一顿开心的,就露出如他一般满足的笑容吧,毕竟要过年啦!


(ps:进入公众号,对话框回复“美食”)



【好文推荐】

1.下饭神剧,这部老港片看10遍都不会腻!

2.今年的奥斯卡影帝,可能就在这部电影里!

3.神剧归来,前三集一枪未开,评分却高达9.3!

4.又一部黑马悬疑片,六个密室,谁能逃出生天?


“好看”是最大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