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桥镇漆坪村:500亩大坡换“新装”

凤鸣高冈 2022-04-01


群众种茶忙

寒冬时节,站在海拔1000多米的凤冈县天桥镇漆坪村村头,冷风中夹裹着泥土的鲜香,一条条通村路、产业路阡陌交通,在一片云雾中若隐若显,景象迷人。


远远望去,曾经的500亩大坡撂荒地,如今换了“新装”。沿着新翻修的机耕道徐徐前行,茶农们有说有笑地栽种茶苗,干劲十足,身后刚种下的茶苗在风中揺弋着,格外精神……
500亩大坡撂荒地,能在短时间内换上“新装”,这放在以前,绝对是异想天开。地偏路远、资源不足、坡多地少、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流失……上世纪90年代,坐落在群山中的漆坪村村民还过着饮水与种田种地都靠天、组与组之间路不通、背着洋芋下山换大米的生活。全村有1103户4698人,典型的市级深度贫困村。
如今,漆坪村的生活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2018年,该村摘掉“贫困帽”。这一切,同漆坪村干部记初心、担使命,村民自力更生分不开。


1

探寻产业路,形成发展合力



怎样做好巩固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让村民顺利步入小康社会?这给当地党委政府出了道难题。


何解?用该镇党委书记朱俊平的话说:“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通则富。天桥缺大坝,但大坡多”,漆坪村要“巧借”各挂帮单位帮助的东风,在产业发展上勤于思、敢于变,誓破“零产业”发展格局。


“思”“变”破题的关键在人,产业则是抓手。


村党总支领题调研,将该地土壤送到市、县农业农村局多次检测后,科学证明土壤适宜种茶,根据山高、雾浓等气候特点,土壤类型及市场判定,茶叶产业在未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于是制定了以茶叶为主的产业发展规划。
种茶树在漆坪村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可如何才能将昔日村民摞荒坡地,集中起来发展茶产业,并让该村293户贫困户加入漆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形成发展合力?
召开群众会,统一村民思想。
“土地拿出来,可以,租金怎么算?哪年茶叶才得收,没收益这几年又怎么算?搞不起来,哪个担责?”几个大男子七嘴八舌,群众会如往常一样陷入了“死局”……
像这样的群众会,已开22次,每次讨论最激烈的都是土地和租金问题,这成了产业发展的“绊脚石”。
“男子家家的,这点眼光,只看眼前利益,怕这怕那,难道种茶不要劳力?种好了不要人管理?”坐在堂屋角落的雷宽敏站起身说,“与其出去打工,不如在家门口做,能赚钱,还可以照顾老人,带孩子……”
一席话,如重锤,瞬间破了“死局”。
村党总支书记刘静趁热打铁,立即组织全村党员干部,深入到群众家中,用心、用情做动员工作,并将村里的规划、市场形势、利益链接等一一梳理给群众,提振发展信心。
“目前,村里没有钱付租金,你们用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三年后,每亩按照300元的租金付给你们,茶叶见效,即可分红。”这是该村党员王忠福在走访时与村民交谈的话,同样的话他挨家挨户说了个遍。

针对个别群众产业路占地闹矛盾的事,红岩支部党员罗知福这样做工作:你家地荒了多少年?就算风调雨顺,种包谷一年一季卖,能收几个钱?……何况修路并没白占土地,所占面积全入股,还想不通,就是“木鱼脑壳”。难道大家祖辈开始就从坡顶担粪到坡脚,从坡脚收粮食到坡顶,还没累够?……


到2019年11月,规划区内的大坡土地全部流转,村民也成为合作社的“股东”。每亩土地前三年将保底收入300元作为股金纳入合作社,丰产后,兑现现金;合作社采用每户一人,全村轮流的方式组织村民在基地务工;每天80元左右的工资,让村民的收入提高。


2

聚集土地,让产业有更大发展潜力


漆坪村支两委立足长远,从思想谋划、顶层设计、动员村民到实地了解气候、土壤等资源上下足功夫,紧扣农业产业发展“八要素”,以500亩以上大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并结合县委提出的“2+N”产业发展思路,借全省发展茶产业的机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盘活大坡撂荒地变茶叶基地。

为了实现产业发展农户全覆盖、土地全覆盖,早日实现村民增收的愿望。漆坪村将2019年脱贫攻坚市级项目资金200万元,用于发展茶产业。其中,38万元所修建机耕道4.5公里,涉及农户133户432人,贫困户就有46户139人。
村里还组织了一支由老党员、老村干、老教师、老乡贤、致富能人等组成的结构优、素质好、能力强、不会走的产业“领头雁”队伍,协助化解纠纷42件,提出建议18条……
该村还依托“学习大课堂、院坝大课堂、田间大课堂、网络大课堂”的“四大课堂”,开展农民思想大教育48余次、参与群众4800余人次。
另外,该村彭寨组8户群众(其中贫困户4户)自发成立凤冈县彭寨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种植蔬菜145亩,拓宽了贫困户致富和就业门路,凝聚起发展的最大合力。
这一切无疑为该村发展茶产业注入了“强针剂”。
眼下,正值茶苗种植阶段,现已种植小叶福鼎500余亩,面积还在增加。
“以前都是种谷子、苞谷,老了老了还当起工人呢!这是大好事,土地交给合作社,入股可以分红,栽茶苗一天至少80块净收入,过几年还可以采茶青卖,也算有了份找钱的长期职业。”付子先说这话时,正在田里种茶苗。
土地流转后,付子先在茶基地上务工,孩子们则外出打工。这样一来,家庭收入比种地增加不少。
目前,该村在三片“岭岗”组成的“大坡”“荒坡”上种植了“高山云雾”有机茶叶518亩,还带动青山、大土山两组种植茶叶205亩,让贫困群众293户1237人入股、就近就业。
怎样才能让村民收入稳定下来?合作社明确收益“532”分配模式,50%利润给群众,30%的利润壮大村集体经济,20%的利润入股分红。
随着产业基地不断延伸,该村的路网、灌溉、环境治理等配套设施建设也同步跟进,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大幅提升。
如今,嫩绿的茶苗点缀在500亩大坡上,纵使寒风凛冽,依然挺立,散发出缕缕茶香。

(作者:汤莉 王治文 宋丽娇 黄坤)

往期回顾


凤冈政务服务,让群众满意而归


瞧!临江村有了博士工作站

【凤冈两会】评论员文章:肩负新使命 奋进新征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