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 | 民族光彩,农大绽放

大学生记者团 稼穑青年 2021-09-29


新学期开始之后,我们采访了五位少数民族新生。他们远别故乡,独自来到陌生的城市求学,他们思念亲人,有过忧愁和不安,也曾经历磨难。在开放包容的农大,他们感受到了老师同学的热情,温馨的校园氛围帮助他们走出苦闷,开始享受大学生活的乐趣。


走出草原,迎接希望辗转汽车、飞机,跨越3600公里,历经三天颠簸落地北京,站在农大校门前的那一刻,次塔卓玛知道,她将在这里迎来四年的全新生活。


▲次塔卓玛 摄影 / 陈倩仪

雪域高原西藏是卓玛自小生活的地方,这片雄奇瑰丽的土地上有陪伴她一路成长的家人,有见证她美好生活的秀丽山川,也有她和家人一生的信仰­——藏传佛教。每逢藏历新年,人们身着藏族传统服饰,到寺庙朝拜,喝酥油茶、青稞酒。幸福欢乐的生活赋予了卓玛清新淳朴、善良真诚的性格,每每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她总会毫不犹豫地施以援手。

由于初高中班上也有很多汉族同学,刚来到农大的卓玛很快便适应了集体生活。离开父母,离开了自己的家族,在农大这个大家庭中,卓玛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与关怀。在美丽的校园里,卓玛欣赏着不同于家乡的风景,感受着浓厚的学习氛围。

和大多数人一样,对家的依恋永远是卓玛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父母负担三个孩子上学十分辛苦,希望他们能够注意身体,照顾好自己,不要担心我们。”

卓玛的目标是在大学四年里学到更多知识,练习好自己喜爱的舞蹈,大学毕业之后回到西藏,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肩负起照顾父母,供养弟弟的责任。


友好相待,真情回报

同是藏族人的达娃身上也有着这个民族带给她的深厚文化气息。她五官端正,笑颜明媚。面色中表露出一种独特的明媚,颈间挂有浓缩藏文化的吉祥珠。和其他藏族学生一样,达娃在一、二年级学习了藏语和数学,三年级后开始学习英语和汉语。由于学校对汉语的严格要求,达娃现在已经能够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与同学们交流了。


▲达娃(右)和她的朋友 摄影 / 陈倩仪

达娃说,藏族人,尤其是老人,特别感谢党对他们的扶持照顾,自己也很珍惜到农大学习的机会。刚到农大,她的确感受到一丝孤独,记得是在第一次班会上,大家作自我介绍,达娃因为紧张说到一半就卡住了,台下老师和同学们立即用掌声鼓励她,给了她继续说下去的勇气。从开始的羞涩到现在的活泼自信,是老师同学们的热情和体贴让这位西藏姑娘变得更加可爱。她开始在宿舍中向室友介绍藏族文化,说藏语,让小伙伴们大开眼界。


秉承信仰,学习新知

来自新疆哈密的小刘是动物医学院的新生,面对记者,这位回族小伙显得有些腼腆寡言。

回族独特而严格的宗教信仰和饮食禁忌让小刘和大多数同学略有不同。小刘说,回族讲求食物的可食性、清洁性及节制性,民间概括为“饮食净”。尤其是动物方面,回民以食用蹄分两瓣的牛、羊、驼为主,念“台斯米(奉真主之命)”后断喉宰之才可食用。每天清晨,小刘都会念经,以此祝福远在家乡的亲人。

来到农大的小刘也有着诸多的不适应,比如找不到教室和清真食堂、语言不通又不善交流等。大学的生活自由而放松,但小刘仍怀念故乡一望无际的蓝天白云和家乡的人与事。

室友的父母们每天都打电话嘘寒问暖。但大半个月过去,小刘都没有接到家人的电话。甚至在自己生日当天也没有收到家人的祝福。

几周后,正当他思索要不要联系家人时,室友拎着一大包东西赶回寝室,说是有人寄给他的快递。小刘急忙拆开一看,竟然是父母为了给他庆祝生日特意从家乡寄来的特产。小刘无比清楚,在交通不便的家乡,这份迟来的礼物是多么不易。就像他来北京时一样,默默忍受了27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他才到达梦想中的首都。想到这里,他的眼泪止不住地落下。

这次国庆,小刘回新疆看望了父母,给他们讲述了自己在北京的见闻。小刘说,他希望能在北京拓宽思维,掌握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学好专业课,长长见识,为学成之后建设家乡做准备。

 

历经波折,愈发坚强

三年前,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期待,木丽第一次踏出家门来到北京求学。这位漂亮的哈萨克族姑娘经过了两年在北京邮电大学的预科学习后,带着一口夹杂着哈萨克族口音的普通话和一点英文基础,踏进了农大的校园。

来到农大后,木丽和来自不同民族的同学一起军训、上课,一起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然而仅在学习了一个多月后,木丽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回家休养。又经过一年的调整,她最终以16级新生的身份,再次进入农大。


▲木丽都力 摄影 / 陈倩仪

她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初到北京的情形。那天晚上,她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火车站,第一次感受到北京的繁华,与此同时,对未来的担忧也涌上心头。

提及因病休学的经历时,木丽言语不多,但她说道:“我也曾抱怨,可是抱怨又有什么用呢?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接下来我要做的是努力克服困难,好好治病。虽然比其他同学多花费了一年,但这些都不能阻挡我继续学习和生活。”

病愈复学后的木丽依然遇到一些困难:沟通不便、饮食不习惯等等,但是她相信这些小问题总会迎刃而解。对于未来,她有着明确的目标——说好普通话,学好每一科,让每一天都充实而快乐。

憧憬未来,擦亮梦想

满族姑娘高文佳有着东北人的大方爽朗,虽然住在中国最北的地方,却不习惯北京的气候。“我们那边虽然冷,但很早就开始供暖了。”

谈起校园,高文佳毫不吝啬赞美之词,“咱们学校老好了,风景特别漂亮,每次我路过那一排古香古色的小楼,都有种穿越的感觉。食堂更不用提,这么多天了我还没尝遍所有的饭菜。”第一次离开家的她也曾忧心过自己少数民族的身份,怕适应不来新环境,怕同学不好相处,但她很快因室友们的热情打消了所有的顾虑,“她们一个比一个靠谱,我特别喜欢她们!”提起室友,高文佳眉飞色舞。

说到满族风俗,高文佳如数家珍。满族不光有华丽的衣着,奢华的头饰,还有独树一帜的礼仪风俗,比如为采集草药获得丰收而祈福的开山节,雪过天晴后热闹非凡的走百病,以及最盛大的“阿涅业能业”(满族春节)。

高文佳自信而乐观,带着这个民族给她的一切只身来到北京,憧憬美好的大学生活。熟悉了学校后,高文佳参加了老乡会,找到了许多满族的小伙伴,时不时出去吃一顿火锅还能听到乡音,她感到特别幸福。之后还进入了学生会,最近为了校庆亮灯活动,高文佳忙得不可开交。

像这五位同学一样的少数民族还有很多,他们善良真诚,有着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在开放的农业大学,定会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文字 / 朱圣泓伊 尤越 樊曦瑶 贾林会 康亦安 丁蔚霖

摄影 / 陈倩仪

编辑 / 张睿舒

责编 / 何沁莼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