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正在做事而旁边有人看着我时——
你有试过这种情况吗?
你正在做一件事,而有人走到了你身边。你突然感到脑袋一片空白,原本的思路被打断,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
而在田径场上进行长跑比赛或测试时,跟着前面的人跑往往能获得更好的成绩。
同样是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为什么我们会有完全不同的两种表现呢?
一、有人在场表现更好?——社会助长
(social facilitation)
个人的活动效率由于他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而提高就被称为社会助长或社会促进。1897年,N.Triplett在《美国心理学杂志》发表了一项目的在于考察他人在场和竞争对于个人行为的影响的实验报告。
他让被试在三种情境下骑车25英里。第一组被试单独骑行;第二组被试让一个人跑步陪同;第三组被试与其他骑车人竞赛。结果表明,在单独骑的时候,平均时速为24英里;有人跑步陪同时,这个速度上升到31英里;在竞赛时,平均速度最高,达到了32.5英里。
实验结果,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家们极大的兴趣。在1916年-1919年间,奥尔波特在哈佛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结果证实:一个人单独做一项工作往往不如一群人一起做同样的工作效率高,也就是说,个体在群体活动中有增值增量的倾向。奥尔波特把这种现象成为社会助长。
二、有旁人在场时表现真的会被削弱吗?
——当然会
#
评价顾虑
Cottrell认为可能是他人的在场导致我们更加在意自己表现得是否出色,反而阻碍了我们的表现。Cottrell让被试分别在有观众观看和观众眼睛被蒙起来的情况下完成任务——当观众的眼睛被蒙起来的时候,自然就无法看到实验者的行为,实验者也无需担心被评价了。
这一次的实验表明眼睛被蒙起来的观众不会对实验者的表现有影响。不过实验和心理学领域的其他许多实验一样,遭遇了可重复性危机,即使观众蒙上眼睛,实验者的表现依然会受到影响。现在无法重复;但专家在场会有更大的影响这一反向论证方法,反而在今天有了更大的效应。
#
注意力分散
既然观众蒙上眼镜后无法看到实验者的表现,更加无法评价实验者的表现。那么为什么实验者的表现依然变差呢?Baron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我们的注意力被分散了。
我们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当在场有其他人时,我们的注意力一定会被分散,因此可以给到当前任务的注意力资源就会变少。最终导致自己的表现变差。
#
纯粹在场
除了注意力分散,还有一种更加有趣的观点。这种观点不考虑脑机制,认为仅仅是在场这一个条件就足以让表现受阻。实验者选择了蟑螂作为被试。
众所周知,蟑螂是没有大脑的,因此也谈不上什么脑机制。实验者给蟑螂设定了需要走到指定地点的任务,在有其他蟑螂在透明盒子外面时,盒子里面正在进行任务的蟑螂表现就会变差。
三、表现什么时候被增强?什么时候
被削弱?
Zajonc发现,相较于可以自动加工的简单、熟练任务,被试在完成无法进行自动加工的任务时,表现会变差。好友如果在单面镜另一侧观看,表现会尤其差。
于是Zajonc根据实验结果提出驱动理论,他认为他人在场能够增强一个人的驱力或动机。这种增加的驱力是帮助还是干扰成绩依赖于任务的难度。当实验任务简单时,有他人在场就可以促进我们的表现,提高成绩。
比如在文章开头提到的跑步。而当任务负责会掌握得不够熟练的时候,其他人在场就会降低表现,例如解决难题,记忆新材料或是大学生活里少不了的pre。该理论认为他人在场的主要作用是唤醒并增强了反应的倾向。
在驱动理论的框架下,评价顾虑和注意力分散的观点都可以很好地解释我们的行为被削弱的现象:当任务掌握不熟练时,自然更加担心在别人面前出丑;而且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以完成当下的任务,因此任何分心都显得尤为致命。
有意思的是,在房间的墙壁上贴上海报也能获得和别人物理在场时同样的效果。所以你在房间里贴上海报的那些日子,真的以一种你未曾设想的方式导致了你学习成绩的下降。
心理学是研究生活方方面面的学科,
大家还有关注过生活中哪些有趣的现象吗?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一起讨论~
-END-
编辑 | KK
排版 | COKCO
审核 | 张奕华 林玛 谢琪
图片 | 网络
参考资料:
[1] MBA智库:社会助长作用
[2] 百度百科词条:社会助长
▼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树洞,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