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还在被情绪控制?
“我的情绪又崩溃了……”
“你怎么又不开心啦?”
“我怎么又回到原点了?”
这些经常能听到的话,其实关键不在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而是——“又”!
负面情绪就像一条狐狸尾巴,我们试着把它藏起来,但是总是藏不住。“又”,背后其实是每个人一次又一次被情绪所困扰,一次又一次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我们想要一直开心,
却好像接受不了一点不开心的成分。
就像恋爱开始之后就接受不了分离,一定要终老不然就活不下去一样。人,好像生来就有这种执念,看上去是人在追求美好,却发现自己早已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情绪,我们又爱又恨的东西。一方面,我们因为快乐的积极情绪而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另一方面,我们又因为悲伤、愤怒、抑郁等消极情绪而感到生活的绝望。
关于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往往我们会认为情绪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受我们自己控制的,它想来就来了,想走又走了,而且很多时候很奇怪,会在你想不到的时候来,又在你想不到的时候离开。
不知道你曾经会不会有某一刻觉得,
其实情绪挺没用的。
它就好像是一面纱,背后有一层恶魔控制着你的行为和举动,但是这一阵过去之后呢?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你甚至觉得自己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你会觉得情绪只会拖累你的工作效率,在工作的时候,我最好像台机器一样,以“be a machine”的态度来面对,这样,你完成的效率是最高的。
甚至有的时候,你会觉得情绪只是你虚张声势的手段,比如,你在对你的爸妈大发雷霆之后,你会后悔,后悔这么对他们。而且你开始反思,其实他们说的没错,其实只是自己的能力还不够,刚才的愤怒其实是一点用都没有的,除了显示自己的懦弱。
但情绪真的是不可控制的么?
巴瑞特教授的研究,对情绪的理解有新的进展。
巴瑞特提出的“情绪建构论”,与传统的情绪观念不同,认为情绪不是与生俱来的,也没有全世界的普遍性,你的情绪表现,和你所处的文化环境,以及你的个人经历有着更密切的关系。情绪不是由于受到外界的刺激,才被动产生的,而是我们在头脑中主动建构出来的。
情绪建构论认为情绪的产生有三个要素:
大脑的预测能力、
我们身体的内感受、
储存在头脑中的不同情绪的概念。
整个过程就是,我们会对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从而调节自身的系统,产生内感受。当这种预测和感受,与我们头脑中原有的情绪概念相匹配时,便构建出了某种特定情绪。
这里可以用小编的一个亲身经历来举例——
一次动物学实习,同学们一起上山采标本,途中就遇到了一群蜜蜂,因为带了可以捕捉到它的工具,于是我兴奋地上前捕捉它,急得我工具都没拿,想着用网和瓶子直接搞定它,却没想到就这样被蜇了一口。
按照传统情绪理论,被蜇到之后,我立马就会产生恐惧或者其他的情绪。但是按照情绪构建理论来说,我其实已经对眼前的现象有了一种预测——我被蜇到了,以往的经验告诉我,这种蜜蜂可能有剧毒,那我是不是要噶掉了?
接着,我的血压升高、心跳加速,慌乱地告诉旁边的同学,然后让我打电话给老师。这个时候,虽然生理上并没有出现肿胀或者刺痛的感觉,但是大脑对我的心理有一种感受,被称为内感受。
有了预测,也有了感受,情绪依然没有发生,直到这种感受和我头脑中“恐惧”的概念相匹配,从小到大的教育告诉我,恐惧这种情绪,指的就是这种心跳加速、呼吸短促,精神极度紧张,特别不舒服的感受。这个时候,你的内感受和大脑的预测,对上了头脑中恐惧的概念,恐惧的情绪真正产生了。
我也就带着这种情绪,给老师打了电话,结果告诉了:小事,别急。因为他和我的预测是不一样的,他知道这里大概率没有毒蜜蜂,所以不用担心,最后也就自然好了。
提高“情绪粒度”
基于这个理论,巴瑞特教授提出一个提升掌控情绪能力的方法——提高“情绪粒度”。
什么是“情绪粒度”?
情绪粒度,就是在不同情况下,区分并识别出自己感受的能力。就好比一个优秀的作家,他的词汇量远远大于普通人。同样的道理,情绪粒度高的人,往往拥有数千个情绪词汇来描述情绪;而情绪粒度低的人,往往只有数个词汇描述情绪。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小说,旅游等手段,不断提高自己的情绪粒度。
远离抱怨、后悔的人
情绪的变化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美国洛杉矶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家加利·斯梅尔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他让一个乐观开朗的人与一个郁郁寡欢的人同处一室,结果,不到半个小时,这个原本乐观的人也开始唉声叹气起来。
加利·斯梅尔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证明:只需要20分钟,不良情绪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传染给别人。
情绪就像是流淌在自己身上的血液,抱怨的人自己没有多少血量,却也只会从别人身上吸血。所以,和更高能量的人待在一起,可能是拯救情绪的第一步!
呼吸→冥想
每当你想释放你的愤怒等情绪,需要情绪急救的时候,你可以试着给自己一个推力,从那个环境中走出来,或者来几次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感受一下自己的身体和心情,为什么自己会有这样的情绪?
而冥想能够帮助你进入审视自己的视角,在平日里多做冥想的练习有助于自己的理性情绪的培养,在遇到情绪波动的时候会有更强的调节能力。
记录你的情绪感受
文字可以让你平静下来,变得理性。不管是用纸笔书写,还是用键盘打字,将自己的情绪输出的时候,你会找到自己的情绪来源,以及当下的感受,让自己能够开始冷静地分析自己的问题。
而这一份记录,就像日记一样,也是你人生的一部分体验。另外一个附加功能是,你能够通过回顾这种感受,增加自己的情绪经验,从而让自己能够具有更多面对各种情绪的经验。不然下次面对同样的事情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像是第一次遇到的一样,变得惊慌失措。
给自己“洗脑”
阿尔伯特·埃利斯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之父,之前的文章“我患上了抑郁症,我该怎么办?”(点击跳转)中我们也反复提到过。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这个过程相当于是在给自己“洗脑”,只不过是正确的洗脑,而不是那种传销组织的控制手段。埃利斯所提出的非理性情绪就像是大脑中留下的不干净的东西,导致我们在外界的环境中加上了自己不理性的认识。
所谓正确的“洗脑”,就是去除掉自己脑中这些不真实的、非理性的信念,让自己发现其实我们也可以不被环境所控制,可以对自己的情绪和人生有所掌控,让我们更加积极地面对人生的进程。
但这不是一次就能洗得干净的,传统的观念、社会的压力、自我的评价,这些让自己的大脑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的“污垢”却不自知。这些方法必须得用到日常生活里,且尊重“反复使用”的原则,才有可能真正起到一点作用。
不然,道理是道理,你自己是你自己,谁也不想过上“道理我都懂,就是过不好一生”的循环之中,不是么?
你有什么掌控情绪的方法或者经历么?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们讨论。
可以进入我们的咨询师信箱留言,
寻求专业咨询师的帮助哦~
扫码即可进入咨询师信箱
-END-
编辑 | Juice
排版 | Pesto
审核 | 张奕华 林玛 宋姣姣
图片 | 岑骏juncen
参考文献:
[1]《情绪》.[美] 莉莎·费德曼·巴瑞特著.中信出版集团.2019.
[2]《理性情绪》.[美]阿尔伯特·埃利斯著.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2014.
[3]夜听:永远不要为别人的情绪买单
▼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树洞,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