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 · ——

中青报·中青网 中青校媒 广东
2024-09-29


萌主有话说

近日,#为什么朋友圈这条横杠有长有短#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的热议。由此可见,朋友圈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多人都有刷朋友圈的习惯,早上醒来看一看,中午吃饭刷一刷,晚上休息前再复盘复盘,总担心漏刷了任何一条朋友圈,以致错过重要的热点和朋友们的状态。久而久之,朋友圈的存在,不再只是朋友之间单纯的分享和交流,也在无形中成为了所有人的“宣传阵地”,不少网友纷纷吐槽:朋友圈已经变味了!因此,越来越多人思考朋友圈的意义,也越来越多人因为不想被朋友圈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所“淹没”,从所有可见变成三天可见,最终变成一条横杠,彻底消失在朋友圈的浪潮当中……



01






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情况?新加了一位微信好友,点开其朋友圈,竟然是一条横杠;又或是许久未联系的好朋友,闲暇之时想通过朋友圈来了解ta的近况,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变成了一条横杠……


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看到横杠的那一瞬间,心情坠入到了谷底:是我做错了什么吗?他们为什么要屏蔽我?就这样,因为一条横杠的情绪内耗开始了,你也不好意思直接去问他人为什么要把你屏蔽,但却在一次又一次的内耗中,疏远了你与他人的关系,引发了不必要的社交焦虑。


其实,朋友圈的关闭,不一定是感情出现了破裂,而是在面对虚拟社交时,他人为了更好地专注自己所做出的选择。但是为什么,曾经大家乐此不疲地在朋友圈分享和交流,现在都销声匿迹了呢?



02






“发微信朋友圈的初衷是为了记录和分享生活。”把生活分享给我的好朋友们,相互走进对方的生活;让自己的点滴变成数字印记,不让记忆流失。但渐渐地,微信朋友圈似乎变了味,已经不是当初的它了。


每个成年人的朋友圈大概会有很多与自己没什么太大关系的人吧?各种微商、早餐店老板、旅游带团的包车师傅甚至连理发店的Tony老师都有你的微信。朋友圈里有太多这些不是“朋友”的人了,他们只与你有过一面之缘,甚至没见过、没说过一两句话便失落在茫茫的通讯录之中。

“朋友圈”不再是“朋友”圈,更变成了“工作圈”,被老板要求转发朋友圈内容、转发公司公众号文章,甚至换上你着西装打呔的头像,换成“AAA某公司某某”的昵称,为了自己的业绩去加自己并不真心愿意加的客户……微信加的人越来越多,而自己的交心朋友却越来越少,“朋友圈”逐渐沦为“工作圈”、“广告圈”。

 

朋友圈就像表演的舞台,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像是朋友圈的素材。微信朋友圈中的内容往往不是后台生活的完全真实再现,而是我们对理想自我的表演。但我们总会把他人的“表演”当成他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有人晒自己天天开豪车住豪宅,周末打场高尔夫……

看了看共享单车月卡扣费提醒,我想:假如我有钱就好了。

 

有人晒自己自由职业多自由,飞欧洲品红酒,飞南美看雨林……

看了看手中被自己誉为“国窖”的重糖饮料,我想:以后我也要做自由职业。


……


当我们看到“表演”与我们自身的对比时,一种失衡感油然而生,也会伴随着社交焦虑的到来。研究指出,社交焦虑程度越高,用户使用社交媒体的频率就越低。



03






“两年前,我下定决心关闭朋友圈,因为我不想受到物欲横飞的世界的干扰,每天在情绪内耗,烦恼自己怎么不如别人,自己怎么不够优秀。关掉之后,我发现我更能够专心致志地去完成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完全不需要朋友圈所谓的监督,因为我已经成为了自律的人了。”

 

“读书那会,我很看不起那些在朋友圈发食物的人,我觉得他们矫揉造作,就吃顿饭有啥好发的。后来我实习完上班之后,每天穿梭于市井,为一日三餐而奔波。才发现把食物拍得好看,有那个兴致去拍去发圈的人,是多么热爱生活啊!”

 

我们心里总会假想有着一些观众去看我们在朋友圈的“表演”,他们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动态,审视我们的一举一动,进而会促使我们产生社交焦虑。过高程度的社交焦虑犹如表演舞台上的聚光灯,我们的普通日常便成为了台上跌宕起伏的“表演”,同时我们也会把自己的“表演”与他人作比较,加深社交焦虑的程度。

 

面对紧张且使人焦虑的“表演竞赛”,若想拒绝社交焦虑,不妨试着不要把自己的生活搬上舞台,学会拥抱真实,接受真实。

 

“发动态是热爱生活,不发动态是在认真生活。”




今日互动

说说你在看到朋友圈一条横杠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往期回顾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文字丨刘子滔 吴苇菁

图片丨刘子滔 吴苇菁

编辑丨吴苇菁 刘子滔

责任编辑丨舒家奎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青校媒 广东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