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 ▏我真的在认真的笑···
为了证明自己在笑,需要好努力喔···
以前只需要打“哈哈”就可以了,
而现在,
“哈哈”跟“滚”的意思差不多,
“哈哈哈”是“好无聊”,
“哈哈哈哈”代表“敷衍笑一下”。
你至少要笑到6、7个哈字
才能表示是真的好笑,
这变成了我们约定俗成的一种社交礼仪。
而好像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社交中,
类似这样的“潜规则”还有很多。
“ 符号和叠字,可能是送命题 ”
如果跟你说话你回复“嗯”或者“哦”,那基本就要关掉对话框了,但如果是“嗯嗯”或“哦哦”,就感觉还会想跟你聊天。
@幻羽
嗷嗷=噢噢>哦哦>哦。
嗯嗯>恩恩>嗯。
行嘛>行>行吧。
好嘛>好吗>好么。
@废物Five
反驳别人的时候加个(笑哭),会显得你比较客气。
这一条真的可以说生活的智慧了,我们示范一下
我觉得你说的不对
你这么说简直是搞笑
@二丁宁
如果是比较轻松的时候,一句话的末尾可以不加“。”句号显得很生硬,可以选择用~、表情或者什么都不加来代替。
感受一下:
你在干嘛呀?
在吃饭。有事吗。哈哈哈。友尽吧。
当然了也不要加太多感叹号!因为!
会让人感觉!你情绪!很激动啊!害 怕!!!
波折号偶尔加一下还行~也不要加太多了吧~会显得太随风飘摇了~尤其是工作的时候~如果合作方一直给我加波折号~真的会很想打他呀~
省略号也是一样的……每句话都加的 话……
感觉你这个人说话为什么……吞吞吐 吐的……
吞吞吐吐……哎呀……这词太污了…
@神武鸡
“我去吃饭了/我去洗澡了”的意思是:
这个话题聊的差不多了,我觉得已经稍显尴尬了,在气氛攀登上尴尬高峰的前一刻我想刹个车,但这不代表我真的要去吃饭或洗澡喔,啾咪。
所以如果你发现我下午三点跟你说我要去吃饭了的时候,请你就放我一马不要继续追问:“吃这么早呀?”可以吗……
@布鲁Blue
“不聊了我去睡啦”的意思是:
我现在要开始我的睡前仪式:玩手机了,还有很多朋友圈和微博等着我去刷,我要借此了解一下家国大事,直到5分钟内连刷三次都不再有新的朋友圈和微博出现的时候,我就真的要去睡了。
@Actin
去做客,别人用一种特别不咸不淡不痛不痒的语气问你要不要留下来吃晚餐,就暗示:我们要吃饭啦,你是不是该走了?
因为对方如果真的想留你吃晚餐,
是绝不会用这个语气邀请的。
@jessica liu
一直发发表情包不一定是要跟你斗图,可能是话题可以结束了我还有事儿。
@Bessy_Z
别一见面就要求加微信行吗,更不要看着对方通过自己的好友请求啊……多尴尬啊。
@Bill
谁先加的微信,谁要先说第一句话,打招呼最好先自报家门。
你加的我你还问我是谁,
朋友,删除按钮下一秒就要按下去了 啊!
@Tz
不知道算不算...QQ上有个抖了你一下这个功能,我觉得刚认识的人用这个就不太礼貌。
@越努力越幸运
工作之后感觉微信比较常用来工作,微博可能相对私人一些,所以如果不熟的话,能不能不要追着互关互关互关啊,给人留一片净土让我中二好吗!
@Jingt
朋友圈有共同好友的情况下,有多条评论,只要回复了一条,其他都应该要回复喔。
@纸
有些人的手机就是单向用来找别人的。别人给他电话、微信、短信,一律找不到他。不知道这些不回复的人是真忙还是假忙……
@球状闪电
不回别人微信前最好不要发朋友圈。
@Candice
在人际交往中,“有礼貌”可能是最底线的要求了。
也许不是所有人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不是所有人能够很敏感地“读懂空气”,但至少,最起码,要懂礼貌。
然而,社交方式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有礼貌”的定义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以前普遍遵循的礼貌和规矩,因为在使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人添加了附加含义,而偏离原意:
比如微微一笑以表敬意,可能现在看来却十分迷幻;
“呵呵”过去真的是正经笑声,现在却是嘲讽第一词汇。
另一方面,从前被认为是“没礼貌”的举动,因为时代的变化,也变得可被接受。
比如聊天随时开始和结束,没有正式的招呼和再见,在微信中就是常态。
因为当今的很多交流从线下变为了线上,因此沟通中的许多非言语线索(表情、语气、肢体)就被过滤掉了,表达礼貌的态度就更加困难。
因此我们产生了表情包、颜文字、去弥补那些消失的非言语线索,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更礼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套不断更新着的规则和界限,而我们,需要在这些变化中彼此触碰,了解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
最后,
送上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容,
让我们以表情包愉快地结束交流。
文案编辑:公共卫生学院新媒体运营中心 赵子月 王蕊
责任编辑:公共卫生学院新媒体运营中心 赵子月 王鑫超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