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决胜脱贫】理清思路 选好产业发展方向
—— 我州探索走出可复制可推广精准扶贫好路子之六
精准扶贫重方法,用湘西山水写好湘西脱贫文章。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的重要指示,5年多来,我州在产业发展上立足湘西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使脱贫产业真正成为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
▲泸溪浦市 侯发进/摄
因地制宜 发展当家产业
泸溪县浦市镇马王溪村因发展快、村容美,在我州享有盛名。州委书记叶红专到该村调研时,曾赞誉该村是新农村建设“湘西第一村”。2月22日,记者一行来到马王溪,探求“第一村”的发展之道。
冬寒未退,春景已现。马王溪村内宽广的大道旁,绿树摇曳,葱葱郁郁,温室大棚鳞次栉比。一旁立起的标识牌上清楚写着“梦幻彩陶体验园、果蔬采摘园、游客服务中心生态餐厅”等字样。远处,几栋清新别致充满民族气息的民宿建筑吸引着过往游客的目光。
村支书石泽林介绍说, “生态农业观光游是现在村里发展的新方向,来势相当好。目前,我们的产业配置十分灵活,村民们都有了‘第一桶金’,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家的谋生渠道。”
石泽林口中的“第一桶金”来自马王溪村的当家产业——陶瓷生产,故事仍与这位老支书有关。早年前,石泽林为生计曾到广州佛山的陶瓷厂打工,回乡后便把产瓷技艺和销售渠道带到了村里。
马王溪村盛产高岭土,这恰是做陶瓷的好材料,加上村里剩余劳动力丰富,又有石泽林负责联系市场,陶瓷产业孕育而生。“在最困难的时候,厂子养活了我们许多人。”村民孙爱华回忆说。
有原料、有技术,有人力,该村发展陶瓷产业的资源优势得到我州充分重视。2016年,央企酒鬼酒公司成为马王溪村陶瓷厂的最大客户,陶瓷厂也从生产低端产品为主过渡到主攻中高端产品。2018年,生产酒鬼酒陶瓷酒瓶使得马王溪鑫隆紫砂陶瓷厂直接创收1200万元,拥有熟练工人200多人,带动30余名建档立卡户就业脱贫。
陶瓷产业发展壮大,群众的口袋鼓了,新的产业也跟着发展起来。果园、菜园日具规模,民宿、餐馆相应而生,村民们成群结队搬进了“小洋楼”,特色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凤凰黄沙坪村 全修庆/摄
一村一品,精准施策。除马王溪外,在我州许多村落,利用先天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铺就脱贫致富路。
吉首市峒河上游,城市绿道起点,53岁的曙光村“能干人”——杨仕军每天都容光焕发,笑脸迎客,打理着他的好“门路”。他建立的蓝飞旅游公司当前已建成特色餐饮文化园10亩、农活体验园50亩、观光采摘园100亩,年净利润达到200万元。
杨仕军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地利”:“作为曙光村人,我是幸运的,特别是政府推进绿道建设以来,市民都到这儿休闲健身,产业自然红火了起来。”
石家冲街道曙光村,紧依峒河与绿道,拥有丰富自然资源。2016年,经吉首市扶贫办、曙光村委会和贫困户的集体讨论和综合评议,155万元旅游扶贫项目资金入股杨仕军蓝飞公司,通过股份帮扶模式带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该项目惠及曙光村贫困户31户114人,两年来实现贫困户每年分红25.6万元,年人均增收1123元。
近年来,随着峒河国家湿地公园与城市绿道名气不断增大, “农家乐”与“乡村民宿游”成为曙光村拉动经济、带动就业的主要方式,政府大力扶持,村民积极参与,旅游产业发展红红火火。
找准地区优势,因地制宜,选好当家产业,精准发力,让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是我州推进产业扶贫的成功经验。
▲龙山惹巴拉 曾祥辉/摄
统筹布局 做好山水文章
我州发展扶贫产业立足本土实际,注重统筹布局。
以富民强州的重点产业——茶叶为例,对接湖南省“千亿湘茶”战略 ,我州鲜明提出“打造百亿茶产业,增添湘西新名片”目标。根据现有产业基础、优势条件和发展潜力,以名优绿茶和红茶为重点,优化茶业布局,将古丈、保靖、吉首、永顺四县市打造成茶叶产业核心区,将凤凰、花垣、龙山三县打造成茶叶产业扩展区。
“好产业更需要扩大规模,有竞争力的茶产业集中发展、做大做强,才能帮助更多群众。”“最美茶农”河溪镇茶产业带头人张晓梅接受采访时说。受益于吉首市打造马颈坳镇苗疆茶谷、矮寨-寨阳幸福茶谷、河溪镇三溪茶谷等十大黄金茶谷产业规划,茶产业发展沿峡谷向河流两旁和沿河纵深宜茶地域延伸布局,张晓梅担任理事长的丰裕隆茶产业合作社每年旺季可吸纳务工人员达670人,开展的一村一品项目入股分红让七个村484户1691人得到实惠。
推进茶产业全面发展,保靖县扶持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覆盖全县种茶的32个贫困村。该县葫芦镇大岩村现英茶叶专业合作社,与村里94户建档立卡户建立了稳固利益联结机制,流转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土地105亩,2018年吸纳贫困劳动力务工超过1000人次,每年支付贫困户土地流转费3.8万元,每年支付贫困劳动力工资10万元以上。
除全州重点产业重点布局外,我州各县市均对县市产业整体发展有着清晰规划。其中,泸溪县大力推进“椪柑、铁骨猪、玻璃辣、油茶、生姜、佤乡米、豆腐、葡萄”为主的“八大品牌”“八大基地”建设。以“八大产业”和其他有市场前景的特色产业为基础,让全县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和社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发展产业选择,使扶贫产业成为了脱贫攻坚的主心骨。
2017年,该县合水镇1100名贫困群众通过在家门口的油茶基地务工稳定增收,脱贫摘帽。2018年,荣获湖南省 “百名最美扶贫人物”的罩子坪村村民陈国富领导该镇国富油茶专业合作社创收900万元,帮助919户贫困户1721名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通过统筹布局,我州着力让本土优势产业系统化规模化发展,让一方水土能养一方人,留住一方人。集中力量巩固与扩大产业扶贫成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着不竭动力。
本文刊发于2019年3月15日《团结报》第1版
来源|团结报
作者|记者 刘琪洲 特约记者 向晓玲 麻正规
编辑|刘娜
监制|龙尧
精彩内容速览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