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辑有约】云顶逐梦
云顶逐梦
如果没有痛彻心扉的爱,哪来对故土绝地深情地回眸?
—— 题 记
嘉宾简介:
张向阳:男,1969年出生,龙山县里耶人,州烟草专卖局(公司)驻龙山县里耶镇云顶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期间,他以村子为家,与村民同甘共苦,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带领群众挖断思想穷根,克服恶劣环境,苦干实干,走出了一条以旅游产业为主,多种特色农业产业协调发展可持续脱贫致富之路。他曾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湖南省最美扶贫人物、湖南省烟草系统先进个人、湘西自治州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谢慕:女,州烟草专卖局(公司)职工,张向阳的单位同事。
张小权:男,云顶村村民,村里产业发展带头人。
彭权:男,云顶村村民,村里产业发展带头人。
主持人:
田应明:团结报社社长、总编辑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访谈现场
田应明: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通过扶贫村村民和300多万名驻村干部的共同努力,全国832个贫困县已经全部脱贫摘帽。
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州党员干部尽锐出战,用无怨无悔、担当作为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涌现了一批政治坚定、表现突出、贡献重大、精神感人的战贫斗士。在今年2月25日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我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11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6个集体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州烟草专卖局(公司)驻龙山县里耶镇云顶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张向阳同志,以及他的同事谢慕女士,还有来自云顶村的村民张小权、彭权两位同志。
张向阳同志,听说你是2018年被派到云顶村担任第一书记的,你们去的时候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吗?
张向阳:感谢田应明社长邀请我们参加“总编辑有约” ,很荣幸能向各位分享一些我的经历。说到我对云顶村最初的印象,我记得2018年公司调换扶贫队伍时,我向公司党组提出申请,请求参与八面山云顶村的驻村扶贫工作,得到了领导的批准。那年的3月7日,我们进驻云顶村时,山下的油菜花和桃花已经开了,山上还下着雪,迷雾茫茫,寒风阵阵,村里没有手机信号,还停电停水,在村里走一圈下来,发现村民的生活过得十分艰苦。看到这些情景,我感到肩上的责任很重,但也激励着我,要为云顶村做出一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实绩来。
云顶村扶贫:责任重大,困难重重
田应明:听说你和八面山很有缘,而刚好你们的扶贫点又在这里,你成了云顶村的第一支书,能说说这里面的故事吗?
张向阳:我是1969年出生的,母亲在龙山县氮肥厂工作,工作很忙,只能靠奶奶带我。我出生那年,我姑姑16岁,她作为最后一批下乡知青,去了八面山上的天堂村。天堂村非常偏远,而且不通车,据说当时上山的时候脚都是挨着屁股走的。我奶奶担心姑姑在山上受欺负,就带着三个月的我一同去了八面山,一直到我六岁时才下山。八面山上的生活十分艰苦,我们一家人没有地方住,只能弄上两张床和一个火盆,住在村民的牛棚里。我奶奶说,当时大家身上全是跳蚤,这样的生活坚持了六年,直到我们都下山。到现在,奶奶提起这段往事,她还不禁感叹那时生活的艰苦。所以我常说“别人走完一生去天堂,我是在‘天堂’学会打酱油后才走向人间的”。
张向阳与八面山的特殊缘份
田应明:大概在2001年的时候,我第一次上八面山,当时八面山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风景的确秀丽,但那里的老百姓吃、穿、住、行各个方面都十分艰苦。你小时候在那生活过,扶贫又到了八面山上的云顶村当第一书记,通过调查,你发现云顶村发展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张向阳:到云顶村之后,我和两名队员一起挨家挨户地了解村里的实际情况,同时我也在认真观察村里的人、事、物。通过走访和观察发现,当时的云顶村和印象里的八面山相比,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甚至可以说变得更差了。我小时候所在的天堂村有一两百人,虽然生活艰苦,但也算是热闹。但我到云顶村时,这个村子就显得十分没落了,村里残垣断壁比比皆是,村里的卫生条件和大家的卫生意识也很差,村民对我们扶贫工作队也十分淡漠。
蓝天之下,谋划云顶村的未来。
经过我们的调研了解后,我们发现,制约云顶村发展的一大难题是土地问题。刚去的时候我很疑惑,为什么大家没有根据易地搬迁政策要求,搬到条件更好、更容易讨生活的地方去呢?经过与村民们的交谈才知道,他们骨子里有对这块土地的热爱,是在城里长大的人无法想象的。以至于后来我们要占用老百姓的土地、修建基础设施时,很多村民竟会拼命般地与我们对抗。
云顶村是一个只有800多人的村子,但是村里因病、因残致贫的人却不少。他们当中有的是因为意外事故得不到快速有效的治疗而落下残疾;有的因为在外从事高污染高风险高伤害的工作,患上严重的疾病。我想了很多办法,其中一个就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向大家描述云顶村的真实情况,联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的爱心力量,帮助村里最贫困的群众,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让他们相信扶贫队来这里是为了给大家带来改变,带来美好生活的。
田应明:你怀揣着儿时的记忆来到云顶村,一方面可以说是在云顶村寻找乡愁,另一方面更是怀着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大爱来的。为了工作的顺利开展,相信你们平时一定和村里的干部、老乡们开了不少会、碰了不少头吧,有哪些场面是令你难忘的?
张向阳:我们工作队的三个人不仅仅是一个扶贫队,同时也是一个党支部,所以我们党建工作也不能落下。刚去不久,我们就召集全村35名党员开会,结果到场的只有十来个,而且都是年纪偏大的老党员,他们有的带着孙子来,有的拄着拐杖来,而其他年富力强的党员都外出打工去了,有的住进了城里。那个会是我开过的最难开的会,从晚上七点一直开到了十二点。会上,我一方面介绍我们工作队的情况,向大家汇报我们开展工作的一些想法,另一方面是想征询村里党员对云顶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村里的老党员身上带着的手机都是老人机,一来电话,闹铃声音就特别大,我的讲话时不时就被这些电话铃声打断,我只能中断讲话,耐心地一遍遍地维持会议秩序。好不容易陈述完扶贫队的想法后,已经到了深夜十二点。我看时间已经这么晚了,参会的又是老同志,心里也感到不好意思,于是说:“对不起大家,今天一不小心讲的时间太久了,现在都到了晚上十二点了,我耽搁大家时间了。”有位老党员站起来,说:“张书记,你讲得好啊,我们还愿意再听两个小时!”
云顶扶贫初印象:“磨心”
可能是因为经常组织大家开会,长时间大声说话给自己的嗓子带来了压力和刺激,以至于到2019年的时候,我都说不出话来了,最后进了ICU,动了手术才渐渐好转。干工作,我不想死,但我也不怕死。长期超负荷的工作让我身体健康状况“报警”了,但我们的真情实意换得了所有云顶村党员群众的认可,大家主动参与村里发展事业的积极性也高了,这也是非常难得的。
田应明:我州整体战略是把州域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文化公园”。在这样大背景下,龙山县也将发展全域旅游产业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谋划落实。同时,近些年全州上下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我们重中之重的工作加以推进,但是具体到某个村,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抓扶贫工作,还需要因地制宜。你到了八面山后,是什么让你觉得旅游产业可以成为八面山的优势产业的?你又是怎么构建八面山的旅游产业的?
驻村工作队在田间地头向群众了解所需所想。
张向阳:在我看来,开展驻村扶贫工作是因为老百姓口袋里没有钱,如何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是开展扶贫工作的关键。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我就想到了把扶贫脱贫工作应该与推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抓。如何抓呢?就是要发展产业。发展产业最重要的是看自己手里有没有别人没有的资源,然后把这个独特资源打造成亮点。八面山最大的优势是独特美丽的自然风光,最大的卖点是宜人的气候,从每年4月到10月,八面山上的每一天几乎都是春天。八面山上还有海洋生物化石,那也是一项独特资源。此外,这里出产的农副产品质量也十分好,山上养一年半才出栏高山猪,不论从肉质还是口感上说,都比那些四个月就出栏的猪更优。
要发展旅游产业,我认为,一要突出服务意识,要依据消费者的喜好来调整产品,不能说觉得自己家腊肉好,就依据自己的口味一锅腊肉加一把辣椒,就端给来自上海的客人吃,肯定是不行的。二要避免同质化,努力把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整合起来,打造出八面山独特的文化,吸引更多游客来参观。但是,我们刚来的时候,八面山的自然环境破坏很严重,为了给将来发展旅游产业打好基础,我联系了龙山县林业局和森林公安,我们要把八面山的生态环境保护起来。此外,八面山的道路交通情况也差,要发展旅游产业,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八面山居·云顶房车部落”落地云顶村,为山村发展旅游产业注入了巨大活力。
田应明:你爱好摄影,八面山上的祖母树、芙蓉花、云顶仙猪,以及八面山上的一草一木、一石一云、一花一景……都通过你的镜头,被优雅从容地推到了大家面前,许多景物都成了网红打卡对象。你可以分享一下你是如何将这些打造成网红打卡对象的吗?
张向阳:我是觉得,旅游就是“好看、好吃、好玩”。作为规划者,如果要做到这三个方面,首先要做到能震撼自己,如果不能震撼自己,又怎么去震撼别人呢?所以,我在云顶村提了“三不”原则:一是不许尖叫,二是不能流泪,三是不许赖着不走。好的旅游项目,除了要有吸引人的特质,还要有深厚的底蕴。刚开始推进旅游产业建设的时候,没有多余的钱去开发新项目,我们就想自己开一条悬崖路,打造成特色项目。村民因为旅游开发尝到了一些甜头,自愿和我们一起开发悬崖路。每天早上,我们和村民拿着镰刀和锯子,经过四天的劳作,才修出了一条悬崖路。路通了,然后我们又思考给这个悬崖路取什么名字,赋予怎样的背景和寓意。现在,我们还在规划悬崖泳池旅游项目,主打原生态山泉水泳池的概念。
张向阳关于八面山的三句“名言”
田应明:我们去村里的时候,看到村民碰见你,都笑得很淳朴很开心,也看到你为了让云顶仙猪、云顶美羊卖个好价钱,和村民在冰天雪地里杀猪宰羊,忙得热火朝天。冷冷的天,暖暖的心,这里面故事应该不少吧?
张向阳:以前,云顶村老百姓种植农产品并不是以盈利增收为目的。去了之后,我觉得品牌是走向市场的关键,树立品牌才能增加附加值,才能提升价格。我们从八面山上传统的养殖产业入手,以“云顶仙猪”“云顶小神牛”“云顶美羊”为抓手,成立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商标,又通过品牌宣传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应。以“云顶仙猪”为例,其独特的口感,过硬的品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价格也由2018年的11元每斤提升到现在的25元每斤,增加了村民的收入。2019年初,村里两个养殖合作社共存栏生猪600余头,社员户养殖生猪300余头,生猪总存栏量达到了900余头。
手牵“云顶仙猪”,群众增收致富在眼前。
当然,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在我们发展产业的同时,也遇到巨大的挑战。2019下半年,愈演愈烈的非洲猪瘟疫情对我们“云顶仙猪”养殖项目带来了巨大隐患。那时候,村内有600余头的生猪,防疫形势极为严峻,如果村里的生猪感染上猪瘟,村里的养殖产业收入会受到严重影响,全年的脱贫目标就实现不了。为此,我们联系了里耶镇政府以及县里的畜牧部门,采购防治药品,并要求村民不吃外来猪肉,防止猪瘟传染到村里。因防范措施到位,里耶镇38个村中,只有云顶村没有出现非洲猪瘟疫情。生猪养殖产业得到了持续发展,去年村里最大的养殖户生猪养殖收入达到30多万元。
田应明:从脱贫攻坚任务的圆满完成,再到乡村振兴的开始,在云顶村的三年多时间里,你觉得自己收获了什么?你在八面山上的工作有没有遗憾?
张向阳: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我现在五十多岁,未来还要做很多的事情,只要有一口气,都还有奋斗的价值。通过几年的扶贫,不能说是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只能说是实现了自己的扶贫想法。为此,我只想表达三个感受:一是每个人真心真意去奋斗,总会创造神奇;二是一切荣誉都将归属于人民,所有的感恩和感激都将化为前进的动力;三是永恒的爱终会润泽大地。至于遗憾,我觉得人生因遗憾而多姿多彩,所以遗憾也算是一种美。
州烟草专卖局(公司)组织干部职工来到云顶村开展活动。
田应明:谢慕女士,你既是张向阳的同事,也是他的邻居,在工作和生活中,你对他有比较深的了解吧?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谢慕:在工作中,他时刻用自己的言行感召我们,他是一个特别有情怀、能把事做成做好的前辈。在生活上,他是一个阳光向上,热爱生活的生活家,他是喜欢研究摄影和美食的文艺青年。基于他的情怀、能力、激情,把云顶村打造成今天的网红打卡地,也不出我们的意料。
田应明:张向阳能从全国300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你认为他身上具有哪些令你感动、令你敬佩的品质?
谢慕:他最突出的品质是为人实在、知识渊博、幽默风趣。在艰苦的环境中,在大家都不相信能做好的情况下,他能带领村民把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做起来,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把梦实现,这是最令人感动的。
夜幕下的云顶村,华灯璀璨。
田应明:张小权,你在云顶村做过村干部,你当村干部时,村里的产业发展情况是什么样的?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你觉得张书记在发展村里的产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张小权:当时村里的情况很落后,最主要是交通不便,云顶村离里耶镇上有26公里,开车需要一个半小时,以前这里的经济完全就是自给自足。2013年,我在村里搞运输、搞养殖,冬天大雪封山,必须储存汽油才有油用,养殖的羊,价格低,交通不便,我们做什么都难有好的经济效益。
冰封八面山,驻村工作不停步。
2018年,张书记到云顶村后,就组织我们村支两委开会,认真研究村里的产业结构、人员结构和党员情况,提出了产业发展新思路,明确了开展扶贫工作的方向。一开始,村里多数人都不相信工作队提出的新思路,都抱着观望态度。
我是村里的党员,我是特别想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张书记了解我的情况和我的想法后,就引导我改变过去小打小闹、单枪匹马做产业的思路,指导我们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在张书记的努力下,村里向后盾单位争取资金600多万元,把里耶镇到八面山的26公里路程全部铺上炒砂,云顶村里还修了一条环村路,我们祖祖辈辈想都不敢想的大喜事就这样在张书记的带领下实现了。现在,我们的合作社初具规模,形成了以餐饮、养殖、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链,发展基本步入正轨。后期,我们还会继续完善餐饮、养殖和旅游产业链,借助八面山旅游业吸引游客进村消费,让老百姓收入更高,生活更有信心。
在州烟草专卖局(公司)的指导下,云顶村的烟叶产业发展来势很好。
田应明:彭权,听说你之前是一直在外打工,后来是张书记把你“哄”回来的,你又把你的工友“哄”了,让他和你一起回来发展产业,是这么回事吗?张书记是怎么“哄”你的,你又是怎么样“哄”你的合作伙伴的?
彭权:对,我原来在广东打工,处了个对象,结婚压力大,就一直没有回来。说张书记“哄”我,也说不上,我在打工期间,张书记时不时地给我打电话,讲云顶村的喜人变化,讲云顶村需要年轻人来建设,总是鼓励我回乡创业。因为经常和张书记交流,看他的朋友圈,了解了家乡的变化,加上八面山网红打卡地的名气日益增长,自己就有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去年年底,我下定决心回乡创业,一名与我一同打工的安徽工友,听了我的讲述后,知道我们村里有一个厉害的第一书记在坐镇,他也瞒着父母将新房卖掉,带着资金和我一起来到云顶村,成为我养殖合作社的合伙人。目前,我们的合作社山羊养殖基本成型,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
田应明:说得很好!通过与各位聊天,我们了解了云顶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情况,了解到虽然云顶村很贫穷,但在张书记的领导和全体村民的不懈努力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大家的讲述,我感觉,驻村扶贫工作是一本很好看的书,书中写下的是干群不畏艰险、积极进取的“正能量”;驻村扶贫工作也是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故事里讲述的是人们战贫斗困、建设美丽家园的壮举。张向阳同志获得“全国扶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是实至名归,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团结报》2021年4月22日4-5版特别报道。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可看全文。
总策划:田应明
策 划:龙捷 龙文玉 周泽平
执行策划:岳跃强 周胜军 刘驷刚
谭必文 石秋云
文字统筹:周名猛 田华 龚琳翔 龙蛟
摄 影:张谨 田宏贵
视频摄制:陈昊 谢杰 胡迎赢 林云
欧阳仕君 田浩
特约赞助:
湖南为民酒业有限公司
来源|团结报
编辑|刘娜
监制|陈昊
精彩内容速览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