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开信:中国不是敌人

写在前面的话:

近百名来自学术界、外交政界、军界和商界的成员近期在《华盛顿邮报》发表以“中国不是敌人”为题的公开信。密西根大学李侃如-罗睿驰中国中心主任高敏以及荣誉教授李侃如都签署该公开信。  

*学者观点并不代表密西根大学立场。


该公开信翻译如下:


尊敬的特朗普总统与国会议员:


  我们是学术界、外交政策界、军界和商界的成员。我们绝大多数都来自美国,其中许多人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在关注亚洲地区。我们对于中美关系的恶化深感忧虑。我们相信中美关系的恶化并不符合美国或是全球的利益。尽管我们对于北京近来的行为深感不安,并认为对此需要作出强有力的回应,但我们同样相信,美国的许多举措直接导致双方关系直转下滑。

  接下来的七点主张代表了我们对于中国、美国对华战略以及更加基本有效的美国对华政策的集体看法。列出我们的工作机构只是为了表明我们的身份。

  第一,近年来中国那些令人感到不安的行为--包括在国内越来越强硬的管理、加强国家对于私人企业的控制、未能兑现多个贸易承诺、扩大箝制外国舆论,以及更加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对世界很多国家构成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需要美国作出坚决和有效的应对。然而,美国政府目前的对华政策根本是适得其反的。

  第二,我们认为北京不是经济敌人,也没有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没有必要在所有领域与其抗衡。中国也不是铁板一块,其领导人的看法非一成不变。尽管其经济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促使北京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起了愈发独断的角色,但许多中国官员及其菁英知道,对西方采取克制、务实和真诚合作的态度,是符合中国利益的。华盛顿对待中国的敌对态度削弱了这些声音的影响力,使得咄咄逼人的民族主义者更受青睐。如果在竞争与合作之间达成恰当的平衡,那么美国的行动将有助于强化那些希望中国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具建设性作用的领导人的地位。

  第三,美国将中国视为敌人,并试图解除中国与全球经济联系的做法,会破坏美国在国际舞台的形象与声誉,并损害所有国家的经济利益。美国的反对将无法阻止中国经济的继续崛起,无法阻止中国公司占据更大的全球市场份额,也无法阻遏中国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美国要想极大地延缓中国的崛起,就势必会伤害自己。如果美国向自己的盟国施压,要求它们也将中国视为经济和政治上的敌人,这就会削弱美国与这些盟国之间的关系,有可能导致自己,而不是北京,陷入孤立的境地。

  第四,害怕北京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领袖的情绪被夸大了。这样的结果不符合大多数其他国家的利益,北京自己是否认为这一目标是必要或可行的也不得而知。此外,一个限制本国公民获得信息和机遇、打压少数群体的政府既不会获得强有力的国际支持,也无法成功地吸引全球人才。对于这些做法,美国最好的回应方式就是与我们的盟国和伙伴一道,开拓一个更加开放与繁荣的世界,而中国也将获得参与开拓这一世界的机会。试图孤立中国的做法,只会起到削弱那些意图让中国变成更加人道和宽容的社会的中国人。 

       第五,尽管中国制定了在本世纪中叶之前成为世界级军事强国的目标,但要想成为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的军事强权,中国还面临巨大的障碍。不过,北京不断增长的军事实力侵蚀了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长期以来的军事主导地位。在这一方面,最好的回应方式不是与中国公然展开以开发进攻性、深度打击武器为核心的军备竞赛,也不是确立美国在直抵中国边界的地区夺回全方位的主导地位这一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更加明智的政策是与盟国加强合作,一同维持威慑力,加强防御性的区域阻遏能力、培育韧性以及提高对美国或其盟国发动袭击的应对能力。与此同时,加强与北京在危机管理方面的努力。

         第六,北京寻求削弱西方民主准则在全球秩序中扮演的角色,但不是想推翻本身也从中获益数十年的经济和其他要素。确实,中国的参与攸关国际体制存亡,也关乎能否有效回应气候变迁等共同问题。美国应鼓励中国参与全新或是修订过的全球体制,使得崛起势力能有相应更大的声音。对中国采取零和作法只会让北京,要不脱离体制,要不就是支持分裂的全球秩序,而那样将伤害到西方的利益。

  第七,总而言之,成功的美国对华政策必须专注于与其他国家一道,创造一个支持其经济与安全目标的持久的联盟。这一对华政策必须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现实地评价中国的看法、利益、目标和行为;准确地调度美国及其盟国的资源,令其匹配各种政策目标与利益;再度致力于强化美国作为其他国家模范的能力。最终,恢复美国在一个动荡的世界中展开有效竞争的能力,并且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一道合作,而不是推行一套旨在阻挠或是遏制中国与世界接触的适得其反的做法,才是最符合美国利益的。

  我们相信,这封公开信有这么多人联署明确表明,有些人所谓华盛顿各界对中国同仇敌忾的共识其实并不存在。

 

 M. Taylor Fravel(傅泰林)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政治学教授; J. Stapleton Roy (芮孝俭)是威尔逊中心的杰出学者,曾任美国驻华大使;MichaelD. Swaine(史文)是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Susan A. Thornton(董云裳)是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的高级研究员,曾任东亚及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EzraVogel(傅高义)是哈佛大学荣誉退休教授。

上述人员散发了信件,并得到以下个人的签名(以下只罗列密西根大学相关人员):

  • Mary Gallagher (高敏), 密西根大学政治学教授、李侃如-罗睿驰(Lieberthal-Rogel)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 Kenneth Lieberthal(李侃如), 密西根大学名誉教授;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高级主任(1998--2000) 


有兴趣阅读英文原文,可点击“阅读原文”


相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