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当代中国神学教育的十大危机

2017-07-03 灵修平台 QT灵修
↑ 点击上方“QT灵修”关注我们

【深度文章】

当代中国神学教育的

十大危机

· 张远来 ·

导语:

  神学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教会的未来,中国神学教育有很多优秀可取之处,比如亲和力强,神学生年纪轻而侍奉时效更长,可塑性强等。但也存在着某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罗列中国神学教育的十大可能性危机,盼望在自我检视中促进神学教育的进一步完善。个中观察纯属个人一管之见,仅作为关心中国教会发展的同工同道们共同探讨的抛砖,希望能听到更多方家的赐教。



一、神学与牧养的脱节


  今天的神学越来越像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似乎在走一条与教会牧养渐行渐远的路。形而上,虚而浮,一堆看似正确的见解,却鲜少裨益教会的具体牧养;一堆介绍古人的思想,却鲜少有时效性的对教会牧养的指引,缺少对中国教会深入的调研与适应性课程。神学思想缺少对处境化的深入思考,也很难见到神学教育界对当下中国教会种种困境的神学性解答。比如在婚姻观念日益淡薄,跨性别问题的探讨,工商专业人士的牧养,婚姻危机的处理等等。这些棘手的问题,神学院反而鲜少问津。




二、神学院与教会的脱节



  这一条老路西方教会也曾经走过,一度神学院成了学术研究机构,而看不到任何教会的形象和信仰的影子。甚至某些神学教授都敢以公开声称自己是同性恋为时尚。当神学院与教会脱节,当神学与牧养脱节的时候,导致了西方教会的堕落与神学的边缘化。但可惜的是,今天中国教会全盘接受了西方自由主义神学犯过的错误,而没有汲取福音派神学院开始重视神学与牧养关联的传统。今天,不少神学院老师根本没有任何牧养经历,甚至鲜少去教会礼拜,当然无法给神学生带去积极正面而切合教会处境的神学教育。




三、神学生与生活的脱节:学而滥则读神学



  目前国内一个严峻的神学教育问题是,往往学生考不上大学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了,家人就想送去读神学,而后"谋个一官半职"。不少教二代在教会侍奉,难以有更加突破性的牧会理念。另一方面,虽然作为应届中学生报读神学院有着明显的年龄优势,但同时也失去了基本的职场经历,而让他们从一开始就与生活脱节,当然也就无法在牧养中给予生活化的证道及牧养。导致后来的牧养不力等问题。




四、神学老师与教会侍奉的脱节



  不仅神学院及神学课程往往与教会的实际需要脱节,很多神学院教师与教会生活也严重脱节。一般而言,西方神学院开始反省过去的神学传统,福音派基本要求神学院老师要有牧会经验。但国内神学院鲜少有如此要求。没有进入第一线的牧会,你以为你了解教会,其实并不了解,你以为你懂得牧养原理,其实并不懂得。如果老师没有实际的牧会体悟,是很难给学生具体而实际的牧会指导的。




五、知识与灵性的脱节



  在着手这篇文章以前,笔者走访了一些神学院图书馆,特别翻阅了近几十年来神学院学生的毕业论文。作为论文规范性要求,论文范式一直都有进步。但论文内容却越来越脱离信仰的具体核心了。某些神学院的神学教育就知识论而言是有进步的,但就信仰与灵性而言,几无建树,甚至是一种严重的倒退。知识与灵性严重脱节,学习了一堆无关痛痒的知识,既不能裨益灵性建造,又不能指导现实牧养。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六、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脱节



  尽管某些神学院校开始与社会大学有某种联系,但大多数神学院校的社会与社会生活是脱节的。神学生无法了解社会大学的学习氛围和动向,就向社会大学与社会生活而言,当代的神学教育似乎偏向囚禁自己,有种闭门造车的感觉。




七、神学与文化的脱节



  就神学教学内容看,神学教育与文化脱节。我们迄今学习的神学体系基本来自西方,这不是不好,从某个角度看表达了一种传承。但神学总要立足文化,有自己的处境化,要有自己的个性。我们牧养的是中国教会,就要适应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神学教育需要契合文化处境。




八、神学理论与圣经释经的脱节



  神学教育有个奇特的怪现象,你可以看到一个各科成绩优秀的神学生,但可能在神学院几年从不需要读经,也不需要预备讲章。但同样可以获得高分。他可以学习良好的神学理论,了解历史上那些神学家的不同观点,却很难立足圣经,找出圣经的立场。


  神学理论与圣经释经脱节是一个严重的神学教育的缺陷。不少神学院的神学教育仅仅是各派的神学理论,而对牧养实际需要的护教、伦理、释经、辅导、教会组织管理牧养等问题几无涉猎。一个高分神学生有可能完全不明白圣经讲什么,或者压根就没有读过一遍新约。



九、教义与伦理脱节,忽视品格教义



  众所周知,伦理是信仰教义进入具体生活的指导原理,是信仰的生活化应用。但很多时候,教义与伦理脱节,神学教育缺乏基本的伦理判断。特别是当代面对严峻的伦理挑战的时候,比如,如何面对同性恋问题,如何面对变性问题,如何看待奥巴马的厕所法案等等。这些越来越影响社会道德伦理的问题,教会却缺少一个有说服力的伦理原理告诉这个世界我们的立场以及如何持守这种立场。同时,因为缺少伦理教育,可以培养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却不一定能培养出有信仰情怀和良知的牧者。




十、师资与师承的脱节



  使徒教会从无专职的神学院,但他们依旧有对教会传道人良好的培育体系,那就是师承关系。有使徒带领门徒,有门徒训练门徒,一个带一个,保持了教会传承。但现在的传道人培训机制基本是外包给了脱离教会的神学院,教会自己则把培养传道人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就像父母把教育的责任外包给学校,自己却对孩子的学习人格不闻不问。因此,神学生成为传道人就成了有师资与无传统(统绪),有师资无师承,反传统而无传统的怪现象。造成了诸多新生代与老一代传道人的张力。




结语:


  笔者相信当代中国神学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我们一样不能忽视我们潜在的种种问题和隐忧。只有我们正视了神学教育的具体问题,我们方能与时俱进地更新突破而使神学教育与教会牧养相得益彰。

美编:紫箫    校对:琳、孟   图片:网络


点击以下链接,往期精彩回顾



【深度】神圣的“放弃”原则

【荐读】独处的诱惑

【深度】如何把失落的神学生找回来?

【深度】牧师接受原创“赞赏”合适吗?

【灵修】上帝爱惜所有人


长按三秒手机自动识别二维码,即可赞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