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召开2022年第二次学术例会
/ 学术例会 /
4月11日下午,市教科院光明分院举行了2022年第二次学术例会,会议由教育发展研究部教研员陈西良老师主持,彭红玉院长、魏显峰副院长以及学科教研员等40余人参加会议。
#1
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背景下
教研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教育发展研究部黎亚军博士从《深圳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发,指出“十四五”期间区级教研工作应围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一重要目标开展各项工作。通过分析30多年来中国义务教育发展经历的“全面普及”“基本均衡”“优质均衡”三个阶段,引出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的重要战略意义,黎博士对照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指标体系,结合光明区目前在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管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学业表现、“五育并举”课程开设、学业负担、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分析教研工作破解上述问题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黎博士提出新时代教研员既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一名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又要抬头望路、低头推车,将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文件精神落实到各学科各领域教研工作之中,充分借鉴学习教研工作先进地区典型经验,通过专业服务助推教育管理者、学校、教师、家长转变教育理念,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坚持全面、全程、全员育人,最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
读书、热爱与意义
教育发展研究部陈雨亭博士从读书改变命运入手,分享了三本与生涯规划有关的著作对她的启发,以及这些著作是如何启发她从工作中找到自己的热爱和意义。
01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著
02
《远见——如何规划职业生涯三大阶段》
布赖恩·费瑟斯通豪著
03
《五种时间》
王潇著
这些著作所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解释了工作的基础因素和动力因素的关系,认为真正的动力来自于一个人发自内心地想要去做某件事。陈博士提出应该把职业生涯看作是整条路径,以15年为一个周期进行规划。这样来看,每一个阶段的重点和个人的角色定位会更清晰,个人会更笃定。不管自己秉持怎样的职业理想,人总是用时间来工作,来不断进阶的,因此如何看待时间,如何利用时间会造就无数种可能的人生。在远见思维的引领下,我们需要用智慧和时间管理来促成“时间折叠”,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成效、更有幸福感。
陈博士认为教研员的使命是在与教师的合作过程中进行教育创新。如果教育专家不能立足于教师的日常学校生活去研究、改进教学,其成果对一线教育实践的影响就会微乎其微。研究与实践彼此赋能,共同深化校本改革。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研员应该具有双重身份,既擅长学科教学研究,也擅长教育、教学、管理等理论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校长和教师工作中的促进者和成全者。
#3
提问与讨论
分享结束后,何剑波老师、帅飞飞老师、王树伟老师等围绕两个报告进行分享。
王树伟老师表示,作为一个入职一年的年轻人,他从黎博士的报告中找到了自己工作方式上的不足,重新梳理了工作思路。陈博士的报告让他重新思考自身职业规划的事情。
帅飞飞老师认为黎博士用数据为工作赋能的方式值得学习和借鉴,陈博士提及的如何与教师合作探究成为联通她自己工作经历的桥梁。
何剑波老师则指出教研员的数据思维和有意识的职业规划同等重要,这能确保个人在激烈变革的时代中与时代共进。
#4
总结
彭红玉院长指出,黎博士的报告启发我们,每一个教研员,都要主动对标教育部的要求,深入研究国家和省级层面质量监测的结果,用好监测数据,从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发展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教育研究光明区的数据,分析好数据才能提出针对性措施。陈博士的报告启发我们,如何在一个繁忙的时代,用读书为自己优化工作、创新工作赋能,她在研究生涯中与校长、教师合作的方式,值得我们教研员学习借鉴。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教研员四个“服务”,是我们每位教研员的任务和追求,也是很大的挑战,需要我们经常对话与反思,互相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服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的水平。
来源:市教科院光明分院
通讯员:陈雨亭
往期推荐
有效师幼互动,成就高质量教育——学前教育师幼互动策略研讨活动
【课程预告】4月13日光明教育“名师云课堂”课程预告
【课程预告】4月12日光明教育“名师云课堂”课程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