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成功举办
10月20日上午,由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主办,深圳实验光明学校承办的光明区“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顺利举行。深圳市教科院小学数学教研员李一鸣、宝安区教科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张维国、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吴鹏圣、光明区公民办学校小学数学学科组长以及三年级数学教师参加活动。
课例展示
深圳实验光明学校江佳蔚老师执教《什么是周长》。她创设两位老师在公园的跑步比赛路线的教学情境作为课堂引入,生动形象地使学生体会到了平面图形的“一周”,紧接着用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让学生动手描一描,进一步引出了“周长”的概念。
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江佳蔚老师采用“议、量、填”这三个步骤,让学生亲身体验从选测量工具到动手测量和测量结果的记录的过程,并结合小组汇报的方式,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江佳蔚老师展示的课例穿插着丰富的教师口头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生生互相评价,使形成性评价紧密嵌入课堂当中,在课的最后还布置了“寻找校园中的周长”的项目式任务,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走出教室,在实践中应用,在应用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经验交流
深圳实验光明学校小学数学学科主任郑育豪老师主讲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评价经验分享交流。他分享了带领上一届三年级学生用测距仪完成测量校园一周距离的视频,让大家看到了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学习数学,也能在课后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来感悟数学。
郑育豪老师从多维度的评价内容、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多主体的评价反馈以及多关注作业内涵与质量等四个方面分享了深圳实验光明学校小学数学科组在自主开展“教学评一体化”的改革活动中不断优化评价设计、注重评价反馈与导向的经验做法,引发大家思考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活动,才能更有利于促使数学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专家点评
张维国老师在评课中赞赏了本次课例的三个创新,即“跑步比赛的课堂引入”“测量工具的盲盒设计”以及“学生的小组合作展示”环节,也对这节课例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李一鸣老师提出,“双减”目的是减负提质,我们需要做的是从教学上进行改进优化,通过评价来促使老师教学理念上的转变,除此之外,数学教学要做到虚实结合,设计有趣好玩的教学情境,一个情境设计一到两个现实的问题,更加系统地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概念,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吴鹏圣老师作活动总结。他强调要加强考试方面的改革,各个学校应该重视“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思考如何在“双减”的背景下做好评价改革,课堂上的情境和问题如何处理等,进一步提高国测的质量。
本次的教研活动为如何落实减负和做好“教学评一体化”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携手同行。光明区小学数学以研为路,用心摆渡,未来会继续怀揣着对教育的热情,共同探索“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路径,共同追寻美好教育梦!
来源: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
通讯员:郑育豪
编辑:温燕姿
审核:彭红玉、程宏亮、刘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相“项”而行,幸福光明——2023年项目式学习教师挑战赛培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