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故里如何蹚出一条中医药富民惠民之路?
仲夏时节,在罗田县九资河镇茯苓种植基地,村民们挖沟、覆土,一派火热的繁忙景象。远处的山间、田畈里,密密匝匝的遮阳棚和绿油油的草本药材在太阳的照耀下格外鲜亮。
位于鄂东北大别山腹地、长江支流巴水源头的罗田,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中药材资源禀赋丰富独特。据史料记载,明代著名医学家万密斋就出生于罗田县大河岸镇,名医的医学思想和理念在这里代代传承,凝聚成了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
立足资源禀赋优势
罗田如何打造特色中药材产业?
如何擦亮名医文化品牌
让中医药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请看罗田县委副书记、县长周黎
接受记者专访
分享罗田推动中医药事业
和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的实践经验
过去论斤卖,如今论克卖
罗田拥有中药材品种资源657种,中药材种植面积20.5万亩,九资河茯苓、罗田天麻、罗田苍术、罗田金银花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罗田茯苓被湖北省政府确定为道地药材“一县一品”优势品种和“十大楚药”之一。
罗田茯苓、天麻年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5、1/6,但中药材加工产值占总产值比重仅31%。
如何破局?“我们紧盯精深加工这一关键环节,通过建园区、育主体、引龙头、树品牌、促融合等系列举措,推进中药材产业由卖资源向卖产品转变”,周黎说。
据悉,罗田投资了5.3亿元,在茯苓、天麻主产区九资河镇建设集趁鲜加工、交易、菌种生产、冷链仓储于一体的大别山道地药材产业园,补齐了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短板。目前,园区已有众赢药业等5家药企入驻。园中大别山道地药材交易市场自去年开市以来,吸引全国客商常驻园区。
同时,罗田以供应链思维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建设野生种质资源基地和菌种场,年生产茯苓菌袋1000万袋、繁育天麻籽175万公斤,解决了种子长期“受制于人”的困境。通过修订地方标准,推行林下种植、仿生栽培等模式,使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一个500亩以上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确保到2025年全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达25万亩,年产中药材10万吨。建成全省首个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成立中药材产业研究院,开展新品种选育、代料栽培等“卡脖子”技术攻关。
此外,罗田县制定招商政策,产业园实行6年培育期、3年免租金,同时约定企业厂房年加工产值平均每100平方米不得低于50万元,与企业互利共赢。制定交易政策,对进大别山道地药材交易市场交易的农户,按交易额的千分之二予以奖励。
“过去的原材料论斤卖,如今的深加工产品论克卖”,周黎介绍,截至目前,全县拥有宏源、金贵等中药材龙头企业20余家,新型市场主体200多家,年加工量5.2万吨、产值10亿元。
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好中医”
“密斋故里,医养罗田”是罗田最亮的一张文化名片,如何把万密斋中医药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周黎介绍,罗田县将万密斋品牌纳入了全县重点建设品牌之一,注册万密斋6大类59个品种系列商标,23个准字号药品、76个健字号保健食品。对万密斋18种名方产权加强保护,支持宏源药业公司建设万密斋制剂生产车间,加工万密斋制剂10种以上,使众多万密斋经典名方自制剂走出罗田,广泛应用于各医疗机构。
作为名医故里,中医药在罗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如何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罗田县目标是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好中医”。
周黎表示,目前罗田已启动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进万密斋医院智慧中医院建设,加快县万密斋医院三级乙等中医院创建,力争到2025年,创建5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成2-3个全国名医工作室、5个中医专科联盟。完善以万密斋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服务体系。
罗田县还在县、乡、村各级医疗机构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力争到2025年,建成2个国家或省级中医传承工作室、3个市级中医传承工作室;加强乡镇卫生院国医堂建设,30%以上的国医堂达到中医馆能力提升建设标准;村卫生室全部建成中医阁,每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有1名中医师。
同时,罗田在全县所有乡镇以上医疗机构设置中医健康管理中心、老年病科、“治未病”科,实现全县“治未病”与康复服务全覆盖。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