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可深了 | 科技企业IP规划四大坑(上)

2017-11-02 李可 吹IP



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规划该如何做好?本文所指的知识产权规划,主要针对科技企业最核心的资产:技术,并围绕与技术相关的专利应如何规划、管理、利用来讨论:从认识什么是知识产权规划,再到如何做好规划的顶层设计,最后到知识产权顶层规划的落地实施,由本咨询师给大家娓娓道来。贯穿始终的,还有知识产权规划中的四大坑。

 

本文将分上下两篇,下篇明日奉上


讨论任何东西都可以从坑说起,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规划也是。现今国内科技企业在知识产权规划和管理方面普遍面对着四个大坑,可分为两组,两明两暗,相应可称为两大困难和两大局限。

两大困难,即明坑,主要针对科技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分别为:价值证明、内部控制

两大局限,即暗坑,主要针对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人员的意识,分别为:士兵当将军、体制好孩子


这两大明坑往往是让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主管最发愁的事。这两坑存在表里关系,其中,“价值证明”偏顶层规划,“内部控制”偏底层管理执行。两大明坑,也就是两大困难具体指:

价值证明:向领导、老板证明知识产权、专利的价值和工作成绩很困难。困难的根源,一方面在大商业环境,一方面在核心管理层的意识。这一典型困难还会在本文后续部分深入涉及。

内部控制:调动知识产权部门之外的人员配合工作很困难。“内部控制”从根本上说,指知识产权除了是科技企业的一把手工程,更是全员工程,并不只是知识产权专职人员的本职工作。几乎科技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各色人员都会有一部分本职工作涉及知识产权,要胜任工作,在必须的知识技能结构中也要有知识产权的适当配置。其中,作为技术发明人的研发人员是典型之一。仅就产出优质专利这一工作而言,不具备必要专利知识技能的技术人员,与企业内部和外部专利专业人员配合起来,必然事半功倍,妨害高质量专利的产出,甚至反而会给企业带来损害。也就是说,技术人员,与企业内部和外部专利人员配合工作时,不能是技术、专利两张皮,而应当是技术、专利融合式的工作。至于企业技术发明人应如何在知识技能结构中恰当配置知识产权能力,因总结尚不全面,可审慎参考本咨询师系列文章“专利挖掘教发明人玩坏”

实际上,就“内部控制”之坑而言,相关人员的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倒在其次,根本还在于在意识、制度、绩效等方面,都真正能让知识产权恰当地融合到科技企业各工作岗位的本职职能之内。

“内部控制”之坑的根源,也是一方面在大商业环境,一方面在管理层的意识。如果“价值证明”这一坑添好了,也就是核心管理层的意识真正而不是口头到位了,向下解决“内部控制”问题就会比较顺畅。

科技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对两大暗坑的认识常常不足。这两大暗坑也存在表里关系,其中,“士兵当将军”偏顶层规划,“体制好孩子”偏底层的管理执行。两大暗坑,也就是两大局限具体指:

士兵当将军:指科技企业中,负责知识产权规划顶层设计的人往往存在意识局限,被专利代理人、律师的个案思维所局限,表现为不能在规划、管理、执行中切实以企业的商业规划、商业利益为核心目标,在不同层面上存在与企业的商业规划、商业利益相脱节的情形。“士兵当将军”这种典型情况的出现是由中国知识产权行业发展的历史现实而决定的。这一典型问题还会在本文后续部分深入涉及。

体制好孩子:我国专利行业历史现实之局限而产生的突出问题,表现为顺从体制规范,典型特征是“唯审查指南论”。这种局限带来的突出问题是在专利操作中容易偏离企自身的商业利益,局限于中国体制式的专利实务认识,在维护企业商业利益的技术能力和斗争精神上都会有所缺失。

具体而言,专利审查指南是国家知识产权局面向专利审查所制定的部门规章,其指导原则是以最有利于审查的方式在明文法及最高院司法解释的框架下来操作专利实务。所谓有利于审查,包括但不限于有利于缩小专利保护范围。在这方面,专利审查指南的编制非常考究。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专利审查上是有立场的,是代表公众利益的。公众利益在于专利要充分公开而保护范围要小。所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以有利于缩小专利保护范围为指导原则,在审查指南中为专利申请人暗地挖了各种坑,实在是在本分地尽自己的工作职责。而当申请人及其代理人成为体制的好孩子,陷入了“唯审查指南论”,一味顺从审查指南有利于缩小专利保护范围的思想定式,就是自己把自己带进坑了:代理人就是对申请人不负责任,申请人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了,一方面不利于获得正当的保护范围,一方面不利于适应其他国家专利申请。因总结尚不全面,可审慎参考本咨询师文章:“创造性中的选择性”“专利坑系列 坏孩子学牛叫”

 

坑挖好了,现在开始正式讨论何为知识产权规划。


按照西式科学的方法,本咨询师应当先给出概念定义。但是这个定义一给就容易错,就容易片面,还误导人。于是本咨询师准备学习中国古代圣人打马虎眼的方式:孔子张口闭口君子小人,但从未给出君子、小人的定义,只是从多个角度描述在不同的情况下君子、小人都各怀什么样的想法,各如何行事。

那么,本咨询师也只讲知识产权规划都做些什么,为什么这么做。然后我们来体会何为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规划。仅提示:在我们讲到知识产权规划都做些什么时,需要注意做这些事需要企业担当这种策划和执行的负责人需要什么的知识技能结构,需要什么样的能力。这是企业搞好知识产权规划的根本:以人为本。


讲知识产权规划,我们先国际再国内,先天上再地下,先理想再现实:

早在2011年,美国有两宗著名的专利大宗收购:苹果、微软等联合收购北电专利组合,以及谷歌收购摩托罗拉专利组合。在圈里,这是两桩老掉牙的收购,我们今天把它们拿出来掸掸土,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挖掘一下。

两笔专利收购都是天价,除了直观地让大家看到专利的价值,也给大家这样一个启示:公司多申请高质量专利是有用的,就算有朝一日像北电、摩托罗拉那样开不下去了,也还有一笔可观的专利资产来套现。其实两家公司垮台早了点,否则随着知识产权规划和运作上的意识进步,它们足可以效仿诺基亚来风风光光地当收入颇丰的专利海盗,而不是让苹果、微软、谷歌捡了便宜。


不过本咨询师关心的角度是这个:

谷歌原本也是想染指北电专利的,也备了不少现金参加拍卖,本以为很有胜算,但没想到苹果、微软居然联起手来摆了他一道。于是,谷歌不得不认真发狠吃下了摩托罗拉。


为什么谷歌这么迫切?

因为他已经知道苹果、微软要用专利来搞它。谷歌希望自己在即将来临的专利战中可以有更多的博弈筹码,使自己的劣势小一点,亏吃得小一点。事后的发展也确实如此:从后来针对谷歌的多起专利诉讼来看,微软、苹果瓜分了北电专利后,进行了分捡,其中一些北电的专利层层倒手后被转移到了一些专业专利运营公司或NPE,由这些NPE向谷歌发动攻击。微软、苹果作为NPE背后直接或间接的投资人,以及通过其他复杂的协议来分享从谷歌放出来的血。幕后,还必然有更多更复杂的谈判和利益交换。


讲完热闹要看门道。

收拾谷歌,对于苹果和微软的老板而言,很简单,有可能是这样的:

2010年的一个高端鸡尾酒会中,乔布斯在一个角落品着高脚杯中的马提尼,略带不爽地远远望着在大厅中央上蹿下跳的佩奇和布林,两位谷歌的创始人。这时,有人在他耳边低语道:咱们搞搞这两个小子吧!乔布斯回头一看,原来是比尔,便淡淡的回了一句:明儿,我让我的CIPO(知识产权总监)和你的联系一下。比尔点了下头,踱步走回到巴菲特那里,并提出突然有一个大项目需要资金,看巴老是否有意搀和。最终佩奇和布林听到了风声。次年大戏开锣。

对于两位老板来讲,可能就这么简单。但对于两位CIPO来讲,就不是了。

微软、苹果、谷歌是三个大阵营,利益关系交叉复杂,相应的全球市场格局也很复杂。两位CIPO需要对之有清楚的把握,微软和苹果之间也有争斗,所以先在微软和苹果先要求同存异:大概搞清楚北电专利组合的成份,再确定怎么分赃,各取所需;分得的专利,分门别类,各尽所用,拿出来给谷歌找麻烦的也只是其中一部分;在给包括谷歌而不限于谷歌的各玩家找麻烦的过程中,有时是微软、苹果联手,有时也联合别人或各搞各的,搞的花式和分寸也因市场格局和当事人关系等多种因素而各有不同;在使用这些专利的过程中,微软、苹果对如何影响国际市场格局、达到何种目的,也各有各的盘算,但由于是联手伙伴,也要与自己的战友有一定利益协调求同存异。

以上这些都是要有提前规划、整体考虑的。很可能策划和沙盘推演要搞好几套。当然,还必须要有预期成本、收益、风险的评估。

顶层设计搞完了,大老板听完汇报点了头,就要开始实施了。落地执行更复杂,要面对各种状况。首先是顶层设计涉及的玩家非常多,要协调好,关键在于把利益分配设计明白。然后协调资金和各方资源一步一步实施。商场如战场,少不得各种形势变化和随机应变。

以上,便是国际水准的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规划的一桩例子。相信大家已经有体会。除了要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做这些需要有什么样的素质和知识技能结构的团队。


离我们太远了是吗?

以发展的形势和眼光来看,可以斟酌。来,从国外拉回到国内,看看眼前。

还在进行中的搜狗百度大战,圈内耳熟能详,剧情相当狗血。

搜狗百度的互撕不是无缘无故的,是市场、客户、利益上真金白银的商业争斗。知识产权诉讼在整个争斗中,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或招式,是服务于全局的。所以,看搜狗百度这一狗血剧的热闹时,吃瓜群众应当清楚:当中很多事情的发生是有预谋的,背后是有黑手的。

争斗最早的起源已经难以考证了,直接起因是2015年10月19日,海淀区人民法院就百度诉搜狗不正当竞争一案下达了对百度有利的一审判决:搜狗向百度赔偿50万元。

百度知识产权和法务并没能高兴几天。因为7天之后,也就是26日,全世界都知道了搜狗在这一周里针对百度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了8项专利侵权诉讼,索赔8000万元。漫天要价之后,就算经过坐地还钱,也不知会是50万元的多少倍呢。而且钱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还会有各式司法禁令。

百度知识产权和法务马上调整了状态,以很高的效率迅速反击:在11月初对这8项专利纷纷提起了专利无效。而让他们感到紧张的是,搜狗随即于11月16日至11月19日,在北京、上海两地向百度发起第二轮专利侵权诉,计9件,索赔1.8亿元。搜狗话外音:上一轮向你要的8000万,只是一个零头而已。

两轮共计17件诉讼,索赔总计2.6亿元。在针对第二轮诉讼所涉及的9件专利提完无效请求之后,百度一定是在紧张中等待着搜狗是否还有大靴子再落地。

搜狗的这番行动策划,自然无法与苹果、微软相比,但其中也有亮点:不乏行为艺术的几分幽默。搜狗当然不是为了好玩才这样,是为了给对方心理冲击,更主要是突显信心和实力,尤其为展示跟你死磕的坚决态度。搜狗的这种行为方式对友商、消费者、公众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影响,对商业活动和市场宣传会有何种影响,相信搜狗也是有考虑的。

百度马上表了态:搜狗的诉讼是无理取闹。百度必须这样表态。

今年6月,出现了百度完胜的报道,随即搜狗方面嘲弄说:百度太“捉急”了。

目前,搜狗方面约过半数的专利经受住了至少一轮专利无效的考验,在后续考验中落马的机率要低很多了,仍对百度构成实质性威胁。在中国现实状况下,应当说搜狗方面的专利质量比较不错。


好了,该看门道了,我们至少可以看出:

搜狗经过了精心策划,对时机、力度都有精心拿捏,将百度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也已经算计在内。专利无效是大家看到的,百度还有其他明暗的反制措施吗?百度凭借自己的知识产权另行向搜狗提起诉讼进行反击也属常见的反击套路。很多情况我们无从知道,但相信搜狗方面均已经提前考虑了各种可能和相应的应对办法。

搜狗对攻击的时机、力度的精心拿捏,其中当然也包括向对方以及公众传达自己的态度。相信传达态度仅只是次要动机,搜狗考虑更多的应当是其对市场格局和商业利益的直接影响。

搜狗用以攻击百度的专利,除了自有专利,还有来自友商腾讯的专利。这意味着搜狗参照所规划的专利大战的规模,对自己武器库的攻击能力进行过系统评估,并补足了缺口。当然,专利被无效的可能性必然要计算在内。或者,故意晾出腾讯,让百度和公众知道,这场大战的背后还有人,下面的棋如何走,大家可以惦量着来。

就专利组合的攻击能力针对某一对象进行评估,是一件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比起针对自己的产品做侵权风险预警要更复杂更高难度。苹果、微软搞谷歌之前,这也是必做的功课;NPE搞专利运营或发起攻击,这也是必做的功课。

以上,只是我们针对大家看得见的情况所进行的简单推演。无论对于苹果、微软还是搜狗,我们看得见的只是冰山一角。它们实际进行的知识产权规划和运作的规模、复杂度与我们上面所提示的必然不在同一个数量级上。

似乎离大多数科技企业的现实还是有点远。但是环境和企业发展了5年或10年以后呢?尽管以上只讲了知名大公司的高调事件,当小公司也在一样险恶的商业战场和专利江湖。我们继续品味。

在这里,本咨询师要插几句话:企业应当比专业机构更懂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的有关活动中,企业承担的是顶层设计,律师、代理人承担的是底层执行。例如专利作为商战的武器,企业的主管老总、CIPO与律师和代理人的关系,好比军事战略家与士兵的关系。律师的办案能力和代理人的专利实务能力,好比是战士的作战能力,战略家对这些能力有很好的认识才能策划好战争,但他们不必与战士一样会开坦克、会放炮。少数士兵可能成长为战略家,但大多数士兵没有能力和机会真正实现这种升华。

仅以以上搜狗为例,企业的知识产权人员在幕后进行了战略策划,律师和代理人在侵权诉讼和无效请求案中冲锋陷阵,各司其职。这对各自的知识技能要求当然是不同的:律师和代理人重法律、专利个案实务技能,持个案思维;企业的知识产权规划是融入商业策划的,在了解知识产权的特性能力的基础上,要解决如何将知识产权的特性和能力用到服务企业商业目的上:

  • 需要在了解市场竞争的格局和态势的基础上,运用全局性的商业战略思维,巧妙运用好知识产权,使市场竞争的格局和态势向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

  • 需要在预见未来市场竞争的格局和态势的基础上,预先按部就班地做好知识产权的生产和储备,从而在需要时有得可用。

此即:让所有的优势,都通过知识产权去表达。


就中国的现实情况而言,已经建设起了较为成熟的律师和代理人队伍,大体能够承担好底层执行支撑。即有较好的士兵队伍服务于企业。而反观企业,顶层设计在认识、能力、经验等方面差距较大,相应的人才缺口大。所以出现了这种典型局面:很多企业从士兵队伍中选拔出士兵来完成将军的工作,这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坑:“士兵当将军”。也有企业开始借助外部专利咨询的专业力量来协助解决问题。这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还是有很多核心事项,企业最终必须依靠自身能力建设和提高,无法假手他人。除了环境因素,还因为人员水平存在现实差距,导致我们很多企业在知识产权规划能力上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

 

深入探讨知识产权规划,我们绕不开中国的标杆:华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华为要动思科的奶酪,恩怨纠葛十几年。2003年,华为已经“现龙在田”,思科在美国针对华为发起了若干力度较大的专利侵权诉讼。任老板出面与思科谈判,结局是华为涉案产品撤出美国。华为进入了“终日乾乾,夕惕若厉”。

华为卧薪尝胆至2011年时,与摩托罗拉之间产生了系列摩擦,互相发起了若干知识产权诉讼,最终双方和解,华为收到许可费。可以看出,华为已经进阶了,但还是在“或跃在渊”。与摩托罗拉之间的争斗很复杂,华为是被动出战。华为以OEM的形式与摩托罗拉进行的业务合作已经有十年之久。华为利用这种形式使自己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摩托罗拉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更大的优势,同时获知了华为很多核心技术。2011年冲突的起因是摩托罗拉意图抛开华为,带着华为的技术并入诺基亚西门子。这种情况下,华为必须出击:通过知识产权诉讼阻碍诺基亚西门子对摩托罗拉的并购。最终三方在谈判桌上解决了问题:华为获得技术许可费补偿,并且其与摩托罗拉的商业合同在并购之后延续转给诺基亚西门子。

2014年,华为在与美国IDC公司的标准必要专利之争斗中表现出色。

2016年前后,真正看到华为进入“飞龙在天”的境界。华为开始主动出击,利用自己手中的专利起诉了三星和美国第四大运营商T-Mobile。这是我们能看见的案件,而精彩之处往往在案外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在诉讼之前和之后,华为与三星、T-Mobile都有接触和谈判,要求各有不同;谈不拢时,各自的考虑也各有不同。而公开的诉讼中的诉求,经常只是向对方施加压力的筹码,并不一定完全代表华为真正想要的东西。诉讼的目的之一还包括向整个行业传达信息。至少我们可以说:

  • 华为向三星要许可费,但华为不仅只向三星要许可费;

  • 华为要进入美国市场,T-Mobile只是相关方之一。

知识产权的规划与商业需求的融合是很复杂的。

华为已经开始收苹果的许可费了,有猜测金额可能在3亿美元左右。向华为交许可费的公司断然不只苹果一家。而华为目前向外交纳许可费的支出已经低于每年3亿美元。如此看来,华为在许可费方面已经收大于支。

另外,在2010年前后,华为支付许可费的金额也已经在2到3亿美元左右,而华为的年收入从那时至今已经至少翻倍。即相对而言,华为随着技术和知识产权的积累,许可费支出一直在减少,最终实现了许可费赢利。

还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前后,华为非常低调的将一些专利转移给了高通。交易细节非常神秘。圈内有阴谋论:华为专利入了高通池,假手高通向国内友商收许可费。而如果华为自己直接向国内友商收钱,怕牵碍太多。

华为用了十几年从“现龙在田”到现在“飞龙在天”,知识产权相关的规划和运作,外界能看到和获知的,永远只是冰山一角。背后实际融合了知识产权的商业运作必然规模更大,更加复杂。相应,也锻造出了中国能力最强的知识产权规划和运作团队。

 

华为的伟大是如何造就的呢?

注:联想专利数中未记入收购获得的摩托罗拉专利。

本咨询师将华为这一伟大的公司与另两家优秀的公司:中兴、联想,进行了对比。

可以看到,美国专利的投入与收入增长相关性很高。尤其在2015年到2016年,华为的加速增长将中兴和联想甩得更远。华为的净利润率大大高于中兴和联想。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华为长期在走依靠自主研发的技术路线,并配置知识产权强保护。华为成为伟大的公司,决定因素必然很复杂,但以上两个因素所起的关键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华为十几年从“现龙在田”到现在“飞龙在天”,我们至少可以看到知识产权规划和运作的以下特点:

  • 长期见效

  • 成本高昂


我们已经从国际到了国内,也讲了天上的、理想的高大上公司。我们该落地到现实了。

面对一家初创科技公司时,老板常常说:我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搞知识产权。说得艰难且理直气壮。本咨询师说:我很理解。

十年来,中兴、联想一直说:我们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搞知识产权了。本咨询师说:我很理解。实际上,中兴、联想都是优秀的公司,在知识产权上的投入也已经很不少了。而华为是一家伟大的公司。

如果一家公司并没有长远发展、不断向上的雄心,知识产权确实不很重要。

其实,大公司也在为生存而奋斗。任老板回顾几年前华为还在面对的生死攸关的局面,不禁潸然泪下,感慨地说:我们活过来了!北电、摩托罗拉,不也是说倒就倒了吗?中兴、联想的利润微薄,中兴去年的利润率还是负数。

知识产权规划长期见效,华为从“现龙在田”到“飞龙在天”用了十几年,日复一日等明天断不可行。

知识产权规划成本高昂,但并不是花钱越多越好,不能脱离企业的现实情况。企业负担不起的知识产权规划不是好规划。好规划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具有延续性、弹性和拓展性。


“价值证明”这个坑算填上了吗?

你的公司有没有长远发展、不断向上的雄心?你要不要成就一个优秀的公司甚至伟大的公司?看你如何做知识产权规划,投入多大:让所有的优势,都通过知识产权去表达。

下篇明日为您奉上,敬请期待

推荐阅读

可深了 | 科学将人工智能拖下神坛【四】神经网络之噱头

可深了 | 科学将人工智能拖下神坛【三】智能翻译极限的假想

可深了 | 学习“苹果”好榜样,大象对决蚂蚁的7:1专利战攻略

可深了 | 科学将人工智能拖下神坛【二】AlphaGo的失败

可深了 | 科学将人工智能拖下神坛【一】智能的本来面目


用知识产权的眼光

看世界

欢迎原创投稿,稿件一经采用,支付稿费

投稿邮箱:iptree@iptalent.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