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健康的空气炸锅,真的“健康”吗?
图1 空气炸锅的热空气循环
图2 某厂商广告中空气炸锅做出的低油薯条
然而,这种以风扇吹动热空气进行循环加热的方式却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被吹出的食物残渣或油滴可能粘在加热管上,或越过加热管粘在锅内,给清洁造成困难。随着使用时间和次数的增加,锅内积攒了越来越多顽固的油渍(本文油渍指代包括食物残渣),不仅影响心情,大量油渍加热产生的油烟接触食物,也会给人的健康带来隐患。
图3 布满油渍的炸锅加热管和顶部内壁
可能也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各大空气炸锅厂商各显神通,应对食物残渣与油渍残留的问题研究了一些解决办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也许对正在选购的你有帮助呢。
嘉乐电器:散热网
专利CN206166726U公开一种用于空气炸锅的发热体装置,其上配有散热网,散热网上开有圆形或正六边形的通气孔,并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支撑架上。
图4 嘉乐电器公开的配有散热网的发热体装置
该专利声称散热网的存在有效隔开了加热的食物与发热结构,防止了食物残渣和油滴的迸溅,同时将流动热气流打散,有利于食物均匀加热。
笔者认为该散热网理论上来说应该是有一定成效的,但其开孔设计无法完全阻拦油滴通过,并且这种固定式安装也不利于拆卸清洗。
飞利浦:防溅盖
专利CN209808078U公开了一种用于空气炸锅装置的防溅盖。盖子包括:顶部构件,其包括:穿孔的第一部分;基本上实心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面向装置的加热元件;多个腿部,联接到顶部构件并能够延伸到装置的食物篮中以支撑顶部构件。
图5 飞利浦公开的一种空气炸锅防溅盖
该专利声称这种设计在良好的透气性与有效的防溅油保护之间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折衷。向中心区域流动的气流部分通常包括了大部分的油滴,而向外围区域流动的气流部分通常包括少量油滴。即在整个宽度上,包含在热空气流中的油滴的量通常随着半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一方面,在靠近中心区域的区域中使用较小的孔,以防止食物残渣或油飞溅穿过孔而到达加热元件,同时仍保持透气性。另一方面,由于向外围区域流动的热空气流通常包含少量食物残渣或油滴在外围区域中相应地使用较大的孔。
笔者认为该防溅盖与散热网不同的是更易于拆卸清洗,其在中心封闭开孔,向两端逐渐增大开孔孔径的方式也更有利于防止食物残渣和油滴飞溅,但是由于开孔变少且孔径不均,对加热气流的流通应该有一定影响,食物可能需要更长的加热时间。(笔者友人自测:其他条件不变,加上防溅盖后烹饪所需时长增加6-15min不等)
苏泊尔:内锅
专利CN204970952U公开了一种无油空气炸锅,其在锅体内部设置了一个内锅,内锅具有台阶结构可以放置烹制食物的炸篮,加热管环绕内锅下部外表面附近,风扇位于内锅底部外正下方。内锅具有“颈部”结构,在内锅的底部设置有集油盒。
图6 苏泊尔公开的一种具有内锅设计的空气炸锅
(110-锅体,111-内锅,113-通气口,114-螺旋加热管,115-炸篮,116-颈部,117-集油盒,130-风扇)
该专利声称内锅的设置有效隔绝了食物残渣和油滴对加热装置的污染。比较特别的是,该内锅的“颈部”设计能在当油滴顺着内锅内壁流至颈部处时直接滴下,防止油滴流到内锅下部侧壁的通气孔。内锅底部的集油盒,能收集下落油滴方便拆卸清洗。
笔者认为同散热网、防溅盖所用的炸锅加热装置设计相比,这种空气炸锅的热风循环看起来更加曲折,是否会导致加热效率变低还有待验证。
我们不难发现,空气炸锅厂商们确实针对防油防溅问题做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案,或多或少缓解了这一问题。但每种方案看上去似乎都存在些不足,难以令人满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健康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空气炸锅的流行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炸制食品油脂过高的问题,但是却带来了油渍污染问题,要想真正促进空气炸锅的市场发展,被广大关心健康的人群所接受,这是各厂商不得不下功夫攻克的难题。
RECOMMEND
推荐阅读
商标小黑板丨海底捞,到底应该怎么捞?
可深了丨《企业专利资产运营指南》落地解读(九)
杨晋专栏丨美国大学体育协会拟开红绿灯?学生运动员形象就可随意商用?
ECMO,冠状病毒克星?
看世界
欢迎原创投稿,稿件一经采用,支付稿费
投稿邮箱:iptree@iptalent.com
看都看了,点个“在看”再走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