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百姓富。工业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主导着社会的发展。
我们先看看潍坊滨海工业这架“发动机”的功率: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57亿元,同比增长11.9%,高于全市2.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一。
这份难能可贵的工业答卷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认真探究滨海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成长密码,不难看出,化工产业就是核心密钥。
作为滨海的支柱产业,化工产业在全市经济转型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拥有153家化工生产企业,占全市化工企业总数的五分之一;100家规模以上化工生产企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960亿元,占全市化工企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
▲ 企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
今年以来,滨海区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提出打造“中国药谷”“国家级高端新材料产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全面开启了滨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目前,滨海区已拥有化工产品800余种,形成了产品门类较为齐全、上下游衔接、互补互供的产业体系。
其中,蛋氨酸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合成碱、溴系阻燃剂等近20个基础化工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覆盆子酮、氟苯尼考等41种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球前三,乙腈、高氯化聚乙烯等12种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三。
特别是在加大转型升级力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针下,涌现出海王化工、天一化学、华辰生物、高信化学等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高成长性企业。
这些中小企业凝聚而生的巨大能量,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黑马”因素。一批批战略新兴产业由“小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
山东高信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多年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先进技术为引领,精细化管理为基础的经营理念,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发展之路,逐渐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氯化聚氯乙烯树脂生产企业。先后获得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
▲ 高信化学生产车间
当前,滨海区拥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4家、“小巨人”企业4家、“专精特新”企业71家、“瞪羚”企业18家、“隐形冠军”企业3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58家。
这一批优质企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基础力量,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坚强支撑。
为了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滨海区动作频频,实施优质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引导企业强化管理、加大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
新形势、新挑战也带来了新机遇。当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赛道、关键增量和战略支撑,更是赢得新一轮发展竞争的历史性机遇。
在华辰生物,25个主工艺生产车间由贯通整个集团的“连续流反应器”链接起来,车间内设置了1700多个监测点,技术人员可透过一屏尽览车间全况,尽数捕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细微变化,进一步提高着生产效率、安全指数,降低着生产成本。
▲ 华辰生物生产车间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下,滨海区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造滨海工业经济“升级版”。
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助力滨海数字化发展结硕果,构筑了产业竞争新优势:海化集团获评国家DCMM二级证书,成为全省18家贯标企业之一;润丰化工获评全省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润丰化工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海化集团获评“省级智能制造场景”;国邦药业“强力霉素车间”获选省级数字化车间,新和成药业“安全生产全要素信息化管理”获选省级智能制造场景,焦易网数字科技获选省级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绿色低碳发展是潮流所向、大势所趋,已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潍坊弘润石化科技项目将劣质渣油、废沥青、非标柴油等低附加值的原料,加工转化成高附加值产品,项目能耗水平低于国内同类技术平均水平47%,进一步推动企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 弘润石化科技项目
这是滨海区推进“产业兴区、产业强区”、践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以来,滨海区全面推动生产企业绿色化升级,大力推广节能减排等共性技术,鼓励企业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促进从产品、工厂、园区到供应链的全流程绿色化改造升级,加力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发展区。
一系列瞄准高端化、绿色化、智慧化的产业布局、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带来了滨海区工业发展能级的跨越提升,积蓄起了高质量发展最“硬核”的支撑和底气。
创新资源的集聚、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服务保障政策活力的释放,正在滨海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为工业大区向工业强区迁跃提供强劲动能。
记者|赵宁 刘继田
编辑|李子绮
审核|袁彦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