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文学报好书榜:寻春不晚,书籍联结了春天的所有
5
月
文学报好书榜
五月是春天的尾声,同时它并不会逐渐消失,而是将自己深藏于其它季节。诗人特朗斯特罗姆曾说自己在某个春夜步行回家,所有生命的记忆一一浮现,惧怕的事物抛诸身后。让我们在本期新作推荐中,在暮春的任何时刻,也开始浅浅地探寻或回忆。这些书中,有重写文学大师的人生,有召唤更早之前的经典来折射当下,也有转换视角学会欣赏生活不同的“好”。
春天的力量,联结着自然一切,它的开阔豁达、坚韧活力、坦诚无遗,流入书籍,正以新的故事面貌流向我们。
虚构
《魔术师》
《春》
《合唱团》
《花城关注:六年三十六篇》
《床,沙发,我的人生》
《孝尽》
非虚构
《澡雪春秋》
《百合花摇曳》
《黑塞书信集》
《21世纪的21位思想家》
《那个苹果也很好》
《银河角落的科学夜话》
(以上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5
月
虚 构
《魔术师》
[爱尔兰] 科尔姆·托宾 / 著
柏栎 / 译
群岛图书·上海译文出版社
傅小平
托马斯·曼在这部小说里都难说是绝对的主角,他只是和他家族里的其他成员一样,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前行。
读这部《魔术师》,我们或许会想到托马斯·曼写的《马里奥与魔术师》。但实际上,托宾几乎没有提及这部小说,他的书写重心不在于通过作者介入或人物之口对托马斯·曼的作品进行分析与阐述,也不在于通过索隐和考证对托马斯·曼的生活进行还原与剖析,他甚至摈弃了托马斯·曼氏家族中那些可以让小说家们大展拳脚的戏剧性的情节,虽然这些情节曾经在他写的《托马斯·曼:宠坏孩子的新方法》一文中大放光彩。更有甚者,不同于他此前写亨利·詹姆斯的《大师》,托马斯·曼在这部小说里都难说是绝对的主角,他只是和他家族里的其他成员一样,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前行。也因此,就像有评论所说,托宾做到了一般传记作家不能做到的事,他将个人小家庭融入到世界大背景之下,用富于想象力的细节还原出托马斯·曼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的家庭内部的和谐与争执,以及他们在大环境下做出的一次次的抉择。托宾凝练含蓄、准确精到、纤毫毕现的“平铺直述”,何其独特、何其辽阔。
《春》
[英] 阿莉·史密斯 / 著
许小凡 /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她要用四季的名义去反观现实,用小说种下四粒种子,看它们能否在时代的土壤中倔强生长出来并且坚定的存在于世人心里。
郑周明
去年阿莉·史密斯推出的新作《伴奏曲》中,她继续延续了“季节四部曲”对现实问题的投射,她取材的是欧洲中世纪的瘟疫,谈的却是当下时代人类的出口。回溯到《春》这本书中,脱欧后的英国继续面临新的移民现象和难民问题,阿莉·史密斯似乎向所有的读者许下一个艰难的承诺,她要用四季的名义去反观现实,用小说种下四粒种子,看它们能否在时代的土壤中倔强生长出来并且坚定的存在于世人心里。似乎是略显自己的力量太小,阿莉·史密斯还在小说中隐藏了莎士比亚剧作《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的身影,还召唤来了贝多芬、曼斯菲尔德、狄更斯等人的艺术力量。单独看《春》并不能完全感受它的魅力,而放在四本书中,或许会感受到春天的身影存在于每一个季节当中,它联结一切又开启新的疑问,正如阿莉·史密斯本人曾说,“故事永远不是答案。故事总是一个新的问题。”
《合唱团》
范小青 /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张滢莹
范小青笔下,荒诞的背后纠缠着幽暗不可测的人性,由人性交汇而出的社会则成为荒诞的集大成者。
未来世界的梅城,一个关于战争的传言逐渐散布,直到笼罩每个人的心头。《合唱团》的这一设定,是作家跨越现实朝向不可知未来的一次书写,在科幻和寓言的色彩中,一座城的人在各式各样的心态中演绎出一幕幕荒诞剧。这部跨越式的作品中,范小青动用了许多具强烈象征意味的符号话语,有些粗看近乎离奇,仔细一想却无不来源于生活。
读这部小说常让我想到阿特伍德曾说,被人们认为近乎科幻小说的《使女的故事》其实一切都取材于现实——的确,一切“超现实”其实正来源于现实,这也许是《合唱团》在庞杂的叙述中不断引发阅读共鸣的原因。范小青笔下,荒诞的背后纠缠着幽暗不可测的人性,由人性交汇而出的社会则成为荒诞的集大成者,作者用笔来嬉笑怒骂,种种“妖魔鬼怪”的现形记之下,身为读者的我只能叹服而苦笑了。
《床,沙发,我的人生》
[法] 罗曼·莫内里 / 著
吕俊君 / 译
春潮·中信出版集团
李凌俊
不必苛责那些在飞速运转的世界里停下来的人,可是歇一歇继续往前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或许就是文学存在的意义。
这是一部轻松易读的小说,幽默流畅的文字背后是处处能引发读者共鸣的想法和细节。因为遭遇挫折,主人公离开职场,躲进自己的房间,在无所事事中体会生命的流逝,“我喜欢无聊,喜欢虚度光阴,喜欢停顿,喜欢时间停滞的瞬间,对于我,梦想做某事比实际做某事更好。”这样的想法,或许每个年轻人都曾有过。但小说并没有局限于对这种状态的渲染,而是始终有一个独立于所有人的观察视角,它不直接做出判断,却引领着读者审视和思考我们的生活——不必苛责那些在飞速运转的世界里停下来的人,可是歇一歇继续往前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或许就是文学存在的意义,让人知道世界上还有“另一个我”,面对着同样的困境,虽然选择不同,但心意相通。
《花城关注:六年三十六篇》
何平 / 主编
花城出版社
何晶
“花城关注”每一个专题都有具体针对文学当下性和现场感问题的批评标靶,将汉语文学的可能性和未来性作为遴选作家的标准。
“这是一次文学策展,是一个文学现场的漫游者和观看者,一个'报信人',让文学不同的可能性、多样性和差异性一起浮出地表。”从介绍可以看出,作为何平教授与花城杂志社合作的“花城关注”栏目的作品合集,本书是对当下写作现场的一次集中呈现与敞开。在六年中,“花城关注”栏目提出了“文学策展”的理念,正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写作对象延展,去关注影视、故乡书写、科幻、摇滚、小镇、青年写作等等文学热点。尤为重要的是,如何平所言,“花城关注”每一个专题都有具体针对文学当下性和现场感问题的批评标靶,将汉语文学的可能性和未来性作为遴选作家的标准。在这样的理念下,那些偏离审美惯例的异质性文本自然获得更多的“关注”,而可能性和未来性也使得栏目的“偏见”预留了讨论和质疑的空间。这也正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孝尽》
[韩] 郑世朗 / 著
赵杨 / 译
春潮·中信出版集团
郑世朗的小说读起来其实并不沉重,反而透着些细碎与可爱,所以她才形容自己的小说是“疲惫时阅读能得到疗愈的故事”吧。
袁欢
韩国的女性作家在书写社会现实方面似乎总有敏锐的感知力和非一般的笔力,郑世朗也一样,9篇小说风格多样,但均基于东亚社会的种种现实。其中有一篇《婚纱44》,以简短插曲的形式讲述了44位租借同一件婚纱结婚或即将结婚的女性们的故事,而“44”这个数字甚至可以无限延续,她们像一个个马赛克般被镶嵌在婚姻这一制度里。作者使用了比较有争议的读起来并不像小说的形式,反而可以窥见拥有历史学背景的她的闪光之处,欣赏她所拥有的“只要小说家创作时认为是小说,那就是小说”的自信。
郑世朗的小说读起来其实并不沉重,反而透着些细碎与可爱,所以她才形容自己的小说是“疲惫时阅读能得到疗愈的故事”吧,那么,我们也可以跟着她的笔:“请笑一下吧。下面,我们听歌。”
5
月
非 虚 构
《澡雪春秋》
何向阳 /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张滢莹
她选取了小而深的切口,给出独到之见,温和而不失锋利,既有“论”的阔达,也有“证”的详实。
《澡雪春秋》中收录的四篇散文,分别自侠、儒、道、佛的源头对中国历史与文化脉络的演变作时代的阐释,每篇都需细细读,绝不是可供快速翻览、沙滩闲读的篇章。都说散文见作者心性,读这本书,先见的便是作为诗人的何向阳——语言畅达深远,遣词精准凝练——可以说,读她的散文,本就需要调动一种诗意的感受,才能跟随她在情感与诗性的推动下层层渐进中,共同汇入一种独特的叙述语调。作为评论家和知识分子的何向阳同时现身,在对前述四个主题的书写中,她选取了小而深的切口,给出独到之见,温和而不失锋利,既有“论”的阔达,也有“证”的详实,以缜密思考匕首一般直插要害,在对历史和他者的评析中,见当下,更见自我。
《百合花摇曳》
舒行 /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李凌俊
舒行延续了此前自然手札式的的写法,发现和采撷身边的自然之美,结合观影、读书,写下一个个“理想一天”。
近年来,人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对四季流转、时气变换更为敏锐,五感浸润在自然之中,愈发能体会人与天地之间的气息相通。在这部新作中,舒行延续了此前自然手札式的的写法,发现和采撷身边的自然之美,结合观影、读书,写下一个个“理想一天”。难能可贵的是文字中的“日常”,她所记录的并不是偏离轨道的远游,而只是在日常生活里缓步而行,所见所闻也并不奇崛,多是平日里习以为常的事物,在她笔下,结合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相关叙述,便形成了一篇篇动人文字。合上书页,最应该做的是,放下手机,走进身边的自然,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打开心灵,去阅读去观看,与古今中外的伟大作品对话,感受、发现,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美。
《21世纪的21位思想家》
[澳]麦肯齐·沃克 / 著
姜昊骞 /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用一本书的篇幅,评述了21位能够影响未来的思想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当今世界思想导图。
傅小平
当今网络时代有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萨特这样的思想家吗?那些曾经启发我们、挑战我们认识局限的知识分子去哪儿了?我们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疑问,或许是因为如今本就缺少有巨大召唤力的思想家,而即便是有这样重要的思想存在,我们也不曾有相对完整的认知。《21世纪的21位思想家》适时地补上了这个空缺。这是一部介绍当代新思想的导论性书籍,作者用一本书的篇幅,评述了21位能够影响未来的思想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当今世界思想导图。而柄谷行人、齐泽克等在文化、政治、工作、技术和人类世诸方面的思考,也能够回应我们这个时代的疑虑和困惑。何况作者对众多理论概念的浓缩和点评,至少可以成为很实用的索引,让我们得以按图索骥,勾勒21世纪思想图景。
《那个苹果也很好》
栾颖新 /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何晶
作者的志趣,显然不是呈现一个异域的巴黎,而是一个生活的巴黎,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与细微感受之间,让这座城市带上个体的温度、语调。
无疑,“90后”历史学博士生这样的介绍让我们难以真正知道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写作者,但了解了“那个苹果也很好”这个标题的缘由,会有一种莫名的直觉,这是一个“对味”的人。本书说来也简单,是栾颖新巴黎六年的生活随感,在语言与生活之间,在向外观看与向内自视之间,留下一条深具个体感受的巴黎行迹。作者的志趣,显然不是呈现一个异域的巴黎,而是一个生活的巴黎,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与细微感受之间,让这座城市带上个体的温度、语调。在书的最后,流向了作者的主旨:与自我的和解,接纳自我,这大约是许多人的必由之路,也就是说,某种意义上,作者是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样本。
《黑塞书信集》
[德]赫尔曼·黑塞 / 著
谢莹莹、王滨滨、巩婕 /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我们似乎更能理解他超脱于本民族文化的那种开阔世界观,那种寻求通往世界和超越时代局限的内心动力至今仍然是珍贵的文学遗产。
郑周明
黑塞的家族有着保存书信的良好传统,于是黑塞在70年时间里留下了自己的上万封书信,几乎可以从不同角度编撰出多本出版物,这本《黑塞书信集》精选了其中278封书信,贯穿了他的青少年至晚年,相比他的文学著作,书信更能看清一位大作家成长与思想的成熟过程。从这些书信里,我们能看到一个丰富又孤独的黑塞,年少被送进儿童精神疗养院 ,后来家庭婚姻又多舛,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他终于塑造了自己的价值观,在获得诺奖前后又经历了被同胞从贬低到推崇的变化。外部环境的种种,都在他的书信里留下了回响,当他表达对中国老庄哲学和禅宗思想的喜爱认同时,我们似乎更能理解他超脱于本民族文化的那种开阔世界观,那种寻求通往世界和超越时代局限的内心动力至今仍然是珍贵的文学遗产。
《银河角落的科学夜话》
[日]全卓树 / 著
曹倩 / 译
未读·海峡书局
他将尼采的“永劫回归”与宇宙永恒,量子力学的多重宇宙与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等打通思考,打破科学和人文的边界。
袁欢
“一本把科学趣味的核心传递出去”且“不怎么显出科学家风格的文笔”的书,日本物理学家全卓树以细腻而富有诗意的语言道出他观察世界产生的思考,讲述在地球这颗银河角落小小星球上的科学发现。他将尼采的“永劫回归”与宇宙永恒,量子力学的多重宇宙与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等打通思考,打破科学和人文的边界,阅读时可以充分领略到作者本人的审美触觉与科学素养。
由21篇短章组成的这本科学随笔,如作者所说:“每章都是独立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在15分钟至20分钟内读完。虽然书名有‘夜话’二字,但并不限制阅读时间,各位读者可以在早晨上班的地铁中、午休时刻和傍晚闲来无事时,随意翻开一章探寻科学的乐趣。”
新媒体编辑:郑周明
配图:摄图网
每天准时与我们遇见的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