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在身边丨14岁就中度抑郁!问题竟出在父母身上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 健康杭州 2024-01-08


都说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父母为孩子创造有爱和谐的成长环境,可以帮助孩子塑造健全人格,拥有对抗困难和挑战的不竭勇气。


但是,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可能成为一种束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01

内向、敏感、孤僻

14岁就被确诊为中度抑郁

14岁的小A(化名)出落得亭亭玉立,惹人喜爱。不过,在同学们眼里,她内向、敏感,甚至有些孤僻,总是独来独往。


父母从小对她管教严格,限制社交,她没有一个知心朋友。每天去到哪里、做了哪些事情、来往的朋友,父母都要事无巨细地知晓。

上小学时,邀请同学来家里玩,或要去同学家参加聚会等等,父母会仔细打听对方的家庭情况,让小A很是尴尬,从此再也不愿主动邀请同学。久而久之,同学们也都疏远了她。



“外面的世界很复杂,防人之心不可无。”父母总是这样教育她。本意是希望她好好学习,人际关系方面,则是越简单越好。父母的过度保护,让她随时对他人保持着警惕心。但另一面,她又渴望跟他人交流,收获真诚的友谊,甚至有了社交恐惧。

上了初中后,人际交往上的挫败,加上学业压力增大,让小A越来越失去信心,整日郁郁寡欢,成绩明显下滑,厌学,甚至有自伤的行为。


一次学校做心理测验,提示小A可能存在抑郁倾向。最终在父母的陪同下,小A来到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经过相关评估,小A被诊断为抑郁症,已经是中度


02

青少年抑郁很常见

大约70%跟人际关系有关

“青少年抑郁很常见,大约70%跟人际关系有关。”市七医院精神大科主任汤剑平表示。

分析成因,青春期的孩子对人际交往需求增加,正常的交友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很容易有挫败感。


另外也与家庭养育有关。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向孩子过度传递外部社会危险性的信息,客观上限制孩子跟社会生活环境的接触,会限制孩子发展出应对挑战和困难的能力和机会,导致社交技能薄弱。

针对小A的情况,汤剑平建议进行药物、心理、物理等综合治疗促进康复,同时父母也要进行家庭治疗,改变认知


考虑到小A的抑郁症已经达到中度,经过深思熟虑,父母决定让女儿先休学再复读,一方面不耽误学业,另一方面,换个新环境重新开始,对于融入新集体也有帮助。


经过大半年的调整,小A抑郁好转,重返校园。

03

请勿忽视!

这些因素可能影响人际交往


如今,人际关系的适应已经成为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现在很多青少年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很多人甚至上了大学,进入集体活动后才发现各种不适应。

对此,汤剑平解释,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多,导致同龄人人际交往的机会减少了;排除个性因素,国内许多家庭过分重视学习,不太重视孩子的人际交往、情绪管理。

另外,互联网的发展,电子产品随手可及,很多年轻人因此沉迷网络,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他们在网络中可能是“社牛”,在现实中却可能是“社恐”,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汤剑平  主任医师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二科主任,兼职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精神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及杭州市医学会医学鉴定专家、杭州市精神康复诊疗中心副主任,曾获得浙江省精神科医师协会优秀精神科医师奖。


擅长焦虑障碍、抑郁发作、双相障碍及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擅于应用心理、药物等综合方法促进各种精神障碍的全面康复,同时可开展青少年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的心理咨询。



门诊时间(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周一上午、周二下午、周四上午、周六上午




·END·【有用就转发】供稿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转载请注明“健康杭州”


最近微信改版

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

星标🌟“健康杭州”

及时接收每篇新鲜出炉的推文



知名男星自曝患此病!网友纷纷表示:特别理解他,我也有......

快自查!8个毁健康的“拖延症”,你有吗?

冬季洗澡多久一次好?这4个时间,劝你们最好不要洗

现在满大街都能捡,医生:有毒!停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