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药之淡豆豉
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酷爱吃煮黄豆的财主,有一次煮好一锅黄豆后因急事外出,回家后这锅黄豆长满了一层白毛,觉得可惜极了。碰巧遇到一个乞丐,财主便把生了白毛的豆施舍给乞丐,既得了乐善好施的名声,一锅豆又不用扔了。恰逢附近举办庙会,乞丐一连几日都乞讨到了饭菜,来不及吃这霉黄豆,便将豆洗干净,凉晒干后加盐用一个瓦罐装好并盖严备用。待到庙会结束,乞丐打开瓦罐,发现熟豆变成了有香味的豆,豆的底下有一层乌黑的油,味道还挺鲜美。他拿了这些有香味的豆到财主的厨师那里,叫他尝一尝味道,厨师抓了一把放在口中嚼了嚼后觉得味道不错,并用这些淡豆豉配了几道菜。财主品味后,连连赞好,便问乞丐这些是什么东西。乞丐想起财主故意把变霉的豆施舍给自己吃,心里有点气,故意说,这是豆屎。乞丐本来缺牙说话发音不足,屎与豉的发音本来相差不大,厨师一听乞丐说是“淡豆豉”,名称不错,连连点头“淡豆豉,好!好!”。于是地主留乞丐在他家做长工,专门制作淡豆豉,后来这位乞丐在财主家干了几年,积了点钱,自己办了个淡豆豉作坊,专门制作淡豆豉出卖。
小试牛刀
1
淡豆豉原植物属于哪科?(单选)
A蔷薇科
B牛栓藤科
C豆科
D小檗科
2
中药淡豆豉选自原植物的什么部位?(单选)
A干燥成熟的种子
B干燥的全草
C根茎
D果实
3
淡豆豉的功效不包括下列哪项?
(单选)
A宣发郁热
B清热解毒
C解表
D除烦
4
下列图片中的哪一副是淡豆豉的饮片图?(单选)
A
C
B
D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C A B A
饮片辨识解析
A 淡豆豉 本品呈椭圆形,略扁,长0. 6~1cm,直径0.5~0.7cm。表面黑色,皱缩不平,一侧有长椭圆形种脐。质稍柔软或脆,断面棕黑色。气香,昧微甘。
B 大豆黄卷 本品略呈肾形,长约8mm,宽约6mm。表面黄色或黄棕色,微皱缩,一侧有明显的脐点;一侧有弯曲胚根。外皮质脆,多破裂或脱落。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C 女贞子 本品呈卵形、椭圆形或肾形。表面为黑紫色或灰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果梗痕或具宿萼及短梗。体轻。外果皮薄,中果皮较松软,易剥离,内果皮呈木质,黄棕色,具纵棱,破开后种子通常为1粒,呈肾形,紫黑色,油性。
D 黑豆 本品呈椭圆形或类球形,稍扁,长6~12mm,直径5~9mm。表面黑色或灰黑色,光滑或有皱纹,具光泽,一侧有淡黄白色长椭圆形种脐。质坚硬。种皮薄而脆,子叶肥厚,黄绿色或淡黄色。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药典之言
【性味与归经】苦、辛,凉。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躁胸闷,虚烦不眠。
群经见智
功效
《本草撮要》:功专泄肺清热,下气调中。
《本草分经》:苦寒,发汗解肌,泄肺除热,下气调中,炒熟又能止汗。
《本草易读》:调中下气,除烦止呕。发伤寒之表症,除时疾之肌热。
《顾松园医镜》:能解肌而发汗,头疼寒热同除;作宣剂而涌吐,烦躁满闷可安。
配伍
《本草求真》:得葱则发汗,得盐则引吐,得酒则治风,得韭则治痢,得蒜则止血,炒熟又能止汗。
《本草易读》:身热头痛,同葱白水煎服之。血痢不止,同大蒜丸服。
《药笼小品》:同栀子治懊憹不眠,同苏叶治寒月感冒,同薄荷、杏仁治暑风身热。
禁忌
《药笼小品》:无表邪者勿用。
《本草撮要》:若伤寒直中三阴与传入阴经及热结胸烦闷,宜下不宜汗者,均须忌服。
《顾松园医镜》:若热结胸烦闷,宜陷胸汤,不宜用此。
淡豆豉制作方法
《本草求真》:按古制豉法,用黑大豆水浸一宿,淘净蒸熟,摊匀蒿覆,候上黄衣,取晒簸净,水拌干湿得所。安瓮中筑实,桑叶盖、浓泥封,晒七日,取出曝一时,又水拌入瓮。如此七次,再蒸去火气,瓮收用。
1.开篇故事来自《讲故事学中药》张健
2.饮片辨识解析来源:2020版中国药典
推 荐 阅 读
每周一药之淡竹叶
6-05 特稿
每周一药之藁本
4-16 特稿
每周一药之生姜
3-26 特稿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
编辑 | 666小分队
排版 | 王艺萌
给北中医点个“赞”,再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