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 日照数九,清霜风高
DONG
ZHI
冬至是中国传统重要的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是每年阳历12月21日或22日,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福至,秋天的未完待续,我们冬日慢慢诉说。
冬至
韩偓《冬至夜作》中写:“四野便应枯草绿,九重先觉冻云开。”冬至是天地阴阳交替的日子,是阴气最重、阳气始生的时刻,因此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在民间信仰中,冬至是祭祖、祈福的重要日子,也是家庭团聚、庆祝丰收的日子。
此四色起于“银红”,承之“莲红”,转而“紫梅”,合乎“紫矿”。“银红衫子半蒙尘,一盏孤灯伴此身。”银是亮色值的传统色,似有银光的红中泛白之色。莲花之红色,有“游女泛江晴,莲红水复清”之姿。茧丝有黄白之分,古人云染莲花、桃红、银红、水红这些娇嫩的颜色时应选用白丝,切不可选用黄茧丝。一剪寒梅,再度春风。王维《早春行》咏“紫梅发初遍,黄乌歌犹涩。”老茯神是寄生在松树上的真菌,紫矿是寄生在麒麟竭树上的紫胶虫,造化钟神秀,颜色出万象。燕脂古造法以紫矿染绵者为上,红花汁及山榴花汁者次之。
蚯蚓结
冬至到,阳气生长,蚯蚓感受到阳气,头开始转而向上伸展身体。故古人认为,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蚯蚓在变换姿势的过程中,身体就像打了结的绳子,因此成为“蚯蚓结”。
起于“咸池”,上古传说,浴日之所,日浴之色。“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太阳入浴或仙女入浴之处的颜色意象,四大桃花正所谓红鸾、红艳、咸池与天喜也。承之“红䵂”古代红曲之色。麶是混合着麦麸和麦粉的碾磨碎屑,在红曲霉素的作用下,成蓓含霜紫菊迎人”。成为糟肉和酿酒的恩物红曲。转而“蚩尤旗”,“只祈五色云瑞世,不原蚩尤旗亘天”。战狼出,蚩尤升,赤气裂帛。战神红旗之色。合乎“霁红”,“千窑一宝”也就是上百炉的窑火中,才能得到一两件霁红,所谓名瓷之首。如“叶舞霁红枫映寺,蓓含霜紫菊迎人”。
麋角解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而生为阴,而冬至一阳初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与鹿夏日解角正好相反。乾隆皇帝曾御笔亲写《麋角解说》,纠正自己在《鹿角解》中所说的凡鹿都是仲夏解角的这一观念,区分了麋与鹿解角时令之不同。
起于“莺儿”。《西洲曲》咏“金井鸦雏啼,薇帐莺儿色。” ,这一抹淡黄色似是黄莺落在指头,未闻其声但满眼动听。承之“禹余粮”。作为一味矿物类中药,其断面是介于棕色与浅黄色之间的层纹,可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本经》言“主咳逆,寒热烦满,下利赤白,血闭症瘕,大热。”转而“姚黄”。洛阳牡丹闻名天下,这姚黄更是花王之色,千叶黄花,千年传承,陆游《梅花绝句十首》云“曾与诗翁定花品,一丘一壑过姚黄” 。合乎“蛾黄”。古人多用蛾黄形容女子的姿色妆容,将花黄或是蛾黄贴于额上,格外明艳动人。
水泉动
冬至是寒气极盛之时,但自此以后阳气渐升,日照时间逐渐延长,自秋分三候“水始涸”枯涸的泉水开始滋发,逐渐流动了起来。此时尚未及数九寒天,于人们而言仍天寒地冻,但地下水已经开始为来年复苏积蓄力量。
起于“濯绛”,承之“墨黪”,转而“驖骊”,合乎“京元”。中国画以淡墨色和赭色渲染山石称为濯绛,亦称紫赯、赫棠、浅绛,清末于景德镇出现的浅绛彩便是从这一技法演化而来;禅僧多者墨黪衣,为谦卑故,但“有人呼墨黲衣为衰服,盖昧之也。”顾野王《玉篇》日“今谓物将败时,颜色黪也”;《诗经·泰风·驷驖》曰“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公之媚子,从公于狩。”这两个字皆指黑马如铁;京元是明清之际南京染坊的元青色,据徐新吾《江南士布史》 载“小布染坊中的青蓝坊,分南京和绍兴两帮。……南京帮染的玄色很有名,称为‘京元’,故又叫深色坊。”
下期色系预测
大家一起来猜猜看
下期小寒有关于中医药的中国传统色有哪些呢
友情提示:雁北乡、鹊始巢、雉始雊
本文参考《中国传统色》
推 荐 阅 读
大雪 | 等雪来!
12-07 特稿
小雪 | 初雪漫漫,岁已暮
11-22 特稿
立冬 | 岁寒惊风来,倏忽已立冬
11-08 特稿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
编辑 | 高越 贾茜麟
制图 | 滕宇
摄影 | 刘明玥 战思宇
排版 | 滕宇
给北中医点个“赞”,再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