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答3600个问题、和每一个陌生人聊“爸爸经”,现在我在知乎做视频

显微故事编辑部 显微故事 2021-02-23


表达是人类永恒的命题。


互联网降低了表达的门槛,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创作者,从图文、音频、直播再到短视频,有价值的思考永远不缺表达的渠道。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视频创作者群体正在持续壮大。不仅原有的视频创作者加码产出,以往专注图文的创作者们也纷纷转型,尝试新的内容表达形式。


这个变化在知乎身上,也得到了验证。


视频的门槛还在不断降低。10月9日,知乎上线了视频创作工具,创作者可以通过该工具将图文和动图转化成视频,并通过“一键配音”功能,对文字内容配音、自动校准。


当介质发生变化,他们的表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是什么让他们选择走上创作者的道路,又是什么让他们能够坚持下去?


本期显微故事讲述的是一群知乎上的视频答主,他们也加入了知乎的“海盐计划”。在得到知乎的现金激励、流量倾斜和技术支持后,他们之中:


有的人是少年成名的青年作者,没有上过一天班,全靠稿费养活自己,也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的人是新晋奶爸,乐于和陌生人们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历,一不小心收获了十多万粉丝,成为了知乎年度创作者;


有的人在中科院研究如何让人长寿,工作之余在知乎回答问题,顺便普及新冠病毒的产生和原理;


有的人是足球圈知名评论人,看了20多年球、写了10多年足球评论,在知乎上分享关于足球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以下是他们的真实故事:


文 | 小北
编辑 | 万芳


疫情促成视频初体验 曾写过3600个回答依然需要重新摸索
知乎ID:张佳玮  
文学、篮球、NBA话题优秀回答者
粉丝数271万



3月份,我刚回到巴黎没两天,法国就发布了禁足令。

如果坐飞机回国,染病的风险更大,于是我就把机票退了,直接捐给国内的抗疫活动,自己就留在巴黎宅着。

我本来也宅,居家隔离也没多不适应,无非是没法跑步、没法去博物馆、没法去现场看球,但打游戏的时间倒增多了。

实在无聊得不行,就中二地舞舞自己从古董市场买来刀剑……

或许是我天生话痨,读书读到某个细节、被朋友邀请谈论某个话题时,依然常会被激发出“这个可以聊一聊吧”的想法。

这些年,我在知乎上大大小小写了3600多个回答,但总还是说不够,还是想写些什么,说些什么。


今年6月份,我第一次尝试了视频。那时候我想着,本来我也爱写东西,把写的东西读一遍、音画相配,这样大家更容易理解。

觍颜说一句:央视新闻的公号有个夜读栏目,就曾读过我出版过的文章(比如10月2日的那篇)。

作为作者,我当时想,“既然央视都觉得我的文章似乎还凑合可以读,那我直接把自己写的东西做成视频,似乎也没啥问题吧?”

我写东西看重文案合理通畅,一开始打算把福楼拜当作自己努力的方向。

福楼拜写小说时,总要自己读出声觉得靠谱才算通过,据说《包法利夫人》就是这样写成的。这标准当然不能到处通行,但大概是没错的。


但做视频,文案要更口语些,这让我颇费一番功夫。

不过,相比图文,视频也有很大的优势——文字需要描摹很久的场面,视频用一个画面就能解决;文字勉力营造的氛围,视频一段音乐也能解决。

今年上映的电影《花木兰》在知乎上也引起不小的讨论,但我读《木兰辞》时感受到的却是木兰举重若轻的飒气,“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木兰枕衣听流水,少年意气,画面的对比感和展现出的木兰飒爽形象非常漂亮。

这种少年意气贯穿全诗始终,十二年的征战,过了就过了;最后有赏时,说不要就不要了;她心里有自己的一杆秤,又酷又飒又从容,非常吸引人的特质。


我想起两年前我的关于《木兰辞》的一篇文,就索性把它改成视频。或许大家都有过和我类似的的想法,这条视频播放量超200w。

我自己倒不觉得这算成绩,做了十几年的表达者,我也不太计较“做这个能换多少钱”这样的问题上。

按我以往的经验,任何事情只要持之以恒的做,总能从其它得地方得到回馈,所以成绩倒是其次的。

对我而言,能不能持续做出东西来更重要。自然了,有人肯看,还是开心的。

像我这样没什么野心的自由职业者,算是遇上了好时代、好平台,到处都有互联网,可以方便地检索资料、写作和传寄。

无论住在什么荒郊野店,都不用怕交不了稿——我还记得七年前我在意大利某处荒郊,得专门坐邮车到附近小镇,才有互联网让我寄稿子呢。

但对雄心勃勃想做大事的自由职业者而言,这个时代反而会更辛苦点。这也是个手工业作坊被工业流水线碾压的时代。

个体作品,很难跟工业流水作品正面竞争。所以许多内容创业者,都得组建团队,保证高质大量的产出。

这或许也是自由职业者们未来的方向:更灵活的合作方式,更多样的联盟团队,以及更精致的团队作品。

不过我嘛,还是会继续做一个自由职业者的,我从没上过一天班,想去找一份工作,我又没这本事——谁会要一个没有一天办公室经验的人呢?

何况我也已经到了哪怕当上班族也容易被裁的年纪了,只好继续当自由职业者,更何况我这样喜欢表达。


做爸爸太有意思了 每天写4个小时回答都无法说完“父母经”
知乎ID:翘囤奶爸  
母婴年度创作者  
粉丝数14.5万



2018年,我女儿出生。
初为人父,我觉得什么都新鲜,孩子动了、笑了,多看我一眼,我都想和所有人分享。
但我都而立之年了,还逮着人就晒娃,又显得不够成熟。正巧当时也喜欢逛知乎,每翻到关于孩子的问题一看,嗐,这说得不就是我么?


那段时间,我常在工作之余、午休时花半个小时回答各种母婴问题。没想到不少回答直接上了知乎热榜,让我这个“小透明”受宠若惊。
因为我的回答点赞数表现不错,半年后知乎邀请我加入创作者训练营,跟大家一起挑战日更。挑战了两、三周之后,我就养成了每天更新知乎的习惯。
为了保持日更,我甚至改了作息时间,每天晚上10点睡、早上5点起,起来后写2个小时的回答在出门上班。
中午时刷刷知乎,回答一些简单的题,晚上回来后再陪小朋友玩到8点,再写2个小时回答,然后睡觉。

奶爸的女儿叶女士
知乎是我表达自己的重要出口。
世俗眼光里,成熟的职场人并不适合跟同事聊母婴、育儿,但我又实在很想分享我的带娃经历:我是怎么带娃的、哪些地方我做得不好很后悔、哪些地方我觉得我做得还不错想分享……
很多知友会回来和我反馈他采用我的办法后的效果,这也让我有了进一步写下去的动力。这么一坚持,就是2年。
现在孩子两岁了,我开始给她做英语启蒙。


我学的是翻译,知道英语教育机构老师水平良莠不齐,就打算自己给孩子培养家庭英语环境。
我把想法发在知乎后,才发现英语启蒙也是很多家长的痛点——想让孩子学英语,但又掌握不好教学的节奏,过程中家长跟孩子又该如何互动就更没人知道了。
现在不管什么英语启蒙的机构都没有“语言迁移”——把动画片、绘本里的语言迁移到生活的场景里,让孩子真正掌握这门语言。英语启蒙,这部分肯定不能少,但一般人连这个概念都没有。


今年做的视频里,我就做了相关方面的内容:比如小朋友怎么练习口语、10天搞定2000个单词,播放量都是好几十万。
做视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写脚本就要花1~2个小时,拍摄时表情也不自然,为了效果好,有时候三句话都要重复好几十次。
就算镜头语言好一点了,但3分钟的视频还是得拍2个小时。


我一秒钟都恨不得切一个镜头,后面发现这太费精力了。知友们想看的其实是干货分享,不是特效大杂烩。
后来,我就专注打磨脚本,录好一句就暂停,录下面一句,这样我把速度调好,效果就能出来,剪辑上能省很大功夫。
知乎推出了视频创作工具,图文内容可以一键转换成视频,写好脚本就能一键转视频。现在半小时我就能调出来一个不错的视频,可以直接上传至知乎App 。

奶爸在陪伴女儿读英文绘本
知乎还针对视频创作者推出了激励计划,视频播放量到了一定级别后,会有一些现金补贴、现金奖金的活动激励创作者。
这也是个蛮强的刺激,让我愿意多尝试视频,并把视频持续做下去。
在知乎做视频,大家都比较认真,愿意去分享更多有实际价值的东西。这比求短期流量增长来说,是一件更快乐、更有意义的事情。


一天写三篇足球评论 我知道关于足球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知乎ID:羽则

足球写手、代表作《英超风云》

粉丝数:12万


1997年,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跟着我爸看球,当时我看的他用录像机录下的1996年欧锦赛,就这么,我一赛入坑了。
我爸很喜欢看足球,常跟我讲里面的故事、球队、球星,这也让我有更多兴趣去看足球报纸、杂志。
1998年,国足进入世界杯,当时任何一个报刊亭里都能买到世界杯的书。当时我和我爸半夜看足球直播,再后来我越看越多,就这么沉迷下去出不来了。
足球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运动,讲究激情、技巧,你可以通过拼搏、永不放弃获得胜利,有着典型的体育精神。
相对于别的运动来说,足球参与人数多,这种团队凝聚互帮互助、最后获得成功的过程,非常对我的胃口。


16岁时,我开始尝试给杂志投稿,写对俱乐部和球星的感受。虽然浅薄,但没想到还是被刊登了出来,再这时候我就保持了写足球相关文章的习惯。
再后来,我毕业参加工作、在国企做三班倒员工、在会计事务所做审计、创业,但关于足球的写作却依然坚持了下来。
等到生活和工作稳定之后,我开始尝试写一些更系统、更专业的足球内容。渐渐地,我在足球圈里有了一点名气。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时,足球的热度很高,我也因此接到了一些商业合作。最巅峰的时候一天写三篇稿,晚上看球、白天写稿、每天只睡4-5个小时。
从那时开始,我把足球写作当成了第二份主业,同时一直持续在知乎上回答足球相关的问题。
当足球大范围地进入自己的生活时,做什么都会想到足球上。
旅游时,有条件的话我会看一场球,也会关注一些当地的业余联赛、跟业余球员聊聊天。


这些当地的东西在国内媒体上基本也是看不到的,它对我来说是第一手资料的资料。
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很有趣的事。
有次我在佛罗伦萨,醒的很早,就去小镇里逛逛。佛罗伦萨整个市区步行半个小时左右就基本走完了。
那天我在河边看到有人练球,上前一问才知道他是佛罗伦萨足球俱乐部青年队的球员,16岁,每天早上在这个河边练球,然后再去俱乐部训练或者上学。
他觉得自己的技术在俱乐部里面是最好的,梦想能进入意大利国家队。我跟他聊了很多,还留了一个联系方式,一直期待他成为职业球员。
弗洛伦萨的晨景
很可惜,他在U20梯队最后选拔时被淘汰了,后来去读了牙医,成为了一名牙医。
但我到现在依然记得,那个清晨,他在佛罗伦萨河边用不熟练的英语和我交流他的梦想,整个氛围都充满了希望和朝气。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场景却让人非常难忘。
今年我开始在知乎上发布视频,我第一个就想到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做了第一个“关于一条咬人的狗,是怎么成为球队功臣”的视频。
没想到,视频反响还不错。虽然从图文向视频转换有一些难点,但通过时间的积累,不停地试错和学习,我觉得以后会越来越好。


足球是个自我感受比他人解说更重要的东西,纯科普观众又不愿意看,我想尝试一些轻松又保证质量和深度的内容。
通过在知乎创作者学院进行沟通交流,我对未来视频的内容也有一个初步规划:
一是想做足球方面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像第一条视频关于狗的那个故事一样;
二是做一些国内没有的科普。我和西甲、巴萨都有合作,之后想和他们的体能教练合作出一个专辑。
这些世界上顶级的体能教练会跟我聊聊在西班牙,体能能到底意味着什么,绝不仅是跑步那么简单。

做科研又苦又穷 靠做视频给自己“补贴家用”
知乎ID:李雷
生物学话题优秀回答者
粉丝数:36W

我毕业于中科院,做科研的初衷就是有造福人类的使命感,目前一直在研究“如何让人长寿”。
但做科研实在太苦了,可能好几年才出来一点小的进步。搞科研也是真的穷,经费低,而且有时候经费很难批下来。
比如,储存数据需要个8T硬盘,大概在1000元左右,但单位需要公开招标后购买。等招标,往往要等好几个月,甚至更长。
这是规定,我也理解他们,常常都自己解决了。但这种零零碎碎的花钱款项一多,手边就没什么钱了。
所以我持续创作,也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是能有个出口表达,跟大家科普一些生物相关知识;其次是知乎的live讲座、付费咨询,能帮我解决一点经济问题。


我大概2014年就开始在知乎答题,之前一直是以图文形式回答。最近视频越来越火,我就觉得这也是有利于科普的方式。
但真开始做的时候,还是觉得视频太难了!
一个人做视频意味着什么呢?找素材、学剪辑、配音、重新梳理文稿,这都和图文完全是不一样的逻辑。
再加上我科研也比较忙,就一直浅尝辄止地学。好在知乎为我提供了大量帮助,这才有了现在的这15个视频。
但就算是这样,从图文往视频转,还是几个关键的节点。
首先是选题,以前答题,我是根据别人的问题来回答。但视频要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我得想怎么来讲这个故事大家乐意看,呈现的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时候费尽心思,也可能都想不到一个好的选题。不知道讲什么的时候我就看书,前段时间发现动物行为里气味能识别对方是不是有敌意、释放信息素。
当时我就想,气味在繁殖上肯定也有应用,就打算基于这个做一期视频,现在正在筹备。
我本身是做基因和遗传学的,要讲好,也需要引入一点古生物学、动物学的知识,很多内容我也是后来自学的。
现在我在往全才方向走,但我得自己把好每一层关,这样才不会误导人。


做视频还有一个难点,就是要让语言通俗化。我本身做科研,对自己是否用了过多术语存在盲区。要让不懂生物的人都要听懂我的视频,才算过关。
我的口音也是一个难点。我平舌卷舌发音不清晰,但做视频需要标准的普通话。都说乡音难改,这点我也在一直克服。
不过做成功一个视频下来的成就感,比图文更大。
还记得我第一个视频是关于日本新冠病毒科普的。


当时日本新冠病毒刚爆发,我看同期视频讲得都不专业,就自己做了一个,最后播放量还不错,远超过我最受欢迎的图文回答。
接下来,我还是会做视频做下去。科普是个小众领域,我就希望我能在科普领域里做得比较靠前一点,多呈现一些好的内容给大家。
能给大家解解惑,我就非常心满意足了。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
签约账号【显微故事】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END



故事征集


我们关注大时代的小人物故事、各行业的一线故事。


如您有合适的作品,可将稿件直接发给fangyuanjing2019@163.com


稿件一经采用发布,即刻支付稿费。

往 期 推 荐

━━━━━━━━━━━━━━━━━━━━

显微故事合作媒体平台

腾讯科技 | 36氪 | 虎嗅 | 钛媒体 | 界面新闻 Pingwest品玩 | 第一财经CBNData | 百家号 | 凤凰新闻 ZAKER | 企鹅号 | 今日头条 | 知乎 | 微博头条创业邦 | 澎湃 | 新浪创事记 | 前瞻网 | 网易科技

━━━━━━━━━━━━━━━━━━━━


大时代下,

每个小人物都值得被看到。


欢迎关注显微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